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波音盤前暴跌8% 印度航空787客機起飛五分鐘即墜毀 機上載有242人

hk.finance.yahoo.com

波音(BA)今日(12日)盤前交易時段跌幅擴至8.3%,報196.26美元。 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客機,原訂由印度阿美達巴德(Ahmedabad)飛往倫敦,起飛後五分鐘即在機場附近墜毀。外電報道指飛機曾向空中管制系統發出求救信號。

印度航空公司發表聲明稱,今午失事的客機上載有24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230名乘客中169人為印度公民,53人為英國公民,1人為加拿大公民,7人為葡萄牙公民。《央視》引消息稱,機上乘客中包括十多名兒童。印度失事客機乘客名單無中國公民。 印度媒體《NEWS18》稱,客機墜毀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

(da/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2025大震醒:富士山噴發,末日武器來襲,美國陷巨災無暇顧及臺灣,中共乘機攻臺,臺灣快速淪陷?

白银狂飙!13年新高逼近黄金:全球资金正悄悄换仓,你还在看黄金?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财政纪律已死,长债需求雪崩,西方股市熊来了?!

人類壽命大躍進!科學家預言:AI助攻下「150歲」只是新起點

巴士的報

生物學家布雷卡(Gary Brecka)近日表示,人類活到150歲不僅是可行的,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必然。他直言,人類未來想活到220年甚至250年,將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生物學家:人類壽命或將延長

布雷卡是一位致力於優化人類表現的長壽專家,在最新一期的《Fox Nation》PODCAST中討論了如何突破人類生命的限制。他指出,現代生物科學、人工智慧以及早期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為延長人類壽命奠定了基礎。

人類未來或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布雷卡強調說:「大數據不會說謊。」他指出人工智能能夠獲取大量數據,並產生可操作的結果。他預測未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將能夠「突破」現有系統,使人們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命長度。

布雷卡表示:「如果你想活到220年甚至250年,那將由你自己決定。」他曾與職業運動員和名人合作,通過客製化的數據幫助他們延長健康壽命並改善健康狀況。

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以終極格鬥冠軍賽總裁白大拿為例,布雷卡表示通過逆轉代謝症候群,包括高血壓、胰島素抗性和高三酸甘油酯等疾病,可以將他的預期壽命從僅僅10年延長到接近40年。這一系列的轉變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包括調整飲食、進行紅光療法、呼吸練習、客製化運動計劃和冰水浸泡等,幫助白大拿的生活獲得積極改變。

立會三讀通過嚴重濫用公屋刑事化 明年3.31起最高罰50萬及囚一年

巴士的報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5年房屋(修訂)條例草案》,將嚴重濫用公屋行為刑事化,最高刑罰提高至罰款50萬元及監禁1年。

《2025年房屋(修訂)條例草案》於星期三(6月11日)立法會會議上獲三讀通過。修訂條例主要將嚴重濫用公屋定為刑事行為,將分兩階段實施,技術性修訂在法例刊憲當日實施,而其他內容則從明年3月31日起實施,而最高刑罰提高至罰款50萬元及監禁1年。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修訂條例對打擊濫用公屋措施更具阻嚇力。分階段實施則旨在預留充足時間向前線人員提供指引培訓,和進行廣泛的公眾教育。

法案委員會主席陳健波表示,修訂條例將嚴重濫用公屋定位刑事行為,授權人員在指定情況下要求有關人士提供身分資料和延長檢控某些罪行的時效,有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性。他指出,嚴重濫用的情況包括租戶分租單位,或不居於其單位而用於貿易用途牟利;在家創作和網上工作,則屬於可以容許的情況。他希望當局可以清晰界定濫用公屋的行為,執法時以常理出發。並加強宣傳教育,謹慎執法,以消除疑慮,避免公眾誤墮法網。尤其在處理長者並非蓄意濫用公屋的情況時,要情理兼備。

立法會議員(選委會)蘇長榮則提議應當優化懲戒措施,引入分級懲處機制。對於非蓄意濫用公屋的人士,給予譴責和警告制度;對於屢犯的人士,方實行刑事檢控。

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楊永杰表示,局方需提前考慮實際操作,如地產單位辯稱不知道單位是公屋,又或住戶在網上放盤出租,平台上的登記人是否同樣犯法。他指出,由於局方加強執法,預計日後需要刑事調查的案件數量大幅上升,因此需要加派人手,以保障時效。

不少議員擔心舉報獎勵制度會導致居民為了舉報而舉報,從而影響鄰舍關係。立法會議員(九龍西)梁文廣指出,舉報濫用公屋獎勵在初期有機會導致不少誤報個案。建議當局設立篩查機制,將明顯錯誤的個案反應給前線工作人員,以減輕負荷。房署亦可以建設個案資料庫用於記錄結果,為有爭議的個案提供標準,給予前線工作人員參考,也讓公眾看到成效。同為選委會的議員周文港則表示當局宜認真跟進濫用據報機制的人和個案。 

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謝偉銓指出,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和從業員在打擊濫用公屋領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他促請政府加強物業界的諮詢指引和培訓,為相關人士提供資助和誘因,鼓勵其協助落實各項政策。

據報如美國失去所有AAA評級 強積金管理人將拋售美國國債

hk.finance.yahoo.com

外媒報道引述消息指,香港強積金管理人已制定初步計劃,如果美國失去最後一個AAA最高信用評級,將在3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美國國債。

報道指,香港強積金規模達1.3萬億元,根據規定,管理機構只能在美國獲得經批准機構授予AAA或同等評級的情況下,才將其10%以上的資金投資於美國國債。而穆迪上月下調了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後,日本R&I成為目前唯一授予AAA評級的公司。儘管R&I表示不考慮下調對美國評級,但積金局上月曾敦促強積金管理人制定「應急計劃」,以應對評級下調的情況。

關稅恐慌催生「跨洋運金」套利狂潮!12家華爾街銀行Q1狂賺5億美元

hk.finance.yahoo.com

美國財經雜誌《Fortune》報導,當全球貿易摩擦因關稅威脅升溫時,華爾街貴金屬交易員卻因一場「跨大西洋套利盛宴」賺得盆滿缽滿。最新數據顯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 12 家頂級銀行今年首季貴金屬業務收入達 5 億美元,創近五年最佳單季表現,更創下十年來次高紀錄。這場「意外之財」的核心,正是市場對貴金屬關稅的恐慌引發的跨區域套利狂潮。

套利狂潮主要源自於美國市場的「價格溢價」。今年初,市場擔憂美國可能對黃金、白銀加徵關稅,導致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 貴金屬期貨價格顯著高於倫敦、瑞士等國際交易中心的價格。交易員抓住這一價差,將大量黃金、白銀從歐洲、亞洲運往美國期貨倉庫交割,賺取「關稅生效前的最後差價」。

市場情報公司 Crisil Coalition Greenwich 數據顯示,華爾街 12 家銀行貴金屬收入約為過去十年季度平均收益的兩倍,其中摩根士丹利以 67 噸黃金交付量居冠。以目前市價計算,這批黃金價值約 70 億美元,摩根大通則透過交割 2 月期貨合約,單季交付黃金超 40 億美元,其中一筆交割規模更創下交易所史上最大單日紀錄之一。

這種跨洋套利潮並非首次出現。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商業航班停飛導致物流中斷,部分銀行透過包機將黃金運至紐約交割,賺得高額利潤,摩根大通金屬部門更藉此在 2020 年創下 10 億美元年營收紀錄。

Coalition 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負責人 Angad Chhatwal 分析指出,此次套利熱潮的規模遠超預期,除因關稅政策引發短期波動性激增外,也與金價自 2022 年底以來翻倍漲勢有關,倫敦市場交易量的同步增長,也進一步放大投行的操作空間。

然而,這場狂歡並未持續太久。隨著美國政府最終將貴金屬排除在對等關稅計畫之外,美國與全球市場的價差迅速收窄,套利窗口隨之關閉。

儘管如此,這場「跨洋搬運黃金」戲碼已為華爾街投行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行業觀察家所言:“當貿易摩擦的陰影籠罩全球時,總有人能從市場的裂縫中找到光——這一次,光來自黃金的跨洋流動。”

從 2020 年的疫情套利到 2025 年的關稅恐慌,華爾街的交易員們再次證明:在波動的市場中,「危機」與「機會」往往只隔一道價差的距離。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白银飙上35美元!金价冲破3370后,全球财富风口全面重构!这才是真正的投资逃生门》

预测应验:川普vs马斯克未来会怎样|中美关系走势如何|6月世界局势预测|

深圳新房成交價連續四個月上升

文匯報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昌鴻)深圳中原地產今日發布5月深圳樓市報告稱,受「五一」假期影響銷售等影響,深圳新房住宅預售和現售合計成交3162套,環比下降14.4%,環比下降13.8%。成交均價55529元/平米,環比上升0.9%,成交價連續四個月上升。

該報告稱,從成交總價來看,300萬-500萬價段新房成交上升幅度最大,500萬-800萬價段下滑幅度最大。其中, 300萬-500萬價段成交佔比36.9%位居第一,上升了6.6%,此價段內,鴻榮源珈譽府、中建鵬宸雲築、卓越珺奕府項目成交活躍。500萬-800萬價段成交佔比25.2%位居第二,主要為中洲迎璽、紅山華府項目。300萬以下價段成交佔比23.9%,主要為星河盛境、創城雲璞花園項目。

從成交單價來看,4-6萬價段上升幅度最大,6-8萬價段下滑幅度最大。其中, 4-6萬價段成交佔比36.0%位居第一,上升了5.3%,此價段內,中建鵬宸雲築、鴻榮源珈譽府、卓越珺奕府項目成交活躍。4萬以下價段成交佔比35.1%位居第二,主要為星河盛境、龍湖御湖境、創城雲璞花園項目。6-8萬價段成交佔比20.3%,主要為中洲迎璽、紅山華府項目。

金管局:本港正在互聯互通渠道擴大人民幣產品

巴士的報

金管局助理總裁許懷志表示,本港正在互聯互通渠道擴大人民幣產品,並努力改善香港人民幣生態圈。人民銀行與金管局之間有貨幣互換協議,可向香港銀行提供較穩定資金,推動國際間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他表示,目前本幣之間兌換成本仍較高,又或流動性對沖工具不充分,需要進一步推動。

許懷志出席中國銀行人民幣國際化論壇時表示,本港近年與中東及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明顯增加,但兩個地域重點不一。

他表示,討論人民幣國際化,要從金融投融資以及實體經濟角度出發,其中金融投融資近年發展迅速,去年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逾1萬億元,較本港整體存款還要多。香港離岸市場金融產品,不限於在香港發行的產品,因香港與內地有互聯互通機制,涉及股票,債券及衍生品等,都在豐富香港人民幣產品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許懷志表示,近年尤其跨境貿易的實體經濟範疇,使用人民幣的情況迅速增加。過去3年,內地與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的佔比倍翻至30%。在本港,經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由2021年的7萬億元,增長至去年的15萬億元。

【EJFQ信析】發威跑贏金價 白銀蓄力破頂

信報財經新聞

踏入6月份,商品市場以白銀最為矚目,周四(5日)攀越去年10月22日高位每盎斯34.9美元,一鼓作氣突破35美元重要心理關口,周五亞洲時段曾見36.27美元,迭創2012年4月迄今新高,按周進賬接近一成,罕有地跑贏金價的區區2%。事實上,截至5月底止,白銀已第三年落後黃金,2025年以來累計漲幅就較金價少了12.2個百分點,換言之,白銀轉強,將預示啟動「反攻」行情,遠遜黃金的表現開始修正。

倘若白銀稍後沒有明顯跌回35美元之下,即肯定今次屬「真.突破」,這帶出3個重要訊息。首先,是銀價預料漲勢或提速,因為成功超越逾13年峰值,代表技術阻力已不存在,將開展新一輪動能十足的升浪,猶如金價於2024年初確認擺脫運行10年以上的杯柄形態(Cup with Handle)最大阻力位每盎斯2000美元整數關口後,便像脫韁野馬般大幅上揚至今。

其次,銀價升勢加快象徵金市熱潮正邁向新階段。由於白銀價格遠比黃金低,但同樣擁有對沖通脹、抗衡貨幣貶值、價值儲存工具等功能,預測屬投資者尋求替代黃金配置的選項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銀價波動性較黃金大,其特質類似股市內中小型股般,當金價上漲持續一段時間、投資氣氛愈趨熾熱,部分游資便會從黃金轉為押注波幅勝一籌的白銀,甚至流入槓桿更高的金礦股,以博取更佳回報;這種現象跟牛市之際、資金自重磅藍籌流往二三線股狀況相若。因此,白銀近期倍受追捧,在某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黃金及相關資產買賣意欲都顯著提升。

第三,可從輝達(Nvidia)股價觀察白銀潛在趨勢。除具備像黃金的避險屬性外,白銀亦擁有廣泛工業應用需求,尤其近年AI熱潮帶動下,數據中心、電力基礎設施、晶片製造等領域的白銀消耗正日益增加。根據Silver Institute報告,白銀於電力及電子產業需求已佔整體工業用途一半以上,這也解釋了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問世至今,附【圖】所見,「AI股王」輝達與銀價走勢呈現愈來愈強聯動性,兩者關連系數達0.88,屬極高水平。換句話說,輝達股價若干程度成為白銀後市一項前瞻指標。

綜上所述,白銀攀抵近14年高位,且上方技術阻力相對有限,中短期可望挑戰2011年8月22日的每盎斯44.2美元,下一目標將是2011年4月25日的紀錄峰值49.8美元,意味上漲空間或超過23%。

信報投資研究部

中國外滙儲備連升5個月 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

信報財經新聞

中國外滙儲備連升5個月,並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

人民銀行公布,5月底,中國外滙儲備為32852.55億美元,創近8個月高位,按月增加36億美元,升幅為0.11%。

國家外滙管理局表示,5月,受主要經濟體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經濟增長前景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震盪,全球金融資產物價漲跌互現。滙率折算及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滙儲備規模上升。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外滙儲備規模維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5月底,黃金儲備為7383萬盎司,較上月底增加6萬盎司;當月黃金儲備對應的美元價值為按月減少16億美元,至2419.88億美元。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中美貿易「休戰」之際 特朗普限售乙烷報復稀土管控 反致美能源出口崩盤?

