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花旗:美股仲有大把空間跌 不排除跌至4500點

hk.finance.yahoo.com

華爾街專家警告,隨著特朗普團隊加大關稅力度,股市大有空間繼續跌。

標普500指數(^GSPC)剛剛經歷了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周,華爾街並不確定拋售是否已經結束。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主管Stuart Kaiser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認為美股「還有很多下跌空間」。

Kaiser表示,最壞情況的關稅結果仍未被納入盈利預測或股票估值。同樣,如果經濟真的放緩至令人擔心的衰退水平,股市還沒有充份反映這種結果。

Kaiser說:「我們仍然非常謹慎。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還不夠,因為每股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遠未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標普500指數跌至4500點左右並非不合理。」

周日晚,與標準普爾500指數(ES=F)掛鈎的期貨暴跌超過4%,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NQ=F)期貨下跌近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貨(YM=F)下跌3.7%。納斯達克指數周五收跌,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較2月份的紀錄高出17%。

經濟學家們嚴厲警告,特朗普總統推出多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舉措,足以令美國經濟停滯不前。

摩根大通是第一家預測特朗普關稅將會令美國經濟在下半年陷入衰退的華爾街大行。

花旗的Kaiser則指出,如果經濟陷入衰退,標普500指數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根據他的研究,自1948年以來,在經濟衰退期間,標準普爾500的平均下跌幅度為22.1%。22.1%的跌幅將使標準普爾500指數跌穿4800點。

Kaiser寫道:「這樣,在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仍未充份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

隨著股市在2025年開始下跌,華爾街愈來愈多地談論,聯儲局、白宮或其他政策制定者會否介入以阻止混亂並幫助金融市場。

在特朗普的「解放日」衝擊之後,似乎並沒有任何「策略」發揮作用。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周日在一個節目中說:「特朗普關稅不是開玩笑的。」

周五,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暗示,投資者不應預期央行減息會立即帶來紓緩。

鮑威爾說:「現在談論針對這些措拖的適當貨幣政策還為時過早。我們今天還不能滿有信心地說。」

結果是股市插水式下滑,看不到明顯的結束跡象。

Renaissance Macro經濟主管Neil Dutta周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聯儲局還沒有準備好介入,如果總統認為經濟狀況良好,他沒有理由改變方針。在我們預測貿易政策前景之前,投資者需要知道,看跌期權的行使價繼續下跌。」

Dutta補充說:「所以,你要麼認為關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要麼認為關稅本身就是目的。每個人愈早意識到這可能是後者,我們就愈早開始談論重返市場。」

撰文:Josh Schafer

關稅對消費者無影響? 美前財長斥「有史以來最大自殘」 分析:2018年教訓證「風暴才剛開始」

巴士的報

特朗普瘋狂加徵關稅引發多方反對和批評,美國國內亦掀起「自救運動」,民眾除了加緊囤貨,更湧上街頭抗議。美前財政部長直斥,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分析認為,根據2018年貿易戰的歷史教訓,風暴才剛剛開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日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護航稱,美國消費者不會付出更多代價,且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的原因是供應非常缺乏彈性,他又指,已有逾50國家要求協商。特朗普表示,「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一定會贏。儘管不容易還是要挺住,最終結果將會是歷史性的。」

針對哈西特的護航,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直指,特朗普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薩默斯表示,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加劇通貨膨脹率,進而降低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減少。

美國民眾則已經直接用行動證明,究竟特朗普關稅政策有無影響。大家紛紛在網上搜索哪些商品會因關稅漲價並瘋狂囤貨,「我該在關稅實施前買什麼」、「我該搶購什麼」等關鍵詞成為Google熱搜詞,不少美媒也根據相關信息給民眾列出了「購物清單」,在清單中,「中國」一詞幾乎貫穿始終。據報道,纽約市民諾埃爾·佩格羅在兩日內花費3500美元囤積電子產品,甚至因搶購中國電視機跑遍多家商店。

除了加緊囤貨,民眾還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一批來自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也在組團前往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希望和特朗普就其全面徵收關稅一事進行常識性討論。

為何特朗普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瘋狂打關稅戰?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論點是:長期貿易逆差源於「不對等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加徵關稅將迫使貿易夥伴讓步,同時通過「成本轉嫁」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這個算盤是否敲得響?

