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又被我们说中了!4月19日预警黄金暴跌!!!

沙律變致癌元凶?研究證實:這類蔬菜或導致年輕腸癌患者激增

巴士的報

沙律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但卻可能與致癌有關?英國驚爆「致命大腸桿菌」病例7年暴增10倍,研究指出,這種致病菌常見於受污染的預切水果、三文治生菜,以及未完全煮熟的肉類中。

英國驚爆「致命大腸桿菌」病例

英媒指出,2016至2023年,英格蘭發現超過9,000宗與「非O157型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關的病例,2016年僅297宗,到2023年激增至2,341宗。其中有840人住院,173人出現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可能導致腎衰竭,還有9人死亡。2024年,英國曾爆發大規模感染,280多人因食用含污染生菜的即食三文治染病。

專家:近58%的大腸桿菌病例與葉菜類有關

專家解釋,生菜容易藏匿細菌,未經烹煮無法殺滅病原體,導致近58%的大腸桿菌病例與葉菜類有關。

40歲以下年輕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普遍存在致癌毒素

最新研究發現,40歲以下年輕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普遍存在由特定大腸桿菌株產生的致癌毒素「colibactin」。這種毒素在早發性癌症出現比例較70歲以上患者高出3.3倍。

專家建議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應儘早就醫

美國研究團隊分析了11個國家的981名患者的腫瘤DNA後,確認了colibactin毒素與「非O157型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存在關聯。儘管還需長期追蹤研究來確認因果關係,但學者已將此視為解釋全球年輕族群結腸癌激增的重要線索。

報導指出,英國每年新增4.4萬例腸癌病例,專家提醒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習慣改變、血便、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儘早就醫。

摩通列出耀才(01428.HK)與富途(FUTU.US)在本港客戶數量及資產管理規模比較(表)

hk.finance.yahoo.com

耀才證券金融(01428.HK)控股權易手螞蟻控股觸發技術全購,今早(28日)復牌高開60.66%,其後升幅一度收窄,最新報5.11元抽高67.5%,成交額19.58億元。耀才證券金融上周五(25日)公布,主席葉茂林向螞蟻控股(要約人)轉讓50.55%持股,涉及8.57億股;總代價28.14億元,相當於每股作價3.28元。完成後,要約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士持有公司股本50.55%,須按例提出強制性全面要約,每股現金價3.28元,較停牌前收報溢價7.54%。涉資最多52.85億元。要約人擬維持耀才證券股份的上市地位。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該行基準假設是富途將保持香港第一大的零售券商的地位,但料耀才證券在中長期可能成為市場份額擴張的關鍵競爭者。該行料耀才將增加研發支出,將對其產品進行改造,轉型為更數位化的零售券商(類似富途),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至兩年,但絕對研發支出金額將低於富途,估計耀才可能在中長期內加劇與富途的競爭,爭奪來自傳統券商的市場份額。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列出耀才(01428.HK)與富途(FUTU.US)在香港客戶比較:

(1)香港客戶的市場准入

耀才證券

-為香港客戶提供香港、美國、A股(北向)、日本、新加坡、台灣、澳洲、英國股票市場的交易。耀才在其他地區沒有業務。

富途

-為客戶提供香港、美國、A股(北向)、日本、新加坡股票市場的交易。富途Moomoo在日本、美國、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市場也有業務。 —

(2)移動應用程式的主要產品和功能

耀才證券

-主要為交易(包括股票、ETF、期權,但不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有限(limited information)的新聞、財務數據等資訊。未發現耀才在其平台上引入任何基金產品。

富途

-交易(包括股票、ETF、期權和加密貨幣)、新聞與分析、投資者社群、投資者教育、財富管理。富途引入來自100多家全球金融機構的基金產品。 —

(3)客戶數量

耀才證券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香港擁57.1萬客戶賬戶

富途

集團層面有超過220萬付費客戶,摩通估計香港客戶約80萬至100萬。 —

(4)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

耀才證券

香港客戶595億港元,全部均屬香港客戶

富途

集團層面7,220億港元,估計香港客戶資產約3,500億至4,000億港元。

(wl/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美銀建議逢高沽美股 資金流向其他地區 甚麼資產最受惠?

星島日報

受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美股今年以來表現低迷,三大指數截至上周五分別累跌5.7%至10%不等;相反,受惠避險需求增加,金價今年累升逾26%。美銀全球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亦發報告建議,投資者可逢高沽出美股、逢低買入國際股票與黃金。他提到,金價飆升是美元資產持續貶值的明顯訊號,將有利於大宗商品、新興市場和國際資產,包括中國科技股,以及歐洲或日本銀行。

歐股及黃金獲最多資金流入

隨着全球經濟再平衡,資金正從美國市場流向其他地區。報告引述近期資金流向指出,所有地區股市均錄得流入,當中歐洲錄34億美元、新興市場錄10億美元,日本亦錄10億美元,唯獨美股錄得8億美元流出;而黃金則流入33億美元。 

建議「Stay BIG, sell rips」

同時,金融資產今年表現亦顯示出明確趨勢,其中黃金領漲、債券表現亦良好,美股和美元則顯著下跌。因此,Hartnett建議投資者「Stay BIG, sell rips」,即買入債券(Bonds)、國際股票(International Stocks)和黃金(Gold),以及應該在美股反彈時逢高沽出。 

美股「繁榮時代」走向尾聲

美銀數據又顯示,美國家庭的股票財富今年縮水約6萬億美元,美國私人部門金融資產與GDP比率亦從6倍多跌至5.4倍。Hartnett認為,這種改變標誌着由低利率、逾30萬億美元全球政策刺激、9%美國政府赤字和AI所引發的「繁榮時代」,正在走向尾聲。

扭轉趨勢需3個因素

至於目前市場修正由「3B」因素觸發,包括債券(Bonds),美國債息出現自2009年5月以來最快的50個基點升勢;民眾基礎(Base),特朗普支持率從53%降至46%;以及億萬富翁(Billionaires),科技巨頭市值蒸發超過5萬億美元。若要扭轉這種「賣出反彈」趨勢,市場則需要3個因素,包括聯儲局減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緩解,以及美國消費者支出維持韌性。

身價12億美元趕超Taylor Swift!30歲華裔女成最年輕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

巴士的報

美國一名「90後」華裔女因出售持有的Scale AI股份(估值250億美元),身價將達12億美元,超越Taylor Swift,成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

「90後」華裔女或將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

據外媒報道,1994年生的美國華裔女子郭露西(Lucy Kuo)曾是人工智能初創公司「Scale AI」聯合創辦人。儘管郭露西已離開Scale AI多年,但她藉由持有公司股份轉售,將超越35歲的美國知名歌手Taylor Swift,將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

公司估值為250億美元

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即將完成一項股權收購要約。該要約允許這家成立九年的私營公司早期員工和投資者,將股份出售給新投資者或原有投資者,並計劃在6月1日前完成。此次交易對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為250億美元。

這份估值也使得郭露西能藉由出清手邊持有的股份,登頂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的位置。

