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二千後」貧富學生大作戰,理財掂唔掂?早前豪氣小6生用5百元「大牛」搭巴士掀起全城熱話,令人質疑新一代的理財觀念。為測試新一代是否「大洗」,本報
邀請來自基層的小5女生及中產階層的中1男生進行任務挑戰,從他們購物過程中,發現「慳家」女生以平價為原則,寧費「腳骨力」去老遠買平貨,貼心為姊姊購買文具,平日更會將支出寫下「紅簿仔」;反觀「闊綽」中1男生的花費是小5女生的2倍,購物以地點方便和貨品質素為首要,更指在情急之下,也會用「大牛」
搭巴士。另外,記者在各區測試50名「二千後」,亦發現8成學生均「食飯唔知米貴」。前線社工直指,隨着電子理財普及,令新一代對的理想價值觀念日漸模糊。
挑戰任務篇-卓瑤
「咩包我都鍾意食,所以唔使揀貴嘅。」10歲卓瑤進行第1項任務,就是購買學校旅行食物,她最先步入麵包店購買店內最便宜、價值4元的餐包。她知道家附近選擇較少,寧願步行逾20分鐘到超市,她逛完1圈後,才鎖定要買的食材;而她所選購的食物,亦是貨架中最便宜,被問及為何最想買價值4元3角的蝦條,她俏皮地回應:「因為最平又好味!」
第
2項任務是添置新文具,卓瑤卻指很傷腦筋,因為她認為沒必要就新學年買文具,堅持「夠用就得」,「家姐考DSE操卷,1日用1支筆,我會揀買筆畀佢。」於是她花上15分鐘步程到鄰近屋邨,目的為買平貨,卻因店舖沒開,惟有返回附近商場購買2支價值2元的原子筆。至於買生日禮物予母親的任務,卓瑤反思從未送花給她,因此決定購買2枝總值8元的康乃韾聊表心意,並指「我估媽咪唔想收奢侈嘢」。
日常生活篇-卓瑤
出生基層家庭的卓瑤坦言,出生至今,只見過數次「大牛」,認為用5百元乘巴士會「肉赤」,「係都用嚟搭的士啦!」她稱平時沒有零用錢,上學時全副身家只有1
張50元的八達通,有時與同學一起步行回家,只為慳錢;平日她參加的課餘活動如英語和素描班等,但全部為免費課程,「唔用素描筆,普通鉛筆一樣啫!」
對於卓瑤的任務和平日的理財表現,其母親表示合格:「冇乜多餘錢畀佢使,得利是錢,所以也都會『貨比3家』。」卓瑤母更爆她有記錄每次支出的習慣,自製「紅簿仔」。
理財有道,不過卓瑤對普遍的消費項目概念則表現平平,她坦言,不清楚醫生診金、港鐵車費和米價。
挑戰任務篇-Paco
平日在住宅附近購物的Paco,是次挑戰在紅磡黃埔完成。在任務1,他要自行選擇購物地點,「我會去大型超市,因為夠大同埋選擇多。我好少去啲士多,因為媽咪話買嘢最緊要方便同近。」在超市內,Paco跟着清單選購,不消半小時完成任務,共花費58元2角。最貴1項是25元的罐裝曲奇,其次是15元9角的盒裝朱古力,另外亦買了包裝朱古力、方包及蒸餾水。問到去學校旅行為何會選擇較貴的罐裝曲奇,Paco解釋﹕「我會請埋其他同學食,所以揀咗分量多啲嘅,朱古力就係揀自己鍾意食嘅。」至於Paco選擇的蒸餾水,價格原是6元兩支,但他選擇只購買1支,「我只係需要1支,所以唔會為咗平少少買多支。」
在任務2,Paco花了30多元購買原子筆、原芯筆、螢光筆及改錯帶。就記者所見,Paco買的文具並非是最平之選,而所選的文具店亦是區內大型文具精品店,價錢相對其他文具店貴。他指,平日購買文具首要考慮是「好唔好用」,「價錢都會睇,但多數都會買番平時用開嘅文具。」但在任務3,Paco就選擇只花
費1元買畫紙製作卡片送給媽媽,節省又貼心。
日常生活篇-Paco
生長在中產家庭的中1名校生Paco,每月除了有1百元零用錢,平日亦會花費10至30元購買零食。記者問他,若趕着回校登上巴士,才發現八達通「負錢」,
銀包又只得「大牛」,會如何處理?Paco指,如無法即時落車增值,會「豪畀佢」投入「大牛」,「都冇辦法,惟有畀。」
Paco母親指,兒子甚少要求購買玩具,只喜愛購買課外書,「我都有同佢開個戶口,佢都會儲錢入去,平時好少買嘢。」她指,由於自己亦是「貪方便」,所以曾教Paco「買嘢最緊要方便」,「佢依家開始會買嘢睇價錢,揀啲平啲嘅買,我都好驚訝。」
「食飯唔知米貴」是不少長輩對新一代的觀感,記者在各區進行50份、來自不同階層的問卷調查,對象為一眾年齡不少於8歲的「二千後」學生,發現當中8成並不知
道1包5公斤米約售60至70元,更有11人估計它介乎120至160元;有12人亦不知道杯麵價格,有小6生認為需25元;有4分之1學生不知道乘搭港
鐵1個站的車費,「平時嘟八達通冇留意」。答得較「有文路」的學生僅5個,其中9歲的Macro母說:「佢會自己幫我買嘢,例如7蚊個杯麵,19蚊買3
個,識價格。」
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明愛向晴軒智慧理財及債務輔導服務項目主任翁麗萍指,本報調查結果反映電子貨幣的影響下,令小朋友對金錢的概念模糊,「金錢對於小朋友嚟講好抽象,電子貨幣令佢哋更加冇機會接觸錢,用咗幾多,淨番幾多都冇咩概念。」
她指,購買必需品往往由家人或外傭代辦,對物品的價格並不了解,「家長應該帶多啲小朋友去買嘢,要話畀佢哋知貨品種類、分量同價錢,教佢哋點揀,亦要教育佢哋識分『需要』同『鍾意』。」翁續稱,最重要的是教育小朋友儲蓄,學會延遲滿足,切勿衝動消費。
財務管理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環,香港家長協進會主席陳星達亦認為,現時家長普遍忽略其重要性,「好多家長都冇認真去教小朋友理財,往往就係畀咗八達通佢哋用,但冇去教點用。」他指,中產及基層的理財觀念往往大不同,不少家境富裕的小朋友的八通達更是自動增值,令小朋友「以為啲錢永遠用唔完」。他建議,除了家庭教育,學校亦可加強理財教育,多舉行實戰活動,讓小朋友親自到街市等地方購物,從中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