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涉轉數快騙案逾2萬宗 月底推「 可疑識別代號警示」 與警方名單脗合即警告

信報財經新聞

今年首9個月警方錄得騙案較去年升逾半,涉及金額近50億元;其中涉「轉數快識別代號」有逾2萬宗,警方、金管局、銀行等聯手推出「可疑識別代號警示」,11月26日上線,提高公眾防騙意識。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鄭麗琪表示,今年首9個月警方共錄得29,650宗騙案,較去年升52.5%,涉及金額達49.9億元,也較去年增長47.6%。其中網購騙案數最多,佔比24.1%;網上投資騙案則涉及金額最多,達21.3億元。

為提升市民防騙意識,警方已於去年10月推出「防騙視伏器」,並於今年2月推出手機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公眾可以輸入付款賬戶、平台賬戶名稱或號碼等評估詐騙和網絡安全風險。數據顯示,「防騙視伏器」累計搜尋次數超180萬次,「有伏」提示結果達29萬次,「防騙視伏App」下載次數達19萬次。「防騙視伏App」亦將於明天第一季加入「自動辨識可疑來電」 、「自動辨識可疑網址」及「公眾舉報平台」三大新功能。

在今年首9個月,警方發現,涉及「轉數快識別代號」被用作詐騙或洗黑錢有關的案件至少有22,000宗,故聯合金管局、香港銀行同業互聯有限公司、香港銀行公會,以及44間本地零售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運營商共同推出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預計將於今年11月26日上線。

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金融基建發展)黎巧兒表示,當收款者輸入的轉數快識別代號 ,如本地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被「防騙視伏器」標記為「高危有伏」,可疑警示訊息將在轉帳確認頁面出現,收到警示後仍可選擇進行交易,但應停止轉帳再核實以避免詐騙。「防騙視伏器」的資料庫每日亦會不定時更新至轉數快平台,更好地幫助用戶識別和防範涉及可疑交易的轉數快帳戶。

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是負責開發和操作轉數快平台的機構,其行政總裁鄧月容表示, 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的開發是希望幫助客戶在使用轉數快平台時,提供預警作用,減少受騙風險,而本地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運營商的客戶亦不需要重新登記。

警方最後呼籲公眾在收到可疑警示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仔細檢查交易詳情、確認收款方身份、避免與可疑帳戶進行交易等。同時,公眾亦應提高對於詐騙的警覺性,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