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高下立見 港遭內地城市趕過

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香港回歸十八年來,整體經濟實力未因「一國兩制」優勢而進一步增強,反而跑輸「一國一制」的內地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及天津更有後來居上之 勢。經濟分析員認為,香港經濟「底子」不弱,可惜多年來僅靠「食老本」,久缺創新,加上內部爭拗不斷,導致行政效率低、社會動盪,此消彼長下,恐怕會有愈 來愈多內地城市趕過香港。

澳新銀行一份報告認為,穩定的政治環境與有效的公共管理,是香港經濟成功關鍵,可是過去兩年立法會的「拉布」已開始拖累基建投資與政府支出,未來政治內訌未見緩和。儘管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惟政局不穩已有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報告又指,外國投資者一直不斷考量選擇哪個城市作為開展中國業務的總部,隨着內地不斷開放及監管環境逐步現代化,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戶優勢將逐步消失。

該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認為,內地一線城市如上海已成內地的金融中心,部分二、三線城市亦各有不同的定位,如成都逐漸成為服務業中心;相反,香港缺乏企業家精神,在文化及人才吸納上不夠多元化,令本港及內地一線城市的競爭力差距縮窄。

事實上,上海與北京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分別在二○○八年及二○一一年超越香港,折算為港元之後,去年上海與北京的GDP,分別達2.94萬億元及 2.66萬億元,較一九九七年分別增長逾五倍及九倍;相反,去年香港GDP約2.25萬億元,較一九九七年僅增長逾63%。

除上海及北京外,受惠經濟定位清晰,目標清楚而且行政效率快,多個內地城市經濟實力迎頭趕上。當中,廣州及深圳有機會在今年或明年超越香港,而天津自一九 九七年以來,GDP絕大部分時間每年以雙位數增長,二○一四年天津GDP按年增長10%,金額達1.96萬億元,與香港相距已不遠。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內地城市以前競爭力較低,但現在隨着內地持續開放,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進步得很快。他又指,儘管香港以前的競爭力較強,但因現時經濟已發展至一定水平,要再往上走已較困難。

他又認為,香港未能如內地城市般集中精力「搞經濟」,政府及民間對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及衝勁減弱。

竑策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表示,內地幅員廣闊及人口眾多,製造業生產力不斷增強,產出肯定會不斷提高,反觀香港多項大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除 拖慢利民紓困開支的審批外,回歸後多個基建項目一再推遲,明顯行政立法對立、爭拗要負上責任。他又說,儘管內地城市用政府力量「谷」投資,惟分析經濟結構 時,內地消費佔GDP約40至50%。

他又指,美國、香港等已發展經濟體,消費佔GDP約70至80%,內地民間續有餘裕以消費推動經濟,若內地「將教育、福利做得好,儲蓄唔需要咁大,不斷有城市超越香港其實唔出奇」。

事實上,Markit與日經合作編製的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七月份下降至48.2,較六月份49.2為低,繼續低於50盛衰分界線,反映本港私營企業活動持續收縮,整體經營環境持續五個月惡化。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認為,十多年來內地多家科技公司發展龐大,構成聚群效應(Critical mass),香港要追過很難,但香港不應該以內地城市作為假想敵,反而應該依靠仍有優勢的管理與制度,多與內地高新科技企業交流與合作,才會有突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