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15人墮涉國安法騙案 6旬退休婦失220萬元

星島日報

《香港國安法》自去年6月30日通過後,電話騙徒紛紛以此為藉口騙財,警方去年錄得15宗相關騙案,當中單一案件最大損失金額更高達220萬元,另亦有騙徒假冒內地醫護人員,謊稱受害人患上新冠肺炎,但沒有返回內地進行檢疫,恐嚇將個案轉交公安,從而設局詐財。

去年涉及以《香港國安法》為行騙藉口的電話騙案共有15宗,受害人年齡介乎17歲至82歲,損失金額由8000元至220萬元不等,當中單一損失最大案件發生於去年8月底,一名65歲退休老婦在沙田家中接獲來電,騙徒聲稱她違反「國安法」,要求她交錢接受調查,以示清白,受害人最終交出網上理財戶口資料,騙徒同年9月至10月期間,從受害人戶口轉走約220萬元,受害人隨後發現款項不知所終,懷疑自己受騙,同年10月底報警,警方成功攔截其中10萬元,正追緝騙徒下落。至於今年首季,警方未有接獲相關案件。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指,騙徒根據潮流而杜撰故事,目的令受害人感到害怕,繼而騙財,例如本年初有騙徒致電受害人,訛稱來自廣州醫院,懷疑他患上新冠肺炎,但沒有返回內地進行檢疫,會將個案轉交公安,繼而設局詐財。

莫又說,去年共有53宗涉及「特務」的騙案,今年首兩個月則有13宗,當中部分人被捕後聲稱自己都是受害人,警方已循是否有人知情犯案或訛稱受害等方向跟進,其中一名77歲女「特務」被捕後,聲稱去年4月遭遇假冒官員電話騙案損失數萬元,其後涉嫌干犯另外7宗假冒官員電騙案,但從來沒有報警求助,日後會透過司法程序釐清有關「特務」證供的可信性。

星島日報

警方各部門於上月「防騙月」期間拘捕70名涉及不同類型騙案的疑犯,當中有騙徒開設聲稱經營派對房間的公司,並招攬傀儡以虛假資料申請大量信用卡,繼而瘋狂「碌卡」消費8500萬元,傀儡紛紛拖欠卡數或破產,警方調查後拘捕24人。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林焯豪表示,上月展開了兩次行動,其中一次聯合五大總區人員於上月18日至30日進行,揭發騙徒在社交媒體聲稱售賣流行電玩、優質食材及禁區通行證,但以電子支付方式收款後不發貨,更將買家列為黑名單,令他們無法再聯絡,人員不久拘捕多名骨幹。

除了拘捕行動外,林指警方舉辦的「網『樂』安全比賽2020/21」,有450間中小學共逾1.2萬人參與,反應熱烈,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亦有出席該典禮頒發獎項。

商業罪案調查科(偽鈔、支援及情報)署理高級警司曾雅詩指出,有本地求職詐騙集團聘請70名家庭主婦及待業女子,其間游說她們投資黃金,騙取300萬元,人員上月拘捕6人。她續稱,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蕭澤頤上月中主持「銀行員工嘉許禮」,表揚多位及時阻止騙案的銀行職員。

毒品調查科(財富調查)高級警司鄭麗淇透露,有詐騙集團開設報稱經營派對房間的公司,並設立信用卡商戶戶口,繼而招攬傀儡使用虛假文件,向不同銀行申請信用卡,騙徒其後在派對房間不斷「碌卡」,消費高達8500萬元,收益轉帳至騙徒個人戶口,傀儡紛紛拖欠卡數或破產,使發卡銀行蒙受損失,人員上月拘捕24人。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亦指,人員上月偵破16宗電騙案,包括假冒官員及「猜猜我是誰」騙案,行動中拘捕11人,涉款1.3億元。

星島日報

警方鍥而不捨制止「國安法」騙案,力保老婦900萬元存款!假冒公安的騙徒上月初致電一名七旬老婦,訛稱她涉嫌在內地宣揚「港獨」、違反《香港國安法》及「洗黑錢」三大重罪,勒令購買手機以便聯絡,並開設網上銀行戶口及提供密碼,再匯入900萬元定期存款,甚至罕有地拋磚引玉,透過其他受害人戶口先向老婦支付4萬元購買手機及取消定期存款的罰款,令老婦深信不疑,尚幸銀行職員發現可疑報警,警方不厭其煩呼籲切勿向他人提供網上理財密碼,最終令老婦及時驚覺受騙,分毫不失。

警方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受疫情影響,騙徒覷準市民多了留家抗疫,紛紛以互聯網、社交平台及電話騙財,令騙案總數由前年8216宗上升至去年的1萬5553宗,升幅高達八成九,至於今年首兩個月則錄得2673宗騙案,比去年同期2475宗上升8%。

警方為打擊騙案,一直不遺餘力,適逢上月舉行「防騙月」宣傳活動,各部門多番展開執法行動,更成功阻止騙徒以「國安法」行騙,力保老婦900萬元不失。

受害人陳婆婆在記者會上現身說法,表示早前將900萬元存入定期戶口,及至上月4日早上收到自稱香港中央電訊局人員的來電,對方能說出其姓名及身分證號碼,但她認為有可疑,於是掛綫,但騙徒其後至少4次來電,最後一次聲稱湖南長沙有人利用其身分證開通電話號碼,該號碼談話內容涉嫌宣揚「港獨」及違反《香港國安法》,電話隨後轉駁至長沙市公安局,「公安」懷疑其銀行戶口涉嫌「洗黑錢」,又透過通訊軟件傳送她的相片、公安證件及由法院簽發的拘捕令,與她一起「研究」何時遭人盜用身分證犯案,經過數小時疲勞轟炸後,令她信以為真,以為騙徒正提供協助還其清白。

陳婆婆續稱,她按照吩咐下載一個手機應用程式,並提供帳戶號碼,但由於她沒有網上理財戶口,騙徒要求她取消定期存款,將900萬元轉帳存另一銀行帳戶,再開設網上理財戶口及提供密碼,又勒令她購買一部指定型號手機,每3小時報告行蹤,不得向他人透露事件,以免影響案情,恐嚇如不合作,會派人兩小時內登門拘捕。

為增加可信性,陳婆婆說騙徒先將約1萬元匯至其戶口,聲稱補償購買新手機費用,隨後得知她因提早領取定期而被罰款約3萬元,3小時內再匯款,更稱「中國政府效率高,可以極速匯款」。

雖然陳婆婆深信不疑,但其舉動引來銀行職員懷疑,通知東九龍總區人員前來了解,但她堅稱巨款用作投資,沒有受騙,人員見狀沒有放棄,多次提醒她切勿向任何人提供網上理財密碼,又發送防騙片段,並留下宣傳單張及卡片,直到她在街頭看到警方防騙海報,終於如夢初醒,隨即報案,幸而尚未將網上理財密碼給予騙徒,沒有損失。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表示,初步相信騙徒透過其他受害人戶口向陳婆婆支付約4萬元,款項已被警方扣查,正聯絡銀行了解其他受害人資料,強調執法人員不會要求市民付錢證明清白,提醒市民「遇電騙即收綫」,切勿在社交網站透露太多個人資料,若有疑問,可致電「防騙易」熱綫「18222」查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