自小展現對程式設計技術的濃厚興趣

據了解,郭露西出生於舊金山灣區,其父母都是電子工程師,而她自小便展現出對程式設計技術的濃厚興趣。

郭露西在十幾歲時自學程式設計,並為一款線上遊戲開發腳本,出售遊戲內的資產來賺錢。其後,郭露西在賓州卡內基美隆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和人機交互,不過,她在畢業前輟學投身由PayPal前執行長彼得・提爾創設的獎學金計劃,該計劃專門資助有創業潛力的年輕人離開學校創建公司。

拆夥後仍保留近5%的股份

直至2016年,郭露西與汪滔共同創辦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這間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人工智能領域提供數據標註服務,其客戶後來推廣到包括美國政府及OpenAI。

雖然郭露西與汪滔後因理念分歧拆夥,但她保留近5%的股份,隨著Scale AI預計在2025年6月完成的重大股份轉讓交易,公司估值將從2024年的138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50億美元,郭露西手中股份的價值也隨之飆升至約12億美元。

郭露西尚未對出售手上的股份做出回應,而她目前也創辦屬於自己的公司「Passes」,即一個面向創作者的訂閱平台,旨在幫助內容創作者和名人,藉由付費聊天和影片等方式與粉絲建立連結。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東京53平方呎「激狹公寓」被搶翻 入住率99.9% 年輕人:地段比空間重要

巴士的報

在東京市中心繁華地段,一種僅有3張榻榻米大小(約53平方呎)、配有迷你廚房和閣樓的住宅單位,被戲稱為「激狹公寓(激せまアパート)」近來需求激增。

每間均配備迷你廚房、獨立廁所和淋浴間

據《TBS電視台》報導,在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四谷車站步行約9分鐘處,一座2019年完工的地上2層、地下1層的小型公寓中,每間只有3張榻榻米大小的單人房,每間均配備迷你廚房、獨立廁所和淋浴間。即使在走廊部分,寬度僅約90釐米,一人通行也感到相當困難,但為了安置30個房間,空間規劃和利用被極致壓縮。

進入房間後,玄關僅能容納下兩人站立,左側設有洗衣機、單口電磁爐和小型水槽的廚房,右側是浴廁。儘管馬桶具備免治功能,但坐下時膝蓋幾乎碰到門,浴室區域僅有淋浴頭,並無洗臉臺。然而,房間高度達到4米,還設有閣樓,讓居民可以在上方平躺休息。

已開發約100座類似公寓

這種超迷你套房的月租金從6萬7000日圓起(約3664港元起),比四谷車站周邊同區域物件便宜約3萬日圓。負責這類物件的不動產公司「SPILYTUS」在東京已經開發約100座類似公寓,主要集中在惠比壽、中目黑、新宿、池袋等東京都心區域。

入住率99.9%

例如,距離惠比壽站步行10分鐘的目黑區公寓,月租金為7萬1000日圓起(約新台幣1.6萬元起),在2025年居住意願調查中排名第4,在中目黑站步行9分鐘處的新建公寓,月租金為7萬6500日圓起(約3889港元起)。據SPILYTUS發言人花谷美紀表示,這類物件幾乎一出現就被搶租,入住率高達99.9%。

住戶: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和資源

居住在代代木上原車站步行7分鐘公寓的28歲山根先生表示,他看重地段和室內新穎程度勝過整體空間大小。他在房內擺放了大桌、收納櫃和衣架,空間經過精心設計,雪櫃用具和微波爐放在閣樓下方,電視則使用投影機。他於2024年12月入住,認為這種生活方式雖然緊湊,但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和資源。

另一位居住在中井車站附近公寓的23歲山口先生,月租金為6萬500日圓起,將洗衣機當作餐桌使用,利用天花板空間掛衣,折疊椅作為多功能家具。他表示,儘管有些不便,習慣後也能過得非常自在。

亞洲大學排名香港6間大學躋50強 港大中大排第6及第9

信報財經新聞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2025年亞洲大學排名,其中香港大學維持排第6位,香港中文大學則升一級至第9位。

另外,亦有4間本地大學進入50強,包括第12位的香港科技大學、第16位的香港城市大學、第18位的香港理工大學,以及第50位的香港浸會大學。

首10個排名中,中國內地的大學佔5個,其中清華大學蟬聯第1位,北京大學排第2位。其後緊接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

THE今年對來自35個國家或地區的853間大學進行排名,評估其研究、教學、知識轉移和國際視野的表現。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特朗普圖炒鮑威爾燃市場信心危機 道指跌逾800點 美元見三年低

hk.finance.yahoo.com

主要指數周一 (21 日) 開盤走低,美國總統川普欲撤換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接連不斷發文抨擊,引發外界對 Fed 獨立性的擔憂,也讓正在努力應對不斷升級貿易戰的投資人感到不安。

美國總統川普可能考慮撤換 Fed 主席鮑爾的消息,周一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投資人擔憂 Fed 獨立性遭到政治干預,導致美股與美元大幅下挫,黃金與日元等避險資產急漲。

美股周一適逢復活節假期後恢復交易,標普 500 指數期貨下跌 1.3%,美元指數重挫至 15 個月新低。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 4.4%,顯示債券價格下跌;現貨黃金突破每盎司 3,390 美元,創下新高;國際油價則大跌逾 2%,布蘭特原油跌破每桶 67 美元。

市場恐慌情緒起因於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 (NEC) 主任哈塞特 (Kevin Hassett) 上周五受訪時表示,川普正在研究是否有權解職 Fed 主席鮑爾。這項言論引發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的高度疑慮。

華僑銀行貨幣策略師 Christopher Wong 指出:「坦白說,撤換鮑爾的可能性令人難以置信。但一旦 Fed 的公信力遭到質疑,可能會嚴重侵蝕投資人對美元的信心。」

彭博美元指數周一下挫 0.8%,所有 G10 貨幣皆升值,其中日元、歐元與瑞士法郎領漲。日元強勢也拖累日本股市,日經 225 指數下跌 1.3%。

聯準會芝加哥分行總裁古斯比 (Austan Goolsbee) 周日受訪時警告,不應干預 Fed 的獨立性。他強調:「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同意,貨幣政策必須獨立於政治干預,這對任何央行都是極其重要的。」

儘管市場風聲鶴唳,法律專家普遍認為總統無法輕易解雇 Fed 主席,且鮑爾曾表示,即使遭到川普要求也不會主動請辭。

德意志銀行指出,受到美債風險升高影響,中國客戶近期已降低對美債部位,轉向歐洲與日本高品質債券、甚至黃金作為避險選擇。

個股方面,特斯拉周一盤前交易下跌 3%。Wedbush 分析師艾夫斯 (Dan Ives) 表示,該公司正面臨「紅色警戒」(code red)時刻,馬斯克應該從目前擔任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工作中抽身,專注經營特斯拉,尤其是在財報發布前夕。

「富爸爸」羅伯特清崎警告:全球最大崩盤來襲!普通人三大救命資產曝光!家裏有存款的一定要看看!

93%白银永久消失,谁才是决定银价的关键?

特朗普与鲍威尔公开撕破脸,吓崩华尔街!

