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轉按與系統風險

信報財經新聞

近年轉按盛行,去年新批按揭貸款中,逾三成為轉按貸款。有指轉按比例增加,會影響系統風險。究竟為何轉按比重愈來愈高,而此類貸款增加,對銀行系統的風險又有何影響?

近兩年新批按揭貸款中,約三成為轉按,對比於轉按較不活躍的年份,例如2013年的11%,比重是大幅增加。轉按活躍,有指是因樓價上升,小業主趁機加按套現。但我們觀察到的更主要原因,其實是借款人單純在原有按揭罰息期後,向另一銀行借款,償還舊有按揭,過程中未必牽涉增加借款,而動機十分單純──轉按是可獲貸款銀行提供現金回贈,變相等於減息。

類似情況出現在2010年,當年銀行按揭戰白熱化,多家銀行推出H+0.7%左右的按揭利率吸引客戶,新舊按揭息差可能達1厘,令大批按揭客戶由傳統的P按轉用H按,當年的新批按揭貸款中,約有23%為轉按。

一般而言,大家應該會同意,借款人以利率較低的新貸款,償還利率較高的舊貸款,如果借款額沒有增加,在風險上是有所降低。

近年轉按的情況較為複雜,一來是新舊按揭之間的息差並不明顯,借款人如果單純是為了現金回贈而轉按,也只是「變相慳息」;其次,由於銀行普遍提供按揭存款掛鈎戶口,借款人就算增加了借款額,只要將款項存入戶口,也不會增加利息支出;但借款額增加,現金回贈卻隨之上升,情況等於增加了小業主加按的誘因。

至於大量小業主「善用」銀行的按揭存款掛鈎戶口,增加了借款額會不會令系統風險增加?此又是一個難以判斷的問題。現時銀行批出貸款都要經過壓力測試,就算借款人轉按不斷加按,原則上供款都會在負擔能力內。尤其是借款人將加按增加的借款存入掛鈎戶口,是100%抵消了相關的利息支出。

不過,人性所限,小業主加按後手頭上的現金增加了,可能未必會安於2厘多的存款利息。如果他們將加按所得用於較高風險的投資,而回報不似預期,一旦再遇上經濟衰退、收入減少,的確有可能會增加自身、以至系統的風險。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