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亞洲過量採砂 醞釀更大洪災

文匯報

從河床挖起的砂,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由於全球各地基建工程項目不斷擴張,導致砂石需求急升,不少地區的砂石被過度開採,引發嚴重生態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報告指出,由於三角洲是由泥砂等雜質沉積而成的地貌,過度開採砂石導致三角洲不斷被侵蝕,不但更易出現洪災,同時令沿岸陸地沉降,其中亞洲的三角洲地區所受威脅最嚴重,以湄公河三角洲為例,沿岸地區面積以平均每日一個足球場的速度縮減。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全球砂石消耗量在2012年超過400億噸,遠高於1970年代的90億噸。WWF報告指出,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克納河流域、湄公河和長江因被過度開採砂石,導致附近的三角洲地區出現侵蝕和沉降,加上全球暖化和水位上升等因素,令情況加劇。WWF水利專家瓜紹形容,「我們已經為氣候災難製造了配方」。

水質惡化 威脅大米生長 

三角洲地帶逐漸消失,不但威脅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家園,同時令該區的食物產量大減。湄公河三角洲是1,700萬人聚居地,亦是重要大米產地,經濟產值佔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瓜紹表示,湄公河三角洲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較很多國家還要大,但與大部分三角洲一樣正在沉降。

WWF報告顯示,三角洲地帶因海岸侵蝕和其他自然過程而流失土壤,由於過度開採砂石,令沉積物無法經湄公河和長江等主要河流取代流失了的土壤,意味洪水風險增加,若出現風暴潮,水浸情況將會加劇,水質亦會不斷惡化。

非法採砂遍及70國 

瓜紹同時指出,許多地區的採砂工程不受監管,估計70個國家存在非法經營採砂。以印度為例,當局雖然透過發放採砂牌照,限制開採地點和數量,但未有妥善監管,令實際開挖情況遠超預期。

■綜合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