中國3月對美大宗商品進口量暴減 「這2項」吞歸零膏

hk.finance.yahoo.com

受到中美貿易戰升級影響,中國 3 月份大幅削減美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其中液化天然氣和小麥降至為零。

中國海關 20 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受貿易戰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液化天然氣和小麥,3 月這兩種商品的購買量都降至零。去年,美國佔中國小麥進口量的 17%,佔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則為 5%。

中國於 2 月對美國能源產品徵收 10% 至 15% 的報復性關稅,並於 3 月對美國農產品徵收了類似關稅。自 4 月初貿易戰升級以來,雙方對彼此的商品徵收超過 100% 的全面關稅,中國的採購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量,在 3 月也出現大幅下滑。美國棉花進口量較去年同月暴跌 90%,僅略高於 14,000 公噸。玉米進口則降至不到 800 公噸,為自 2020 年 2 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此外,美國液化石油氣的採購量暴跌 36%,降至 102 萬公噸;用於煉鋼的煤炭運輸量則大減 62%,至 20.8 萬公噸。

不過,原油進口量上升了 25%,達到 54.2 萬公噸,與整體進口的大幅增加相符,儘管美國在中國原油供應國的排名中僅勉強擠進前十。

雖然中國三月的新關稅並未針對金屬類產品,但川普政府聲稱將考慮對銅加徵關稅,使美國銅價出現大幅溢價,影響了銅的流通,並導致中國自美國進口的銅廢料量大幅下降,腰斬至略高於 2.2 萬公噸;而銅精礦的運輸量也下滑了 38%,至約 1.9 萬公噸。

近1成居民中招!法小鎮怪病肆虐 科學家耗時10年終破解「山村詛咒」之謎

巴士的報

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法國村落孟查凡(Montchavin),自1991年至2019年發生多起致命罕見疾病,發病率為其他歐洲地區的20倍,引發居民擔憂。經調查,懷疑是飲食習慣引起。

運動神經元疾病罹病機率高於歐洲其他地區20倍

《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孟查凡自1991年至2019年間發生16例運動神經元疾病(MND)病例,患者佔當地約200名居民的近十分之一,罹病機率高於歐洲其他地區20倍。這種疾病導致神經系統停止運作,患者逐漸癱瘓,直至無法呼吸,無法治癒或治療。

有人懷疑是村莊中一處廢棄礦井的重金屬洩漏到供水系統中,也有人認為是基地台引發。另有居民認為該地區受到詛咒。醫生傅科(Valerie Foucault)在1990年代初曾在孟查凡服務,首例MND患者於1991年出現,第二例則相隔9年。當2009年累計達5例時,她察覺情況不對勁。

MND沒有單一病因

報導指出,MND沒有單一病因,但多達90%的病例歸因於環境因素,其餘10%與遺傳因素有關。傅科知道必須找出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否則將有更多人喪命。但她向當地衛生當局尋求幫助遭到拒絕。

直至2010年再新增3名患者後,當地醫院神經科醫生拉格朗(Emmeline Lagrange)組成研究團隊,展開長達10年的調查。最初調查了供水系統、焚化爐、土壤、蓄水池等所有可能來源,未發現感染跡象或毒素殘留。

居民填寫表格,詳列飲食、工作、習慣、嗜好等資料,以找出共通點。早期理論認為,村民可能因長期近親繁殖而具有導致MND的共同基因。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的家族過去未受此病影響,排除了這個可能性。

研究團隊推測「假羊肚菌」可能是致病主因

美國神經科醫生史賓塞(Peter Spencer)2017年加入研究團隊後,開始將調查焦點轉至居民食用的菇類。史賓塞在關島研究過類似病例,發現某些菇類毒素會損害神經系統。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患MND的村民食用了稀有菇類「假羊肚菌」(false morels),約半數出現急性身體不適。而在48名健康「對照組」中無人食用此菇類,研究團隊推測此菇可能是致病主因。

仍需進一步研究證明菇類與MND的因果關係

自停止食用該菇類後,未再出現新增病例。史賓塞強調,仍需進一步研究證明菇類與MND的因果關係。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跟AI聊天要小心!專家警告:這5類資訊絕對不能告訴ChatGPT

巴士的報

隨著AI發展,人們開始向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傾訴各種疑難雜症,然而,專家指出,有5件事情明顯不應該告訴AI,因為這可能帶來潛在的風險,尤其在工作場景中,可能意外洩露企業機密。

專家警告:這5類資訊絕對不能告訴ChatGPT

史丹佛大學「人本人工智慧研究中心」(HAI)的研究員珍妮佛(Jennifer King)告訴《華爾街日報》,當你向聊天機器人輸入某些信息時,「你就失去了對它的控制權」。

1.企業資訊:

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聊天機器人時,例如撰寫電子郵件或編輯文件,可能會不小心洩露客戶資料或商業機密。一些公司可能會訂閱企業版AI聊天機器人或使用具有保護措施的定制AI程式,以防止此類問題。

2.醫療結果:

儘管醫療行業非常重視患者隱私並保護個人資料不受歧視,但AI聊天機器人通常不包括在這一範疇內。如果您覺得有必要向ChatGPT解釋醫療檢測結果,建議在上傳文件之前先進行剪裁或編輯,只保留檢測結果的部分。

3.登入資訊:

有些人可能認為AI在執行任務方面能力提高,可以放心提供各平台的帳號密碼給它們,但AI機器人並非保險箱,無法保證這些帳號的安全。請使用「密碼管理工具」來保存這些資訊。

4.身分資訊:

不要向ChatGPT透露任何身分證明資訊,例如生日、地址、電話號碼、身分證號碼或護照號碼。即使一些聊天機器人會對這些敏感資訊進行編輯,最安全的方法是完全避免分享這些資訊。

5.金融帳號:

絕對不要提供您的銀行或投資帳號,這些資訊可能會被駭客入侵,導致資金流向遭到監控或盜用。

OpenAI的一名發言人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我們希望我們的AI模型了解世界,而不是個人。我們積極減少蒐集個人資訊。」

建議使用高強度密碼並啟用多重要素驗證

如果您仍希望與AI分享私密資訊,建議使用高強度密碼,並啟用多重要素驗證。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首席執行官克林頓(Jason Clinton)建議,可以在每次使用完畢後「刪除對話框」,通常企業會在30天後永久刪除這些數據。

AI崛起改變未來?Bill Gates:醫療與教育人力荒有望終結

巴士的報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日表示,全球長期以來面臨的「醫生與教師荒」問題有望在未來因AI技術而得到解決。他強調,AI未來將能提供醫學專業知識,進一步填補人力缺口。

比爾蓋茲:「醫生與教師荒」問題有望在未來因AI技術而得到解決

據《商業內幕》報導,比爾蓋茲近日在《People by WTF》的Podcast節目中表示,醫生和教師長期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可能很快會因AI技術的應用而得到解決。他說:「AI將進入這些領域,提供醫學專業知識,這將解決醫生短缺的問題。」

美國在2036年前可能會缺少多達8.6萬名專科醫生和基層醫生

比爾蓋茲指出,像印度和非洲等許多國家目前仍然面臨醫療人力不足的問題,甚至美國也面臨相似的挑戰。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去年的報告,預測美國在2036年前可能會缺少多達8.6萬名專科醫生和基層醫生。

