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新興市場疲弱 「通縮怪獸」阻美歐收水

文匯報

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疲弱,導致全球面臨更大通縮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上月更將通縮形容為危及復甦的「怪獸」。分析指通縮蠶食了新興市場信心,可能阻礙美歐收緊水喉的步伐,甚至可能要倒轉頭來再次放寬貨幣政策。
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造成的商品價格下跌、貿易放緩、新興貨幣貶值,均令全球物價遭受下行壓力,可能迫使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把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延長,以增加美歐金融資產吸引力,即使此舉長遠可能引發資產泡沫。
聯儲局前經濟師沛爾利認為,新興市場動盪局面可能持續,長遠造成的通縮效應,或會迫使發達國央行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再次放寬貨幣政策。 

新興國料跟隨加息 續掀通縮潮 

德拉吉在月初議息會議後稱,歐洲整體通脹將會溫和,撇除食品及能源的物價下跌僅限於歐元區邊緣國家,強調通縮不是風險。不過巴克萊策略師認為,歐元區上月通脹率只有0.7%,遠不及歐央行的2%目標,認為歐元區正面對2009年第四季以來最大的全區性通縮風險。 

需求疲弱會影響企業加價能力,而失業率高企也會限制打工仔加薪議價能力,對物價走勢只會帶來負面影響。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師卡斯曼團隊預計,發達國家今年通脹率為1.7%,低過普遍國家央行訂立的2%目標。
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也加劇全球通縮壓力,印度、南非及巴西上月相繼加息支撐本幣,相信韓國、匈牙利及馬來西亞央行今年稍後也可能跟隨。加息會打擊這些市場的必需品,從而拖低商品價格,引發全球通縮潮。隨覑新興市場佔全球經濟份額的比例愈高,這種影響也愈明顯。 

美國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短期內也可能感受到貨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升值會影響這些國家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也會令進口貨品價格下跌,同樣會構成通縮。

中國轉型內需 需求跌增壓力 

荷銀研究指出,全球物價走勢現時很大程度視乎中國經濟情況,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兼最大的大豆、棉花及鐵礦石進口國,中國正嘗試由投資型經濟轉型為內需型,過程可能會導致原材料需求下跌,足以對全球其他地區的物價構成壓力。 

■彭博通訊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