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創+故事】中國變形金剛之父林亮 創業火不滅 再現經典黃鴨

文匯報

談起小黃鴨,大家可能會想起早幾年於維港展出、由荷蘭藝術家創作的黃色巨鴨,或者近10餘年冒起的B.Duck。其實香港最早出現的塑膠小黃鴨是由有「中國變形金剛之父」之稱、現年93歲、得意創作有限公司創辦人及永和實業主席林亮在1948年創立。這位經歷過日本侵華、解放戰爭的一代工業家由報販開始做起,憑着愛國的心一步一步地實現讓中國人玩自己所製造玩具的夢想。■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圖:莫雪芝

可能做玩具的人心境會較為年輕,年過九旬的林亮說起自己的創業史仍精靈活潑,井然有序。在訪問開始時,林亮先從一個木製寶箱中珍而重之地拿出一個小黃鴨的試模介紹道:「這就是我於1948年第一個製造的小黃鴨塑膠模具,除歷史博物館外,全球只剩下這一套了。」他自豪地強調,能夠保存自己第一個製成品的商家相信沒多少人。

從小立志造玩具 

他指出,自己1924年在香港出生,7歲被父母帶到內地受教育,遇到日本侵華,看着日本人到處炸房屋殺同胞,小時候天真地問媽媽:「日本一個這麼細的地方,為何會來打中國這個大國?」媽媽就告訴他,因為日本人有錢。他留意到,當時有錢人買的玩具幾乎全部是日本製的,日本人透過賣玩具給我們,賺了錢就建飛機大炮來打我們中國,從那時開始,他的心內就默默立志長大後要造玩具,不要再光顧日本人。母親亦勸勉他要努力學習,有知識才能達成夢想。

他表示,至1936年回到香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開始攻打香港,同年12月24日,剛好在英軍投降前,他的父親在回家路上亦難逃一劫被殺害。由於一家頓失家庭支柱,當時僅17歲的林亮,從正就讀的華仁書院中三級停學,僅讀了3個月。1942年便隨母回內地耕田3年,待日本人投降後再回香港。

做經紀賺首桶金 

回港後,林亮找回華仁的舊老師介紹工作,介紹了一份薪資不錯的匯豐銀行銀行櫃員筍工,但他拒絕了,寧願在中環一檔雜誌攤工作,薪金少一半。原因是他認為賣雜誌可以向老闆借書回家,從中可以學到不少知識,且接觸的階層多是文化界、大商家及外國人,又可練習英語。他得意地指,沒想到做這份工作更有意外收穫,就是在顧客之間從事經紀買賣,半年間就賺到數千元的佣金,賺到了第一桶金。林亮至今仍保存着當時記錄低每位客人基本資料的小本子。

林亮第二年就去了一間名為永生的塑膠廠打工,當時向老闆出謀獻策,提出做塑膠小黃鴨的建議,距離自己做玩具的夢想走近了一大步,亦成為了全中國第一個製造塑膠模具的人。

他順帶一提,當時的老闆就是人稱「糖薑大王」的余達之。工作一年後,林亮就與老闆及兩個朋友合資15,000元在廣州另建廠房,豈料1949年遇上解放戰爭,建廠一事也就泡湯了。

成功靠勤勞謙虛 

1953年,自己再接再厲,再在香港開了福和製品公司,1960年再與永生合併,成為今天的永和實業。當時替外國人加工(OEM)的業務開始盛行,小黃鴨主要是在香港的路邊攤出售,佔生意額很少。1969年再到台灣買地開廠,1976年跟總商會回內地考察時,發現內地的廠房設備很差,令他萌生起回國再開廠的念頭。
他認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始終想在內地開廠一還兒時心願。心懷祖國下,1979年退出台灣,到東莞開廠,一磚一瓦建立,不足3年業務已很成功。1987年再到南海大展拳腳,當時員工已有18,000人。後來更得到美國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寶的垂青,與之一齊合作製造變形金剛玩具,1988年正式在內地推出大受歡迎,於是林亮亦被譽為「變形金剛之父」。

林亮表示,當時很多像他這類「三無」人物-無錢、無權、無勢,靠的是自己模索、勤勞及謙虛求助才能成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