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貨幣貶值潮利推高商品

蘋果日報

日本央行終於出手干預滙市,令日圓由 15年的高位回落,但此次干預並沒有其他央行一起參與,不少媒體都不大看好日本的獨自行動,認為將難以長期壓抑圓滙。筆者認為,背後主因乃各國(特別是高 負債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都想把自己的貨幣貶值,因此影響了日本干預行動的效果,但卻會利好商品價格的走勢。
日本央行在滙市沽出日圓的同時,並未如過往般在貨幣市場即時發售票據收回日圓,所以是次行動在打擊強圓滙的同時,亦會令貨幣供應量上升,衍生出類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的印鈔效果。

美日 QE 加劇通脹

理論上, QE應可令日圓走軟,但未來美國準備推出 QE2,中國也可能會繼續其沽美元買日圓的分散儲備行動。筆者已多次指出,從經濟角度來看,當前美國是十分需要 QE2的,聯儲局本月 21日開會,雖然未必會即時高調宣佈 QE2的細節,但兩大美資投行高盛及大摩都相信,當局在 11月至明年 1月很有可能正式採取行動,過去一周美滙下跌及商品價格大升,也是間接由兩大投行的報告促成。若然儲局最終真的推出 QE2,勢必增加美滙的貶值壓力,並影響日本干預行動的效果。
筆者相信,高負債的國家都樂見自己的貨幣貶值,藉此提升出口競爭力及減輕實質債務重 擔,此亦解釋了為何成熟國家都鍥而不捨地迫使人民幣升值。事實上,在全球復蘇景氣未明確之前,中國、瑞士、加拿大、澳洲及各新興市場都不願看見自己的貨幣 長期「被迫升值」,若各國在滙率的角力持續僵持不下,最終必引發全球貿易戰升級。
各國貨幣爭相貶值,代表整體的紙幣價格相對商品價格都在走下坡。 筆者上周論及近期農產品價格的走勢,根據羅杰斯商品指數,年初至今咖啡豆、小麥、棉花等分別上升了 39%、 31%及 20%;貴金屬白銀、黃金和白金分別上升了 24%、 17%及 10%。最近 3個月,澳元及瑞郎則分別上升 9%及 10%,前者反映資金流入了商品國家,後者則反映在歐債陰霾下,市場相對看淡歐元及英鎊。
過往商品市場的升浪,一般都是伴隨經濟增長而來,雖然當 前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確實有助提升大宗商品的需求,但未來各國貨幣爭相貶值(或拒絕升值)趨勢若越演越烈,勢將導致商品價格進一步飆升,屆時將沒有任何一種 紙幣,能抵禦因而引發的全球物價上漲,投資者如何自保購買力,值得三思。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