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新例層出不窮 英銀行受挑戰

蘋果日報

後雷曼金融時代下,全球監管機構對銀行要求門檻不斷加高,單是歐盟委員會及英國當局,對業界制定的加強版法規,更如競賽般層出不窮。

供股集資股民最關注

新例在《巴三》基礎上不斷鬥嚴鬥多,英資大行如滙豐控股(005)、蘇皇及巴克萊等投資前景,在監管高氣壓下更是陰晴不定。
分析指出,接着而來的挑戰,包括英國監管當局,對大行釐訂的本土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資本要求水平,及銀行稅影響下,原訂2011年底進行的滙控註冊總部檢討,一拖再拖後,註冊地會否生變等問題。
證券界認為,對一般股民而言,首要關心始終離不開銀行會否向股東「伸手度水」,供股集資。
發出盈利倒退預警後的渣打(2888),不單遭倫敦證券界即時沽貨,市場更傳出董事會就是否再度供股集資意見分歧,足見「深水炸彈」,仍首推供股疑雲。

監控機構多 訊息混亂

而當前英國監管形勢,單是監控機構種類,已經令投資市場訊息混亂。
傳統上監管金融服務業的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今年起已由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及審慎監管局(PRA)所取代,早前公佈明年起,連緩衝資本計,英資大行普通股一級資本率須達7%,便是PRA傑作。
以滙控為例,假定尚未定案的D-Sib,與巴塞爾已公佈的全球性系統重要銀行(G-Sifi)資本要求一樣,俱為各2.5%,即2019年新例全面實施下,集團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要求便達12%。
是次引發英國滙豐零售業務分拆上市傳聞,則與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改革有關,根據規定,在英國涉足零售業務的銀行,須將這部份與投行業務完全分隔分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