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自製天氣瓶:涉及造炸藥材料 隨時爆炸

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可作天氣預報,會隨着外界溫度及天氣變化而展現不同形態結晶的天氣瓶,近月興起,有人更自行製作,網上就有不少網站及教學短片,教授製作天氣瓶。惟記者發現,相關網站部分資訊欠詳盡,教學短片中亦未有做足保護措施,有開班教授製作天氣瓶的人就表示,曾有人於加熱過程中出錯,致玻璃瓶爆裂,濺出化合物。化學學者提醒,製作材料之一的硝酸鉀,是製作炸藥的材料,處理時必須小心;皮膚科醫生則指,如被相關化學物濺中,可引致皮膚灼傷。
「諗住送份禮物畀女朋友,但又覺得就咁喺街買無乜心思。」80後阿發希望親手製作1份小禮物贈女朋友,他早前於社交網站發現不少人都貼上自製的天氣瓶相片,令他躍躍欲試,「上面寫到啲材料好易買,製作方法亦好簡單,最緊要係唔同天氣個瓶睇落會唔同,拎嚟做禮物就最啱。」原來,本港近月興起自製天氣瓶,除參加坊間的製作班外,亦有人選擇自行在家製作。記者於網上搜索,即找到多個教授製作天氣瓶的網站及教學短片,製作方法簡單,只要預備不同分量的樟腦、硝酸鉀、氯化銨,再分別溶於清水與乙醇(即酒精)後再滾熱,放入玻璃樽內加熱及封口即可。混合物會隨溫度及天氣的變化,產生不同數量及形狀的結晶。惟部分網站卻未有清楚列明各化學物的分量,亦有人員在教學短片中,未有戴上手套就接觸各化學物,缺乏安全措施下,隨時教人變害人。天氣瓶製作方法看似簡單,惟市民自行製作,隨時受傷。開班教授製作天氣瓶的導師Billy表示,過去聽聞有市民製作天氣瓶期間,加熱過程出錯,玻璃瓶突然爆開,瓶內的化合物亦濺滿地,「好彩當時佢無畀啲液體濺中,唔係後果可大可小。」他提醒市民,加熱液體時切勿直接使用明火,否則液體會搶火,甚至發生爆炸, 宜隔水加熱,製作期間亦必須戴上手套,以防受傷。理 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系名譽學人余海虎亦提醒,硝酸鉀為製作炸藥的材料之一,雖然其沸點逾攝氏400度,惟使用時亦須小心。浸會大學化學系一級講師麥嘉慧 亦表示,製作材料之一的樟腦,會對葡萄糖6磷酸去痙酵素缺乏症(G6PD,又稱蠶豆症)患者造成嚴重急性反應,甚至有致命危險,市民製作天氣瓶前,必須先 了解自己的體質。「硝 酸鉀同氯化銨2種物質,都係刺激性同腐蝕性,如果製作期間唔小心濺到手上,就會灼傷皮膚。」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指出,如各材料的分量出錯,化合物會產生 過多熱能,可以爆炸,而揮發出的氣體亦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致呼吸道發炎,「如果真係出現以上情況,就應該第一時間求診。」消防處發言人表示,根據《危險品(適用及豁免)規例》,硝酸鉀被歸類為第7類危險品,豁免量為50公斤,任何人製作、貯存或使用超過50公斤硝酸鉀,須申領「危險品牌照」,違者可被判罰款2萬5千元及監禁6個月,至於氯化銨,則未列作危險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