報告指出,要讓偏遠地區、少數族群和無健康保險者都能獲得平等的醫療照護,美國仍需要增加數十萬名醫生。比爾蓋茲也提到,隨著老年人口增加,醫療人力縮減問題持續存在,醫療品質危機可能會加劇。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為醫療和製藥行業或帶來3700億美元的生產力提升

在AI支持下,新創公司如Suki、Zephyr AI和Tennr致力於自動處理帳務、記錄和診斷等繁瑣工作,旨在減輕醫療人員的壓力並提高準確性。麥肯錫(McKinsey)的顧問公司估計,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為醫療和製藥行業帶來高達3700億美元的生產力提升。

86%的公立中小學報告在2023至2024學年期間面臨聘用教師困難

比爾蓋茲同時關注AI對教育領域的影響。根據美國聯邦政府2023年的數據,86%的公立中小學報告在2023至2024學年期間面臨聘用教師困難,約45%的學校表示人力短缺。

倫敦的一所中學去年開始嘗試使用AI工具(如ChatGPT)部分取代教師,協助學生準備考試。這項實驗計劃由大衛遊戲學院(David Game College)主導,共有20名學生參與,涵蓋英語、數學、生物學和信息學等主要科目,使用AI輔助學習長達一年。

境外機構在華持有4.5萬億債券

信報財經新聞

新華社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4年末增加2700多億元。

報道援引人行稱,下一步人行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拓展境內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據人行數據,目前境外投資者持債量佔比僅有2.4%,與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國債約2萬億元,在國債總托管量中佔比為5.9%。

人行稱,共有1160餘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涵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機構和商業類機構;今年以來,境外機構來華發行熊貓債累計超過9500億元。

特朗普再促鮑威爾減息 白宮顧問:研革除可能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促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減息。另外,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表示,特朗普及他的團隊正研究可否革除鮑威爾。

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出席活動時重申,如果美國有一個明白他在做甚麼事的聯儲局主席,肯定會作出減息決定。鮑威爾理應盡快減息。

他在周四公開表示,不滿鮑威爾遲遲不減息的決定,指出有關做法屬於玩弄政治,又稱他有權即時革除鮑威爾。

同場的哈塞特向記者表示,特朗普及他的團隊正研究可否革除鮑威爾,也會繼續研究有關事宜。

曾經在2021年著書時稱革除鮑威爾會損害聯儲局公信力的哈塞特,周五為有關說法辯護,表示當時情況與目前完全不同。他指出,當時的看法是基於當時對法律上的分析,而今天則對法律有不同的詮釋。他未解釋兩者有何分別。

美國最高法院正審理關於特朗普革除兩名聯邦勞工關係委員會委員的事宜,可能決定特朗普有沒有權可革除鮑威爾。

此前,鮑威爾表示,根據他對法例的認知,特朗普無權革除他,因此倘若特朗普要求他離職,他將不會理會,而是留任至明年5月主席任期結束為止。他的理事任期要到2028年1月才屆滿。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國際金價破頂後暫停升勢 花旗調高未來3個月目標價至3500美元

星島日報

復活節長假期前夕,金市投資者選擇高位套現獲利,加上美元滙價靠穩,現貨金價創下紀錄新高後回落,但相信情況僅屬短暫,投行花旗將黃金三個月目標價上調至每盎司3500美元。

金價周四升至3357.81美元的新高後倒退,一度回落逾1%至3304.04美元,收市報3327.11美元,轉跌0.48%;本周累計仍升逾2%

Marex分析員Edward Meir表示,金價處於嚴重技術超賣水平,獲利回吐壓力相對較強,但宏觀經濟前景未明朗,金價仍會保持今年以來一直以來的強勢狀態。

中國對黃金需求有上升潛力

花旗表示,由於中國保險公司對黃金的需求,加上避險資金流入,因此調高金價未來3個月目標價,由每盎斯3200美元上調至3500美元。

花旗指,中國近日容許十大保險公司將其總資產1%配置在黃金上,預期每年可帶動約255噸的黃金需求,大約相當於全球央行總買金量的四分一,而保險公司買入黃金的數量進一步增加,意味中國對黃金需求有上升的潛力。


相關新聞:金價突破3,300美元再創新高 避險地位趨升 「美元及美債收益率錯位令人震驚」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高盛:中美資本最極端脫鉤 將有8000億美元中概股被拋售

hk.finance.yahoo.com

中美貿易戰持續,高盛估計,在中美資本脫鈎的「極端情況」下,美國投資人可能被迫拋售約 8000 億美元的中國股票。

高盛分析師表示,上述拋售是假設:美國投資人將受到美國法規的限制,無法進行此類投資。

報告指出,目前約有 7% 中資企業 ADR 的市值由美國機構持有,這些機構可能無法在香港交易。這意味著,如果阿里巴巴集團等公司面臨非自願從美國退市,投資人將無法前往亞洲金融中心買入阿里股票。

目前在香港及美國雙重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巴巴 (BABA)(9988.HK) 、網易 (9999.HK) (NTES) 、京東集團 (JD) (9618.HK) 、攜程 (CTRP) (9961.HK) 及百度 (BIDU) 百度集團 (9888.HK) 等。

中美之間曾經不可想像的金融脫鉤前景,隨著貿易戰越演越烈而機率擴大,高盛加入了一些全球銀行的行列,開始評估對投資者來說最糟糕的結果。

美國證券交易所將中國公司踢出美國股市的擔憂,在特朗普第一任其實就已存在。最近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針對此疑慮也表示,「不排除可能性」。

高盛分析師們估計,在被強制下市的情境下,ADR 和 MSCI 中國指數的估值可能分別較現水平跌 9% 和 4%。

根據高盛的數據,美國投資者持有價值超過 8000 億美元的中國股票。當中,美國機構投資者目前持有約 2500 億美元的中國 ADR,佔總市值的 26%;持有的港股則有 5220 億美元,佔市場總額的 16%,另外亦持有約 0.5% 的中國 A 股。

高盛估計,美國投資者可能只需一天時間就完成出售完成 A 股,但退出港股及美股 ADR 可能分別需要 119 天和 97 天。

在同樣的極端情況下,中國投資者可能需要清空他們持有的美國金融資產,總額可能達到 1.7 兆美元,其中約 3700 億美元為股票,1.3 兆美元為債券。

高盛表示,在美國被動型基金中,美國最大的中國互聯網 ETF 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KWEB)在 ADR 被迫退市的情況下可能受到更大影響。該行分析師補充說,該基金持倉 33% 為中概股 ADR,其中一半沒有香港上市。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衰退和滯脹將會發生, 到時黄金白銀將升超過 2000%. 投資專家和前財長警告, 關稅戰是一場經濟核戰

大预测:今年这4个月仍有天灾人祸!中国美国趋势预测!台海局势紧张!

