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利班重新接管的阿富汗儼如全球寵兒,不斷出現在每天的焦點新聞。不過,當世人關注這個深受內戰、外敵、以至恐怖組織威脅的國家之際,又會否想像到曾經的阿富汗是比中國更為富庶,而且超越當時的中國約30年。
「阿富汗末代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在1933年,以19歲之齡即位。阿富汗在他的帶領下,大力推進改革和吸收西方文化,甚至容許男女一起上學。當時的阿富汗非常現代化,經濟實力也是超群的。
從不少1950至1970年代之間的歷史圖片中見到,阿富汗的女性可以追逐潮流、穿裙、露出大腿、甚至不用戴面紗。當時首都喀布爾有一座時裝學校,經常舉辦時裝秀,吸引世界各地的時尚愛好者目光,更讓阿富汗出口不少羊皮大衣。這個時期的阿富汗有着「中亞巴黎」的美譽。
至於經濟發展,阿富汗在1960年至1978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比中國更加富足。1978年,中國人均GDP是約180美元,阿富汗則是260美元左右,是中國的1.5倍左右。直至1987年,中國人均GDP才達約251美元。
當時的阿富汗,不管是生活指數、基礎建設、社福設施、醫療、以至是文化,都處於高水平;阿富汗人能聽着西方音樂、喝酒、嬉戲和享受生活,而從歷史圖片中,亦不難發現當時人們身上的奢侈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生活有相當一部分,是倚靠蘇聯和美國的金錢援助,而這兩個冷戰時期的最強國家亦成為阿富汗日後的最大敵人。
1970年代,查希爾沙於被廢黜,並宣布在意大利流亡。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發生長達9年的蘇阿戰爭。到蘇聯離開後,阿富汗又處於10年的內戰,催生了「神學士」塔利班的管治時期。至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因為9.11恐襲而對阿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發起戰爭,本以為能徹底清除塔利班的美國,於是陷入了20年的戰爭,最終它亦和蘇聯一樣,被這個「帝國墳場」絆倒。
因為戰爭,阿富汗的古蹟名勝都被摧毀,著名的兩尊巨大立佛像巴米揚大佛(各高37米及5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像,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今只剩下空洞,連唐代的玄奘亦曾見過並紀錄在《大唐西域記》之中。
2018年,阿富汗人均GDP為521美元,而中國則接近1萬美元,是阿富汗的19倍。那阿富汗GDP又該如何比較?若以黑龍江省為例,阿富汗人口達3700萬,與黑龍江省差不多;面積65萬平方公里,也是該省的1.5倍。不過,阿富汗GDP卻只有約200億美元,不及黑龍江GDP規模的十分之一。不過,有意見認為,不能單靠阿富汗GDP去估計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GDP是用於安全上的開支,以應對恐襲。
常言道,有國才有家,或許,阿富汗的世紀悲劇,正正反映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性。1960年代的阿富汗人民,真的無憂無慮。不論是人均收入還是城市建設,都遠超當時的中國將近30年。而多年的戰亂卻為這個國家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破壞,如今的阿富汗孩子們,連上課也只能在露天的教室內。短短50多年,每個國家都在進步,惟獨阿富汗卻變成絕望的溫床。
深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