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門:為外賣業研優化方案
備受關注的《廣州市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措施(徵求意見稿)》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共收到5,040份市民意見,相關部門並在本周舉行了聽證會。根據徵求意見稿,廣州擬對電動自行車(港稱電動單車)在主城區部分路段實施分時段、分層次限行,核心路段全天禁駛。就讀於暨南大學廣州大學城校區的港生吳雅欣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她身邊的港澳生,沒有一半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屬於「小電驢」(編按:內地民眾給電動單車起的綽號)一族,「可以說是生活必備!」她認為限行措施不宜一刀切,傾向在道路設置和安全管理方面下工夫。
廣州交警則在聽證會後表示,大部分市民都認為對電動單車亂象需進行更嚴格的治理,接下來將進一步優化管理措施,如加快推進非機動車道建設,同時提升、優化公交吸引力,推動完善電動單車改裝、超速治理機制,以及外賣平台企業監管機制,將就針對配送網點熱門線路及限行路段沿途商家的實際需求,與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優化完善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吳雅欣去年北上就讀暨南大學新聞學專業,剛進校園,就被滿滿的電動單車「震撼」到了。「原本我以為內地應該是以單車為主的,但沒想到電動單車已經『佔領』了校園。」在她看來,電動單車在內地校園屬於「剛需」。因為大學校園普遍面積大,騎單車有時候甚至不能及時趕到教室或食堂。特別是搬到校外住宿後,通勤距離往往要四五公里。
日慳一小時 助拓社交圈子
在她的「軟磨硬泡」下,媽媽最終同意了她的請求,並且升級了她的購車預算。「媽媽覺得1,000多元的電動單車安全性能不高,主動把我的預算提高到3,000多元。」吳雅欣笑着說,不過,爸爸還是有一些顧慮,至今對她入手電動單車的事情不知情。
如今,雖然騎行只有一個月左右時間,但吳雅欣已經感受到了電動單車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平均每日節省接近1小時。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社交範圍廣了,生活更豐富了。
在她看來,廣州的用車配套也日趨完善。比如,學校在校園內安裝了充電樁,小區也配備了充電裝置。充電時車主可以離開,充滿電後充電樁自動斷電。
在廣州工作的港青王嘉俊也是「電驢」一族,有多年騎行經歷。在他看來,有了電動單車,居所有了更多選擇。王嘉俊工作地點位於天河區核心位置,而住處在30公里之外的番禺區市橋一帶。他每天從住處騎行約半小時,再轉地鐵前往天河,上班總通勤時間約1小時。「小區也有前往地鐵站的公交巴士,但要耗時1小時以上,等車也存在不確定性。而有了電動單車,通勤總時間大大縮短。」王嘉俊說,如果沒有電動單車,他可能需要在天河區選擇住所,成本定增加。
改裝現象普遍 急需剎歪風
吳雅欣特別關注當前電動單車市場的亂象,認為廣州需要下決心規範和整治。她舉例,當初買車時,車行老闆參照以往做法,幫她把靠背改成後備箱。對方還提出可以改動限速裝置,讓車子可以跑得更快,只是她拒絕了。
「包括電機、燈光、剎車等在內,一輛新買的電動單車,車行幾乎能夠從頭到尾幫忙改裝一遍。我周邊的同學,基本都解鎖了限速,很少有時速25公里以下的車子。」吳雅欣記得,有一次搭乘同學的電動單車,時速開到了80公里,感覺整個人都要「飛出去」,非常危險。
道路應優化 消除搶道隱患
在王嘉俊看來,廣州電動單車管理難題更多歸因於道路。「比如番禺區的道路相對寬,但路況比較差,沒有維護好,導致電動單車和機動車經常互相搶道通行,有很大隱患。」
對於電動單車的安全管理,王嘉俊認為應該多方面着手,其中一些成功做法應該借鑒。比如,在江門,非機動車建設得很規範,電子抓拍設備拍到電動單車,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在他看來,國家層面亦應與時俱進更新相關技術規範,如電動單車目前不能有後視鏡、不設置轉向燈,這些對安全行車有較大影響。
「電動單車在騎行的時候,特別是轉向的時候,經常需要扭頭查看後方情況,這很危險。因為電動單車不同於單車,扭頭的時候,車子並未減速,依然在高速運行,很容易發生意外狀況。」王嘉俊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