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大媽捨金取「息」理財產品急升溫

小心貪得個貧 !


news.sina.com.hk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樓市受限、股市及金價跌勢未止,瀋陽「搶金大媽」改為搶理財產品。6月以來,內銀爭相推出短期高息理財產品,有短期產品的收益最高逼近10厘。今年首5個月,市面共1.6萬款理財產品,銀行以理財產品「搶錢」幾近瘋狂。
隨著半年結來臨,銀行急於借新債、還舊債,理財產品收益率狂飆。其中,期限較短的產品,收益率反而較長期理財產品高。銀行變相高息搶存款,令理財產品收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瀋 陽晚報》引述一位「搶金」大媽說,先前黃金暴跌令她傷透了心,現在決定把握時機,改「搶」理財產品。這位大媽說:「我買了好幾十萬元理財產品,收益率最少 的有6厘,最高的逾9厘。」大媽擔心「蘇州過後無艇搭」,她估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很快就會降下來,故投資「手快有、手慢無」。
據統計,6月底將有逾3000款理財產品到期,相比以往每月平均2000款高很多,所以銀行只能透過擴大新產品發行量,才能保證資金的正常運轉,即不間斷「借新還舊」。
存 戶王女士說,6月22日,一家股份制銀行發出的短訊指,「期限36天和5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8%至6.6%(年內最高)。」翌日,同一家銀行再發推 薦短訊:「多款不同期限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5.8%至7%。」再相隔一天,這家銀行的短訊再度更改:「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6.8%至7 %。」
銀行出動如此高息搶「錢」,確實令人心動。但也有些人心存疑慮,這樣貴的資金成本,銀行要投到哪些行業才能穩賺不賠?如果出現違約,銀行會否負起責任?
經濟學家謝國忠直言,銀行自己發行、收益率在4厘至5厘保本理財產品,風險不算特別大,但有些信託、證券或基金管理公司,發行收益率動輒10厘的產品,投資時就要謹慎小心。
統計顯示,今年首5個月共有16509款理財產品到期,其中有240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逾6%,當中有34款收益率在8%以上。據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最新披露,直至今年首季度尾,內銀理財產品餘額8.2萬億元。去年,工行(1398)的理財產品規模最大,重農行(3618)理財產品數量不大,但按年增速逾3 倍,業務擴張速度驚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