巴士的報

中美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後,美方卻動作多多,包括日前突然限制向中國銷售乙烷,並駁回220萬桶乙烷出口許可。分析指,美國此舉可能是對中國稀土出口管控的反制,卻反令美國乙烷出口業帶來惡果。

綜合《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公司Energy Transfer LP表示,上月底突然收到美政府來函,要求未來對中國出口乙烷前,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而另一家乙烷出口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則指,其三宗緊急授權申請已遭商務部駁回。

Enterprise表示,公司於5月23日收到需取得許可的通知後,隨即提交緊急授權申請;但美國商務部轄下「工業與安全局」(BIS)於6月3日通知,駁回其三批共約220萬桶乙烷運往中國的出口請求。據規定,Enterprise在通知發出後的 20天內可提出異議,BIS將於45天內作最終決定,若屆時未收到進一步通知,則意味該公司將無法將這批貨物出口至中國。

Enterprise稱,BIS在5月23日通知一批美企,對向中國出口「純度為95%或以上的乙烷和丁烷」實施新許可要求,必須先獲得特別聯邦許可後才能出口,因這些天然氣「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用途的不可接受風險」。不過,BIS隨後撤銷了對丁烷的新許可要求。

Energy Transfer LP則在6月3日收到通知後,表示將依規提出正式出口許可申請,以確保出口業務能持續進行。Energy Transfer LP和Enterprise是美國兩家最大的乙烷出口商之一。對此,BIS發出的通知認為乙烷出口存在BIS尚未對媒體查詢作出回應。

乙烷是天然氣液體的一種,可裂解為乙烯,而乙烯是生產塑膠與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隨著美國頁岩氣產業的發展,美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乙烷出口國。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截至 2024 年,美國乙烷日均出口量約為49.2萬桶,其中對中國出口高達每日22.7萬桶,佔約46%。

有分析指,BIS的限制措施將迫使美國出口商尋找其他買家,增加營運不確定性;而對中國石化企業而言,則意味將承受更高成本,供應穩定性也可能受衝擊。美國《財富》雜誌稱,美國生產商無法輕易將這些乙烷轉賣給其他國家,美國的乙烷出口可能會出現短期停滯。

貨物追蹤和分析公司Vortexa美洲區分析主管Samantha Hartke表示,企業緊急申請被拒絕,讓人產生疑問,這是否只是一次短期中斷;但短期內可能需要重新安排貨源或轉售,也將加重對美國國內儲存設施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人士指,中國購買乙烷沒有美國政府聲稱的所謂「軍事用途」,相關出口禁令不僅影響美企本身的利益,還可能會終結美國能源出口。

美國能源市場諮詢公司RBN Energy常務董事Kristen Holmquist分析,BIS的決定可能會破壞美國乙烷市場,擾亂全球流動,但如果許可證不發放或緩慢發放,可能會對該行業產生持久影響。

面對美國近期在貿易上的步步緊逼,中方早已布局應對,包括與中東國家接洽,探索多元化進口渠道;而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正準備投產,可以從天然氣中提取乙烷,雖然現時產量有限,但也是邁向國產替代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核心關切與政策立場。白皮書表示,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施長臂管轄,持續將出口管制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對其他國家產業和企業實施制裁打壓,嚴重阻礙全球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措施是損人不利己。

深喉

國安法5周年|「35+」45人入罪 迄今最大規模國安案 主腦戴耀廷圖謀「攬炒」顛覆國家政權重判10年

巴士的報

「35+顛覆案」涉案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為迄今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亦是《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首宗顛覆國家政權案。其中31人認罪,餘下16人不認罪受審。案件於2023年2月6日在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開審,經過118天審訊,於2024年5月30日裁決,16名不認罪被告中,其中14人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連同早前已認罪的31人,共45人罪成,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半年時間寫成逾300頁判詞,釐清「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必要元素,為以後同類案判提供指引。

45名罪成被告於2024年11月19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其中被控方指為「組織者」的5名被告,包括「主腦」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 趙家賢判囚7年、鍾錦麟判囚6年1個月、吳政亨判囚7年3個月;其餘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7年9個月不等。

31名認罪被告,包括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黃之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伍健偉、尹兆堅、郭家麒、吳敏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林景楠、岑敖暉和王百羽。

16名不認罪被告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余慧明、劉偉聰、李予信。經審訊後,2人包括李予信及劉偉聰被裁定罪脫,但控方就劉偉聰罪脫上訴但仍准保釋。

「35+初選」意圖奪立法會過半議席  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

控方指所謂「35+初選」旨在顛覆國家政權,濫用立法會議員職權,於2020年組織策劃及參與所謂「初選」,意圖奪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後,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及任何政府提出的撥款申請,以癱瘓特區政府作籌碼,迫令政府回應反對派的政治訴求。

控方指,首被告戴耀廷為主腦,與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及吳政亨為組織者,協助舉行「初選」,以實現戴耀廷所提倡的目標。控方引用戴的文章,提及運用立法會否決權、「攬炒十步」,並引用「初選」各區協調會議文件及協議、「墨落無悔」聲明、被告在記者會及「初選」論壇的言論等舉證。

至於其他被告,控方指他們均為參與者,同意戴所提倡的目標,參與顛覆謀劃,包括協議取得立法會大多數控制權、無差別否決預算案。

首被告戴耀廷提出「攬炒十步」 圖令政府停擺

綜合庭上證人供詞顯示,作為「推手」的戴耀廷,曾在個人社交媒體及報章刊登文章,宣揚其「攬炒」概念,最觸目是於2020年4月,提出「攬炒十步」的時間路線圖,包括2020年7月至8月起,當泛民被大規模「DQ」 時,派出「Plan B」人選參選,最終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主導立法會,否決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所有撥款申請,令政府只能維持一般運作,並否決財政預算案,迫特首解散立法會,以臨時撥款方式維持政府運作,最後特首被迫辭職,特區政府停擺,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中央政府把國家安全法直接適用於香港,解散立法會、成立臨時立法會、新特首由協商產生,大舉拘押反對派領袖,街頭抗爭趨激烈,社會陷入停頓,最後西方國家實行政治及經濟制裁。

戴先後在《蘋果日報》刊登兩篇名為「攬炒的定義和時間」和「攬炒的時代意義」的文章,闡述如何「攬炒」、「攬炒」的關鍵時機及「攬炒」成為實踐顛覆的策略,鼓吹市民必須要「準備來一次真正的攬炒,決心要死而後生」。

此外,戴出席所有地區直選的「協調會議」,要求使用立法會權力製造「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爭取所謂「五大訴求」,其目的和用意是要利用該謀劃破壞、摧毀或推翻現行的政治制度,以及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所建立的體制。

及至2020年6月初,戴耀廷等核心組織者再次召開記者會公布計劃詳情,並表示各區經過多次「協調會議」後,參選人已達成「共識」,包括「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以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戴透過WhatsApp發送「協調協議文件」,參選者之後須向「民主動力」遞交提名表格及按金,共42名被告有交表格,表明支持及認同協調會議共識及目標。戴表示不需要參選人簽任何共識文件,以免為當局提供DQ候選人的理據。

即使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戴耀廷仍多次以法律學者身份向公眾宣稱,合謀操盤出選並不違法,企圖安撫市民繼續支持計劃。

3被告發起「墨落無悔」聲明 堅定不移實現所謂「初選」目標

控方亦提及由梁晃維、張可森及鄒家成發起的「墨落無悔」聲明,即運用權力否決預算案,內容與戴耀廷提倡「初選」的目標一致,33名被告都有簽署這聲明,承諾會堅定不移實現「初選」目標。

審訊中,控方亦提到其他被告的角色,包括在公民黨的記者會中,黨魁楊岳橋的發言,提及「以後政府每一個法案,由《施政報告》,佢唔能夠回應五大訴求之後,由施政一一以後每一個法案,財政嘅撥款申請,財委會嘅撥款申請,我哋都會否決。呢個亦都係一個莊嚴嘅承諾」。

在所謂「35+初選」後舉行的記者會中,亦有其他被告明言落實「五大訴求」為是否決預算案的條件,如岑敖暉稱「如果香港係已經落實咗五大訴求,如果係有真普選嘅話,我相信呢我哋係會有磋商嘅空間」;王百羽稱「…其實我哋嗰個最大公因數就一定係堅決反對《財政預算案》,如果五大訴求冇落實的話…」。控方指,何桂藍、鄒家成與余慧明都於同一記者會持同一立場。

去年5月30日法庭作出裁決,16名不認罪被告中,其中14人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連同早前已認罪的31人,共45人罪成。

判詞釐清「顛覆國家政權罪」 不限於使用武力 不止於刑事行為

在逾300頁的判詞中,法庭釐清了一些法律定義,包括何謂「顛覆國家政權罪」,「國家政權」是指香港特區政府的各種權力,以及政府不同組織所履行的職能。

《國安法》第22條提到,「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但判詞指明,顛覆罪中的「其他非法手段」,不限於使用武力及威脅使用武力。法庭稱,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5月28日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的決定,提及的「任何」活動,非法手段並非單指武力活動;限於武力手段,屬狹義詮釋,有違香港國安法的立法目的。至於「其他非法手段」,亦不止於刑事行為。但民事過失是否足以構成非法手段,法庭認為無需表達肯定意見。

另要證明被告有意圖顛覆國家政權時,控方要論證兩點,一為被告有意圖落實控罪所述的手段,二為被告在犯案時,旨在顛覆國家政權。判詞又指,被告不知「非法手段」是非法的,但做了都算犯法,對法律無知不是辯解理由。

判詞指,違反《基本法》第73條,濫用立法會職權,可以構成「非法手段」。立法會議員有憲制責任,並需宣誓擁護基本法,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違反基本法規定。法庭引用2016年梁國雄的「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案件,指議會特權不適用於本案,又指議會特權並非絕對特權,受制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說明」,防止有勢力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進行插手和搗亂。

而本案的「非法手段」,就是謀劃濫用《基本法》第73條的「否決權」。按《基本法》第51條,行政長官在立法會解散後,仍可按上個財政年度批准臨時短期撥款,但政府執行新政策必定受到嚴重阻礙,基本上要煞停。

雖然《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訂明三級制量刑原則,即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判囚10年至無期徒刑,即是終身監禁;積極參加的,判囚3至10年。

但2024年11月判刑時,3位主審法官陳慶偉、李運騰及陳仲衡指,三級制並不完全適用,但可用作參考。判詞解釋,因詮釋刑事法律時,要以嚴格和狹義角度詮釋,而顛覆罪條文中沒提及串謀罪,《刑事罪行條例》中的串謀罪字眼明確,只提及刑期上限,沒提過刑期下限,法庭可審視立法機關如何衡量罪行刑責。

辯方代表大多同意法庭可參考三級制量刑,惟控方指可參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來考慮立法意圖,惟法官反駁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024年3月本地立法,《香港國安法》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年實施,2個立法機關地位職能各異,不能以本地法律了解其立法意圖。法官再參考終院「呂世瑜案」及上訴庭「馬俊文案」,指出量刑時應考慮顛覆罪條文以及普通法原則,不應依靠內地判刑案例。

就各被告的刑期,法庭提到,2020年3月和4月時,首被告戴耀廷向公眾表明,「35+」計劃終極目的和用意,要利用該謀劃破壞、摧毀或推翻現行政治制度,以及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建立的體制。

判詞:戴耀廷為謀劃發起人、組織者 「實質上是提倡一場革命」

法庭指,地方選區協調會議達成的4項共識,包括舉辦「初選」、舉辦選舉論壇、目標議席數目和替補機制,當中不包括「運用否決權」,但協調過程絕非止於協調會議,認為4項共識純屬手段,全屬正式立法會選舉前實際流程安排,純粹藉以盡量增加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數目的部分機制。

法庭又說,所有由戴耀廷製備的協調機制協議中,已清楚說明「初選」目的,參選人亦聲明一旦當選,會積極運用或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法庭肯定戴耀廷有對參加協調會議的人士,解釋他在協調協議中所説的「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要採取的步驟和他想追求的結果,即行政長官在預算案被否決兩次後別無選擇,必須根據《基本法》第52條辭職,故戴耀廷推想的「攬炒十步」中,直至行政長官下台,並非如辯方所説的空想。

