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儲局百年毀多於譽 屢屢犯錯 存在價值受質疑

蘋果日報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於1913年12月23日成立,今天剛好是一百周年,成立之初目的是保護美元及銀行,以及減少經濟循環的波動。不過,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美國經歷大蕭條、70年代滯漲,以至近年的金融海嘯,美元損失95%至98%的購買力,銀行倒閉持續;外界對儲局的表現毀多於譽,令其存在價值備受質疑。 共和黨前國會議員保羅(Ron Paul)一直提倡廢除儲局,近日他發表文章,指儲局過去百年不斷重覆犯錯,百年來引發不少金融危機,包括1920年的通縮性衰退,並帶來20年代的泡沫 經濟及30年代的大蕭條。他認為,儲局屢次犯錯後美國政府未有質疑,反而更在70年代出現滯脹後,在1978年向該局「委以重任」,將1923年簽定的 《聯邦儲備法案》修定,儲局以推動就業、穩定物價,及維持長期息率溫和為目標。

過度放貸引發大蕭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消費物價急增,黃金流出國家,聯儲以加息操控資金供應,以遏止通脹;但加息過急卻令1920至1921年間當地國內生產總值急跌 24%,失業人數由210萬倍增至490萬。雖然儲局其後減息,經濟亦有所改善,但過份注資及放貸又引發20年代的泡沫經濟及30年代的大蕭條。
至於70年代的滯脹,不少分析均指,1970年至1978年的聯儲局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受到當時美國總統尼克遜的壓力,將貨幣政策維持非常寬鬆,因此導致通脹率高達14%。

福布斯抨權力過大

《福布斯》評論文章則指,1978年修訂的議案,前題是央行能解決失業問題,是不正確的。文章指,失業率基本上是價格問題,應該讓工資由自由市場制定,便 可解決失業率高企,而不應由貨幣政策解決,因此現時儲局以目標失業率作為結束量寬的門檻,亦是用錯藥。議案又容許儲局制定息率,但該文章指,儲局將息率舞 高弄低,正是引發經濟盛衰環的主要原因;而維持物價更是本末倒置,因為物價是經濟盛衰的指標,儲局不應嘗試影響物價。
該文章亦指出,從政治上來 說,儲局權力過大,是招人批評的原因之一。儲局強調獨立性,不受政治壓力影響;儲局主席是掌管美國第二大權力的人,但卻不是由美國人民選出,因此有不少人 提出,應該檢討及修改儲局的功能。事實上,就連儲局前主席沃爾克亦說:「儲局權力過大,誇張點來說,經濟上有任何事情都與儲局有關,有點危險,負擔也太大 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