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人人有份的迷魂債

利生講得最岩是呢次 !


蘋果日報

特區每次出iBond,我也要不厭其煩的講多次,美國財政部當初推出通脹掛勾債券(TIPS),目的可不是家長式的管治思維,要為人民提供一個對抗通脹的投資選擇。連市民投資的選擇這個政府也要照顧,而且保證人人都不會蝕,這可算是舉世無雙的政治哲學。下一步,恐怕是連投資也不用,只管人人派錢就好了;名堂是甚麼,到時再想就是。
話說回頭,美國政府推出TIPS,是為了透過市場機制推測出通脹預期。量化寬鬆令到美債孳息長期受壓,追逐回報的壓力令到TIPS也出現負利率,反映貨幣政策不但沒有增加市場活動,相反,資金越是停泊在避險資產,流動性亦隨之下降。不過,自從2012年第二季開始,資金漸漸從債市流出;TIPS的息率其實也在回升。
經濟弱復蘇慢,是聯儲局的難題。要是經濟沒有起色,以官僚的思維,一定不會承認之前的政策有誤,只會因循一貫的方針,擴大規模,加深干預。但現在經濟確實有起色,若說要退,假如經濟又因此回弱,則確立了不可能沒有擴張貨幣政策的客觀現實,也就是說,美國 經濟也不幸地染上了貨幣政策的毒癮。退休在即的伯南克,最不想歷史將他評為令美國染上貨幣政策毒癮的聯儲局主席。

香港人是有福的,至少今天特區沒有可供操控的貨幣政策,否則思歪和陳德霖二人,就足以破壞全香港人的財富。然而,沒有貨幣政策的香港,iBond除了財富轉移,就沒有政策的意義。
記得當天香港剛從通縮走出來,政府第一時間就想發債。建制外,只有非常少數反對聲音。說穿了,是建制內的既得利益,確保就算沒有稅收仍然可以有得分的機制。政府要令眾人表面開心,建制中人才可能以繼續如取如擄,但代價,就留給子孫去還。這筆迷魂債,才是人人有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