判詞指,即使《基本法》容許特首在立法會已被解散時,按上一財政年度的開支標準批准臨時短期撥款,但亦代表政府執行任何新政策時都必遭嚴重阻礙,政府和行政長官的權力和權威被大大破壞,造成香港的憲制危機。

因此,法庭認為,戴耀廷撰文引起泛民主派注意,他不僅是「35+」顛覆計劃的發起人及幕後主腦,亦是「初選」的組織者、為「首要分子」,形容他「實質上是提倡一場革命」,即使戴沒親自參選「初選」或實際的立法會選舉,但他向打算跟從其計劃去推動否決財案的人士提供平台,也同意吳政亨的「三投三不投」運動,以15年監禁的量刑起點最為適合,戴耀廷認罪獲3分1刑期扣減,判囚10年。

區諾軒參與程度不相伯仲 但不如戴激進 其證供至關重要

至於區諾軒,法庭認為區是組織者之一,其參與程度與戴不相上下,但不如戴般激進;另區擔任控方的從犯證人,其證供對將所有證據拼合 「至關重要」,有系統和有邏輯地為法庭就2020年發生的所有事件提供全貌,量刑起點仍為 15年監禁,但基於其證據的重要性,給予50%扣減。加上區諾軒知悉香港和中國官員「示警」後便退出謀劃,又嘗試說服趙家賢退出,及考慮他對法律無知和公共服務的貢獻,給予額外5%扣減,總刑期為6年9個月。

時任「民主動力」召集人的趙家賢,亦擔任從犯證人,法庭指其證供大體上被法庭接納,被法庭依賴以達致裁決,但無法接納他僅為「積極參加者」,指他作為謀劃組織者之一,角色重要,同以15年為起點,加上他認罪,給予50%扣減,又接納趙家賢就謀劃的合法性,可能被戴耀廷誤導,給予3個月扣減,再因其良好品格和長期公共服務,額外減刑3個月,總刑期為7年。

「民主動力」副召集人鍾錦麟,是第三名作為組織者的從犯證人,法官指其證供有用,雖然參與較戴耀廷、區諾軒和趙家賢低,但作為組織者之一,同樣屬「首要分子」以12年為量刑起點,考慮他認罪、及對法庭協助程度,給予 45%刑期扣減,再因對法律無知及過去公共服務減刑3個月,總刑期為6年1個月。

至於經審訊裁定罪成的吳政亨,法官指他既不是初選組織者、亦不是候選人,發起「三投三不投」時仍未加入謀劃,是在與戴耀廷溝通和接觸後才成為謀劃一分子。但吳在《國安法》生效後仍擁護「攬炒」,自願和故意繼續推動謀劃,對他人施壓,又在《蘋果》登廣告,裁定他為「積極參加者」,以7年半為量刑起點,但認為他可能受戴耀廷誤導,誤信計劃合法而行事,再扣減3個月至七年3個月。

另「墨落無悔」聲明的 3 名發起人鄒家成、張可森與梁晃維,法庭指他們「既是初選候選人,也是聲明的發起人」,又出席抗爭派記者會,「比其他同為初選候選人的被告更積極」,故以監禁8年為量刑起點。

楊岳橋在記者會擔任領導、積極角色

時任公民黨黨魁楊岳橋亦以判囚 8 年為量刑起點,法官指雖不會懲罰《國安法》生效前的行為,但有關行為可用於評估,楊在生效後、案發期間的參與程度,,在記者會上可見其在公民黨內有領導、積極角色。

其餘 36 名被告,包括林景楠均為「初選」候選人,雖然林亦擔任從犯證人作供,惟法官指其「無損權益口供」沒甚作用,故不予扣減,同被裁定為「積極參加者」、以判囚 7 年為起點,法庭指他們在謀劃中不可或缺,因沒有他們的參與,謀劃根本不能展開,而量刑同時已考慮了不涉任何暴力元素。

 45名罪成被告刑期

組織者:

戴耀廷 10年

區諾軒 6年9個月

趙家賢 7年

鍾錦麟 6年1個月

吳政亨 7年3個月

港島區

袁嘉蔚 4年3個月

梁晃維 4年11個月

鄭達鴻 6年6個月

徐子見 4年2個月

楊雪盈 6年6個月

彭卓棋 6年6個月

九龍西

岑子杰 4年3個月

毛孟靜 4年2個月

何啟明 6年7個月

馮達浚 4年5個月

黃碧雲6年6個月

劉澤鋒 4年5個月

九龍東

黃之鋒 4年8個月

譚文豪 4年2個月

李嘉達 4年3個月

譚得志 4年5個月

胡志偉 4年5個月

施德來 6年7個月

新界西

朱凱廸 4年5個月

張可森 4年11個月

黃子悅 4年5個月

伍健偉 5年7個月

尹兆堅 4年8個月

郭家麒4年2個月

吳敏兒4年5個月

譚凱邦4年3個月

新界東

何桂藍 7年

劉頴匡 4年5個月

楊岳橋 5年1個月

陳志全 6年6個月

鄒家成7年9個月

林卓廷 6年9個月

范國威 4年2個月

呂智恆4年3個月

梁國雄6年9個月

林景楠 5年2個月

柯耀林6年7個月

超區

岑敖暉 4年6個月

王百羽 4年3個月

衞生服務界

余慧明 6年9個月

美國禁止阿富汗及伊朗等12國公民入境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公告,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多個國家的公民入境。

該公告全面限制12個國家的公民入境,包括阿富汗、緬甸、乍得、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厄立特里亞、海地、伊朗、利比亞、索馬里、蘇丹和也門,稱這些國家在審查方面存在缺陷,並被認定對美國構成極高風險。

另外,對布隆迪、古巴、老撾、塞拉利昂、多哥、土庫曼和委內瑞拉等7國公民,入境實施部分限制。

金銀價格 6

周大福

2024-03-06 美元價2125 飾金價23660/19560 金粒/金條價21410/19570  銀美元價23.613
2024-03-21 美元價2204 飾金價24510/20260 金粒/金條價22170/20260  銀美元價25.73  
2024-03-28 美元價2193 飾金價24340/20120 金粒/金條價22020/20130  銀美元價24.40 
2024-03-29 美元價2233 飾金價24840/20540 金粒/金條價22470/20540  銀美元價24.97 
2024-04-02 美元價2256 飾金價25010/20670 金粒/金條價22630/20680  銀美元價25.33 
2024-04-03 美元價2282 飾金價25350/20950 金粒/金條價22940/20970  銀美元價26.25 
2024-04-04 美元價2300 飾金價25590/21150 金粒/金條價23150/21160  銀美元價27.20 
2024-04-08 美元價2348 飾金價25970/21460 金粒/金條價23320/21320  銀美元價27.95 
2024-04-09 美元價2361 飾金價26050/21540 金粒/金條價23710/21670  銀美元價28.10  

六福金價
2024-04-09 美元價2399 飾金價26470/21950 金粒/金條價0/0  銀美元價29.15
金價大升, 在網上查唔到飾金價....
恒生9999金價港元22560/22440 恒生99金價港元22330/22210

2024-04-16 美元價2386 飾金價26400/21890 金粒/金條價23970/21910  銀美元價28.78
2024-05-20 美元價2433 飾金價26950/22350 金粒/金條價24460/22360  銀美元價32.23
2024-07-17 美元價2472 飾金價27310/22640 金粒/金條價24800/22670  銀美元價31.18 
2024-08-20 美元價2503 飾金價27610/22900 金粒/金條價25070/22910  銀美元價29.38 
2024-09-13 美元價2564 飾金價28340/23500 金粒/金條價25730/23520  銀美元價30.02 
2024-09-20 美元價2608 飾金價28540/23670 金粒/金條價25920/23690  銀美元價31.23
2024-10-17 美元價2680 飾金價29480/24450 金粒/金條價26760/24460  銀美元價31.62
2024-10-21 美元價2730 飾金價29980/24860 金粒/金條價27220/24880  銀美元價33.95
2025-01-24 美元價2773 飾金價30620/24830 金粒/金條價27790/25400  銀美元價30.80 
2025-02-06 美元價2868 飾金價31770/25770 金粒/金條價28680/26210  銀美元價32.31 
2025-02-11 美元價2918 飾金價32420/26290 金粒/金條價29180/26670  銀美元價31.90
2025-02-20 美元價2954 飾金價32560/26410 金粒/金條價29400/26870  銀美元價33.02
2025-03-14 美元價2982 飾金價33060/26810 金粒/金條價29840/27270  銀美元價33.86
2025-03-18 美元價3015 飾金價33190/26920 金粒/金條價29960/27380  銀美元價33.92
2025-03-28 美元價3072 飾金價33930/27520 金粒/金條價30630/28000  銀美元價34.37
2025-03-31 美元價3107 飾金價34120/27670 金粒/金條價30980/28320  銀美元價34.26
2025-04-11 美元價3217 飾金價35470/28770 金粒/金條價32020/29270  銀美元價31.31
2025-04-17 美元價3315 飾金價36970/29980 金粒/金條價33160/30310  銀美元價32.33
2025-06-05 美元價3391 飾金價37780/30410 金粒/金條價34130/31190  銀美元價35.58

投資黃金何解首選實物黃金?黃金ETF有何問題?1960年代全球搶金潮給當今投資者有重大啟示!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We are on the Path to World War III – Thank You Trump

www.armstrongeconomics.com

COMMENT #1: Hi Marty,

Just observation form Croatia, it is just unbelievable how much lies MSM and Senators like Lindsey Graham are spreading about war in Ukraine.
Lindsey just visited Ukraine and labeled peace talks as a joke and he is saying that Russians are not trying to negotiate. As well he is voicing support for War against Russia and he is saying that Ukraine is not losing war. In my opinion at this stage of the war this is such an obvious lie. It i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at someone as a USA senator can be so mean and hateful. What price we as USA will have to pay for such a senatorial behavior? For him to spread War Agenda vs Russia and China even thou he is hiding behind statements that he is supporting the peace talks that Trump is pushing, is just very mean.
I am now in Croatia and have to say that nobody here believes that war will spread. Whenever I mention that war will spread and it will escalate in to 2027 people here think that I am crazy. I think that lots of Europeans are the same they will be super surprised when this thing explodes during next year per Socrates.
Regards,
GD

COMMENT #2: Hello, Mr. Armstrong;
Thank you for doing podcasts here in Serbia. I can say that we are getting very concerned when Macron is telling Asia to forget about China and focus on Ukraine, and then Merz is handing NATO missiles to Ukraine, which will attack Moscow. The mood here is viewing the EU and NATO as the aggressors. You know that NATO bombed us into submission because Serbia is generally pro-Russia, since we saw NATO in action, and you are correct, never trust a Ukrainian. Your quote from Churchill is correct that the truth needs a bodyguard of lies to protect it.
Thank you for your courage. So few have that today.
VO

REPLY: The European press is doing everything to downplay the spread of the war. They keep claiming Ukraine is winning and that Russia is failing. They run stories that make it sound as if Putin fears being hanged, as if a single person is waging this entire war. Zelensky tried to assassinate Putin on May 20th. They know the truth. Putin is the ONLY adult in the room, who may not be on Cocaine. Remove Putin, and you will have World War III, for the guys behind him are Russian Neocons.
 
The European press pretends this war is only about Ukraine. Yet, several European leaders have described the Russia-Ukraine war as a “proxy war,” but the most prominent and consistent figure using this terminology is Hungarian Prime Minister Viktor Orbán.  Back in July 2022, in a radio interview, he explicitly stated:
“This is a proxy war: the infrastructure is Ukrainian, but the money and weapons come from America, and the soldiers are Ukrainian.”

Orbán framed the conflict as a battle between the U.S./NATO and Russia, arguing that Ukraine is a “battleground” for larger powers. He has consistently echoed this view, criticizing Western arms deliveries to Ukraine and EU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He claims Hungary seeks to “stay out of this war” to protect its national interests.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June 2022) suggested avoiding humiliating Russia, warning that the conflict risked becoming a “proxy war” if diplomatic solutions were ignored. However, he later attempted to back out, clarifying his support for Ukraine’s sovereignty.

Leaders of both Serbia and Belarus (non-EU) have also used similar language, warning that this has been a deliberate strategy to wage war against Russia. The fake news tries to mislead the public, claiming that it is a war of Russian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ian sovereignty. If that was the case, Putin could have taken all of Ukraine instead of just protecting the Russians in the Donbas, for which he gets criticism from the hardline Russians.

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關稅戰丨特朗普:美國進口鋼鐵關稅將倍增至50%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把鋼鐵進口關稅提高至50%,加幅逹1倍。

特朗普周五在匹茲堡的一間美國鋼鐵廠發表演講,表示他將把美國對進口鋼鐵的關稅率,從25%提高到50%。白宮隨後宣布,下周將把鋼鐵進口關稅翻倍至50%。

特朗普又表示,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汽車製造商,必須在美國生產整車和所有零件,而不是在國外生產。

他又稱,今天聚在這裏,是為了慶祝美國鋼鐵(U.S. Steel)與日本製鐵(Nippon Steel)的合夥,這項協議將確保這家歷史悠久的美國企業仍然是一家美國公司,美鋼將有一個偉大的合作夥伴,日本製鐵將投資美國的鋼鐵基礎設施,但美方將保持控股地位,美鋼公司總部將保留在匹茲堡,繼續是一家美國公司,所有鋼鐵工人亦都留在美國,美國將維持對鋼鐵業的控制。

特朗普表示,日本製鐵非常想要收購美鋼,但他一直拒絕。

特朗普上周五公開支持兩間公司成為合夥人,美鋼將仍然在美國人之手,日本製鐵將在美國進行140億美元投資及創造7萬份職位。但兩間公司在特朗普作出上述宣告後,一直沒有公布交易細節。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中国4月黄金进口暴涨73%,民间狂买金币金条占全球38%!

