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大灣區快線】共建「生物銀行」 港澳融國家體系

文匯報

大灣區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創新聯盟成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為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提升基礎研究水平的要求,昨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4家單位聯合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創新聯盟正式成立,將打造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平台,共建共享生物樣本庫(下稱「生物銀行」),推動港澳地區科技基礎資源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科技創新共同體。

「生物銀行」,是指收集、存儲人體生物樣本以及與其相關的臨床資料的資源庫。這些生物資源是科技基礎資源和臨床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歐盟主要發達國家陸續建立了國家生物樣本資源中心,而中國的生物樣本庫尚存在規模較小、缺乏標準化流程和管理、樣本質量不高、利用率低、共享困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國原創型生命科學研究與創新型醫藥產業的發展。

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統計,目前全市共9家醫療機構擁有生物樣本庫。而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資源樣本庫亦存在資源分散,沒有打破條塊限制的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福表示,建立生物樣本庫關鍵是把重要的相關生物資源儲存下來。深圳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鄒旋亦表示,目前「生物銀行」亟需統籌整合、保護利用及共享創新。

將開發軟件系統

高福說:「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深圳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先行示範區,在這裡探討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創新,具有特殊意義。」

他並表示,聯盟的成立是為探索創新中國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基礎資源開放、共享交流機制,推動港澳地區科技基礎資源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科技創新共同體。其建成後,將推動國內生物資源樣本庫對標和接軌國際標準,從而保證高質量的生物資源樣本真正實現其科學價值。

據介紹,聯盟將打造的資源共享平台項目是以「政府主導,各方共建」為基礎,遵循「填平補齊,各有側重」、「統一申請、分別建設」、「信息共享、統一管理」原則,探索不同形式的架構建設模式。聯盟將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生物樣本庫的建設標準和共享機制,避免重複收集、重複研究。同時,將開發一套軟件系統,打通相互間的壁壘,「盤活」生物銀行。

先納入港澳相關機構 

目前,聯盟發起單位涵蓋了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和大專院校等不同領域。隨着聯盟成員單位不斷增加,未來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域特點,通過共享互聯探索出一套科技基礎資源領域管理與運營的創新模式,為提高中國科技資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管理處副處長、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主任魏強透露,聯盟首先將推進納入香港、澳門地區的相關機構,使聯盟真正成為涵蓋大灣區整體區域;其次,待港澳地區加入後,將三地的科技基礎資源與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對接,通過聯盟的創新機制為國家的科技創新體制做一些探索和思路。

從病原微生物入手

目前,聯盟第一步會從病原微生物資源入手,與粵港澳地區的相關單位開展合作,逐步推進後續工作。

高福表示,「這個聯盟可以集結粵港澳大灣區各方的生物醫學研究優勢,實現數據和樣本共享。一方面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和公共衛生相關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未來希望把它作為一個示範區,通過這樣的示範,能夠帶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在生物標本分享上創出一條中國未來的國內國際合作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