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租務管制的一場好戲

蘋果日報

首先,昨天在專欄犯了一個錯:滙豐和瑞信都在同一天發表報告講佔中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但是兩份報告的立場,完全不同;瑞信報告指佔中無損香港金融系統,投資者反而更關注司法獨立。順帶一提,滙豐昨天再在原報告上僭建,淡化有關佔中的部份,正是欲蓋彌彰。
入正題。近來香港最令人覺得不知所謂的政治議題,叫租務管制。立法會的房屋事務委員會通過動議,要求政府就租務管制進行諮詢。無獨有偶,早幾天又有政黨遊行,提出同樣的訴求。
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業主在財富效應之餘,又有租金收入,市民或許覺得每月交租,是「明益」業主;想要討回一點公道,是心理作用。
但假如租客覺得重推租務管制等於減輕租金開支,那就未免太過天真了。政客提出法例規定將租約期延長至三年,又要將加租上限封頂,作為理性經濟動物的業主,最直接做法就是將租約起點提高。結果,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說到底,租金水平是取決資產價格和利率水平,行政手段將兩者脫鈎,市場只會減少租盤的供應;供應減少但剛性需求不變,結果會是怎樣,不用解釋吧。
「難道業主會寧願閒置單位?」不會,法例增加合約的代價,有業主可能選擇從公開市場退出,令租盤變成隱性供應。簡而言之,假如你是業主,租務管制要是太嚴,你可能選擇將物業私下「借」予自己的親戚朋友,反正這些親戚朋友在外面也難找到租盤;雙方未必有甚麼租約。熟人的好處,就是可以繞過公開市場的合約完成交易。當然,越是高價的住宅,業主越需要在公開市場靠合約去保障利益,但是一般平民的選擇,就難免更形短缺。
依書直說的推斷,只會扮好人的政客和思想簡單的支持者,未必聽得入耳。可惜是當下的政府,往往比民粹更民粹,誰知道,租務管制不是政客和政府合演的一場好戲?

利世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