澳門「派錢」設限 全年逗留至少183日

文匯報

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上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宣布繼續實施現金分享計劃,維持永久性居民每人1萬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元,7月15日發放。澳門特區政府昨日公布,現金分享計劃將引入新條件,去年全年必須在澳門逗留最少183天,否則不能領取。

政府表示,三類人士可獲豁免,包括去年未滿22歲且父母一方為具備領取資格的人士、收取殘疾金或殘疾津貼人士。政府又列出8種可提出聲請發放款項的情況,包括居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當地工作或讀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履行公務或住院、滿65歲居於內地等,有關人士可向社保提交證明文件。政府重申現金分享計劃僅是臨時性措施,並非恒常化福利制度。

岑浩輝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增設「育兒津貼」計劃,向3歲以下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合共1.8萬元津貼。另外,出生津貼增至6,500元;結婚津貼提高至2,200元;殘疾津貼(普通)增至每年1萬元;殘疾津貼(特別)提高至每年2萬元;殘疾金增至每月3,900元。至於醫療券由600元增至700元;敬老金提高至每年1萬元;養老金增至每月3,900元。

來源:香港仔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特朗普關稅議程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美元長期仍看跌

hk.finance.yahoo.com

【彭博】— 美元的長期看跌前景保持不變,此前法院裁定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大部分全球貿易關稅違法,加劇了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一項美元指數最初一度升至逾一周高點,但隨後未能守住漲幅,截至倫敦時間11:35,基本持平。白宮已表示將對裁決結果提起上訴,而策略師指出,川普仍有諸多替代方案,以確保他的核心經濟政策不會因此而脫軌。

在經歷關稅、反制、延遲又撤回等諸多變化後,交易員眼下必須應對今年以來擾動市場的全球貿易形勢變得更為複雜。總的來看,美國資產長期享有的崇高地位遭到削弱,隨著投資者調整投資組合,也引發了所謂的「賣美國」交易趨勢。

「除了進一步走弱之外,我看不出來今年美元還會有其他走勢,因為美元目前明顯被高估了,」高盛資產管理前董事長Jim O’Neill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儘管美元可能因關稅下調的可能性而暫時企穩,但他預計資金將進一步流向其他股市,拖累美元走低。

彭博美元指數自2月高點以來已大跌逾7%。該指數周四一度上漲0.4%,但隨後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錯誤引用一項緊急法令作為加徵關稅的依據後,漲幅全數回吐。

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上漲5個基點至4.53%,而2年期國債殖利率一度上漲6個基點至約4.05%。

法院的裁決暫停川普的絕大多數關稅:全球統一關稅、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高關稅、以及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芬太尼相關關稅,都涵蓋在裁決範圍內。但根據不同授權徵收的其他關稅不受影響,其中包括對鋼鋁和汽車徵收的關稅。

高盛集團的分析師表示,該裁決僅對川普的貿易議程構成暫時性的挫敗,可通過其他稅收措施加以抵消。川普還可動用其他權力對特定行業或國家實施關稅,如同他首個任期所為。

「對市場而言,這只是同一條路徑上的小幅偏離,最終目標不變。關稅終將到來,」瑞穗國際EMEA宏觀策略主管Jordan Rochester表示。「但由於美國成長預期可能回升,削弱了普遍看空美元的主題,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空頭回補。」

亞洲時段,日圓和瑞郎兌美元領跌,因風險情緒改善導致避險需求降溫。但歐洲市場開盤後,走勢有所消退。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全球股票首席投資官Virginie Maisonneuve表示,投資者應做好準備,應對川普對阻撓其貿易政策議程的行動發起抵制。不過,她對法院的裁決表示歡迎。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料到他會嘗試這麼做,」Maisonneuve對彭博電視表示。「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等待已久的來自草根的行動,來給這些做法注入一些理性。」

期權市場情緒

期權交易員對美元未來一年的前景仍然看跌,儘管確信程度略有減弱。一個月風險逆轉指標 —— 該指標追蹤看漲和看跌美元押注之間的需求差異 —— 繼續顯示市場對下行保護的偏好。

美國存管信託與結算公司(DTCC)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儘管美元在本周現貨市場出現大幅反彈,但看跌期權頭寸仍以約130億美元的名義價值超過看漲期權頭寸。

最新的資金流向和持倉指標顯示,歐元、瑞郎、挪威克朗和紐西蘭元兌美元的看漲確信程度最強。

「如果川普失去對關稅政策的控制,我可能需要調整我的觀點,」Macro Hive Ltd.執行長兼研究主管Bilal Hafeez表示。但目前為止,他仍堅持「看跌美元的核心觀點」。

原文標題Dollar Bounce Is Short-Lived After Trump Tariffs Move Into Limbo

—聯合報導 Alice Atkins、Matthew Burgess.

世界大亂正要開始!川普2026年「命途大凶」全球會更慘?張盛舒40年招牌洩露天機!川普當道未來只會苦上加苦!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重磅揭秘】周大福 / 老鳳祥驚現 "幾十元成本" 造假騙局!防不勝防?黃金變廢鐵?

黃金、比特幣、亞洲貨幣都在漲 為何大家都想「去美元」?

hk.finance.yahoo.com

本月初亞洲外匯市場經歷了一場罕見的劇烈波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短短一天內飆升約 3%,創下 1988 年以來單日漲幅,對於一種通常非常穩健的貨幣而言,顯然有「東西爆炸了」。不僅讓投資者高度警覺,更凸顯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全球金融體系中正在加劇的「去美元化」趨勢。

新台幣的波動幅度非常大,以致於影響了亞洲其他貨幣。例如,馬來西亞林吉特週五上漲超過 1%,週一再次出現 1% 的波動;韓元一度上漲逾 2%。隨後,香港當局也加大了對當地美元的拋售力度,因為美元正在走弱。這形成了一種「螺旋效應」,如同一個漩渦,將一切都吸入其中。

亞幣的強漲,凸顯了「去美元化」的大問題。隨著市場努力應對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美國資產的流出正在加劇,亞洲國家對美元的傳統囤積做法面臨重新審視,迫使投資者開始積極尋找美元的可行替代品。

亞洲正矲脫美元主導地位

全球 88% 的交易都以美元進行,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每一筆貿易、每一次貨幣兌換,都與美元息息相關。然而,這次事件讓市場開始思考:「我們錯了嗎?我們在這裡對美元的理解是否錯誤?如果是這樣,也許我真的應該賣掉它,並且用什麼來換取它?」這反映出人們對美元信心的動搖。

幾十年來,美元一直是世界主導貨幣,深深植根於各國政府、中央銀行、人壽保險公司乃至個人的投資和退休基金中。這種情況暫時不太可能改變,但新台幣匯率的變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顯示了投資者尋找美元可行替代品的程度。

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人表示,他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場「亞洲金融危機的逆轉」。這種螺旋式上升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新台幣飆升並非一次性事件。真正深刻的是人們的自我反省,如果這確實是骨牌效應的開始呢?

對沖基金經理看到的是,資金不但沒有從亞洲流出,反而流向了亞洲。就在新台幣暴漲一周多之後,韓元實際上上漲了 2%,這讓「我們正處於 1997 年逆轉 2025 年風格的階段」這一敘事獲得了更大的關注。

市場瘋狂追逐替代品

市場普遍的觀點是,特朗普的貿易戰 2.0 只會加速「去美元化」進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拋棄美元、尋找替代品的行話。

毫無疑問,這已成為每天交易量達 7.5 兆美元的貨幣市場的主題,也是推動人們對黃金等商品以及健康替代品的瘋狂追求的主題。甚至像比特幣這樣的論點也正在被納入考量。人們正在思考可以做些什麼來尋找除了美元之外的其他價值儲存手段。

市場上有人說,市場正處於轉折點,正在見證一個新政權誕生的陣痛。其他人則表示,這只是美元囤積和例外主義大規模瓦解的開始。

此外,中國的動向也至關重要。中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3 月份中國已經縮減了國債持有量。那麼問題是,資本去哪了?它會變成黃金,流向歐洲,流向新加坡元、新台幣等地。亞洲貨幣的強勢已經逐漸顯現,這些影響正在逐漸顯現。但這確實需要時間,人們仍在弄清楚這些錢最終將流向何處。

亞洲貨幣面臨價值重估

全球基金經理人都對美元貶值,可能對其他亞洲國家造成的影響持謹慎態度,特別是那些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

有跡象表明,亞洲貨幣確實被嚴重低估,這使得這種風險成為首要問題。例如,平均而言,包括日元和人民幣在內的主要亞洲貨幣(這兩種貨幣被視為兩種非常穩定的貨幣,也是世界貨幣的一部分)比考慮到生活成本差異的匯率要低 57%。這是根據彭博社的計算得出的,接近 2024 年創下的 59% 的歷史最低水準。

然而,亞洲哪一種貨幣可以取代美元?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認為,要使這個問題成為結構性的,需要有貨幣能給美元那樣的回報,但目前沒有任何貨幣能做到。歐元是全球交易量第二大的貨幣,日元位居美元之後,位居第三。

但即使將這些結合起來,也很難找到真正可以取代美元和國債市場的貨幣,因為美元和公債市場為這些貨幣提供了大量支持,以及美國股票市場。

全球金融體系正在重構

本質上,這是一場全球金融體系的重新佈局和重構,擺脫美元的主導地位,轉而重視亞洲的本地貨幣。這對亞洲來說是好還是壞?很難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答案,但市場肯定會重新調整。最終結果如何、勝負如何,還有待確定。

由於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人們都在競相弄清楚,例如,如果新加坡元、港元、日元和印尼盾走強,那麼最終將如何改變我們今天所知的消費者心理乃至社會和企業結構?因此,如果人們突然真正專注於購買整個亞洲,那麼它可能會加速從旅遊業到科技、教育、醫藥等各個領域的發展,不僅重塑市場方面,而且重塑整個經濟。人們正在認真地制定計劃,看看最終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總而言之,新台幣的飆升只是全球金融市場變革的一個縮影。美元的主導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亞洲貨幣的崛起和「去美元化」趨勢的加速,預示著全球資產配置和金融格局將迎來一場深刻的重塑。這對亞洲經濟而言,既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其未來的發展將在新的國際金融秩序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美联储终于认错,低利率时代已经终结!

兆禧苑高層兩房346萬承接

信報財經新聞

屯門居屋兆禧苑E座樂禧閣高層單位,實用面積415方呎,2房戶型,原業主最初叫價355萬元放盤,由於單位位處高層,景觀開揚,獲同區人士垂青,買賣雙方經輕微議價後,最終於已補地價市場以346萬元成交,實用呎價約8337元。

美聯物業表示,原業主於2024年12月以336萬元購入單位,持貨約半年轉手,賬面獲利約10萬元,期間物業升值近3%。

西方多國排隊研究霹靂15殘骸,中印軍工極大技術代差,中國黑科技會否被破解?

印巴大战,中方武器逆天,要买只能付人民币?

西方做市商大战全球央妈,印度黄金储备四年翻倍!

