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心理學相關的研究,顯示人性都不特別喜歡儲蓄;換句話說,先把錢花掉還是先儲蓄而延後消費,前者成為大部份的選擇。
事實上,過去兩年為一個業界舉辦的理財比賽擔任評判,不同的案例也有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收入高、消費更高,造成退休儲蓄不夠的後果;另外一個有趣的現 象,就是對資產分配和年齡匹配的概念不清,不少年輕人竟然選擇較保守的保本基金,相反不少年長的退休人士,由於退休儲蓄不夠,為了賺取多一點的使費,會有 過多的資產投放於風險較高的股票。
事實上,過去兩年為一個業界舉辦的理財比賽擔任評判,不同的案例也有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收入高、消費更高,造成退休儲蓄不夠的後果;另外一個有趣的現 象,就是對資產分配和年齡匹配的概念不清,不少年輕人竟然選擇較保守的保本基金,相反不少年長的退休人士,由於退休儲蓄不夠,為了賺取多一點的使費,會有 過多的資產投放於風險較高的股票。
核心基金方向正確
如果為數不少的市民退休儲蓄不夠,肯定會增添未來公共財政的壓力,故此筆者原則上是支持強積金的概念;不過,由開始至今,坊間有不少批評強積金「收費高、回報低」,甚至被市民嘲笑為「強迫金」。面對這些批評,積金局繼半自由行後再出招建議引入核心基金,規定其成份基金費用上限為管理資產的0.75%,開支比率的管理費上限則為1%,較現時平均基金開支比率的1.69%,是一個明顯的進步。而且,核心基金的建議中,包括了人生階段的模式,即是年紀輕,能承受的風險相對高,反之亦然,幫助市民避免作出 錯誤的資產配置,是個良方。
另外,據悉現時本港有24%的打工仔,沒有為強積金投資選擇基金,涉及金額約為總供款額的10%(約500億至600億元),因而被安排轉至41個預設基金(不一定合適的資產配置)。
而核心基金也可以為這些「沒有」或「不想」作出投資基金選擇的打工仔,解決選擇基金問題。
雖然核心基金營運方案,仍須諮詢業界及市民意見,但筆者並不贊成由積金商各自設計推出核心基金,就算它們依照有關特點規定去設計,最後結果都會有所差別,以致不能作出「蘋果與蘋果」比較,反而讓積金商有藉口去調高收費。
其實強積金難得有改革,筆者認為政府理應擔當重要角色,最好由政府主導的全球遴選機制,選出認可的基金投資機構,然後於不同強積金計劃內設有同一個由政府認可的核心基金,供打工仔選擇(當然會隨年齡調整)。
由於投資者有home bias的投資盲點,只喜歡投資港股,因此核心基金宜主打投資環球股票、環球債券及現金組合。
被動基金慳管理費
另外,核心基金目標是降低成本及收費,基金設計應以被動式管理ETF為主,追蹤某些特定的指數,例如盈富基金(2800),由於表現與恒指掛鈎,不需要基 金經理主動操作,故能節省大量管理費及交易費(盈富的總開支比率只是0.1%),而且投資表現亦未必輸給主動式基金。有些人貶稱追蹤指數基金為懶人基金,筆者認為它們既然收費低,回報不會跑輸大市,實在應稱為精人基金;善用精人基金才能有效改革「強迫金」。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Agree index funds are better choice!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