關稅戰|鱷王達里奧警告 美國經濟已陷衰退邊緣 恐較08年金融海嘯更糟

hk.finance.yahoo.com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導致環球市場動盪,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有「鱷王」之稱的達里奧(Ray Dalio)警告,關稅政策已令美國非常接近衰退,一旦處理不當,將令美國經歷較2008年金融海嘯等經濟衰退時期更差的情況。

達里奧周日出席節目NBC訪問時表示,我們正在從多邊主義(主要是美國式的世界秩序),轉向存在巨大衝突的單邊主義的世界秩序。

他指最擔心的不是美國陷入衰退,而是出現較衰退更嚴重的情況,包括環球貿易被中斷,美國債務不斷增加,以及新興國家破壞二戰結束後的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結構。

達里奧指,推動歷史發展有5種力量,包括經濟、內部政治衝突、國際秩序、技術以及洪水和流行病等自然災害,他認為特朗普徵收「對等關稅」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但非常具破壞性,如同將石頭砸向生產系統,會引發全球衝突。

另外,他呼籲,國會應將聯邦赤字降至GDP的3%以內,若不解決債務及財赤問題,美元地位或受衝擊。一旦上述問題同時發生,對美國貨幣體系的衝擊可能比1971年的廢除金本位制,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為嚴重。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七三股災股票跌9成 倪匡買一隻股慘賠98%?87年股災成港股最大跌幅?

星島日報

美國關稅戰升級,引發全球股災,港股隨大跌浪潮,周一(4月7日)恒生指數急瀉逾3千點,創下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回顧港股歷史,股災屢次發生,例如在1973年、1987年、1989年、1997年、2003年及2018年等,其中以73年及87年股災最為震撼,87年更導致港股要緊急休市4天。雖然股災在30多年前,但對一些老股民或市民來說仍是記憶猶新,《星島頭條》網同你重溫股災的威力。  

股災|七十年代全民炒股 「魚翅撈飯」、「大牛點煙」

1973年發生的股災,又稱「七三股災」,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亦是當年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恒生指數大跌超過九成,由年內最高位1774.96一直跌到1974年的150.11點才真正喘定。

有人認為石油危機是73年股災起因,但更多分析家認為股災與當時全民皆股的情況有關。七零年代初,香港股票市場已經面向各階層的香港市民,當年炒股氣氛熾烈,由於賺錢快,更有人辭工專心炒股,股民在帳面身家暴漲下,生活奢華,出現「溏心鮑魚煲粥」,「魚翅撈飯」、「用大牛(港幣500元鈔票)點煙」等瘋狂現象。

股災|爆假股票事件釀成股災?

1973年初股票巿場極為熾熱,恒生指數在1973年的首三個月內上升1.1倍,於1973年3月9日恒指上升至1774.96點的新高位,豈料數日內爆發合和假股票事件,稅局又稱要徵收股票利得稅,巿民開始拋售股票,至當年7月恒指跌穿500點,在4個月間下挫超過70%。股市由狂升跌至一蹶不振,令數以萬計的人因此而破產,甚至有人自殺。

股災|倪匡摸頂入貨終大跌98% 領悟「股市非平民百姓所能參與」

著名作家倪匡亦是七三股災的受害者,倪匡得知當時股票「香港天線」的內幕消息,指仍有空間上升,於是以每股30元以上元摸頂追入,怎料一買即跌,香港天線跌至只值五毫子一股,最後更倒閉清盤收場。多年後,倪匡分享那一場股災令他頓悟到「股市非平民百姓所能參與」,自「香港天線」後便再沒有買入股票。 

股災|「黑色星期一」港股暴跌400點 收巿後緊急停市4天

都市傳說10月向來是「股災月」,1987年的香港股災恰巧亦是發生在10月。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突然大幅下跌,亞洲股市在隨後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現恐慌性拋售,引發全球股災,這次環球大跌市被稱為「黑色星期一」,香港恒生指數收報3362點,在當日下跌超過400點,大跌一成一。

當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在徵得時任財政司同意下,宣布香港股市由10月20至23日停市4天,希望投資者有時間冷靜情緒,避免恐慌性拋售,同時讓經紀可以處理積壓的交易。這是當時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之中唯一實施停市。而10月24日銀行公會亦宣布減息,希望能讓投資人恢復信心。  

股災|復巿大跌逾千點 成歷來最大單日跌幅

可是在10月26日甫復市,股民即恐慌性拋售股票,恒生指數開市後15分鐘已下跌超過650點,全日收市下跌1120.7點,跌幅高達3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期指亦受拖累,下跌1554點,以每點50元計,每張期指虧損7.77萬元,導致很多期指好倉持有者無法履行合約。以8萬張未平倉合約計,共62億元,遠超保證公司的承受能力。為挽回投資者信心,政府宣布向期貨市場的主要經紀商及期貨公司股東提供10億元,加上外匯基金中提取10億元,合共20億元作為備用貸款。其後當時的期交所主席湛佑森宣布辭職。 

小知識|恒指64年創立成港股表現重要指標

之後港股亦發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股災,例如1997年7月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令港股急挫逾六成;2000年科網股災,港股跌幅亦逾四成。還有2018年中美雙方展開貿易戰,恒指於10月跌至24540點低位後反彈,跌幅達26%。

恒生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表現的重要指標,早在1964年創立,由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倡議、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始創,最初原意僅供內部參考,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公開發布。指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

股災|連串巧合造成「丁蟹效應」都市傳說

談到香港股災,不得不提「丁蟹效應」。1973年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煙雨濛濛》,播映時適逢1973年香港股災;股災過後,股市累積跌幅達到91.54%。1987年他主演的電視劇集《杜心五》播畢後兩個月,就出現1987年環球股災,香港股市暴跌至要停市4天。至1992年10月鄭少秋又演出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市的熊市中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最終炒股蝕至傾家蕩產,後來與4名兒子於大廈天台,逐一跳樓,成為經典一幕。恰巧當時香港股市暴跌,恒生指數一個月內暴瀉1,283點,下跌高達20%,不少股民投資失利。

丁蟹效應|重播鄭少秋劇集多現股災 成分析員研究課題

在接下來20多年,幾乎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播放時,香港股市也會有顯著下跌,於是開始出現「丁蟹效應」一詞,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從此成為投資者的另類股市話題,甚至連外資大行里昂證券亦於2004年為此發表研究報告,統計了1992年至2003年他每有劇集播出時,股市通常都跌,跌幅介乎0.1%至25%。而且結局越慘、跌幅越大,當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均有鄭少秋身影,就更令外界關注。

當然,並非所有股災的出現都有秋官的身影,就好像周一(7日)的股災,並沒有重播鄭少秋的劇集,可說完全與「丁蟹效應」沾不上邊,「丁蟹效應」是否會繼續成為都市傳說?就要留待下次股災再臨時再作觀察。

高盛再調高金價預測 年底見3700美元

信報財經新聞

高盛再度調高金價預測,將今年底黃金價格預測,由每盎斯3300美元,上調至3700美元,調高400美元或12%。高盛上月底曾將金價預測由3100美元,調高至3300美元。

至於相應預測範圍從3250至3520美元,調整至介乎3650至3950美元。這一調整反映了中央銀行需求的強勁、當前經濟不確定性,以及預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資金流入將進一步增加。