阿南德最新預言:2029-2033將爆發區域性戰爭,歐洲衰退,美國捲入戰爭

美國趕人,香港搶人!港科大單日接雙位數查詢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美國政府本月22日宣布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學生必須轉學。雖然哈佛大學成功獲法院頒下臨時禁制令,阻止美國政府撤銷外國留學生在當地學習和工作的合法身份,但事件已引起各界對美國院校自主以至言論及學術自由的擔憂。為此,香港多所大學均表態歡迎哈佛以至其他受美國留學政策影響的優秀國際學生申請來港,為此提供無條件入學、特別獎學金、專設轉學通道等各項措施。主動就招攬哈佛學生成立專責團隊的香港科技大學,在一日間已收到雙位數字查詢,校方正為他們提供個別升學方案及專業建議。多名教育界人士認為,因應現時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招攬精英人才來港,正是香港的新機遇,除了學生外,香港並應利用科研及發展機遇優勢,將更多優秀學者也一併招攬過來,進一步促進學術界發展。 

根據哈佛大學統計,2024/2025學年取錄了5,600多名國際學生,佔總學生人數逾四分之一,中國留學生屬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有1,339人,包括57名香港學生,其餘是加拿大、印度、韓國等地的留學生。

港科大前日率先向哈佛在讀的國際本科生、研究生及已獲錄取通知者發出公開邀請,歡迎他們加入港科大繼續學業。校方承諾會優先處理這些學生的入學申請、學分轉移及定制支援,包括簽證協助與住宿安排,確保他們順利轉學。

港科大協理副校長馮志雄昨日受訪時表示,一日內已收到雙位數字的查詢,不少國際學生對美國政策感到憂慮,而港科大會繼續推進有關安排,並有專人提供協助,又透露有港科大畢業生原擬前往哈佛大學修讀博士課程,亦會獲港科大博士課程取錄。由於香港是國際化的城市,而港科大國際學生比例是各院校中最高,故對哈佛學生而言有吸引力。

港科大發言人補充,校方正依據每位查詢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個別升學方案及專業建議,又指此項決定源於理解學生面臨學業中斷的憂慮及不安,旨在協助他們維持學術連續性,並促進現有或即將入讀課程的順利銜接。

事實上,香港對世界各地青年學生吸引力正持續上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顯示,本港八所資助大學由資助學士學位至研究院課程,過去7年的非本地學生便由1.81萬人增至2.66萬人,增幅達47.5%。

嶺大準備好迎接各地留學生

本身是哈佛大學校友的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姚祖輝表示,他收到哈佛通知,認為美國政府的行動不合法。哈佛的留學生來自約140個國家或地區,他們對大學的文化和傳統有幫助,校方會為這班留學生提供所需協助,呼籲校友無須擔心。

他特別提到,香港要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需要積極搶人才,以推動自身的發展,尤其在目前國際政治環境下,美國明顯排斥來自內地的留學生,故留學生要取得簽證留美工作非常困難,適逢香港要發展北部都會區,也有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優勢,正可透過不同計劃招攬精英人才來港,這正是香港的新機遇。

議員:港中西交融適合國際學者學生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美國政府的有關措施,對哈佛及美國自身都將帶來沉重打擊,但這一變化對內地及香港而言,卻是利好發展的機遇,「香港可趁機吸納因政策受阻留學的優秀人才,助力科技發展。況且香港的大學擁有完善的研究計劃及發展機遇,而且背靠祖國,受惠於國家崛起帶來的經濟環境,這些都是吸引國際人才的優勢所在。」

黃錦輝認為,哈佛作為全球頂尖學府,過去以開放的招生政策吸納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如今若因政策自我封閉,肯定會削弱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哈佛的國際學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華人,他們熟悉美國的生活方式,而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恰好能為他們提供適合的環境,故香港可趁此把國際學生及學者也一併招攬過來。

他又留意到,過去幾年,部分香港學生的學術交流活動已受到影響,包括赴美參加訪問、學術會議及交流等的計劃亦因簽證不獲批而被迫取消,「一些博士生原本計劃赴美深造,但因無法獲得簽證而轉向香港。」這同時也為本地學術界帶來更多機會。

東西方橋樑優勢凸顯 港吸引海外生升學勢頭增

(記者 高鈺)美國政府近月以不同手段針對國際學生,除了宣布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外,近月又取消逾千名國際學生的簽證。就美國的一系列排他舉措,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表示,受地緣政治環境影響,海外學生轉赴香港升學的趨勢顯著上升,為香港迎來新機遇;香港高等教育具高質量的教學、強勁的基礎研究、廣闊的國際聯繫,及與內地的堅實合作,構成雄厚實力和巨大影響,形成香港引以為傲的「金字招牌」,也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港五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大

香港院校的國際聲譽與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其中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有七所大學上榜,其中六所排名上升,整體進步率為71%。當中五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大。港大在全球排名第17位,在亞洲排名第四。而香港也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2025年度全球最國際化大學名單中,本港大學更是囊括前四名。分析指,香港憑藉其作為「東西方橋樑」的長期優勢,加上近期學術交流限制、地緣政治變化,使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和促進跨境合作方面繼續保持優勢。

雖然港校相比美國最頂尖大學整體實力仍稍有不及,但多個學科領域及課程的實力毋庸置疑,香港文匯報早前推出了「香港高教『世一』系列」,介紹香港高教「世一」表現,其中,香港科大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合辦的凱洛格——港科大EMBA課程,於《金融時報》EMBA課程百強榜中12度獲評為全球第一;香港大學於2024/25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教育及教育研究學科也獲評全球第一;香港理工大學的旅遊休閒管理學科在上海軟科「2024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中連續8年蟬聯全球榜首等。這些都體現了香港高校的學術及國際化實力,加上多元化、開放的學術環境,以及與世界無縫接軌的資源配置,對很多學生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特區政府政策配套助力多元化

特區政府的政策配套也是一大助力,包括2024/2025學年起將八所資助大學非本地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倍增至40%,讓大學取錄內地及國際學生人數及質量上均有所提升,擴大香港於國際教育領域的影響力。此外,有關「北都大學教育城」規劃、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放寬非本地生在港從事實習和兼職工作的限制,及延長非本地畢業生逗留期限至兩年等,均令「留學香港」變得更加吸引。

葵芳閣低層三房450萬易主

信報財經新聞

葵涌葵芳閣3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473方呎,3房間隔,以450萬元成交,實用呎價9514元。

中原地產表示,原業主於2003年9月以97萬元買入單位,持貨約22年,賬面賺353萬元,單位升值3.6倍。

信報財經新聞

沙田偉華中心1座中層D室,實用面積約308方呎,2房間隔,望樓景,議價後以388萬元成交,實用呎價約12597元。

利嘉閣地產表示,原業主於2005年以約137萬元買入單位,持貨至今轉售,賬面獲利約251萬元,期內物業升值逾1.8倍。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現貨金價收市漲1.92%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發出關稅威脅,資金流向避險產品,加上美元滙價偏軟,現貨金周五曾升逾2%,本周升幅是六周以來最大。

現貨金一度升2.16%,每盎斯高見3365.95美元,創下兩周新高,收市報3357.94美元,仍漲1.92%,本周累計升5.1%。紐約期金收市升2.1%,報每盎斯3365.8美元。

紐約期交所獨立交易商Tai Wong表示,特朗普在過去24小時發出連串新威脅,包括對歐盟徵收50%關稅,又擬向進口的蘋果iPhone開徵25%關稅,以及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等,均利好金價。

美滙指數一度跌0.91%,也對金價有利。

RJO期貨策略師Daniel Pavilonis相信,若金價突破3500美元技術阻力,下一步有望挑戰3800美元。

【EJFQ信析】債市捱沽財政亂 美元再踏尋底路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對外揮動關稅大棒,冀增加收入達致貿易平衡;內部則延續上一任期減稅計劃,相關法案在眾議院終以一票之差驚險通過後送交參議院。減稅使收入下降,聯邦政府財務壓力更沉重,投資者對美國國債興趣轉弱,孳息率因而上揚,較長的20年期和30年期債息一連兩個交易日收高於5厘,分析認為,經4月初「對等關稅」一役,資金(特別是海外)正悄然撤離,其中以日本的動向最值得注視。

日本周內拍賣20年期國債同樣遇「冷鋒」,拖累30年期債息衝上歷史新高3.19厘,惟投資者相信日債息仍具上行空間,原因有二,首先是4月份核心通脹(CPI)按年漲幅攀至3.6%,屬兩年高位,意味當地續處於負實際利率境況,債券遭拋售的機會依然不低。其次,美國為減少承擔敦促日本把國防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由目前的1.6%提升到3%,使日政府或追加預算,需增發債券應付。

此外,日本央行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其驚人的50%以上日本國債持有量正逐步釋放到市場,供應大增也令日債前景愈見黯淡。

巴克萊利率策略師Ajay Rajadhyaksha警告,倘日債拋售潮未止,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動用日本郵政、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等國有機構加大對國債的支持力度,其資金來源很可能就是賣掉手中逾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當然,美國大可「有樣學樣」,要求本地買家來接盤。根據德銀數據顯示,境內機構(Domestic Institutions)持美債比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再度超越海外投資者,但姑勿論本土機構能否抵消外資撤出美債的衝擊,美元在資金流走下將無可避免轉弱。

美元尚存在另一負面催化劑,附【圖】所示,參考美國財政政策不確定性指數(US Fiscal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指數上漲代表統計報章內載有財政政策不確定性的相關字眼增加;反之亦然)最新飆至699.75,較2020年新冠疫情時期舊峰值高出超過六成,以往每逢指數升穿250,美元多處弱勢,甚或大跌浪開端,考慮到指數並未見回落跡象,美元後市實不容樂觀。

美滙指數去年10月在特朗普勝選前展強勢,到今年1月13日就職前一周攀上110.176便掉頭向下,隨着對等關稅公布後「股滙債三殺」挫逾一成才反彈,惟觸及50天線已受制,近日又跌穿100大關,技術上將再考驗4月的97.921承托力,一旦失守,恐下望94.681,即2021年前升浪回調黃金比率78.6%支持位。換句話說,美元壓力未必細於美債。

信報投資研究部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AI搶不走這些飯碗!美報告揭13種「高薪抗自動化」職業 這職業排第一

巴士的報

隨著人工智能(AI)的發展,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美國履歷服務機構Resume Now引用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據,列出了13種被看好前景的職業,這些職業不僅薪資優渥且長期穩定,而且不太可能被AI取代。

1.森林火災檢查員及預防專家(Forest fire inspectors and prevention specialists)

負責判斷火災隱患、調查野火原因以及制定預防策略,需要實地操作,難以完全自動化。

年薪中位數:7.14萬美元(約55.8萬港元)

2.空中服務員(Flight attendants)

AI難以在飛機上提供服務和客戶互動。

年薪中位數:6.83萬美元(約53.4萬港元)

3.酒店經理(Lodging managers)

監督酒店運營、管理員工和確保客人滿意度,需要人際互動。

年薪中位數:6.53萬美元(約51萬港元)

4.電工技師(Electricians)

負責現場安裝工作,AI難以取代。

年薪中位數:6.15萬美元(約48萬港元)

5.管線技師(Plumbers, pipefitters and steamfitters)

需要處理變化多端的水管和氣管,AI難以完全取代。

年薪中位數:6.15萬美元(約48萬港元)

6.工業機械維修技師(Industrial machinery mechanics)

需要即時解決機械問題,AI難以處理。

年薪中位數:6.11萬美元(約47.7萬港元)

7.機械維修工(Maintenance workers, machinery)

主要負責日常維護工作,需要即時解決問題。

年薪中位數:6.11萬美元(約47.7萬港元)

8.保險銷售員(Insurance sales agents)

需要人際互動和溝通,AI難以取代。

年薪中位數:5.90萬美元(約46.1萬港元)

9.餐廳主廚(Chefs and head cooks)

AI難以取代烹飪的創意和食譜研發。

年薪中位數:5.89萬美元(約46萬港元)

10.飛機貨物處理主管(Aircraft cargo handling supervisors)

AI難以處理意外情況,需要人員監督。

年薪中位數:5.89萬美元(約46萬港元)

11.助聽器專家(Hearing aid specialists)

需要進行個人化調整,AI難以處理。

年薪中位數:5.86萬美元(約45.8萬港元)

12.私人服務經理(Personal service managers)

需要高EQ和決策能力,AI難以取代。

年薪中位數:5.75萬美元(約44.9萬港元)

13.保全及火警系統安裝人員(Security and fire alarm systems installers)

需要即時處理安全問題,AI難以完全取代。

年薪中位數:5.64萬美元(約44.1萬港元)

達里奧:美債務及財赤問題極嚴重 令人畏懼

信報財經新聞

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認為,投資者應對美國債務及財赤問題形勢嚴重感到畏懼。

達里奧近年多次提及美國雙赤問題嚴峻,他周四出席活動時稱,美國債務及財赤問題已經極為嚴重,可能在一年或兩年,也可能在三年內爆煲。

美國國債規模已增至36萬億美元以上。美國3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周四升至5.14厘上方,創下兩年新高。美國眾議院通過共和黨人推動的稅改及開支法案,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法案將令美國財赤在未來十年再增加3萬億美元。

達里奧表示,美國每年財赤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6.5%,是超過市場能承受的水平。

對於政客能否認清事實並致力削減債務規模,達里奧並不寄予厚望,相信在目前政治體制下,無論哪一個政黨控制國會,都只會要求增加開支,導致赤字惡化。

港元1個月拆息六連跌 跌穿0.6厘

信報財經新聞

港元拆息全線向下,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拆息(HIBOR)連跌6日,跌至0.58964厘,再創近3年低。

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短線拆息方面,隔夜拆息降至0.02702厘;1星期拆息跌至0.18387厘;兩星期拆息跌至0.38893厘。

中長線拆息方面,3個月期拆息跌至1.55286厘;6個月期拆息跌至2.46917厘;1年期拆息跌至3.08964厘。

近期港元資金流裕,儘管隔夜拆息回落,然香港銀行昨日向金管局貼現窗借取4.96億港元隔夜流動性,為本月以來首次。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連損三架戰機!美航母離開了

文匯報

一名美國防務官員5月19日披露,美國海軍「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已結束在中東地區任務,近期離開紅海水域。執行任務期間,這艘航母因「疑似友軍誤傷」等事故損失三架軍機。美海軍已對事故啟動調查,正採取問責行動。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杜魯門」號航母現處地中海水域,暫不清楚何時返回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母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那不勒斯盟軍聯合司令部先前在社交媒體宣布,「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正參與地中海水域海上演練。公開情報消息也證實,這艘航母上周末北向駛過蘇伊士運河。

