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港英離岸人幣大戰

蘋果日報

近期英國動作多多,財相歐思邦訪華大談生意經,放寬中國遊客入境簽證、降低內地銀行在當地開業的資本要求、取得800億元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RQFII)額度、對中國企業開放核電及其他基建投資等,加上年中雙方達成的2,000億人仔貨幣互換協議,及英鎊和人民幣日後有望在上海和倫敦直接兌換,看來在美國債限爭議吸引市場眼球下,唐寧街十號的「天龍八部」已悄然展開。

北冥神功vs斗轉星移

如果說政治上美國是英國的最親密盟友,那麼經濟上中國與英國其實行得更埋。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製的2003年至2012年出入口貿易總額計,英國對中國增長近2.6倍,對歐盟增長45%,對美國增長更只有可憐的1.8%,孰輕孰重顯而易見。英國經濟要在後海嘯、後歐債時期重新起動,中國則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之際引進來、走出去,正好一拍即合,好戲連場;何況雙方早於百多年前已是東西大國兼政經冤家,香港正好是歷史現場的見證人。
英式「天龍八部」,首當其衝的又是香港,畢竟倫敦、香港同為國際金融中心,兩者生財(存)之道相似,均以吸水為主,但香港的實體經濟規模較小,因此擅長斗轉星移,將四方來水向四方轉移,貨如輪轉。英國則以北冥神功獨步江湖,昔日盡吸殖民地資源,化為北冥真氣,成就日不落之威名;今日故技重施,意在鞏固國金中心地位。斗轉星移遇上北冥神功,後果不難想像。
以RQFII衝出香港為例,雖然根據兩岸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內地早已允許台灣金融機構以 RQFII形式投資,但額度一直未批;新加坡於今年7月被納入為RQFII試點範圍,暫時亦無聲氣。換言之,倫敦已成為香港以外首個獲批RQFII額度的地方;日後,以倫敦為基地的投資者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毋須再經香港。
另外,英鎊和人民幣亦可能在上海和倫敦直接兌換,既不用經其他中間貨幣(如美元),亦毋須再經香港兌換,令英鎊成為美元、日圓和澳元後,第四種可以跟人民幣直接兌換交易的外幣。隨着人民幣越來越國際化,「毋須再經香港」的描述恐怕越來越多。
此外,對中資銀行大開中門,既促使更多離岸人民幣業務移師倫敦,亦吸引中資銀行的歐洲總部由盧森堡遷至倫敦,將歐洲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一併吸納,收為己用,成就北冥真氣。歐洲央行與人民銀行才剛達成貨幣互換協議,英國便急着出招搶生意,儼然西方司馬昭。以外匯交易計,倫敦現為全球第一,份額高達四成,本已大幅拋離其餘城市,其於中港兩地以外的全球人民幣交易比率更高達62%。北冥神功若成,當心對香港、歐洲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影響有如化功大法──慢慢化掉前者的優勢和後者的潛力,屆時英國真箇可成國金「逍遙派」了。

何文俊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