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com
.ㄊ念「ㄊㄨˊ」指嬰兒倒栽蔥出生的樣子,正確筆順應該是…
.育字怎麼寫,一點或一畫,是肉不是月,我們該重新上課嗎?
教育部逐年改正國字筆順,不少中小學生的家長發現,早年所學的國字,到現在寫法已經改變。台東市一名吳姓家長糾正女兒的錯字,到頭來,還被女兒上了一課,他很納悶「為何變這樣?」
育字怎麼寫?引發兩代衝突
吳姓家長說,女兒今年讀小學四年級,一天他檢查孩子的作業本,看到女兒把「育」字的上頭,寫成如注意符號的「ㄊ」,他忍不住大罵「爸爸名字的育都不會寫,那怎麼當我女兒?」
女兒滿臉委屈,再寫一遍仍是一樣的「ㄊ」,他親自示範「正確」的筆順寫法:「、」「一」「ㄙ」分開書寫。
他拿了課本指給女兒看,這一看馬上被打臉,原來課本上的印刷體字「育」字,就是「ㄊ」,原來現在的寫法早已改變,女兒揶揄爸爸:「你不是說你的名字是這樣寫的嗎?」
吳姓家長說,以前老師就是這麼教我們的,他寫了快40年的「育」字,沒想到竟是錯的?
沛是「氵」「一」「巾」組成
還有「沛」、「冒」字,四、五年級生認知的,都得改變。「這是文字革命嗎?」台東書法家黃永興笑說,有的國字已寫習慣了,忽然改變,他會「卡」住,例如「沛」字,寫完三點水之後,他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了。
市民彭仁章說,他寫字迄今63年,而且天天練字,結果竟全是錯的,「這個打擊真的很大。」
「教了快廿年的書,還是會寫錯,沒辦法,寫字的筆順已深入骨髓了。」李姓教師說,他已多次在黑板上寫錯字,上周也是因為「育」字,被學生糾正,他無奈地說「昨是今非,不是我的錯」。
部分字體筆順有其內涵
專攻文字學的台東大學副教授許秀霞表示,有的字確實是長期寫錯,「育」字古字意涵是媽媽抱著小孩,所以下方是「肉」而不是「月」,上方則是個反過來的「子」,象徵孩子出生時頭部落地,但媽媽養育後會讓他站起來。
另外「冒」充的「冒」字,象徵用帽子等物品蓋住眼睛,所以上面不是「曰」,而是層層遮蔽的意思。她認為國字體筆順的改變,如能把文字背後的意涵說清楚,眾人的接受度會更大。
台東縣馬蘭國小教務主任陳毅宏表示,現行採結構式教學,家長不能再以自己的知識和印象教孩子,建議最好先看課本再來教,才不會適得其反。
教育部在網路上有4408個常用國字可供下載,也可查詢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上網也可查到正確寫法。
高師大國文系主任林晉士表示,以「木」字為例,一般不打勾的,文字學者以為那勾是多餘,但很多楷書家的木字有打勾,因為「覺得比較好看」。
字體沒對錯 只是字形不同
中山大學教授簡錦松表示,有些國字是根據文字學、甲骨文,楷書是後來才有的,連晉朝王羲之、唐朝顏真卿與柳公權的書法體,寫得統統不一樣。
「中國自古以來字體都是非常自由的!」簡錦松強調,字體沒有對跟錯,只是字形不同,在書寫上的要求不需走火入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