誤傷「友軍」、撞船……

「杜魯門」號事故不斷

「杜魯門」號航母先前按計劃部署在美國第六艦隊行動區域,支持美國海軍在歐洲和非洲部隊。執行任務期間,這艘航母參與打擊也門胡塞武裝,同時因多起事故而損失三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每架估算造價約6000萬美元。

據報道,去年12月,隸屬於「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的「葛底斯堡」號導彈巡洋艦在紅海水域擊落一架「超級大黃蜂」。美軍將此事定性為「疑似友軍誤傷」,但沒有披露更多信息。

今年2月中旬,「杜魯門」號航母在地中海水域埃及塞得港附近與一艘大型商船相撞後受損,被迫前往一處美海軍基地維修。這起事件導致時任指揮官去職。

4月28日,一架「超級大黃蜂」從「杜魯門」號航母甲板墜落。據報道,事發時該航母正在急轉彎,以躲避胡塞武裝火力攻擊。

5月6日,即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與胡塞武裝停火當天,又有一架「超級大黃蜂」在返回「杜魯門」號航母降落時墜海,當時這架軍機因尾鉤未能鉤住阻攔索而導致降落失敗。

胡塞武裝稱擊中「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

美方不承認也不否認

美軍3月15日發起打擊胡塞武裝軍事行動,共兩艘航母參與其中。「杜魯門」號航母回國後,僅有「卡爾·文森」號航母部署在中東地區。

美軍打擊胡塞武裝期間,胡塞武裝也不時打擊「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並宣稱擊中目標。美國中央司令部通常不公開承認遭打擊,只通過一些軍方社交媒體展示航母仍正常運行和演練,似乎有意表明航母並未受損。

美國國防部也鮮就胡塞武裝說法置評。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伊朗問題專家貝赫納姆·本·塔萊卜盧告訴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難以判斷美軍行動在何等程度上削弱了胡塞武裝的軍事力量。

美海軍對事故展開調查

專家稱「人機俱疲」

5月14日,美國海軍作戰部代理部長詹姆斯·基爾比(James Kilby)向眾議院撥款小組委員會表示,正在對美國海軍「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其戰鬥群發生的一系列事故進行調查,正在採取或將採取問責行動。

而專家分析認為,短時間內事故頻發與高密度地與胡塞武裝作戰有關。

「超級大黃蜂」戰機屬於一款過渡性裝備。當時,美國航母艦載機面臨更新換代,新一代的F - 35戰機因研發進度拖延,遲遲未能上艦服役。為填補這一空白,美國在「大黃蜂」戰機基礎上研發了「超級大黃蜂」。作為過渡機型,「超級大黃蜂」承擔了大量任務。它是一款多用途戰機,需同時具備對空、對海、對地攻擊能力。而且,由於艦上無人加油機尚未服役,40多架戰機組成的飛行聯隊中,每次出動約有1/3的戰機還需承擔加油任務。如此繁重的任務,使得飛行員的訓練強度和密度大幅提升。飛行員不僅要取得各種飛行合格證,還需老飛行員帶教新飛行員。長期高強度的訓練,讓飛行員處於高度疲勞狀態。

自去年9月部署以來,彼時,拜登政府對胡塞武裝發起了打擊行動,「杜魯門」號上的艦載機需不斷出擊執行打擊任務,其一直處於高強度作戰狀態。今年1月該行動結束後,3月特朗普政府又對胡塞武裝展開新的打擊行動,「杜魯門」號再次參與其中。這意味着,艦上40多架「超級大黃蜂」戰機長期處於高密度、高強度的作戰任務中。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

黃仁勳:美國對華芯片禁令「失敗」 全球一半AI人才是華人 阻擋不了中國發展

巴士的報

據路透社報道,5月21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批評,美國對華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措施是「失敗的」。此前,5月19日黃仁勳出席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接受訪問時大讚中國在AI領域做得「太棒了」,DeepSeek是一款非常棒的產品,全球有一半AI研究人員都是華人,美國是無法阻止中國推進AI發展,「假如美國不解除禁令,中國企業將會買更多的華為AI晶片。」

美國政府進一步緊縮芯片出口許可規定。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廢除拜登政府時期簽署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並加強對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強調「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但後來又調整為「警告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包括特定華為昇騰芯片的風險」。

黃仁勳此前已明確表態,認為通過限制AI技術傳播來阻止其他國家獲得美國技術,這種想法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如果限令的目標是確保美國保持領先,但按照目前規定,將恰恰適得其反,是導致美國失去領先地位」。

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已從拜登執政初期的95%跌至50%。批評美方禁令不僅使英偉達因庫存注銷而損失55億美元,還被迫放棄中國市場15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美國政府也損失約30億美元的稅收。但中國市場每年規模約500億美元,「不是5000萬美元,是500億美元啊。500億美元相當於波音公司的規模,這可不是單指某架飛機,而是整間公司。放棄這樣的市場,意味著放棄與之相關的利潤、規模以及生態系統建設。」

黃仁勳5月19日接受美國知名科技分析師湯普森(Ben Thompson)訪問時稱,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指DeepSeek是一款非常棒的產品,「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是中國人,你無法阻止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展」,「你去Anthropic、OpenAI或DeepMind的走廊裡轉一圈,會看到很多AI研究人員,他們都來自中國。」 他還大讚華為是「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他指,從計算基礎設施和計算架構的角度來看,中國佔據全球50%的開發者群體,若讓美國企業放棄這一市場,完全說不通,認為應該讓美國公司有機會在中國市場競爭,抵銷貿易逆差,為美國人創造稅收,建立業務、聘請員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指,倘美國公司不在中國市場參與競爭,那麽中國技術將傳遍世界。

對有意見批評,英偉達的AI芯片提供給中國,就算是提供落後一至兩代的AI芯片,也還能夠幫助內企在AI技術方面追上美國。但黃仁勳不認同,認為這些限制措施是短視的,從長遠來看反而幫助中國,因為會帶動中國市場對本土華為公司AI芯片的需求,若更多企業採用華為芯片,而且華為能夠改善其軟體,那麼英偉達目前在CUDA軟體上的優勢就會受損。

此前,外媒披露,為應對美國政府收緊的出口管制及中國本土芯片競爭,英偉達計劃在下季度向中國市場推出基於Hopper架構的降級版H20人工智能芯片,該芯片將移除高帶寬內存(HBM),轉而采用GDDR7內存以符合美國出口限制。

同時,英偉達還在開發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Blackwell芯片,同樣使用GDDR7內存,預計今年稍後發布。黃仁勳表示,H20禁令迫使英偉達對芯片作出極限調整,在削減性能方面幾乎沒可操作空間了。

針對美方不斷收緊對華芯片出口管制,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早前回應稱,中方已多次就美方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表明嚴正立場。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

美元指數曾失守99.6水平 分析料後市視乎關稅政策

巴士的報

美元偏弱,美元指數失守100關口後,進一步跌穿99.6水平,低見99.557,其後稍為回順,較早時報99.606。

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總裁博斯蒂克表示,目前不少關稅的影響仍未完全反映於數據中,美國企業可能已耗盡應對更高關稅的策略,經濟可能正處於新一輪價格上升的邊緣,預計今年只有一次減息0.25厘的機會。

不過,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表示,關稅對通脹並沒有產生真正顯著的影響,而最近的通脹數據亦低於預期。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高級投資策略師黃燕娥認為,聯儲局官員憂慮關稅推高通脹的言論,加快近期美元跌勢,美元指數下一個支持位於98.9,後市走勢及今年餘下時間減息次數,仍要視乎關稅消息而定。

特朗普擬1750億美元造「黃金穹頂」對抗中俄 業內人士:充滿不確定性

巴士的報

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下令啟動所謂「黃金穹頂」(Golden Dome)計劃,構建一個覆蓋全美、部署數百顆衛星探測、追蹤並攔截來襲導彈的防禦系統,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網」。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在當地時間星期二(5月20日)表示,他已選定了價值1750億美元的設計方案,並任命美國太空部隊將軍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領導這項計劃,旨在阻止所謂「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特朗普表示,「金色穹頂」將「保衛我們的國土」,並指加拿大已表示希望成為其中一部分。惟加拿大總理卡尼辦公室暫未發表評論。

特朗普特別提到,「前美國總統列根多年前就想要它了,但他們沒技術。」他指的是列根提出「星際大戰」的「太空飛彈防禦系統」。特朗普公布該計劃,意味五角大樓正式啟動,即將對構成「「黃金穹頂」系統的導彈、作戰單元、傳感設備和衛星群展開測試及最終採購。

特朗普表示,該計劃將在2029年1月其任期結束前完成,指阿拉斯加將成為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和印第安納州也將從該計劃中受益。

但業內專家對此時有保留,認為該計劃面臨政治審查和資金不確定性。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卡拉科(Tom Karako)指,「1750億美元這數字值得關注,而且需要多長時間?可能是10年。」他說,可以利用矽谷和美國的軟體專業知識來推動,同時還可使用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美國會預算辦公室本月估計,「黃金穹頂」的建設在20年內可能耗資高達 8310億美元。

路透社報道,「黃金穹頂」的造價目前尚未真正確定,共和黨議員建議在總額15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中,撥250億美元作為該計劃的啟動資金,但該預算與一項爭議性調解法案掛鉤,在美國國會面臨重大阻力。有業內高管稱:「除非調解法案獲得通過,否則撥款可能無法落實」。

民主黨議員則對採購流程以及特朗普盟友馬斯克的 SpaceX 的參與表擔憂。SpaceX 已與另兩間公司Palantir 和 Anduril一起成為製造該系統關鍵部件項目的競投者。

北達科他州共和黨籍參議員克萊默(Kevin Cramer)表示,新的自主太空時代防禦生態系統更多的是關於矽谷,而不是「大金屬」(big metal),即傳統的國防承包商,但令人興奮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競爭。

據報道,「黃金穹頂」的構思受到了以色列陸基鐵穹防禦系統的啟發,該防禦系統可防禦飛彈和火箭的攻擊。而特朗普的「黃金穹頂」規模更大,包括大量監視衛星和單獨的攻擊衛星群,這些衛星可在飛彈升空後立即將其擊落。

特朗普多次強調,美國需要類似以色列「鐵穹」系統的飛彈防禦計劃。但現實是,美國和以色列兩國的需求和技術要求完全不在同一量級,像「蘋果與航空母艦」的區別。

以色列的「鐵穹」系統主要保護新澤西州大小的國土免受短程威脅,而特朗普設想的「黃金穹頂」是一個基於太空的飛彈防禦系統,必須能夠防禦覆蓋整個美國的先進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

據報道,該計劃的初期系統多數來自現有生產線,L3Harris、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雷神(Raytheon)有望成為這龐大項目的主要承包商。

其中,L3Harris已斥資1.5億美元擴建其在印第安納州韋恩堡生產基地,專門生產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衛星。這批衛星原屬五角大樓太空傳感網絡建設項目,旨在通過天基傳感器增強對高超音速武器的偵測追蹤能力,經改造後可適用於「黃金穹頂」。

五角大廈發言人兼高級顧問帕內爾在聲明中表示,國防部已製定一份初步架構和實施計劃。

消息人士稱,美國太空軍負責太空作戰的副參謀長蓋特萊因將軍作為四星上將,在飛彈防禦系統採購以及新興太空能力領域經驗豐富,堪稱「專業對口」。

近期,美國國防情報局發布一份名為《美版黃金穹頂》的評估報告,詳細分析了像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等對手,如何用各種彈道飛彈、遠程巡航飛彈、轟炸機和高超音速飛彈,將美國本土納入攻擊範圍。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所謂的「金穹」計劃旨在構建不受任何約束的全球性、多層次多領域導彈防御系統,該計劃公然提出大幅增加外空作戰手段,包括研發部署軌道攔截系統,具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違反外空條約倡導的和平利用原則,將加劇外空戰場化和軍備競賽風險,動搖國際安全與軍控體系。

美國奉行本國優先、執迷於謀求自身絕對安全,違反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損害全球的戰略平衡穩定,中方對此嚴重關切,敦促美方盡早放棄發展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以實際行動增進大國戰略互信,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高盛:對沖基金首季削美股科技七巨頭倉位 增持中國ADR

信報財經新聞

高盛表示,對沖基金在第一季度削減美股「科技七巨頭」,同時增持中國ADR。

外電引述高盛報告稱,儘管當季末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但對沖基金仍逐步增加對中國ADR的敞口,同時減少了對「科技七巨頭」中多數公司的淨敞口。

高盛指出,美國對沖基金持有的最受歡迎的中國ADR包括阿里巴巴(09988)、拼多多、百度(09888)和京東(09618)。亞馬遜、Meta、微軟、輝達和Alphabet等大型股仍然是對沖基金最受歡迎的多頭倉位之一。

高盛表示,在宏觀經濟波動的背景下,穩健的選股策略使得美國股票多空對沖基金今年迄今仍能保持1%的回報率,空頭頭寸激增已使對沖基金總槓桿率升至創紀錄水平。在行業方面,對沖基金削減了對醫療健保板塊的淨敞口,並增加了對訊息技術、非必需消費品和工業板塊的敞口。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中國3月減持美債 次席被英國取代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在3月減持美國國債189億美元,降至7654億美元,而英國在該月底持有美國國債7790億美元,取代中國,成為持有美債第二多的國家。

持美債最多的仍然是日本,達1.13萬億美元。

累計外資持有美債金額在3月升至紀錄新高的9.05萬億美元,較2月底時增加2330億美元。

有分析員揣測,外國在4月可能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措施後減持美國債券。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在4月3至11日期間急升70基點至4.6厘。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畢非德:退任巴郡CEO「因感覺身體衰老了」

信報財經新聞

「股神」畢非德(Warren Buffett)表示,不再擔任旗艦投資公司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行政總裁一職,是因為「感覺自已的身體真的衰老了」。

將於8月慶祝95歲生辰的畢非德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稱,本月初提出在今年底退任行政總裁一職,是因為確實體會到自已身體衰老的徵狀,行路有時不穩,亦記不起一些人,有時候甚至無法閱讀報紙內容。

畢非德指出,衰老徵狀在90歲開始出現,並且一直在惡化。因此,他選擇退出日常管理工作。

不過畢非德強調,他的頭腦仍很清晣,可以毫不猶疑地作出投資決定。

巴郡董事會已通過畢非德的提議,明年一月一日起由副主席埃布爾(Greg Abel)接任行政總裁。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90%人都没发现,中资企业 已悄悄拿下这 6大产业!这几大市场,已被中资称霸!到底是富是祸?

