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深圳擬推動河套深圳園區發展規划出台

文匯報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2021年,深圳GDP總量突破3萬億(人民幣,下同),達3.07萬億元、增長6.7%。」4月11日上午,深圳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直面深圳經濟當前存在的問題,並將2022年的增長目標定為6%。他表示,今年將深化深港澳更緊密合作,提升開放創新能力,推動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攜手香港實施聯合政策包,試點實施深港機制銜接的科研管理體制。

創新是深圳經濟發展的「靈魂」。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覃偉中指,深圳擬提升開放創新能力,推動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攜手香港實施聯合政策包,試點實施深港機制銜接的科研管理體制,改造籌集15萬平方米科研空間,建成深港聯合科技創新園,打造開放創新先導區和國際規則對接區;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爭基礎研究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受訪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重要價值和不可替代的特點是深(內地)港「跨境共建」,是粵港規則機制深度對接的絕佳平台,也是我國對接銜接國際科技體系的重要戰略通道。

她認為,在香港規劃建設北部都會區的背景下,河套的戰略地位和功能更加凸顯。當前,由於河套香港園區的建設正在進行中,深圳園區在某種意義上承載了「先行區」功能,需要花大力氣做大文章,發揮深港科技創新協同優勢,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小切口」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領域的規則機制深度對接,為大灣區乃至全國其它地區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目前河套片區的開發合作,仍面臨着深港標準銜接不暢、要素流動便利性低、合作機制亟待理順、營商環境有待健全等問題。加快推進深港機制銜接,特別是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的銜接,是未來河套深圳園區乃至整個河套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文雅靖指,如果能夠用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點在科研經費使用、科研項目管理、技術路線決定權等方面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將有利於集聚港澳及境外科技創新要素資源,有利於聯動香港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打開局面。

文匯報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在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搶抓『雙改』示範重大機遇,縱深推進改革開放」被列為2022年深圳十大重點工作任務第一大任務。深圳市市長覃偉中透露,將深化深港澳更緊密合作,積極對接香港發展規劃,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並推進皇崗口岸重建,推進沙頭角口岸規劃重建和羅湖口岸等片區升級改造,優化深圳灣口岸功能。

去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正式提出打造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布 「雙城三圈」的發展設想,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是次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表明將積極對接香港發展規劃,高水平建設深圳口岸經濟帶。

對於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深圳各區已經緊鑼密鼓布置任務。剛剛過去的4月8日,羅湖區正式公布「一主兩區三帶」重大項目實施計劃書,深港口岸經濟帶作為「三帶」中的「一帶」被置於重要位置:借力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區將加快南部羅湖口岸片區、文錦渡口岸片區、蓮塘片區深港邊界地區開發,打造要素邊界流動、產業深度協同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分析,深港兩地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促成了40多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建立了兩地高度緊密互動的基礎。未來,隨着深港緊密互動發展,深港口岸經濟帶將繼續發揮「點」「軸」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延伸至更縱深腹地,激發深港進一步發展機遇。

她判斷,未來最值得期待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福田與新田這一「雙田」科技創新的新組團,疊加光明科學城,是否能夠形成完備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二是前海與香港洪水橋的聯動,是否能夠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加快形成高端經濟發展集聚區;三是鹽田沙頭角與香港新界北的聯動,能否加快推動沙頭角中英街升級改造,打造免稅消費核,進一步發揮「一街兩制」獨特歷史人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