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巴士的點評——未來15年已經是尾班車了

頭條日報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全會主要討論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達成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早已經定出分兩步走,以實現現代化強國夢。第一步是先到二○三五年,第二步是到二○五○年。按目前中國的步速,去到二○三五年,中國應該早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

  今次的五中全會將未來的五年規劃和達成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疊加考慮,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西方繼續帶著有色眼鏡去研究五中全會,例如英國BBC就報道有「不少國際間中國問題專家與學者紛紛表示,關注當下面對內憂外患的中共領導層是否會在五中全會期間尋求某種變局。有媒體分析人甚至認為,不排除中共內部路線鬥爭可能在五中全會期間有所表現。」

  說到「面對內憂外患」,恐怕歐美的疾情大爆發所引起的內憂外患,比中國所要面對的嚴峻百倍了。

  從派系鬥爭的角度去理解中國政治,更屬陳腔濫調,三十五年前我仍在讀大學的時候,這已經是西方人對中國的主流觀察角度。我當年就不敢苟同,寫了一篇小小的論文,質疑這種「派系鬥爭決定論」,當時這種理論的主要倡導者是美國政治學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想不到三十五年過去,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而西方的觀察角度依然分毫不變。這種老套的派系鬥爭論,整天都說中共會在鬥爭中崩潰,但越講中國越強大。現實是,中國的派系鬥爭遠沒有西方選舉的政爭嚴重,這也是中國比很多西方國家更穩定、更高效的原因。

  看這次五中全會的決議,可以有幾點觀察。一、突出國際的新矛盾。會議提到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要認清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另外,公佈亦提到要「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應對二○一八年的中美貿易戰、去年的香港暴亂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已充份體現了中國領導層的應變能力及高效決策。五中決議提到的「發揚鬥爭精神」,顯示了中國的「底線思維」,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屈服。

  二、科技興國。會議極其突出在未來十五年的發展重點,是以科技創新為本,明言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創新科技成為未來十五年發展的主線,令中國不用再依賴外國,成為創新型國家。相信未來十五年,中國將掀起一場科技革命。

  三、改革開放不會停。BBC的報道錯誤將「內循環」看成為閉關鎖國。其實中國要發展「內循環」,主要是要發展內需市場以支撐萬一在美國的制裁下,壓抑了貿易需求,影響到中國的發展。中國完全不是要閉關鎖國,而是強調「內循環」及「外循環」同步發展。亦明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將深圳定為改革開放的先行示範區。

  以為中國要走改革開放的回頭路,是完全把重點錯置。矇著眼、抱持西方的偏見,永遠看不到中國的大局。香港人如果也戴上西方人看中國的有色眼鏡,同樣會對中國有種種誤判。

  五中全會揭示了中國未來十五年的發展新路,香港作為一個中國的一個小地區,如果能夠跳上中國這輛發展快車,隨車而去,未來將可以走上另一個台階。但香港人如果選擇與中國疏遠,相信在十五年之後,香港不但不會是中國的紐約,恐怕連波士頓都不如。

  如何善觀中國大局,決定人生路向,將會是影響年輕人一生的重要課題。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