印度夢碎!中國武器大獲全勝成焦點,美國從中獲益搶法軍市場!|中國殲10C一戰成名,巴基斯坦立大功

中國反無人機系統殺瘋了,已擊落77架,印度再大敗,已經開閘放水

从空战到越境打击,印巴冲突第二轮开打!

關稅戰轉折點將至?中國若挺過六月,美元體系即刻瓦解?全球貨幣秩序或重新洗牌🔥!

新德里火光沖天,不到1天,印方迅速認輸,巴鐵官宣:印巴已停火【史海逸聞】

新華社重磅開砲!中國全面狙擊比特幣,連馬斯克也別想逃🔥!

【警告】史上最大超級股災?美國三大危機,引爆全球經濟大蕭條?黃金、比特幣暴漲,富人正在做緊急準備!我們如何自保?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EJFQ信析】環球「水源」充足 比特幣挑戰新高

信報財經新聞

過去一個月,環球多類資產經歷了一波由對等關稅引發的V形反彈,大部分都成功收復失地,但論反撲力度最強,比特幣可算數一數二,在周四重越10萬美元關口,周五亞洲時段攀至104335美元,邁向今年1月20日初觸及的紀錄高位109241美元,分析預期有力再次破頂。

比特幣素來「升到你唔信、跌到你驚」,首季自峰值掉頭下瀉,於4月7日低見74424美元,累插近32%後回勇,迄今最多飆約四成,可說屬其波幅超大特性的另一明證。而本輪顯著上漲是海量資金湧入所致,統計2024年以來12隻比特幣ETF累計合併資金流向,最新數字已增至415億美元,較年初比特幣創新高時的400億美元更多,意味呈「價量齊升」、動能十足(詳見5月9日「ETF觀察」),似蓄力再刷高位,在這一趟尋頂過程中,卻有兩點值得討論。

首先,比特幣屬反映市場風險胃納(risk appetite)變化的指標,簡言之,比特幣上揚,顯示投資者願意承受更高風險,博取更佳回報,即所謂risk on;相反,則代表市場或處於risk off狀態。故此,比特幣漲跌與股市,尤其增長型的納斯特指數走勢,有着甚高密切性。

比特幣有此風險指標的能耐,相信又是「錢作怪」。附【圖】所示,近年比特幣跟重要經濟體及地區合併M2貨幣供應(「環球M2」)存頗高關連性,只是後者領先約10個星期而已。若然全球主要央行放水(像目前般),比特幣(及其他如股市等風險資產),便會因為貨幣政策放寬而水漲船高,猶如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在央行量化寬鬆(QE)下美股重拾強勢。事實上,由於踏入2025年至今,環球M2再度穩步擴張(央媽「大水漫灌」?),除非發生意料之外因素(關稅政策),或者M2供應增長情況逆轉,短期(比特幣和股市)在水源充足下,呈反覆偏好的機會估計較高。

第二,觀察自2016年以來,比特幣改寫歷史新高後出現的大型調整,回落深度介乎30%至84%不等(中位數39%),才見底上升並再次破頂。而這輪下滑了32%左右,剛巧達到往績的下限水平,暫時可理解為回調大致已經完成。

須留意的是,比特幣過往多次破頂之旅,持續時間十分參差,最短僅耗35天,最長卻需時達1179天,即要3年有餘,才「牛氣耗盡,熊爪掩至」,步入同樣幅度誇張的整固,然而,假如以中位數141天推算,今趟比特幣挑戰新高或能維持至第三季尾段。

信報投資研究部

內地4月CPI跌0.1% 連續3個月通縮

信報財經新聞

內地連續3個月通縮。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下降0.1%,3月CPI為跌0.1%。今年首4個月,CPI下降0.1%。

按年計,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食品中,鮮果價格上漲5.2%,影響CPI上漲約0.11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1.5%,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0.6%,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5%,影響CPI下降約0.1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下降1.4%,影響CPI下降約0.02個百分點。

4月PPI降2.7% 6個月來最大降幅

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下降2.7%,降幅為6個月來最大,市場預期下跌2.8%;按月下降0.4%。今年首4個月,PPI按年下降2.4%。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按月計,CPI由降轉漲,漲幅高於季節性水平0.2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出行服務回升帶動。按年計,CPI略有下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

董莉娟指出,PPI按月降幅與上月相同。影響4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相關產業價格下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行,影響國內相關產業價格下降;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價格季節性下降。

董莉娟稱,中國促消費等宏觀政策加強擴圍,高科技產業加快成長,部分行業需求增加,一些領域價格呈現積極變化。一是部分產業供需關係改善,價格降幅收窄。二是高技術產業發展帶動相關行業價格上漲。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智能製造、高端設備製造等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價格按年上漲。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關稅戰只是前奏,更大的陰謀99%的人都沒看懂,一場跨越30年的歷史輪迴正在逼近!2025全球財富大洗牌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巴菲特的驚人預言:這場危機是前所未有的!普通人如何自救?波克夏為何手持天量現金?「價值投資」的真諦 99%的人都沒看懂

Google前CEO:從DeepSeek到Temu再到TikTok 中國科技在封鎖中迅速進步 甚至超越美國

巴士的報

美國限制高端AI芯片出口,試圖遏制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最近英偉達(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就表示,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可達500億美元,錯失此市場將是「巨大損失」。Google前CEO施密特 (Eric Schmidt ) 5月5日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指,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技術創新方面正迅速追上美國,甚至超越了美國。

施密特說,「從DeepSeek到Temu,再到TikTok……中國科技正開始取得領先」,儘管美國為遏制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而實施出口管制,但反促使中國更努力培養大量人才、建構強大供應鏈,如今已不再是中國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

施密特在文章提到,科技進步為中國人生活帶來改變,電動車在馬路上飛馳,一些應用程式提供無人機送餐服務,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春晚舞台上,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表演舞蹈和轉手絹,令該公司一夜間家傳戶曉。這種轉變揭示了中國在各種技術領域與美國處於同等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領先美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前沿領域。而中國在科技的傳播、商業化和製造方面已形成了真正的優勢,而歷史告訴我們,那些能夠最快採用和推廣一項技術的國家,將會取得勝利。

施密特又說,為了在未來的科技競賽中獲勝,進而在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必須摒棄以為自身總是領先的觀念。

他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在這場科技競賽中起步較遲,2007年Steve Jobs推出蘋果首款iPhone那一年,中國的網絡革命才剛起步,當時中國只有大約10%人口可上互聯網,距離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相距7年。

到2022年ChatGPT發表後,中國湧現一批模仿型聊天機器人,普遍被認為落後美國數年。然而,一如智能手機和電動車領域的發展,美國矽谷再次低估了中國快速開發廉價且先進產品的能力。如今中國的模型已非常接近美國產品,如DeepSeek今年3月發布的V3大型語言模型,在某些基準測試中成為表現最佳的非推理型模型。

施密特慨嘆,在短短12年間,中國已經從一個「模仿者」轉變為一個擁有世界級產品的強大國家,甚至超越了西方的產品。

文章再舉例指,小米公司在去年交付了逾13萬輛電動車;而蘋果公司在10多年間裡耗費約100億美元後,放棄了繼續造電動車;又如中國正加速機器人的大規模部署,推出生產人形機器人計劃,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比其他國家的同類總和還要多。

文章指,美國領先的公司大多在開發專有的人工智能模型並收取使用費,部分原因是他們的模型訓練成本高達數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智能公司透過免費向公眾分發其模型供使用、下載和修改來擴大其影響力,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更容易獲得它們。

文章還稱,多年來中國培養了大量理工類人才,建構了強大的供應鏈,塑造了不可思議的製造業實力、及高度競爭的國內環境。

中國網上零售商Shein和Temu以及社交媒體平台RedNote 和TikTok應用程式已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式之一;再加上中國免費開源人工智能模式的持續流行,不難想像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會迷上中國的應用程式和人工智能夥伴,中國製造組織了美國人的生活,企業也使用由中國模型驅動的服務和產品。

施密特在文章中坦言:「如果我們不團結一致,那麼由中國主導的未來已經到來」,認為美國應學習中國做得好的方面,如美國需更多公開分享其人工智能技術和相關研究,進一步加速創新速度,並加強在整個經濟中推廣人工智能,又指美國不能低估中方為追求技術領先地位而忍受短期經濟痛苦的決心。

儘管遭美國限制尖端芯片出口,但中國最近的突破表明,反而促使中國企業家持續訓練人工智能並促進其商業化。

文章表示,對美國來說,中國科技在封鎖中取得進步,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中國企業家找到了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目標的創新之道。

文章最後指:「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然終結」,警告若中國的創新能力持續,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繼續秉持開放態度,按計劃到2030年中國將佔據全球45%的製造業份額,那麼未來人工智能競賽,將會成為各領域的全面競爭,美國將需要利用其所擁有的每一分優勢。

深喉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中銀香港:美聯儲按兵不動 投資者宜警惕美國衰退風險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美聯儲在議息會議上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4.25%至4.50%的目標區間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勞動力市場接近充分就業,經濟保持穩定,暫無需急於降息。

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王兆宗表示,近期美聯儲官員言論均傾向觀望美國出台政策對通脹的影響,靜待市場有否出現轉弱訊號,倘若勞動力市場明顯轉差或經濟出現衰退風險,才會釋出降息預期。他又指,雖然最新的美國非農及失業率數據均顯示整體經濟仍存在韌性,惟相關數據有一定滯後。相比之下,4月ISM製造業指數顯示製造業活動仍然萎縮,消費者信心指數亦持續轉弱,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開始影響企業產能及民眾消費預期。

王兆宗提醒,年內美國政策反覆無常,加上美聯儲減息步伐未必符合市場預期,醞釀的悲觀情緒或會導致所謂「預言的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 prophecy),令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情況,投資者應予以警惕。而近期資金流入香港,亦反映部分投資者分散風險的部署,在地緣政治及貿易政策持續不確定的背景下,相信港匯偏強的趨勢會繼續維持。

【EJFQ信析】央行放水一石二鳥 壓人幣谷經濟

信報財經新聞

內地五一黃金周剛過去,中央再推「一攬子」支持政策,與去年十一國慶長假前公布全方位覆蓋的組合拳比較,今次不同的是集中於金融市場措施,而選擇在美國聯儲局議息結果前出招,「政策自主」訊號更為明顯。中港股市高開低收,相信是因近一個月急滑後已大幅反彈所致。

早前同樣大幅波動的滙市反應亦見平靜,附【圖】所示,離岸人民幣(CNH)於4月初美國公布對等關稅不久便挫至7.429兌1美元,是首次失守「7.4算」;隨後中美貿易戰雖惡化,CNH卻立即反彈,本周跟區內貨幣同步造好,最多漲約3%,曾觸及今年新高7.1845,收復被視作「牛熊分界」的200天線,並接近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時水平。

自從去年下半年特朗普有望回歸白宮,投資者就開始分析內地將如何應付「貿易戰2.0」,共識之一是像2018年般藉人民幣貶值抵消部分影響,遂預料2025年人民幣易跌難升。特朗普無疑以關稅為武器,惟中國推出反制措施後「劇情」轉往另一個方向發展,鑑於互相加徵關稅超過100%,意味貨幣貶值作用全無,因此CNH縱使刷出新低,但很快大反撲,基本上抵禦了關稅戰的第一波衝擊。

至於人民幣可否承受接踵而來的打壓,很大程度上要看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日內將訪問瑞士,期間與美國財長貝桑舉行會談,屬關稅戰開打後最高層官員接觸。由於目前的高關稅根本不能夠維持,市場早便認為貿易戰最差時期已渡過,只是雙方能否達成協議,卻未宜過分憧憬,畢竟大國博弈加上特朗普善變,此負面因素難以完全排除。

「放水」則是人民幣另一貶壓來源。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昨宣布,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調低政策利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0.1個百分點,預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亦以相同幅度下調,屬罕有降準與減息齊齊進行;連同其他貸款工具新措施,代表寬鬆政策方向更加明確,無論刺激經濟成效多少,對人民幣始終構成一定壓力。不過,中央使用利率工具態度十分謹慎,可見「穩滙價」仍然是大前提,人民幣應暫無大跌之虞。

