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談及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金.克勃( King Hubbert),預測石油產量大約在 21世紀初會「見頂」,克勃的計算理論基本上是按天然礦物供求曲線來推論,以有限的資源由發現至耗盡,其中生產的分佈是按一鐘形曲線( Bell Shape Curve)設定,由開始至全盛,由全盛至終結,其中各佔一半,上升的周期較慢,因用者較少,下滑的周期較快,因用戶不斷增多,而資源日益減少。
大停電恐頻繁出現
近年在這方面研究的國際級權威人士有克 勃的入室弟子,蜆殼石油( Shell)前全球勘探總經理金寶博士( Dr.Colin Campbell)、法國國家石油公司( Total-Elf-Fina)前全球首席勘探總裁金.拉克拉裏博士( Dr.Jean Laherrere)、美國加州理工大學( Cal Tech)教授理查.鄧肯( Prof. Richard Duncan)等,這些國際級專家學者都一致認同, 2005至 2010年左右全球石油產量將見頂,其中偏差(包括人為因素、減產及提價)不會超過 5至 10年,而多組數位顯示, 2003至 2004年可能是「頂峯」,高峯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油價飆升、高通脹、大衰退、食物危機及戰爭等不幸事件。鄧肯教授在 1996年初就估算以亞洲人口佔全球 60%,而石油儲量只有 8%,每年只能供應全球 10%所需,隨着人口爆炸性上升,需求倍增,危機將隨時爆發,其後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可謂不幸言中。事實上,他的預測更令人不安:除非人類能及早發現其他石油取代品,否則 21世紀開始將頻繁地發生大停電,直至「洋燭」時代再出現。
這一預言有些已兌現,例如早前美加發生幾十年來未有的大面積停電;近日中國也鬧電荒,很多地方無電供應,都可能是先兆,美國前總統布殊的能源顧問馬菲.西文士( Mattrew Simmons)亦說「處境非常危急,這是全球最嚴峻的問題」。
鄺社源
有一個講法係,石油係地球嘅分泌物,好似人體嘅汗水咁,係用之不竭嘅,而唔係好似流行嘅講法即動物化石變成。其中一個論證係,史前邊有咁多動物死呀!家陣漏油就真係死好多動物啦!話石油有限最大得益者絕對係油公司,可以操控油價。睇番樓上果幾位人兄同油公司關係可見一班!
回覆刪除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F%B3%E6%B2%B9
回覆刪除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
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範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編輯] 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這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誌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
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
過去認為石油是從動物的屍體變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過,根據美國於2003年的一項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棄置以後,仍然可以生產石油。所以,石油可能並非生物生成的礦物,而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放射線作用之後的產物。
Liza姐嘅資料很詳盡呢!
回覆刪除小弟在想,响汽車工業,如果石油係用得盡嘅,電能會有市場,如果石油係用唔盡嘅,油電混合會有市場,咁果d石油公司同埋老美最想係點呢?老美最叻就係製造科學根據嘅!
請看我舊文 :
回覆刪除http://investtalk-lisa.blogspot.com/2009/08/game-over.html
睇咗,正,謝謝^^
回覆刪除金甲蟲又勝一仗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