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港增6116宗確診創新高 約6300初陽個案

信報財經新聞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港新增6116宗確診,再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當中9宗為輸入個案,另外約6300宗初步陽性,19間院舍有個案。

信報財經新聞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公布,再增24名病人離世,介乎36至98歲,由於個案太多,部分數據出現滯後,延至今日公布。

何婉霞表示,現時共2866名確診病人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醫管局傳染病中心等留醫,其中10多人危殆,另有約2100人於竹篙灣隔離。

她又提到,目前有140名醫護人員或職員初步確診,大部分在社區或家居接觸感染,約20名職員列為密切接觸者,另外十多名病人入院篩查初步確診。

星島日報

政府昨圍封沙田耀安邨耀平樓,發現54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和三宗檢測結果為不確定的個案,情況令人憂慮,決定延長相關宣告的執行日期,目標是在明日下午約一時完成此行動。

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期間按指定安排進行檢測,即連同昨日在本次宣告行動下進行的檢測一共兩次檢測,直至「受限區域」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並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考慮整體情況及公眾利益後同意下,受檢人士方可離開其處所。

信報財經新聞

周二晚上起圍封強檢的上水清河邨清朗樓,今日下午約12時30分完成強制檢測行動。截至今日凌晨零時,在第一及第二次檢測共有約3410人次接受檢測,當中發現48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和一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此外,政府亦在「受限區域」內派員到訪約790戶,當中88戶在過程中沒人應門,政府會採取措施跟進。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昨日有9名新冠肺炎患者不治,包括7名未打針的長者,一名37歲壯年男子,以及早前危殆的3歲女童。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透露,該名女童染疫後併發腦炎,導致病情短時間內惡化死亡。他提醒家長,「不要以為Omicron在兒童身上像傷風感冒一樣,其實係會致命的。」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接連有多名長者病逝,推算香港長者染疫後的死亡率約為0.77%,是季節性流感的6.7倍,呼籲家長為子女接種疫苗。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昨日證實,該名3歲女童因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致死。何婉霞說:「佢(女童)病發突然,惡化速度都好快,由於佢生前已確診,死因證實與新冠病毒有關,無須轉介死因庭跟進。」她表示,醫管局統計過去兩星期確診者的年齡分布,發現有17%患者年齡少於17歲,約9%患者更是6歲以下。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截至本月15日,過去14天新增約12,343宗確診個案,推算9%的6歲以下患者則多達1,111人。

何婉霞提醒家長留意患病幼童的體溫和精神狀態,高燒(即攝氏39度以上)持續不退及精神萎靡均屬危險信號。「發燒時體溫會好似海浪一樣,有潮漲潮退,如果整體趨勢下降,表示病情正在好轉,但一波高過一波,達39度以上,就需要特別留意。」此外,兒童雖然發燒但仍會「有講有笑」亦無須太擔心。

死亡率遠超流感 盡早接種保命

至於其他死者,包括7名長者,均未接種疫苗,而相對年輕的37歲男死者本身患長期病,生前需要他人長期照顧。另外,截至昨日有17患者病情危殆,年齡介乎45歲至91歲。

翻查資料,該名不幸病逝的3歲女童本月12日曾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仁安醫院急症室求診,當天入住威院治療,惟病情迅速惡化,其後被轉送至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前日離世,由病發至不治前後只有4天。

劉宇隆講解女童死因時透露,她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腦炎:「年幼幼童產生了腦炎,腦炎死亡率很高。腦腫脹、有水腫,腫脹時顱內壓力很高,產生很多問題,包括腦死亡。兒童無論什麼疾病,相對成人發病的速度很快。所以家長不要以為Omicron在兒童身上像傷風感冒一樣,其實係會致命的。」

他表示,目前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滯後,「不少病人入院後情況嚴重要聞氧、入深切治療部,病情會持續惡化一至三星期,最終或不治。Omicron不會好似市民想像的傷風感冒,除非你是年輕人,除非你無病無痛,除非你已打了兩針、三針。」

不少人將Omicron與流感相提並論,但香港確診數據顯示,Omicron的殺傷力遠超流感,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0.77%,是季節性流感的近七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沒有打針、打不夠疫苗,大過65歲的免疾系統開始老化,加上有長期病患,死亡率一定高過流感。」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大量初步確診及確診者在社區滯留,他們留家等候入院或隔離,被稱為「三無患者」,即無醫生睇、無藥食、無人送飯支援。惟即使獲安排入住隔離設施的確診者,雖獲發食物及消毒物品,但遲遲未獲發樣本瓶進行病毒檢測,求助不同政府部門都不得要領,「想知道自己身體狀況,但連檢測咁基本的機會都無,覺得更加無助,相比在家等待更差。」亦有確診巿民入住竹篙灣隔離4天仍未接受病毒檢測,其太太及家傭已相繼確診,正留在家中等政府人員接走,未有檢測結果的6歲兒子屆時或要交社署託管,一家人會「被拆散」。

巿民陳小姐上周三在隔離酒店確診,上周六已獲安排送到竹篙灣隔離設施,入住期間只獲發食物及消毒物品,但遲遲仍未有再做檢測,直至翌日傍晚,終有護士到來派發檢測樣本瓶,樣本瓶本應貼有房號及病人的英文全名,惟護士發現她入住的房號與瓶身標示不符,拒絕向她派發樣本瓶,「我自己要不斷致電熱線,跟護士反映這件事,但她就說是民安隊負責編配房間,叫我聯絡民安隊,但民安隊則說只是負責膳食安排。」她無奈嘆道,「只是拿一個樣本瓶,兩個部門都畀唔到答案。」

陳小姐續指,曾收到衞生防護中心的電話,指她一周前的檢測樣本,病毒CT值已經超過30,若再接受一次檢測也呈陰性,便符合解除隔離令的要求,「𠵱家實在好混亂,我無檢測結果,就一直沒辦法離開(竹篙灣),我都想知道自己身體狀況點樣,但連檢測這個最基本的機會都無。自己入到來隔離設施後,覺得更加無助,相比在家等待更差。」

盼三人一同送走 但不獲保證

另一名同樣入住竹篙灣隔離設施的確診者麥先生,入住至今4天但都未曾接受病毒檢測,他的同住家人包括太太及外傭都確診,仍在家中等政府人員送院。麥太昨日透過視像訴苦指,已有病徵的6歲兒子,上周六已交糞便樣本作檢測,但至今仍未收到結果,「我曾問過政府人員,他指我們家庭情況是要分4個檔案去處理,會有不同組別政府人員處理。」她最擔憂的是若她與外傭被安排入住竹篙灣,屆時兒子仍未有確診結果,被告知「最壞打算要(將兒子)給社署照顧。」

麥太曾要求安排三人一同送走,但得不到保證,「每個個案都是以人做單位,從來不是以家庭(作單位)跟進,整個流程完全不對點,資源又投放不到來幫我們。」她說,等候入院期間,病徵已消退,自行快速檢測亦驗到陰性,希望政府考慮放寬結束隔離的準則,令他們不用再等送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