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百年回報看金價

信報財經新聞

11月4日,周一。本文見報日,美國選民將投票決定誰入主白宮。全球屏息靜氣等待揭盅之際,對沖基金名宿鍾斯(Paul Tudor Jones)日前接受CNBC訪問,狠批共和黨特朗普和民主黨賀錦麗的經濟綱領,揚言政府若繼續罔顧財政紀律,恐怕很快便會陷入「破產」,任誰上台執政,都會為美國帶來災難。

對沖名宿老調重彈

鍾斯警告,兩位候選人的經濟方案在財政上皆不可行,白宮易主後可能迎來「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簡言之就是資產價格突然崩潰,建議增持黃金、比特幣及大宗商品,債券可免則免。

鍾斯以準確預測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股災聞名,近年曝光率不如其他金融大鱷,美國總統大選決勝在即,此刻開金口講這些,自然引起不少人關注。有趣的是,老畢於同一網站發現一條性質相近的標題,起初還以為是另一資料來源發放的相同報道,但愈讀愈覺不對勁,內容雖有八九分相似,惟引用的新聞事件畢竟流露出歲月痕跡,眼睛下意識地往上移,這才發現刊登日期原來是2018年3月!

六年匆匆過去,美股期間翻倍有餘,鍾斯有否照足自己當時的建議部署個人持倉,問佢至知,但不容否認,與2018年相比,美國財赤債務益發失控,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後,長債孳息率不跌反升,明顯與投資者要求更高風險溢價有關。再看金價,上周後期雖在2800美元關前遇阻,惟年初至今合共39次創新高,破頂頻率拍得住美股標指,就連美元近期轉強,亦無礙投資者吸金意欲。

鍾斯亮相CNBC,觀點並不新鮮,與其聽他老調重彈,不如從歷史角度一窺黃金在投資組合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歷史背景不容忽視

紐約大學一直都有更新不同資產類別的長期回報數據,以往只跟進美股(標普500指數)、債券(美國10年期國債)和現金(美國3個月國庫票據),但今年增添了黃金,讓投資者可更立體地對比各種資產近一世紀的表現,黃金能否發揮穩定回報效用,不難瞧出端倪。

從1928至2023年,美股複合年均回報達9.8%,債券4.6%,現金3.3%,黃金則為4.9%。單看上述數字,黃金跑贏現金,略勝債券,相對美股則遙遙墮後。然而,看長達百年的數據,不能忽視獨特歷史背景,有兩點尤其值得一提。

首先,紐約大學的統計覆蓋96年,尼克遜總統執政期間,美國於1971年廢除金本位制,之前數十年,金價受到政府嚴格控制,參考價值成疑。證諸數據,1928至1970年,金價年均上升1.4%,跑輸期間約2%的通脹率,但若看1971至2023年,揸金年賺7.9%,不如美股卻絕不失禮。

即便這樣,金價有此表現,很大程度拜上世紀七十年代黃金超高回報所賜。從1971至1979年,金價累漲13倍,年均回報接近三成四,適逢美國物價期內大幅上升,黃金不僅跑贏所有資產,對沖通脹捨金其誰更加深入民心。不過,把這接近10年時光挪走,聚焦1980年至去年,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期內黃金年回報僅3.2%,跑輸美股(11.7%)、債券(6.5%)甚至現金(4%)。金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表現低迷,隨後雖有過長達10年的牛市,但44年整體計只能與年均3.2%的通脹看齊,單憑七十年代泡沫般瘋漲的經驗,便斷言黃金任何時候都是抗通脹不二之選,數據上未免站不住腳。

由此可見,要支持或否定某種資產,最有效莫過於施展「時間魔法」,任意搬弄參考數字的起始及終結日期,然後為價格變動提供一個論述。

聚焦回報易忘初衷

美國政府揮霍無度以債養債,環球央行、機構投資者以至散戶都在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WGC)近日發布《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今年第三季需求總量達1313噸,按年增長5%,當中西方投資需求強勢回歸,推動上季全球黃金ETF回復正流入95噸,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

講到底,即使信奉多元化的投資者,暗地裏只怕仍期望組合內所有資產同步上揚,但如此一來,追求的便不再是低相關性,容易忘掉初衷。值得注意的反而是,美股於2000至2009年墮進失落十年,標指年均下跌1%,同期金價年漲14%,充分證明不同步才是黃金的最大「賣點」,其他因素,價格走勢對得上,就當講得通吧。

本欄逢周二至周四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