而在極端情況下,如果央行需求持續升至每個月110噸,ETF持有量反彈至疫情時期水平、以及投機性頭寸達到歷史新高,金價甚至可能觸及4500美元。

金價持續破頂,上周突破每盎斯3200美元新高。紐約期金收報3244.6美元,升2.1%。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美滙跌穿100關 兌瑞郎創10年新低

信報財經新聞

市場對關稅戰波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憂慮升溫,美滙周五跌至3年低位,兌瑞士法郎再創下10年新低。

美滙指數一度跌穿100大關,低見99.01,創下2022年4月以來最低,跌幅達到1.84%;單周跌幅勢必創下上月初以來最大。

美元兌瑞郎續挫,創下2015年1月以來最弱水平,尾段報0.81795瑞郎,滑落0.71%,單周跌幅是2022年11月以來最大。

美元兌日圓跌至2024年9月以來最低位,一度報144.05日圓,跌0.24%,單周跌幅是上周下旬以來最差。

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上揚,單周升幅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

較早時,中國公布反制美國關稅的行動,周六起對美國開徵的稅率由84%調高至125%。

Jefferies外滙主管Brad Bechtel表示,美滙受壓是由於市場對美國經濟可以安然渡過本次關稅戰危機的信心減退,對美元及美國債券的信心亦下降,投資者寧願持有日圓或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

另外,美國最新公布的4月消費者情緒指數顯著下滑,一年通脹預期升至1981年以來最高,也利淡美滙。

歐羅升至2022年2月以來最強位,報1.1476,升2.46%。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央行準備好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英國2月份國內生產總值(GDP)增0.5%,為一年最強勁增速,並遠優於預期升0.1%,英鎊連升4天,最高報1.3145美元,升1.35%。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特朗普狂「放火」燒埋科研界 科學家擬「大逃亡」本港大學收漁人之利

巴士的報

特朗普四處「放火」放得性起,想不到連美國引以為傲的科研界,亦被燒及,不但研究經費大減,許多科研人員要執包袱,「瘋狂關税」也令進口科研設備價格大升,嚴重打擊研究工作,一批名牌大學左支右絀,苦不堪言。在陰霾籠罩下,不少科學家人心思走,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科研界有75%考慮「大逃亡」,離開美國到他國發展,若他們付諸實行,美國科研地位勢必一落千丈。一位大專高管朋友同我講,美科研人才急速外流,香港的大學可收漁人之利,别人的「危機」,正是我們的「良機」。

特朗普心中只有兩個字,一是「利」,二是「忠」,對待大學和科研機構同樣用此兩字真言,一方面揮動大刀削開支,砍走聯邦政府大批科研項目,例如有關天氣影響等研究,把不少科學家掃地出門;另一方面,則打壓有異心的大學,懲罰它縱容「反美」和「反猶」,所用手段是大削政府資助,讓受罰者飽嘗缺水之苦,以致科研捉襟見肘。

這粗暴壓榨,激出了科研界的怒火,最近權威科學刊物《自然》刊出文章,直指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即大斬科研經費,把大批聯邦政府僱用的研究人員炒掉,並大幅縮減對大學和機構的科研經費,迫使它們裁員,或凍結招聘。

在政治低氣壓下,科硏界前景愈來愈黯淡,不少人感到不安和沮喪,《自然》上月做了一次調查,發現科研人員中,竟有約75%考慮離開美國,寧願往其他國家發展,這個數字不小,對美國科研地位而言,是個大危機。此外,2000名科學家日前也發表公開信,指美國科學界正被恐怖氣氛籠罩,要求特朗普政府停止攻撃美國的科學事業。

除了經費被削外,特朗普的「瘋狂關税」,也重重打擊科研,皆因美國每年從中國、瑞士、日本、英國和歐盟等輸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實驗室設備和試劑等,約佔所需的40%以上,當關税政策落實後,這些輸入的科技用品,將被徴20%以上關稅,價格必然急升。一位大學研究部主管說,科研機構將面對極大財務壓力,研究工作難以維持,「這可能是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將造成持久傷害」。

對華裔科研人員而言,更多一重打壓,就是隨時被指偷取科技資料,惹上官非搞到周身蟻。最近FBI就突擊搜查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王曉峰的住所,其後校方更把他開除,它們都沒講清楚王教授犯了什應罪,估計與他對數據科學的研究有關。

這案件反映,臭名昭著、針對華裔科學家的「中國行動計劃」正捲土重來。在這陰影下,感到不安的學者愈來愈多,部分人已决定返回中國內地,或往香港繼續做研究,估計這類人將接踵而來

美國科研界的「危」,卻是香港的良機。一位大專高管朋友同我講,香港的大學正大力發展科研,急於增聘研究人員和教授,美國科研人員不滿被打壓,離心愈來愈強,對香港而言,是大大好事,可把握這時機,向他們招手,以壯大科研實力。

世界輪流轉,特朗普打壓美國科研界,反而有助「東風壓倒西方」,把它的科研優勢向東轉移,香港則坐收漁人之利,豈不樂乎。

時人物語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花旗:美股仲有大把空間跌 不排除跌至4500點

hk.finance.yahoo.com

華爾街專家警告,隨著特朗普團隊加大關稅力度,股市大有空間繼續跌。

標普500指數(^GSPC)剛剛經歷了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周,華爾街並不確定拋售是否已經結束。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主管Stuart Kaiser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認為美股「還有很多下跌空間」。

Kaiser表示,最壞情況的關稅結果仍未被納入盈利預測或股票估值。同樣,如果經濟真的放緩至令人擔心的衰退水平,股市還沒有充份反映這種結果。

Kaiser說:「我們仍然非常謹慎。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還不夠,因為每股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遠未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標普500指數跌至4500點左右並非不合理。」

周日晚,與標準普爾500指數(ES=F)掛鈎的期貨暴跌超過4%,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NQ=F)期貨下跌近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貨(YM=F)下跌3.7%。納斯達克指數周五收跌,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較2月份的紀錄高出17%。

經濟學家們嚴厲警告,特朗普總統推出多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舉措,足以令美國經濟停滯不前。

摩根大通是第一家預測特朗普關稅將會令美國經濟在下半年陷入衰退的華爾街大行。

花旗的Kaiser則指出,如果經濟陷入衰退,標普500指數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根據他的研究,自1948年以來,在經濟衰退期間,標準普爾500的平均下跌幅度為22.1%。22.1%的跌幅將使標準普爾500指數跌穿4800點。

Kaiser寫道:「這樣,在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仍未充份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

隨著股市在2025年開始下跌,華爾街愈來愈多地談論,聯儲局、白宮或其他政策制定者會否介入以阻止混亂並幫助金融市場。

在特朗普的「解放日」衝擊之後,似乎並沒有任何「策略」發揮作用。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周日在一個節目中說:「特朗普關稅不是開玩笑的。」

周五,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暗示,投資者不應預期央行減息會立即帶來紓緩。

鮑威爾說:「現在談論針對這些措拖的適當貨幣政策還為時過早。我們今天還不能滿有信心地說。」

結果是股市插水式下滑,看不到明顯的結束跡象。

Renaissance Macro經濟主管Neil Dutta周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聯儲局還沒有準備好介入,如果總統認為經濟狀況良好,他沒有理由改變方針。在我們預測貿易政策前景之前,投資者需要知道,看跌期權的行使價繼續下跌。」

