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農業小兒麻痺症」威脅全球小麥

又一植物殺手, 糧價好難唔升啦 !

文匯報

麥銹病急變種 由非洲蔓歐亞 

小麥是僅次於稻米的全球第二大主要農作物,科學家警告,被稱為「農業小兒麻痺症」的麥銹病已由非洲蔓延至南亞、中亞、中東和歐洲等地,造成災難性破壞。研究發現,引發麥銹病的真菌近年急速變種,傳染能力和範圍都有所增加,威脅全球糧食供應。
麥銹病1950年代在北美洲肆虐,摧毀當地多達四成小麥,各界後來投放大量人力物力研發抗麥銹病的小麥品種。然而這未能防止烏干達1999年出現大規模爆發,肇事真菌的變種速度更為科學界響起警號。英國植物學家按當前情況估計,非洲有九成小麥品種正受麥銹病威脅。 

全球暖化 疑致快速蔓延 

麥銹病亦蔓延至其他地區,去年德國發生逾50年來首次麥銹病爆發;同年11月波及埃塞俄比亞,當地農夫有五至七成小麥失收。科學家懷疑全球暖化是麥銹病快速蔓延的原因之一,因為真菌其中兩個變種對較暖溫度的適應力強,令麥銹病得以蔓延至以往相對安全的地 區,例如北非和南亞。 

隨風傳染 破壞力如山火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科學家霍德森把麥銹病比喻成「山火」,可怕之處在於可在短時間內造成大範圍傷害。致病真菌生產的數百萬顆孢子會隨風飄散,而每一顆均具有傳染性,使得麥銹病快速傳播。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迪遜斯利促請資源較 充足的發達國家,帶領發展中國家對抗麥銹病。
各國為應付麥銹病都加緊進行研究,其中英國正嘗試將野草或大麥的抗麥銹病基因移植到小麥,製造出對麥 銹病免疫的小麥品種,好處是可避免使用化學殺菌劑。英國劍橋大學亦利用數學模型,嘗試計算和預測麥銹病的傳染途徑、規模和所需時間,讓有關方面能及早防範,減少損失。 

■《星期日獨立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