總括來說,人民幣儘管面對內外因素困擾,惟今年經歷了一輪急滑反彈後,估計CNH波動區間介乎7.2到7.4兌每美元初步確定,相信需待宏觀經濟復甦有進一步眉目才會找到新的突破。當然,假如美元滙價持續下挫,屆時人民幣反而就要迎接升值的挑戰。

沙田第一城高層兩房398萬易手

信報財經新聞

沙田第一城43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304方呎,2房間隔,開價約450萬元,3月減至407萬元,日前議價後以398萬元獲承接,實用呎價13092元。

中原地產表示,新買家為外區人士,見單位價錢符合預算,間隔合用,即承接物業自用。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2年以約229萬元購入上述單位,持貨約13年,是次轉手賬面獲利約169萬元,物業升值約73.8%。

經絡:本港最優惠利率或降至加息周期前水平

hk.finance.yahoo.com

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宣布基準利率維持4.25厘至4.5厘區間,滙豐銀行同日宣布最優惠利率(P)維持不變,保留在目前5.25%的水平。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本港銀行於去年3度下調最優惠利率,幅度及速度均比市場預期更多及更快,加上去年銀行減息幅度已高於預期,銀行因應美息走勢以及現時資金成本考量,未有調整最優惠利率。

聯儲局主席表示,近期數據顯示經濟活動穩健擴張,就業市場平穩,但經濟前景和關稅仍存在不確定性,對失業率和通脹上升的風險增加,局方將繼續減持國債以及按揭抵押貸款證券,並致力將通脹回復到2%的目標水平。曹德明指,關稅對通脹的影響仍有待觀察,使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不過美國最新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2.4%,核心CPI報2.8%,兩個數據持續回落並低於市場預期,相信美聯儲將會審視通脹及就業數據走勢,如通脹持續回落或失業率上升,最快於年中或之後將進行年內首次減息。

香港方面,曹德明表示,雖然美國仍未減息,使香港銀行未有調整最優惠利率。不過,近期受港股巿場造好以及大型新股招股活動,巿場對港元需求顯著增加,金管局自上周五以來四度入巿,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升至1,740億港元水平。熱錢湧入,一個月HIBOR亦即時顯著回落,今日一個月HIBOR報2.09厘,創自2022年9月14日之後,即逾2年半的新低,即使香港銀行未有調整最優惠利率,現時HIBOR已跌至2厘水平,供樓業主的利息開支已可即時減低,對樓市有正面支持作用。另外,曹德明表示,如美國於年中打後開始減息,本港銀行會根據自身商業策略調整息率,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P),最優惠利率亦有機會於年底前降至加息周期前的水平。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人民幣崛起!南早:非洲貿易商拋棄美元 中非民間貨幣結算網悄悄成型

hk.finance.yahoo.com

《南華早報》周日 (4 日) 刊出一篇名為《為什麼非洲貿易商把目光從美元轉向人民幣》的文章報導指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越來越多非洲貿易商為了跟中國做生意,正在避開美元改用人民幣,此舉正建構出一個「非正式的人民幣支付網絡」。這一趨勢不僅折射出地緣政治的深刻變動,更標誌著全球貿易結算體系正加速向多極化演進。

從肯亞奈洛比的伊斯特利市場到奈及利亞拉哥斯的阿拉巴區,一場靜默的金融變革正在非洲大陸蔓延。在伊斯特利市場,中國進口商品的採購商與貿易商之間已形成獨特的結算模式:當地商人以肯亞先令支付給物流公司,後者作為代理商兌換人民幣並支付給中國賣家,貨物則透過廣州、義烏等採購中心發往非洲。

肯亞貿易商 Anne Kemunto 說:「我只需要確定商品,透過本地代理商付款,貨物便會準時抵達。」這種繞過美元的民間結算網絡,正成為中非貿易的新常態。

類似場景也在拉哥斯的阿拉巴區上演。去年奈及利亞從中國進口額達 1374 億元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續簽至 150 億元人民幣 / 3 兆 2800 億奈拉規模。

上月,奈及利亞 - 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總幹事 Joseph Tegbe 表示,該國將與中國商簽數位人民幣協議,未來奈拉可直接兌換人民幣,進一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根據加拿大麥科文大學助理教授 Jing Jing Liu 最新研究,奈及利亞企業家在進行貨幣互換和數位貨幣交易時使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和國際銀行轉,外匯交易員透過簡訊、電話和奈及利亞跟中國的國內銀行轉帳,安排非正式的資金轉移和奈拉與人民幣的兌換。

Liu 指出,上述過程類似印度、中東和北非地區使用的哈瓦拉 (hawala),以及中國的飛錢。

他並說道:「無疑地,使用非正式人民幣轉帳購買中國商品的奈及利亞進口商,無疑會動搖美國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導地位。」

北京顧問公司睿納新國際的政策分析師 Ovigwe Eguegu 也表示,使用人民幣繞過美元的非正式貿易結算模式,並非只存在於肯亞或奈及利亞,很可能擴展到整個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區。

Eguegu 說:「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地緣政治上的遠見,正催生此類非正式模式的興起。鑑於與中國深厚而牢固的貿易關係,我們將建立新的非正式系統以確保付款順利進行。」

他還表示,中非貿易商都看到中美關係緊張的跡象,以及美國試圖破壞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貿易的意圖。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美元武器化以及兌換費,西方以外的國家越來越多地使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中國與奈及利亞的數位貨幣「引進了一種創新工具,既提高雙邊貿易結算的效率,並為兩國貿易結算提供額外的保護,防止第三方干擾」。

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 Lauren Johnston 解釋說,非正式外匯市場與全球不尋常的情況有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出口國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對貿易的影響是巨大的,因該系統可用於即時支付,也可用於匯率協議內的及時支付。這也降低一些傳統貨幣波動性或貿易中實際支付相關的風險。此外,由於可追溯性,它還將促進基於本地貨幣的支付。」

另據中國人民大學 4 月 20 日發布的報告,去年第四季,68% 受訪非洲企業已採用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除美元外,約三成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佔比超過 50%,逾六成企業以人民幣來結算的佔比超過 10%。

儘管人民幣在非洲滲透率快速提升,但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元主導地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非洲國家外債中美元計價佔比仍超過 60%,且中國對非出口僅 15% 以人民幣結算。

不過,瑞銀分析師陳敏認為,非洲的「去美元化」實踐正在創造新模式。「當傳統金融體系因制裁與通膨失效時,人民幣以靈活、低成本的結算優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第三條道路。」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中国要建海外金库,小新闻大消息!!!

環球資金大洗牌 港元資產走俏 港匯高見7.75 金管局逾4年首接錢

文匯報

上周六注資465億港元 分析料次季續強勢

關稅戰打散全球供應鏈及資金流,為免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舉棋不定」招致更大損失,大量資金從美元資產分散並停泊在港,港元資產成資金避風港,加上北水大量流入、踏入股息派付期以及多隻大型IPO招股等因素,港元需求強勁。港匯於上周六(3日)凌晨升穿7.75,觸及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按照聯匯運作機制入市接錢,向市場注資逾465.39億港元,創自2004年以來最大單日入市紀錄,更是4年半以來首次入市,周三(7日)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將增至913.09億港元,市場預料未來一個月金管局仍會入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中國駐日使館提醒慎防新型電信詐騙

巴士的報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慎防新型電信詐騙。

大使館表示,近期多名在日本的中國公民遭遇電信詐騙,損失高達數百萬元,又指國內政府部門、外交部領事保護熱線及中國駐外使領館,不會以電話方式通知中國同胞涉嫌犯罪或有重要文件包裹待取,亦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國際刑警中心」或「國內公檢法」等部門;凡是要求安裝監控軟體、撰寫陳述書「自證清白」或轉帳匯款到指定帳戶的,都是電信詐騙。

大使館又指犯罪分子經常利用偽裝號碼,發送「信用卡存在盜刷風險」等介面連結,收集當事人銀行卡號、支付密碼或短信驗證碼,以達成非法盜刷目的;呼籲大眾謹慎點擊不明短信訊連結,不要在陌生網頁中輸入個人帳戶資訊。

大使館又提醒,犯罪分子在社交媒體發佈換匯資訊,以優惠匯率吸引當事人交易。當事人收款帳戶不久即因涉嫌洗錢被凍結,損失慘重。大使館呼籲務必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換匯,以防貪小便宜吃大虧。

另外,犯罪分子在社交媒體發佈代購請求,誘使當事人在便利店墊付錢款購買代金券。當事人發送代金券照片後遲遲無法收到代購款,發現上當受騙。大使館呼籲不要替陌生人代購物品、代金券。

大使館表示,遊客及留學生應提高防範意識,特別關注有關情況。如不幸受騙,應及時向日本警方報案,並聯繫銀行凍結匯款及帳戶。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新儲備貨幣?全球央行瘋狂追捧黃金創紀錄 專家:美元單極霸權首次面臨實質性挑戰

hk.finance.yahoo.com

國際金價今 (2) 日從 5 月首日逾 2% 跌幅中反彈超過 1.1%,有望結束連 3 個交易日走跌頹勢,而專家最新分析,金價整體上仍具看漲前景,走勢臨近技術看漲趨勢支撐,以及仍處於降息周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之中。

中國大陸《財經》雜誌封面故事報導,在《黑天鵝》作者上周二 (22 日) 拋出黃金是新的儲備貨幣的震撼觀點後,立即引發全球對美元信用體系的重新審視,而就在此番言論發表前一天,美國剛經歷股債匯市「三殺」,顯示資金正以驚人速度撤離美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在上周二突破每盎司 3500 美元的歷史高點。

這場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源自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該政策引發市場對美元貿易體系崩潰的恐慌。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說:「當美國宣稱要減少美元輸出時,持有美債的邏輯根基已經動搖。」

上述擔憂情緒直接反映在央行購金行動上,去年全球央行淨購入黃金 1045 噸,約占黃金總需求的 20%,連三年突破千噸大關。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數據,今年前兩月各國央行仍保持強勁購買勢頭,其中波蘭央行以 90 噸購金量位居榜首,中國人民銀行則在去年 11 月重新開始購入黃金,單月淨增持 16 萬盎司。

報導指出,這場購金狂潮背後,是美元信用體系前所未有的裂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數據,截至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經跌至 57.8%,創 1995 年統計以來新低。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說:「美元武器化的後果正在顯現,俄羅斯被凍結 3000 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事件,讓各國意識到美債並非絕對安全的資產。」

這種認知轉變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明顯,新興市場央行購金量佔全球總量的 76%,其中印度央行去年購入達 73 噸,是 2023 年的四倍。

值得注意的是,金價暴漲與傳統市場邏輯出現明顯背離。去年聯準會 (Fed) 持續升息周期中,黃金卻逆勢上漲,這在布雷頓森林體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解體後尚屬首次。

李迅雷說:「市場已不再按利率敏感性定價,而是將黃金視為對美元信用的對沖工具。」這種思維轉變在實體經濟領域引發連鎖反應,德國工業企業開始要求以黃金結算部分進口合約,南非金礦企業則創下 1980 年以來首次工資以黃金支付案例。

但黃金真能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儲備貨幣?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李迅雷指出,黃金年產量僅 3500 噸左右,按當前價值計算,根本無法支撐全球 80 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這種結構性矛盾在歷史上有過深刻教訓。19 世紀金本位時期,全球經濟成長持續受到黃金儲量限制,最終導致 1930 年代大蕭條。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若現行體系退回金本位,全球必須將黃金價格定至每盎司 15 萬美元才能滿足交易需求,這顯然不具現實性。

市場對黃金的狂熱追逐,實際上反映著更深層次的國際貨幣體系變革。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首季,中國官方黃金儲備達 2292 噸,較三年前增加 96 噸,但與美國 8133 噸的儲備量仍有顯著差距。俄羅斯央行則以 2335 噸黃金儲備成為去美元化最激進的國家,其黃金佔比達 32%,幾乎相當於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這種「去美元化」趨勢在亞太地區尤為明顯,東協國家去年黃金進口量年增 47%,其中越南央行首次將黃金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

根據 PIMCO 最新預測,未來十年將見證「美元霸權的斜陽時代」。PIMCO 指出,當美國債務突破 36 兆美元,其債務與 GDP 比率達到 125% 時,全球央行對美債的容忍度正達到臨界點。「今年可能成為國際貨幣體系分水嶺,美元單極霸權將首次面臨實質性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 2025 財年上半年已出現 1.3 兆美元赤字,而 6.5 兆美元國債即將在 6 月到期,這讓「海湖莊園協議」等涉及國債實質違約的傳聞甚囂塵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警告:「一旦美國選擇透過債務貨幣化解決問題,美元信用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國際貨幣體系轉型將是漫長過程。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說:「從英镑到美元的主導權更替耗時 30 年,況且當前美元仍佔全球支付清算的 40%。」

數據也顯示,儘管美元儲備占比持續下滑,但日均交易量仍占全球外匯交易的 88%。李迅雷認為,將出現「新多極體系」,未來可能形成美元、人民幣、數位貨幣並存的格局,黃金則作為系統性風險的終極緩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