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葵涌邨逸葵樓群組涉及16名患者

信報財經新聞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葵涌邨逸葵樓群組涉及16名患者,包括初步陽性個案,有15名居民及1名保安,涉及12個單位居民,分布11個不同座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歐家榮逸葵樓視察調查。歐家榮稱,最早在逸葵樓找到的79歲男子陽性個案,病毒基因屬於Omicron BA.2亞型。個案13064曾於1月13日在屋邨垃圾房收集物件,收集後前往南昌街擺賣,有理由相信大廈的個案與個案13064相關。

袁國勇形容,逸葵樓個案屬於在大廈內有極廣泛的傳播事件,暫不須撤離居民,認為爆發與大廈結構、空氣流動及喉管無關。不過,逸葵樓將被圍封,居民須每晚強檢,持有陰性報告方可以出門。

星島日報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晚上到葵涌邨逸葵樓視察,他指現時找不到逸葵樓有建築及空氣流動、喉管問題,亦看不到任何跡象涉及喉管、升降機、垂直傳播,故不需要撤離,但會要求居民每晚都要接受圍封強制檢測,直至有陰性結果才能出外返工,相信要維持幾日。

袁國勇坦言,大廈有2500多人居住,香港根本無能力亦無檢疫房間,亦無能力做家居隔離,故呼籲居民不要離開居所,否則或有社區傳播,會要求政府派發「非常貼臉」的口罩予居民,否則居民有需要戴兩個口罩。另外,袁國勇又表示,該名巴基斯坦裔婦人丈夫(個案13064)到訪,只要見到垃圾房沒有鎖門,他便會入內執垃圾,將有用的帶走並在南昌街賣。

星島日報

本港爆發第5波疫情,漁護處宣布要將大約2,000倉鼠予以人道處理,以阻止可能經由倉鼠傳播人類的Delta變種病毒擴散,而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亦表示人道毀滅是唯一選擇,惟事後他透露收到「一啲叫我去死嘅email」。袁國勇今日在港大網頁中回應有關倉鼠可能傳播新冠病毒的科學考量,又指團隊在寵物店分離的病毒多了一個名為「D427G」的特殊突變,顯示寵物店發現的病毒可能是一個新的突變。

袁國勇指,他們根據目前的證據鏈可以推斷,病毒有很大的機會是從倉鼠跳到人類身上,但是取得直接的證據比較困難。他解釋雖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大埔倉庫的動物和環境樣本呈陽性,寵物店的動物和環境樣本特別是倉鼠的樣本也呈陽性,所以有理由懷疑有1000多隻倉鼠密集在一起的倉庫是病毒源,病毒可以通過交叉感染擴大,並傳播到寵物店和其他許多零售場所,在各處進一步擴大,並且傳染到人類身上。

袁國勇表示,倉鼠很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發生動物之間病毒的傳播和變異,牠們感染後會釋出病毒,有可能傳給人類。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病毒的局面非常危險,因為在倉鼠互相交叉感染的過程中,可以有基因突變,引起毒力抗原或傳播率的改變。另外,倉鼠被感染後未必立刻發病,也未必有明顯的病徵,但是會釋放大量病毒,病毒量一般在7日或以後才會降至低水平。核酸檢測和疫苗主要是針對人類的防疫手段,用在倉鼠身上作為防疫手段的經驗很少,因此當局無法不犧牲大埔倉庫和零售店的進口倉鼠以確保安全,這樣才有可能阻止這種可能經由倉鼠傳播的Delta變種病毒的擴散。

其中袁國勇又提到,寵物店發現的病毒,經過基因測序發現與去年12月捷克爆發的病毒基因序列最接近,但並不完全相同。寵物店分離的病毒多了一個名為「D427G」的特殊突變,而捷克的病毒上面沒有檢測到這突變,這顯示寵物店發現的病毒可能是一個新的突變。 他又稱現在還不確定這個突變病毒是在倉鼠的體內產生後再傳染給人,但若不盡快阻止這種變異病毒在社區傳播,它可能會在香港、內地和海外蔓延,導致另一場災難。

他指,現時最少有4大證據證明很有可能由倉鼠攜帶的病毒傳播到人的身上,1是在大埔倉庫中檢測到一個類似非本地的歐洲Delta變體,是在動物籠子中檢測到的病毒,這表明病毒可能是通過倉鼠從荷蘭進口,漁護署正在取樣作進一步調查;2銅鑼灣寵物店内的環境樣本和超過10%的倉鼠都檢測到病毒;3是一名Little Boss寵物店的工作人員和一名寵物店的顧客被感染,他們從未去過該倉庫;4是本月20日初步確診的兩宗確診案例,都與倉鼠有關。

最後,袁國勇表示倉鼠也是生命,他完全能夠理解市民痛心2千多隻小生命的逝世,但他們共同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情況,需要謙虛地學習如何應付,「希望大家理解,這是他們第一次處理寵物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問題,要求市民從家裡把寵物交給政府處理。我也希望政府在處理這件事過程中,能多一些同理心,我們都在學習。」

袁國勇亦表示,科學和醫學不能解决愛心的問題,他們需要其他專業人士的幫助,如心理學家、輔導人員和喪親輔導專家,幫助公眾應對情感危機,「兒童在他們失去倉鼠而傷痛的時候,家人除了多陪伴和解釋外,亦應明白這次新冠病毒大流行是因為我們人類沒有愛惜大自然,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存和棲息地,以致病毒進入人類,甚至是寵物,最後要犧牲這麼多倉鼠的性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