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香港不警醒就真輸了

文匯報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在香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日,當日最大的新聞是數千人行山示威,「保衛郊野公園寸土不讓」。同一天,黃浦江畔,中國(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以各項政策「打開大門迎外資」,進一步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香港人在示威抗議,上 海在追趕提高。本報記者近日走入自貿區,看見大批內外資搶駐,準備在這塊「國家級試驗田」大展拳腳,加上內地一哄而起的多個自貿區,已呈扇形包圍覑香港, 一場爭奪金融貿易制高點的暗戰悄然拉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若奔、古寧、卓建安

 歷史在1949年賦予香港取代上海成為遠東金融中心地位的機遇,1992年浦東新區成立後,上海追趕香港的腳步就未停過。2007年,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超越香港;2008年,上海股市總值超越港股;2009年,上海被正式確立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本港的競爭由暗轉明。2010年,上海的經濟總量也超越香港。 

港人對上海超越變麻木 

 或許是一個又一個超越,令港人從剛開始的震驚和羨慕,逐漸轉為麻木。當「上海自貿區」這一概念橫空出世時,港人的反應多少有些冷淡。今年9月29日,內地在上海設立自貿區,探索開放投資、金融改革。數百家來自海內外的媒體爭相見證掛牌儀式,台灣媒體驚呼「自貿區將帶動長三角9兆億元人民幣產值,相當於台灣GDP的3.3倍」,外媒亦指出自貿區的規劃相當於「再造一個香港」。不過,香港市民同日最關心的是「十一黃金周」會否帶來太多內地客和「保衛郊野公園」。 

 業務早已散布全球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稱,上海自貿區對香港的影響會很大,無論金融、航運,都會有很大衝擊;在自貿區裡若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對上海的發展更加有利。當日後中國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變成第一大經濟體,加上上海的成本比本港便宜,「香港若不再急起直追,就會落後於人」。李嘉誠的提醒,值得各界深思。

滬港難免有日正面交鋒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上海自貿區內試點人民幣自由兌換,其時間表頗為緊迫,而據悉人行對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時間表為2015年至2016年,2020年上海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在上海自貿區內進行金融試點,涉及新舊體制的轉換,資本管制的放開以及開放的風險控制,但其開放的力度如何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由自貿區的命名可見,自貿區雖是簡稱作「上海自貿區」,但真正名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的自貿區,不是上海市的自貿區,承載覑中國對內新一輪改革創新、對外打破新貿易壁壘、融入國際貿易經濟體系的重要布局的重任,也是新一屆領導人力推的重大改革舉措,香港如錯過這趟快車就真的趕不及了。

香港轉口港地位將削弱 

 細閱國務院公布的自貿區方案細則,總共涵蓋6大服務業領域,涉及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服務、文化與社會服務等18個行業的開放措施,新華網的官方解讀稱,計劃是「將自貿區作為一個試驗平台,實行大膽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放開人民幣兌換以及利率的自由化」。換言之,從前只有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今後上海也可以,難免令滬港有朝一日會正面交鋒。
 時不我予,形勢逼人。除上海外,目前還有廣東(打包前海、南沙、橫琴申報)、天津、重慶、青島及 廈門等地提出相關建自貿區的初定方案。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指,這些自貿區建立起來後,對香港將會有所影響。這些自貿區中,除廣東有比較大的香港因素外,其他自貿區都有自身的目標區域甚至是全球。內地相當多進出口商品通過香港轉口,屆時定會有所減少,這是可以預見的。這使得香港也要調整心態,主動跟內地融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