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騙徒偽造ID樓契呃按貸 首5月8宗涉8700萬

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騙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近期樓市接連爆出多宗巨額騙案,騙徒利用假樓契、假身份證(ID),冒認業主向物業按揭財務公司明借暗搶,警方指有犯罪集團冒充業主按揭豪宅、一宗騙案便「搵食」千萬港元,今年首5個月便錄得8宗有關騙案,涉及損失金額逾8772萬港元,較去年的4800萬港元上升近八成;其中1宗 案件更涉及6個物業,騙徒穿梭數間財務公司成功「借出」5000多萬港元。

商罪科訛騙案調查組(調查組)督察毛杰昨日(27日)表示,由 2013年至今年5月,警隊共接獲52宗物業騙案,涉及損失金額高達2.3億港元,涉及物業單位亦有70多個,大部分為住宅單位。迄今拘捕32人,其中 10人已遭檢控,分別涉及欺詐、以欺騙手法取得利益及使用虛假文件。

騙徒犯案手法主要有三種,即冒認他人身份、提供虛假資料和以內地物業行騙;受害人繁多,如買家、業主、租客、財務公司、地產代理和銀行,當中財務公司佔總數的一半,相關公司損失高達2.13億港元,佔所有損失金額達九成三,其餘損失較大者則是買家和業主。

調查組總督察陳靜心指,今年首5個月已發生8宗案件,涉及13個物業,其中1宗案件更涉及6個物業,全部業主均為內地人,騙徒成功欺騙5100萬港元按揭貸款。騙徒首先會假冒業主身份到內地銀行開戶,再向財務公司進行首次按揭貸款,繼而利用各種方法掩飾破綻,如按期還款、做靚信貸紀錄後,就會再到另一間財務公司作二按,藉此取得更多貸款,最後提走所有貸款、逃之夭夭。1至2個月後,財務公司發現「業主」未有還款便出信追數,此時,真正業主才發現遭冒名借貸。

除詐騙財務公司外,亦有買家中招,騙徒調查目標樓宇的業主底細後,偽造與真正業主同名的身份證,然後在銀行開設「個人」戶口,繼而提出以較市價低的價錢放售 「自己」名下樓盤,惟買家想上門參觀單位時,騙徒就訛稱因租約問題未能安排等,最終買家難敵低樓價引誘,到律師樓簽訂買賣合約並繳付訂金,此時騙徒便提走支票或訂金,一去無蹤。最近更有騙徒假冒租客與業主簽署租約,然後再假扮業主聲稱放售,有關個案能讓買家參觀樓盤,令人更易中招。

調查組警司陳國豪指出,騙徒大多捨難取易,目標物業亦集中5至10年樓齡的樓宇,未做過按揭、業主並非在港居住的物業更成熱門落手對象。由於業主個人資料和按揭紀錄,騙徒可從土地註冊處等方面獲得,警方呼籲物業買賣各持份者需更謹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