Dutta補充說:「所以,你要麼認為關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要麼認為關稅本身就是目的。每個人愈早意識到這可能是後者,我們就愈早開始談論重返市場。」

撰文:Josh Schafer

關稅對消費者無影響? 美前財長斥「有史以來最大自殘」 分析:2018年教訓證「風暴才剛開始」

巴士的報

特朗普瘋狂加徵關稅引發多方反對和批評,美國國內亦掀起「自救運動」,民眾除了加緊囤貨,更湧上街頭抗議。美前財政部長直斥,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分析認為,根據2018年貿易戰的歷史教訓,風暴才剛剛開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日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護航稱,美國消費者不會付出更多代價,且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的原因是供應非常缺乏彈性,他又指,已有逾50國家要求協商。特朗普表示,「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一定會贏。儘管不容易還是要挺住,最終結果將會是歷史性的。」

針對哈西特的護航,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直指,特朗普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薩默斯表示,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加劇通貨膨脹率,進而降低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減少。

美國民眾則已經直接用行動證明,究竟特朗普關稅政策有無影響。大家紛紛在網上搜索哪些商品會因關稅漲價並瘋狂囤貨,「我該在關稅實施前買什麼」、「我該搶購什麼」等關鍵詞成為Google熱搜詞,不少美媒也根據相關信息給民眾列出了「購物清單」,在清單中,「中國」一詞幾乎貫穿始終。據報道,纽約市民諾埃爾·佩格羅在兩日內花費3500美元囤積電子產品,甚至因搶購中國電視機跑遍多家商店。

除了加緊囤貨,民眾還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一批來自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也在組團前往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希望和特朗普就其全面徵收關稅一事進行常識性討論。

為何特朗普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瘋狂打關稅戰?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論點是:長期貿易逆差源於「不對等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加徵關稅將迫使貿易夥伴讓步,同時通過「成本轉嫁」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這個算盤是否敲得響?

央視新聞旗下公眾號「玉淵潭天」引用幾組與2018年貿易戰相關的數據,分析關稅政策將如何震盪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回顧2018年,美股至少經歷過3次大的波動,每一次都與特朗普政府當時的政策有關。2018年2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出現單日下跌175點,創下當時的歷史最大單日跌幅;2018年9月底到10月第二周,蘋果、亞馬遜等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挫;2018年12月,道瓊斯指數出現單日下跌653點,標普50指數接近熊市區域。

當時特朗普同樣揚言,美國經濟基礎異常強健,意即沒有受到影響。

然而,以2018年12月的股市崩盤為例,加州的科技初創企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很多原本計劃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上市的加州科技企業,都不得不推遲上市。例如Uber,2018年美國資本市場認為其上市將是2014年以來美國交易所規模最大的IPO,但2019年年中最終上市後,表現始終勉強,甚至出現了認為Uber等公司「幾乎沒什麼價值」的聲音。可以說,這次的崩盤,深深傷害了美國的科技產業,這種傷害,是長期的甚至是不可扭轉的。

在與關稅戰直接相關的產業,影響同樣顯著。2018年,特朗普政府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中國對美國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作為反制。

當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雖說2020年美國大豆出口額又上升至25億美元,超過了貿易戰前的水平,但2018年美國中西部6個州的農場破產率上升30%,2019年美國農場破產率上升20%。很多美國人的生活因此改變,行業內的公平競爭也受到了破壞。

在製造業方面,特朗普政府認為加徵關稅能讓美國製造業重建,解決經濟「空心化」問題,「鐵鏽帶」也不再「生鏽」。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實施後美國國內鋼鐵價格上漲,美國鋼鐵行業公司的賬面數據好看,美國鋼鐵公司還宣布重啟伊利諾伊州的工廠,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美國鋼鐵廠增加了4800個就業崗位。

然而,鋼鐵價格上漲導致汽車、機械、建築等行業的成本上升。據統計2018年鋼鋁關稅導致美國下游製造業反而損失了7.5萬個崗位。例如「美國的酒桶」公司,作為美國唯一的不鏽鋼啤酒桶製造商,因關稅政策用不起美國鋼,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以維持運營。到2023年,美國鋼鐵公司宣布無限期關停伊利諾伊州的工廠;到2024年,該公司因近年來持續虧損,差一點被賣給日本製鐵公司。

也就是說,關稅也並沒有「保護」美國的鋼鐵行業。當時美媒諷刺稱,「特朗普徵收鋼鐵關稅,保護了鋼鐵製造商雇傭的14萬工人,但這些關稅也懲罰了以鋼鐵為原料的各行業中的650萬人。」

再看當時的貿易戰,給美國民眾帶來了什麼實質性影響。

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賈斯汀·沃爾弗斯指出,「關稅從根本上重塑美國人的生活」。他舉例,2018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洗衣機的價格上漲近100美元,很多家庭選擇繼續使用老化的機器,從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成本,如老化機器的噪音、洗滌後烘乾效果很差的衣物,以及更高的水費和電費賬單。關稅的總成本不僅僅是從你賬戶支出的金額,還包括它們迫使你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會引發新的成本。

總括而言,無論是美國民眾的抗議聲,還是經濟晴雨表的數字波動,再到行業指標的起落,都顯示了這場瘋狂關稅風暴剛剛開始,它還將席捲、牽扯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加劇社會分裂與全球經濟動蕩。

深喉

不再可靠!特朗普陰晴難測 德國考慮將1200噸黃金儲備撤回

hk.finance.yahoo.com

由於特朗普政策難測,德國正考慮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約 1200 噸黃金,價值高達 1130 億歐元。

德國的財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賺取的,當時因出口激增,導致德國與其他國家的巨額貿易順差,這些盈餘在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下被轉換成黃金,目前官方存量為 3,352 噸,其中約 1,236 噸存在聯準會。

然而,美國新政府把整個歐盟也放進加徵高額關稅的目標名單中,德國開始反思是否調整各方面對美依賴關係。一些參與組成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的高層人士呼籲重新評估「黃金存美」安排,理由是擔心美國不再是德國的「可靠夥伴」。

根據德國媒體《畫報》報導,將領導下屆德國政府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高層已經討論將黃金從紐約撤出,因為擔心華府不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德國前政府部長萬德維茨(Marco Wanderwitz)表示,「當然,這個問題又出現了」,他長期主張應制定政策,允許德國官員定期到紐約檢查黃金,或完全撤回黃金。他曾於 2012 年遊說要親自去檢查黃金儲備但被拒絕。

分析師指出,如果德國從美國撤出黃金儲備,意味著聯準會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遭受質疑,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會有更多國家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道指收市瀉2231點 納指墮熊市

信報財經新聞

中國反擊美國的進口關稅政策,令全球貿易戰升級,環球股市周五面對進一步拋售,美股道指急瀉超過2200點,失守4萬點關口,三大指數跌幅介乎5.5%至約6%,納指收市較歷史最高收市紀錄滑落超過20%,墮入技術性熊市區。與此同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五在一個周年會議上發表演說,指新關稅對經濟的衝擊看來較預期嚴重,聯儲局將確保不會引發通脹升溫問題。

