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新iBond 回報較前遜色

money18.on.cc

曾俊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派糖」措施,更計劃發行第五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規模約100億元。政府發行iBond一直被視為利民紓困措施,並認為可促進本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但隨著通脹預期回落,加息周期來臨,新一批債券回報較低,吸引力將大為遜色,政府每年在庫房撥出數億元派息,幫補 需要定息收入的市民,象徵意義大於紓困作用,而由於iBond二手交投疏落,根本難以發揮刺激本港債市的功能及作用。

政府在2011年開 始先後發行四批通脹掛鈎債券,都屬於三年期,每半年派息一次,回顧過去四批iBond,除第一批iBond認購反應未見熱烈,其後三次發行,市民認購反應踴躍,大部分市民認購最後都只能獲分一、兩手,每年收取的債券利息雖然尚算穩定,但真正紓困作用不大,只顯示政府的小恩小惠而已。

iBond 是保本產品,提供跟通脹掛鈎回報的穩定收入,在過去幾年,由於本港仍處於低息環境,通脹位於較高水平,仍能保持較高的回報,但港元隨美元持續強勢,可以預 期本港進口物價回落,加上人民幣匯價由強轉弱升,亦將進一步壓抑未港物價升勢,通脹掛鈎產品的吸引力勢必低於過去幾年,今年iBond估計的回報率是最低 的一年。因此估計今年的的需求只屬一般,對抗通脹的功效亦成疑。

政府牽頭發債除了為市民紓困外,亦冀望藉此推動本港債市發展,尤其是債券 零售市場,政策的原意是一舉兩得,,但事實上iBond推動債市欠缺成效,港元與美元在聯繫匯率的重重限制下,機構投資者會然選擇市場深度遠勝香港的美元 債券市場,況且不少iBond認購者一心持有直至到期,令iBond在二手市場交易極其疏落,所謂促進本港債市發展已成為政府的政策口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