央視新聞旗下公眾號「玉淵潭天」引用幾組與2018年貿易戰相關的數據,分析關稅政策將如何震盪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回顧2018年,美股至少經歷過3次大的波動,每一次都與特朗普政府當時的政策有關。2018年2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出現單日下跌175點,創下當時的歷史最大單日跌幅;2018年9月底到10月第二周,蘋果、亞馬遜等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挫;2018年12月,道瓊斯指數出現單日下跌653點,標普50指數接近熊市區域。

當時特朗普同樣揚言,美國經濟基礎異常強健,意即沒有受到影響。

然而,以2018年12月的股市崩盤為例,加州的科技初創企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很多原本計劃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上市的加州科技企業,都不得不推遲上市。例如Uber,2018年美國資本市場認為其上市將是2014年以來美國交易所規模最大的IPO,但2019年年中最終上市後,表現始終勉強,甚至出現了認為Uber等公司「幾乎沒什麼價值」的聲音。可以說,這次的崩盤,深深傷害了美國的科技產業,這種傷害,是長期的甚至是不可扭轉的。

在與關稅戰直接相關的產業,影響同樣顯著。2018年,特朗普政府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中國對美國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作為反制。

當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雖說2020年美國大豆出口額又上升至25億美元,超過了貿易戰前的水平,但2018年美國中西部6個州的農場破產率上升30%,2019年美國農場破產率上升20%。很多美國人的生活因此改變,行業內的公平競爭也受到了破壞。

在製造業方面,特朗普政府認為加徵關稅能讓美國製造業重建,解決經濟「空心化」問題,「鐵鏽帶」也不再「生鏽」。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實施後美國國內鋼鐵價格上漲,美國鋼鐵行業公司的賬面數據好看,美國鋼鐵公司還宣布重啟伊利諾伊州的工廠,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美國鋼鐵廠增加了4800個就業崗位。

然而,鋼鐵價格上漲導致汽車、機械、建築等行業的成本上升。據統計2018年鋼鋁關稅導致美國下游製造業反而損失了7.5萬個崗位。例如「美國的酒桶」公司,作為美國唯一的不鏽鋼啤酒桶製造商,因關稅政策用不起美國鋼,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以維持運營。到2023年,美國鋼鐵公司宣布無限期關停伊利諾伊州的工廠;到2024年,該公司因近年來持續虧損,差一點被賣給日本製鐵公司。

也就是說,關稅也並沒有「保護」美國的鋼鐵行業。當時美媒諷刺稱,「特朗普徵收鋼鐵關稅,保護了鋼鐵製造商雇傭的14萬工人,但這些關稅也懲罰了以鋼鐵為原料的各行業中的650萬人。」

再看當時的貿易戰,給美國民眾帶來了什麼實質性影響。

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賈斯汀·沃爾弗斯指出,「關稅從根本上重塑美國人的生活」。他舉例,2018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洗衣機的價格上漲近100美元,很多家庭選擇繼續使用老化的機器,從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成本,如老化機器的噪音、洗滌後烘乾效果很差的衣物,以及更高的水費和電費賬單。關稅的總成本不僅僅是從你賬戶支出的金額,還包括它們迫使你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會引發新的成本。

總括而言,無論是美國民眾的抗議聲,還是經濟晴雨表的數字波動,再到行業指標的起落,都顯示了這場瘋狂關稅風暴剛剛開始,它還將席捲、牽扯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加劇社會分裂與全球經濟動蕩。

深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