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c東網專訊
立春過後,春天已至,今日(2月18日)就踏入第二個節氣─雨水,不過近日天氣還是反反覆覆,時冷時暖,日夜溫差大,尚未有春回大地的感覺,反令人無所適從。雖然天文台預計未來數天氣溫將回升,但有註冊中醫師指,如在保健上掉以輕心,過敏體質的人士隨時舊病復發!
雨水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二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春天將至,立春後氣溫回暖,冰雪融化,降水的形式由下雪變成下雨。註冊中醫師林婉珺表示,此節氣的天氣多雨潮濕、乍暖還寒,中醫稱此為倒春寒。
潮濕反覆的天氣不但會為日常生活添上麻煩,嚴重起來甚至會令過敏人士出現健康問題。林婉珺指患鼻敏感、哮喘、蕁蔴疹、濕疹等過敏體質的人士因脾胃、肺氣較虛弱,而且腎亦有不足,所以在這節氣中特別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而復發。
外在環境是一個誘因,平時的生活習慣亦對他們的病情有所影響:「飲凍飲、食生冷食物會令寒濕堆積在脾胃,加上天氣因素,會令舊病更易復發。」即使沒有過敏的煩惱,一般人在這潮濕的節氣中也會感到易累,她說:「這節氣因為多雨水、潮濕,所以脾胃易受影響,阻礙體內水分的運化,易令人感到疲倦乏力。」
要將雨水節氣對健康的影響減低,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注意下肢的保暖。「因為寒從腳起,濕從下入,要特別注意足部保暖,可穿較厚的褲或leggings。」林指足部保暖需特別注意之餘,也不可忽略頭頸部的保暖。另一方面,市民在飲食上亦要盡量避免食辛辣食物及奶類製品等比較刺激,或是影響、阻礙脾胃的食物。
飲食上,食得清淡當然是最好,針對雨水的潮濕天氣,林指可食用薏米、淮山、伏苓,或甘味食物,如黃心番薯、南瓜和薯仔,有助健脾祛濕。她亦推薦市民以黨蔘、淮山、生薏米和薑熬成黨蔘生薏仁湯,並在最後五分鐘加入葱白,這湯水有保氣、健脾、化濕的作用,可增強體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