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近日接獲兩宗大額詐騙報案,受害人都是高學歷專業人士,其中一宗涉款約1000萬元。
其中一宗投資騙案受害人為60歲男士,本身是高學歷專業人士,因為初時得到騙徒甜頭,兩日賺到30萬元「投資收益」,以為真的「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結果蒙受巨額損失。去年12月,騙徒透過求職社交平台「LinkedIn」聯絡受害人,自稱是投資專家,雙方透過WhatsApp聊天。
騙徒誘騙受害人下載虛假投資應用程式「Eikrt.me」,並投資加密貨幣USDT。受害人最初向騙徒提供的銀行帳戶轉帳共80萬元,因為從該應用程式中提取到約30萬元「投資收益」,所以信以為真,繼續投資。今年1至2月,受害人將大約900萬元轉帳至騙徒提供的十多個銀行帳戶。直至本月22日,受害人無法從應用程式取回資金,也聯絡不到騙徒,感覺受騙,於是報警。
另一宗則是假冒官員騙案。受害男士是一名53歲會計師,他去年11月接獲一名自稱內地國家安全人員的騙徒甲來電,對方指他發送有關日本核污水處理的煽動訊息,違反國家安全。騙徒和另兩名同黨,藉著提供受害人的完整個人資料,博取受害人的信任。
騙徒指示受害人購買新手機,雙方以Telegram溝通,又要求受害人提供擔保費以供調查,由去年底至今年初,受害人把合共440多萬存入兩個新開銀行帳戶,又把帳號和密碼告知騙徒。其後又把約40萬轉入一個所謂內地檢察官的銀行帳戶,以證明自己無罪。
當受害人發現Telegram上的所有訊息都已刪除,才知自己被騙,而兩個銀行帳戶被封鎖,無法檢查餘額,於是報案。本案共涉及騙款約480萬元。
警方指以上兩宗案的受害人都是高學歷專業人士,從來沒想像過自己會受騙,案件突顯了「防騙視伏App」的重要角色,可以自動協助市民篩查騙案電話及網站。
公眾遇到可疑來電、網購賣家、交友邀請、招聘廣告、投資網站,均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相關平台帳戶名稱或號碼、收款賬戶、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網址等,以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