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特區40年】數字人民幣露出水面 央行的解畫明白多一些

巴士的報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今日上午在深圳舉行,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提到,中央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其中涉及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發展與擴大對外開放等金融領域是改革重點之一。

數字人民幣的改革已經在深圳悄然落地。10月12日晚18時,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正式面世,引發各界強烈關注。此次活動面向深圳市民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5萬份紅包,每份金額200元,抽中者可在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不需要新開銀行帳戶,使用方式類似於微信掃碼。

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呢?數字人民幣的運行原理是什麼?搭載什麼底層技術呢?數字貨幣前景如何?全球央行已經掀起數字貨幣競逐浪潮,我們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新事物。

好多人講起數字人民幣,仍然一知半解:「跟比特幣差不多吧,只不過有央行背書」;「有了它,就不需要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了」;「跟微信支付、支付寶類似,或許更安全?」

其實,數字人民幣就是數字版的人民幣,它與人民幣現金(流通中的紙幣、硬幣)1:1兌換,但是不能跟銀行存款進行兌換,也沒有利息。

那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呢?

這要從兩個維度來看。其一,數字人民幣是貨幣,支付寶、微信支付是支付管道。其二,微信、支付寶需要移動網絡支援,但數位人民幣可支援支付、收取「雙離線」,只要手機有電,沒網絡也能支付。

數字人民幣的運行原理是什麼?搭載什麼底層技術呢?

有媒體整理了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在2019年給出詳細解釋,概括起來是這樣的:

數字人民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先把數字人民幣兌換給工農中建等銀行或者微信、支付寶等機構,再由其兌換給公眾。

央行不預設技術路線,無論是區塊鏈還是集中帳戶體系,是電子支付還是所謂的移動貨幣,採取任何一種技術路線,央行都可以適應。

為什麼央行不直接兌換給公眾,而要引入其他機構呢?據穆長春介紹,主要考慮有三:

第一,如果採用單層運營架構,技術路線、操作及商業風險會過度集中到央行。

第二,在商業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之外另起爐灶,其實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第三,央行數位貨幣有央行信用背書,競爭力比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存款有擠出效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使商業銀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性更強。

這會導致資金價格抬高,社會融資成本增加,損害實體經濟。到時央行將不得不補貼商業銀行,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回到1984年之前央行「大一統」的格局。

目前央行數字人民幣的更多技術細節尚未公佈。但從央行對雙層體系引入銀行及非銀機構的做法來看,明顯考慮到了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接下來如何充分調動已有的市場資源,在搭建體系和做介面上安全高效,會是央行數字人民幣要解決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之路已經走了6年。當時不少人認為,比特幣可能顛覆法定貨幣體系,衝擊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此後,多國央行表示要研發數字貨幣,中國央行也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團隊。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戰場,著力研發以法定貨幣為儲備支撐的「穩定幣」,如摩根大通的JPMCoin,Facebook的Libra。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無國界貨幣」Libra白皮書。當時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若前述元素集結成功,Libra或將成為影響深遠的超主權世界貨幣。

中國央行顯然注意到了這點。2個月後,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一場論壇中透露:「Libra的組織架構和我們DC/EP(注:DC即數字貨幣,EP即電子支付)當年所採取的組織架構實際上是一樣的。」

在那場論壇上穆長春說,自2018年起數字貨幣研究所工作人員一直努力做相關系統開發,「央行數位貨幣已是呼之欲出」。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仍在謹慎前行。一系列封閉試點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及未來的北京冬奧會設立,支付場景主要是交通卡充值、餐飲、零售等。

不僅中國著眼於央行數字貨幣,2020年以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持續升溫。國際清算銀行8月24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佈了零售型或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工作。

10月9日,美聯儲、歐央行、日本銀行、英格蘭銀行、加拿大銀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一道,發佈了《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報告。

在報告發佈的電話會上,曾任歐央行執委的國際清算銀行創新部主管科爾直言:發行央行數位貨幣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跨境溢出效應,在全球支付中豎起不必要的壁壘,尤其這一國家是主要儲備貨幣國時。

在美元強勢地位仍存的今天,科爾的這番話很有現實意義。不少人認為,推行數字人民幣能減少金融脫鉤風險下美元霸權延續到數字貨幣領域對中國造成的衝擊。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分析文章認為,這一考慮為時尚早。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很大程度上不是指零售,還包括大宗商品以什麼貨幣來計價等。另一方面,中國不具備像Facebook這樣覆蓋全球幾十億人的「觸角」,技術可減少人民幣跨境流通的交易摩擦,但不能保證其被國際用戶和商家廣泛接受。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競逐浪潮已然掀起,技術的革新、貨幣背後主權國家的角力都是看點。伴隨各國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資訊及應用場景的豐富,這場博弈將逐漸深入。

更多內容可按以下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3lFR2937VxejxR01Gb4ePw

毛拍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