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巴士的點評——深圳成功有DIET 香港還有甚麼?

香港黃絲只識搞政治, 乜都反反反.......所以政府乜都做唔到.....

就如三人行說, 收地又示威, 綠色唔郁得、棕色唔郁得、藍色唔郁得、邊陲唔郁得,你後花園碰不得、我後花園碰不得,海豚屋企碰不得、野豬屋企碰不得....

而買唔到樓的黃絲又只識鬧政府無能, 唔去問自己點可以提升自己能力.....有人說新加坡有組住屋, 但忘記新加坡無言論自由, 鬧政府要打蕂........

 

黃絲須去增值財經知識才好來管香港, 唔係只會變另一個真正的共產思維.......

頭條日報

幾十年前,深圳的特產是荔枝,如今深圳的特產是企業家。香港卻由過去盛產企業家,變成如今盛產政治家,或者說「政治陰謀家」才對。

  你的目標如何,你的結果必將如何。

  四十年的深圳特區,的確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奇蹟,這個奇蹟還是由一片小漁村的爛泥地開始。

  這得佩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創意。一九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四地設為經濟特區,在當地大力試點推出「先行先試」的改革政策。選這四個地方,因為她們背靠香港、澳門、台灣,而汕頭是海外潮商的家鄉,國家寄希望這四座城市可以吸引來自海外華人的投資,並學習先進的發展經驗。

  數字最有話語權。當年香港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已十分活躍。在一九七九年深圳建市之年,香港GDP二百二十五點三億美元。深圳呢?GDP只有一點一億美元,只是香港的零頭。

  四十年過去,深圳GDP在二○一八年超越香港,在二○一九年深圳GDP有三千九百一十四點九億美元,而香港GDP有三千六百六十點三億美元。深圳經濟規模是一九七九年的一萬倍,只能用驚人這兩個字來形容。

  人們很想知道深圳成功之道。英文DIET這個字一般解作餐單,也可解作「套路」。深圳有甚麼套路,是研究「發展學」的必研個案。我先來拋磚引玉,講講深圳的DIET。

  第一是D,Development,發展。把全副心神聚焦於經濟和社會發展之上,這是中國過去四十年的寫照,並以深圳為最。新中國成立頭三十年,還在發展和革命兩條路線上搖擺,到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確立發展路線,大搞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過去四十年的經濟奇蹟,而深圳就是高山的峰尖。

  反觀香港,回歸前一百五十五年由小漁村變成經濟城市。一九九七年後二十二年,卻逐步忘卻發展的目標,變作政治城市。你不立定心去搞經濟社會發展,注意力大大分散,自然搞不起來。

  第二是I,Innovation,創新。改革開放是最大的政策創新,而創科行業就是創新政策的焦點。深圳由過粗放式的搞對外開放政策,逐步變身成為中國的矽谷,由九流變成一流,始終明確對焦。深圳大力去搞大學,大力去搞創科產業,結果造就了華為、中興、大疆等一大批開始走到世界前列的科技企業,支撐深圳進軍全球一流城市。

  香港除了金融業外,其他行業乏善可陳,地產業不是帶動經濟領頭行業,反而是一種消耗,高昂的樓價,更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包袱。至於創科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能夠開始也是好,只怕搞得太慢太遲。回想二○○○年科網潮爆破前,香港借股市狂潮,衍生出一批科技企業,那時騰訊和阿里巴巴還未起步,如今這批香港科技安在?

  第三,E,Execution,執行力。認定發展的方向,調校好創新政策,還要有強大的執行力,才可以把意念快速變為事實。內地社會主義集權式的政體,外界對其制衡不足的壞處講得足夠多,對其高效執行的好處講得太少了。若不是中共的體制,可以平空打造深圳這樣的城市嗎?

  香港情況不說自明,回歸前用一年可以做好的事,回歸後五年也做不完。能完成已要開香檳慶祝了,不要說提升甚麼執行力了。

  第四,T,Talent,人才。全中國都在搶人才,在深圳只是企業給出一百萬年薪,認定是緊缺人才,政府只收百分之十五的低薪俸稅,吸引人才。現在全中國的尖子,都想去深圳打工創業。

  至於香港,卻在排斥內地人才,去年的黑暴事件,更嚇怕內地生。今年中大深圳分校收內地生的分數線,首次超過香港中大。香港不是搶人才,是趕人才。

  深圳的DIET,說易行難。香港在八、九十年代四者皆有,如今四大皆空。香港再不回頭,二十年後,就會變作一個老城區,如西方大城市一樣,眼睜睜看着自己沒落,成為遠東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1 則留言:

  1. 香港仲有最後5年時間, 到了2025年後, 廣州將成區域航空樞紐, 香港對外發展將加倍困難, 就再沒機會進一步發展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