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中產「呻窮」 月入幾多才夠?

www.hket.com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香港生活成本高,收入微薄的基層呻窮不出奇,惟近來中產也訴苦無錢剩,惹起爭議。月入5萬元以上要供樓養家養子女「掹掹緊」,卻也有人月儲幾萬元,中產究竟窮在哪?
要說誰是中產,難以有明確門檻,但一般理解是社會中層,既非最貧窮也非最富裕一群,論收入一定比基層好,為何也呻窮?

月入7萬 歎每月僅餘1500元

呻窮中產近日成為熱門話題。家庭月入7萬元的中產,網上列出一家三口的生活開支,指每月僅餘1,500元,幾乎是月光族;之後,本報亦報道月入5萬元「中 產基層」的開支,月月清,甚至要捱快餐、公仔麵,連與朋友外出吃飯也難,中產收入過的卻是基層生活,近日甚至有月入近10萬元的專業人士家庭,也向傳媒訴 苦「唔夠使」,又指無餘錢為兒子報讀興趣班,歎生活艱難。
香港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月入5萬元以上住戶已屬全港收入最高的17.5%,月入10萬元則是最高的4%。若他們也呻窮,則在同一天空下的低收入家庭,如何養妻活兒?怎樣活下來的?
月入10萬8萬元,看似不是小數目,但細看他們的支出列表,卻都是典型的中產生活必備,包括養子女、養車、養樓(供樓或租樓)、供保險、聘請菲傭或供養父母等,每項幾千、一萬元,加起來確實「無錢剩」。
基層生活不易,中產也有其難處,入息高固然沒公屋住,買樓供樓或租樓已佔大筆開支,不少中產家庭是雙職家長,也不得不聘請菲傭照顧子女,對中產來說,確實是生活所需,有網民批評月入數萬元月月清皆因「大花筒」,未必公道,但中產「唔夠使」,也是自己的選擇。

教育保險旅行等 平貴有選擇

例如中產家庭子女每月的學習費動輒數千至上萬元,應該是因為入讀直資或國際學校、參加學費高昂的興趣班。其實子女的教育,不是沒有更便宜的選擇,人人都想 給子女最好的,但報讀官津學校卻可令財政較鬆動,這不會不知,且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也不時提供便宜的各類興趣班,反正報名不設資產審查,一百幾十元也可有大 把樂趣。
不少中產視私家車為必備,當然有車會方便,但若不養車,亦可省回一筆,至於保險又或家族旅行,當然也有平貴的選擇。中產開支大,有數得計,但未必每條數也令人心服。
一個家庭開銷多少,取決於想要怎樣的生活質素,享受好一點,開銷便要多一點,當收入有一定水平,想追求較好的生活質素,乃屬人之常情,不過便要「食得鹹魚抵得渴」。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曾指,中產入不敷支,問題取決於生活態度,如部分人把中產生活定性,明明可買300元波鞋,但礙於中產身份去挑選數千元的鞋,建議在理財上分清優次,滿足「需要」後,按資金是否鬆動,分先後次序才去滿足「想要」的東西。
事實上,中產是否如此難捱?這一邊廂月月清,但早前也有中產分享個案,月入9萬元每月儲4萬元,他一樣供樓、養育子女,且又每年去旅行,如何做到?歸功於 一早部署理財安排,如今有樓收租,自行在家照顧子女,省回外傭,子女讀有學券的幼稚園、不上playgroup或興趣班,多陪子女郊遊,一家也少外出用 膳,飲食清簡,支出慳一大截,當然可成為有錢剩的中產。
高收入的人往往不察覺自己高收入,外國有調查指30%年收入逾25萬美元的家庭,不認為自己屬高收入,高收入的人其實並非不知道自己比一般人好,只是當他們在現實生活或媒體上,看見其他更有錢的人,希望看齊,自然覺得自己沒那麼好。

追求生活質素 寧願勒緊褲頭

慾望無窮,即使有上千萬元財富,也可以自覺好窮。財經評論家曹仁超便曾撰文指,如果你擁有100萬元,生活無憂,吃的穿的不缺,感覺「最有錢」,反而有 2,000萬元開始感到窮,1億元最自卑。他稱有千萬元的人可買名錶名車,感到富足,惟賺到2,000萬元時便進而想買豪宅、買遊艇等,才發現錢不夠買, 於是覺得「窮」,他更指連已故女首富龔如心,生前亦常常呻窮!
中產定義廣闊,月入5萬元可說是中產,月入逾30萬元的財爺也自稱中產,但消費力明顯差天共地。中產着重自我認同,感到應有「較一般好」的生活方式,對於中產lifestyle有所追求,但若寧願勒緊褲頭,也要追逐「中產生活」標準,則難捱是當然,但別認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