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北京重症高峰就快到來 有醫院重症呼吸道病人已增逾10倍

巴士的報

跟隨著新冠感染人數達到高峰之後,北京重症的高峰馬上就要到來,醫院將面臨新的挑戰。

據內地醫療信息公眾號「丁香園」24日報道,12月初以來,北京疫情快速發展,發燒感染者數量持續高位增加,醫護人員遭遇感染被迫減員,令醫療救治面臨不小的壓力。不過,隨著康復的醫護陸續重返崗位,醫院收治病人能力逐漸提高,但大批醫院又即將面臨重症高峰的嚴峻挑戰,有前線醫護反映,其所在醫院接收的重症呼吸道病人,目前已經比往年增加逾 10 倍。

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工作的陳勤(化名)認為,兩周以來最大的好轉,是此前陽性的醫護人員逐漸恢復並返崗,減輕了很多工作上的壓力。除此之外,院內醫護的調配也會積極向發熱門診與急診傾斜。不少醫生均表示,他們所在的醫院會從其他科室調配醫護人員,最大力度支援急診與發熱門診的工作。

醫院人手的補足也逐漸提高了收治病人的效率,但門診每日的接診量仍然是月初的數倍。在陳勤的體會中,現在每日急診的接診量大概有 400~500,相比往年增長了 2 倍左右。「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疾病種類幾乎全部局限在呼吸道疾病。如果只看重症呼吸道的病人,則比往年多出 10 倍不止。」

同樣在急診科工作的韓光鐸(化名)介紹:「冬季本身就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往年這個季節收治病人的數量也會有所增加,但顯然今年超出太多了。」在他的估計中,今年冬天的接診量比往年要高出 3~4 倍。而院內醫護人員的支援雖能使醫院維持良好有效的運轉,但對比大量的需求,仍然無法填補。

「之前患者起碼要等三四個小時,現在雖說患者不用等那麼久了,但還是需要等一兩個小時。如果只是發熱的輕症病人還好,最擔心的是合併基礎疾病的一些危重症病人,長時間的等待是非常不利的。」由於首診科室的區別,一些危重症患者往往會優先送往急診。而積累了大量重症患者的急診,卻因診室容量飽和影響救治速度,這也令醫護人員感到擔憂。

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的趙鈺醫生(化名)介紹,近期急診接受的重症患者明顯增加,其中很多是合併基礎病的老年患者。「重症患者病情雖重,但最初僅有輕度憋氣症狀,以沉默型低氧為特點。所以很多老年患者不知道,都是在家扛了一周,扛不住了才來醫院的。」

「而重症患者幾天後病情病情變化快,有時急轉直下;中後期救治期限長,病床週轉慢,不像發熱門診一些輕症的患者,開了藥就能回家。我們現在已經把能用的搶救室都用上了,每天還是有很多重症的患者,病房已經飽和了。」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教授近日曾在媒體採訪中表示:「接下來人員雖然會不那麼緊張了,但病人量也會緊接著上來,跟隨著感染高峰之後,重症的高峰馬上就要到來。」重症病房容量幾近飽和,已經成為北京眾多醫院面臨的難題。

根據央視新聞近日報道,北京朝陽醫院急診搶救室從原來的 16 張病床最多加到了 70 張,同時將住院樓里的一些專科病房進行轉換,用於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我們則是把能用的都用上了:病床不夠就加床,沒有了再用擔架床……能利用的床位、能放置的角落都用上了。甚至還徵用了其他科室的病房,等搶救後病情穩定點就轉到其他病區。」韓光鐸說道。

趙鈺還表示,不僅是病床爆滿,搶救設備也是十分緊缺。「救護車一天要來二、三十趟。醫生雖然人手恢復了,但設備和病床就這麼多,收治還是有很大壓力。我們前幾天還從廠家那邊借來一台呼吸機在調試,現在呼吸機都不夠用。」

聯防聯控於 20 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當務之急仍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做好輕症分流的同時,擴容重症救治資源,守好重症防線。

一方面,醫院內部對發熱門診、急診進行擴容,同時徵用其他病房做好輕症患者的分流。另一方面,醫院外部也落地不少新規舉措守護著重症防線。12 月 19 日,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指出,北京正在快速增設發熱門診,目前發熱門診總數已由 94 家迅速增至 1263 家,其中二級以上 303 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960 家。

除此之外,北京利用廢棄方艙、核酸亭、體育場等設施設立臨時發熱門診,只承接發藥工作,不進行具體的診療,做到快診快走、快速分流。同時,通過互聯網醫院完成輕症患者的開藥和新冠康復患者的復診,減輕線下門診壓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在「《財經》年會 2023:預測與戰略」上發言時也表示,今年冬天的疫情會呈現「一波三折」。其中第一波疫情峰值會在 12 月中旬到 2023 年 1 月中旬的全國大中城市中體現。

半個多月的連續運轉,已讓很多醫務人員感到疲憊。據陳勤介紹,在他們科室的幾十名醫護中,只有 1 位醫生沒被感染過。而在趙鈺的科室,除了發燒的 3 天,她沒有額外的休息。「整體上大家之間互相幫助,感受上也還好。」韓光鐸說道,他所在的醫院除了會在防疫物資上提供支持,也會強調讓出現感染症狀的醫護及時休息。

「作為醫生,我能感受到現在還在『爬坡』的階段,還沒有達到感染峰值。」韓光鐸說道,「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一個難關,這是必須所有醫務人員共同努力面對的。但目前醫院收治的能力已經達到飽和,這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毛拍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