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名酒、買靚樓,可視為人生樂事,如能兩者俱全,更妙不可言。然而世事無絕對,「有酒有樓」之日,可能亦是埋下危機之時。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撰文回憶,1997年本港樓價最癲狂時期,曾見到多位酒客開懷暢飲名貴紅酒,吹噓買樓後「每天一早起來,身家就漲了50萬
元」,絲毫未意識到「危機已悄悄來到門前」。
陳德霖於文中回憶,1997年3月在中環某酒樓午膳,鄰桌有5位看來是地產相關行業人士在吃飯,開了
幾瓶名貴紅酒,喝得滿面通紅,高談闊論,旁若無人。其中一人突然破口大罵:「某某發展商剛開賣的樓盤答應留5個單位給我,但最後只給我3個單位,令我不見
了100萬元」。然後愈罵愈大聲,情緒開始有點失控。他的同事馬上好言相勸,「不要動怒,你現時每天一早起來,身家就漲了50萬元,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頭棒喝「阻人發達」
這5人的最終結果如何,文章未有提及,相信後來難逃資產大幅縮水的厄運。陳德霖對此產生的感受是,在
1997年第二季,香港樓市已上升至與市民負擔能力和其他基本要素完全脫節的水平,「但大家仍然自我感覺良好」,認為眼前美好是必然,是香港人努力爭取來
的,可以長久持續。但事實上危機已悄悄來到門前,伺機而發。
陳德霖隨後又用「酒」作比喻,指逆周期審慎措施在概念上並不太複雜,但要實踐一點也不容易。因為從政
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上行周期開始變熱,「當大家正浸淫在亢奮的喜悅之時,我們便要潑冷水,拿走大家正喝得興高釆烈的賓治」,這是西諺所謂的「take
the punch bowl away」,香港俗語則是「阻人發達」。看來,身為金管局總裁的陳德霖,對酒文化亦有相當研究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若奔
不如話點解大量當時傳媒只鬧董建華?冇人鬧推高樓市的彭定康??????宜家D人都未醒,黑白不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