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高失業率遺禍 歐美大學生免費實習遭剝削

文匯報

相對香港,歐美國家失業率較高,僱主少有聘請無工作經驗者,求職苦無門路的大學畢業生為爭取經驗,爭做無薪短期工作。然而盲目追求無薪實習,可能適得其反,愈來愈多實習生投訴企業濫用勞動力。有調查發現,無薪實習生找到全職工作的機會,比有薪實習低近半,令外界關注無薪實習到底是「機會」,還是「剝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陳國麟 

在美國,無薪實習在各行各業存在已久。僱主招聘時,往往留意應徵者的工作經驗,較學歷看得更重,加上 金融危機後歐美青年失業問題嚴重,使不少美國年輕人不惜免費打工充實履歷,提升求職競爭力。研究機構Intern Bridge前年訪問1.1萬名學生發現,38.2%營利機構的實習職位並無提供薪酬。 

零幫助 受聘機會人工皆低 

透過實習賺到寶貴經驗,甚至獲正式聘用固然最理想,然而美國全國大學與僱主協會(NACE)調查發現,無薪實習生畢業後全職受聘率為37%,僅稍高於無實習經驗者的35%,卻遠低於有薪實習生的63%,而平均年薪只有3.57萬美元(約27.7萬港 元),無實習經驗者也有3.7萬美元(約28.7萬港元),有薪實習生更高達5.19萬美元(約40.2萬港元)。
NACE解釋,很多提供無薪實習機會的行業,如雜誌出版業或時裝界,本身面臨經營困難,才沒空缺或資金請有薪實習生。他們若重投同一行業,待遇自然不及他人。英國人力資源顧問艾利斯勸喻學生,找一份理想工作不等於要不求回報,學生不要迷信無薪實習的益處。
如何確保企業不濫用實習生當作免費勞工,也是一大難題。雖然美國設有相關條例保障無薪實習生,但條文模糊,加上很多實習生遭剝削也啞忍,害怕得罪企業而不獲發推薦信或工作證明。
免費勞工拉低了低技術職位的薪酬水平,有企業便索性以實習生取代最底層職位。若從事低增值的實習職位,更可能被迫轉往另一個無薪職位繼續實習,難以突破「實習生活」。 

美立法允告僱主 企業避聘 

2010年電影《黑天鵝》在國際獲得多項大獎,但製作影片的21世紀霍士被劇組兩名實習生告上法庭。兩人稱原本視此為電影職業生涯的敲門磚,但實習大部分時間卻被派去倒咖啡和買午餐等雜務,要求賠償,聯邦法庭去年6月判實習生勝訴,霍士已提出上訴。
事件觸發類似訴訟如洪水決堤,有律師稱試過1個月內跟40至50名實習生商討訴訟。紐約新任市長白思 豪4月簽署法案,允許無薪實習生若被剝削,有權控告僱主。美國大學亦開始加強保障學生權益,例如紐約大學要求僱主承諾實習職位符合勞工部指引,才可在大學 網站上刊登招聘廣告。
對於美國各地陸續立法允許無薪員工控告僱主,部分企業開始把無薪職位轉為提供最低時薪,或是削減實習職位,亦有部分企業寧願取消實習項目,要求實習生離開公司,一了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