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愈來愈多人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不少人關注自身是否有足夠抗體,應付病毒入侵。坊間有醫務所及化驗室最近紛紛提供疫苗抗體測試服務,聲稱「打了疫苗不一定人人都能產生抗體」,招徠已打針人士測試抗體水平,有提供服務的化驗所上月接獲檢測抗體數量急增八成。不過,有醫生強調目前未有研究證明,抗體數值與抵禦病毒的效果有直接關聯,加上選取不同的測試技術,會直接影響數值結果,坦言在未有清晰研究結論下,市民進行相關測試,只會徒添煩惱,形容進行相關測試是「浪費金錢及時間」。 記者 郭增龍 林紫晴
政府早前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的放寬措施,其中如緊密接觸者入住檢疫中心後抗體驗出陽性,強制檢疫期可由十四日縮短至七日。事實上,不少已接種疫苗的人,或會對其保護力產生疑問,多家醫務所及化驗室最近提供不同的新冠病毒疫苗抗體測試,採用技術包括測試IgG定量抗體、中和抗體及刺突蛋白總抗體等,最快兩日內有結果,價錢介乎四百五十元至八百元不等。
《星島日報》記者以顧客身分,向一家提供測試新冠疫苗中和抗體測試的醫務所查詢,職員表示將會抽血檢驗抗體水平,「一般人打疫苗後,血液內的抗體比率是八九成,但打了疫苗不一定人人都能產生抗體。」她未有解釋如抗體過低該如何處理,但表示完成測試後,將會有專人講解報告內容。
化驗所檢測量急升八成
新亞生物科技集團旗下的新亞生命於四月開始,推出PanTEST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總抗體測試(定量),讓市民接種兩劑疫苗後十四至二十八日,測試能否產生有效抗體。該集團行政總裁侯國寶表示,服務推出後反應熱烈,不少診所及醫生均有轉介,與四月比較,五月的檢測量急增八成,反映市民對監測抗體水平的需求大。
市面上大部分化驗所均有提供替代病毒中和抗體測試,侯國寶指出,相關測試所提供的定性測試結果,只顯示有否出現抗體,但其公司的測試則會根據外國試劑公司的參考指標,驗出實際抗體數值,「如驗到超過每毫升十五單位,便代表有足夠抗體。當數字愈高,即身體擁有愈多抗體。」
侯國寶強調,接種疫苗可產生的抗體水平因人而異,他曾接觸一宗個案,接種者在打針後十四日及二十八日,一直處於低抗體水平,顯示其身體的抗體保護力很低,「很可能是疫苗沒有刺激其免疫系統,所以產生不夠抗體。」
抗體量因人而異 隨年月減
接種疫苗並非百分百保護,接種者亦有可能被感染。侯國寶指出,產生抗體後,抗體量隨年月遞減屬正常情況,「如果無受病毒感染,會保持低抗體水平。」但他提醒,如接種疫苗六個月後的抗體水平,較接種疫苗二十八日的為高,則意味接種者期間曾感染病毒,「好可能要追蹤其接觸史」。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出,早一兩個月有逾十名病人經其診所驗抗體,「有些病人想移民或離港,覺得手持抗體水平記錄會安心些,有些人則出於好奇,想驗打針後究竟有多少抗體。」但隨着政府調整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密切接觸者的檢疫期要求,他留意到,有意驗抗體的病人明顯下降。
就市面上的抗體測試產品,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指出,抗體測試的難度較基因測試低,一般化驗所都有能力進行,而本港化驗所主要引入外國試劑,隨着愈來愈多廠商生產相關產品,提供測試的化驗所預計會持續增加。縱然化驗所能準確檢驗出抗體是否存在,但目前未有研究證實抗體量與保護力的關係,「傳統上只要測到有抗體,身體就有免疫記憶可抵禦病毒。」
不同測試方法亦會影響抗體數值,李偉振指出,mRNA疫苗產生的抗體主要針對S蛋白,滅活疫苗則刺激S蛋白及其他抗原,因此如採用IgG抗體測試,將得出接種mRNA疫苗者的抗體量,比接種滅活疫苗者高的錯誤結論,加上測試劑的單位尚未統一,抗體數值不能直接比較,令測試數值未能反映保護力。
政府未制定抗體測試標準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引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聲明,表示目前未有任何證據指出,市面上的抗體測試能反映保護強度。他又認為,測試驗出的抗體量,除了通過疫苗產生,亦有機會源於測試者早前感染病毒所引致。因此,他認為在未有進一步研究下,市民自費進行相關測試是浪費時間及金錢,「做完跟無做沒甚麼分別」。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透露,就制定抗體測試標準方面,政府暫未有定論,「每種疫苗都有不同技術平台,很難用單一標準去比較抗體水平。」他續說,坊間測試中較常見的S蛋白抗體,只是新冠疫苗產生的其中一種抗體,未能反映完整面貌,參考價值有限。
劉宇隆認為,如市民接種疫苗後,進行多次抗體測試後,發現抗體水平不斷下降而感到憂慮,結果只是徒添煩惱,「所以大家要想清楚目的,究竟為何要驗抗體呢?」
《星島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