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昨日觸及12個月新高,3月至今已累升75%,加上美元跌至14個月新低,市場憂慮美國貿易和預算雙 赤字不斷膨脹,此情此景,恰似22年前「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爆發前夕。不少人猶有餘悸,擔心今天國際社會未有汲取當年的慘痛教訓,當年觸發股災的因素現 在重現,觸發一場更深的危機。
22年前全球股災,以紐約股市暴跌為開端,並迅速引起西方主要國家股市崩盤。22年前的星期一,美股單日暴跌22.6%;倫敦股市2日內蒸發1/5市值,報章和電視上滿是交易員恐慌的照片。
美股軲市蔓延全球
1987年10月19日上午,紐約股市一開盤,道指顫動後突然下跌,驚慌失措籠罩紐約股市,投資者 紛紛拋售股票,急迫到不計價格。道指收市暴跌508.32點,跌幅達22.62%,超過1929年10月29日的暴跌紀錄。如果將指數折算成貨幣,這一天 軲市使市值蒸發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幾乎相當於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1/8。
美股暴跌,迅速蔓延全球。倫敦富時指數跌10.8%,創下英股單日最大跌幅;日經指數兩日累跌16.90%;香港恆生指數跌11.2%。巴西、墨西哥股市更暴跌20%以上。
經過兩日暴跌後,全球股市危機並未結束。10月23日,投資者開始拋售美元,造成美元大幅貶值。10月26日,受美元貶值和周邊市場股市暴跌不止影響,道指再跌8.03%。
西方各國在協調經濟發展中不斷發生摩擦,被視為觸發股災的主要因素之一。從1985年9月至1987年夏季為止,被視為全球政策協調的黃金時期,7大工業國集團達成協議,攜手穩定美元,但到了1987年10月,協調宣告中止。
股市與經濟分離 美雙赤嚴重
看回現時情況,最近澳洲和以色列相繼加息,印尼和印度已暗示可能加息,韓國三心兩意,中國似有內部分歧。各國能否在退市方面作出適當協調實屬疑問,未來6個月將是考驗期。
此外,觸發87股災的因素,還包括股市偏離經濟現實、美國貿易和財政赤字嚴重,以及美元持續疲弱。 恰巧地,現時又看到類似的現象。1985年,西方迫使日本簽署令日圓較美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如今能否故技重施,迫使人民 幣升值,也備受關注。
全球股市前景取決於3大關鍵因素之間的互動,即經濟基本因素、政策回應及市場信心。「黑色星期一」教訓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由於上月新屋動工量及生產物價指數(PPI)數據未如理想,拖累美股下跌,道指昨日中段跌77點,報10,014點,納指跌16點,報2,160點,標普500指數跌9點,報1,088點。
■綜合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