中國連環拳反制美國關稅

鮑威爾表示,聯儲局已準備好隨時考慮作出政策調整,並謂必須確保物價上調不會導致通脹持續攀升,說聯儲局有責任維持通脹穩定,但直言關稅可能帶來持續的通脹影響。他發言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社交媒體呼籲鮑威爾「停止玩弄政治」,說「現在正是減息的完美時機」。

納指陷熊市 歐股重挫

道指連續兩天裂口向下,低開448點後,臨近收市跌幅曾擴大至2281點,低見38264點;標指及納指亦以貼近全日低位收市,以重磅科企掛帥的納指100指數下瀉超過6%,自高位調整20%,亦陷入技術性熊市。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波動指數曾再飆升51.77%至45.56。中國對美國關稅作出強硬回應,反映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走勢的納斯特中國金龍指數一度急挫逾11%。

金龍中國指數倒退8.87%

至美市收市,道指報38314點,瀉2231點或5.5%,為2020年6月新冠疫情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指挫5.97%,報5074點;納指插5.82%,報15587點;金龍中國指數倒退8.87%。歐股沽壓沉重,英、法及德股分別重挫4.95%、4.26%及4.95%。

重磅股中,特斯拉(Tesla)遭摩根大通唱淡,股價狠插10.4%,蘋果公司再瀉7.3%,輝達(Nvidia)、亞馬遜及Meta跌幅介乎4.2%至7.4%。銀行股沽壓大,摩根大通、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跌幅在7.5%至7.9%之間。波音暴挫9.5%,為表現最差道指成份股;Nike反彈3%,為唯一錄得升幅的道指成份股,主要由於特朗普說,越南提出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越方將把關稅降至零。

上月新職22.8萬 就業仍穩

美國勞工部公布,3月份非農業職位增幅從2月經向下修訂後的11.7萬個,升至22.8萬個,遠多過預期的14萬個,顯示在本周關稅措施出爐前,當地就業市場穩健。上月增長職位主要來自醫療護理、運輸和倉庫,以及消閒和餐飲業,但聯邦政府職位則自2022年以來首度連跌兩個月。美國上月失業率增加0.1百分點,至4.2%,高過原先估計維持於4.1%,反映勞動參與率升0.1百分點至62.5%;期內平均時薪按年增長3.8%,增幅低過前一個月及預期升4%。

10年期美債息跌穿4厘

美國10年期債息跌穿4厘,一度大跌17.22個基點,至3.8564厘;對息口較敏感的2年期債息急瀉22.05個基點,至3.4611厘,為2022年9月以來低位。交易員押注聯儲局今年將減息至少4次。

亞洲股市周五跌勢未止,越南股市一度再冧5.8%,收市跌幅收窄至1.56%;日股日經指數低收2.75%。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上形容所面對關稅是「國家級危機」,並稱政府考慮採取反制措施,如報復性關稅或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採取行動。

格羅斯警告影響未完勿撈底

據美國銀行引述EPFR Global資料顯示,截至4月2日為止一周,全球股票基金吸資21億美元,但美股基金連續兩星期錄得資金流出,涉及47億美元。

前「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警告投資者不要撈底,形容當前是一場「史詩式的經濟和市場事件」,類似1971年美國結束金本位,只不過負面影響更加立竿見影。他又認為特朗普不會很快退縮,因為他的個性太強硬。

現貨金價曾跌超過3% 紐油挫逾7%

「末日博士」魯賓尼(Nouriel Roubini)預期市場調整將略為進一步加深,直到特朗普重拾「理性」令緊張形勢降溫,讓市場情緒穩定下來。

美滙指數回穩,曾倒升1.09%至103.18,歐羅回吐1.16%至1.0927美元,日圓一度漲1.03%至144.56兌每美元,其後曾轉挫0.92%,報147.4。布蘭特期油插水6.5%,收報每桶65.58美元,創4年新低,兩日跌幅達14%;紐約期油急挫7.41%,收報61.99美元。現貨金價一度挫3.15%,低見每盎斯3016.17美元。

中國強硬反制 美股暴瀉 特朗普:中國「驚慌失措」

hk.finance.yahoo.com

中國政府今日宣布對美國實施全面反制措施,將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所有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此舉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54%累計關稅的直接回應,標誌著全球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戰進入新一輪升級階段。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財政部網站發布公告,嚴厲譴責美方做法「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凌行為」。公告強調美國此舉不僅損害中方合法權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業供應鏈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特別說明現行保稅和減免稅政策維持不變,並設置了為期一個月的緩衝期(4月10日至5月13日),期間已啟運貨物可免於加徵新關稅。

美國股市對此作出劇烈反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連續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500點(3.6%),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跌幅均超過4%。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擔憂全球經濟可能陷入新一輪衰退。

特朗普總統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迅速回應,指責中國「驚慌失措」,並聲稱「這是他們承受不起的」。他同時向國際投資者喊話,強調其政策立場不會改變,現在仍是「致富的最佳時機」。這種強硬表態顯示美國政府無意退讓,雙方貿易對抗可能持續升級。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此次反制措施涵蓋所有美國商品,不同於過往針對特定產品的選擇性關稅,顯示其反制決心。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背景下,這場貿易衝突可能對脆弱的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市場參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並做好風險管理準備。

作者:MoneyClub

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於美股收市後公布對等關稅後,美股過去兩日累計下瀉逾10%。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及白宮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Miran均為特朗普關稅措施導致股市大跌辯護。

貝桑:近期美股大跌不是MAGA政策導致

貝桑周五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根據他以往從事對沖基金經理的經驗,近期美股大跌市的根源,始於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DeepSeek的產品帶來挑戰,對美股「科技七雄」(Mag 7)產生負面衝擊的延續,而不是「讓美國再次強大」(MAGA)的政策導致。

屬制定關稅政策的關鍵人物之一的Stephen Miran周五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以歷史罕見的廣度和速度出手,解決了一個數十年來持續惡化、削弱美國競爭力、繁榮與經濟的問題,市場出現一些波動是在意料之中。

Stephen Miran:減稅和監管鬆綁足以抵消關稅帶來衝擊

Stephen Miran反駁華爾街日益加深的衰退擔憂,稱特朗普的減稅和監管鬆綁計劃將足以抵消關稅上調帶來的任何衝擊。

他又稱,本身不是專業的預測人士,所以不一定會給出概率數字,但進口僅佔美國經濟的14%,只有那種非常非常劇烈、極其巨大的衝擊才可能讓人認為會出現經濟衰退這樣的後果。

Stephen Miran上月曾經在國會揚言,即使實施高關稅,美國經濟仍會有優秀表現。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摩通料樓市未跌完 必需品零售市場呈回穩

信報財經新聞

摩根大通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香港地產的下跌趨勢仍持續,但部分子行業或將回穩。

報告指出,除領展(00823)於下月公布業績外,本地地產股的業績大部分已登場,總體而言,由於開發利潤率受壓和寫字樓租金持續下跌,盈利按年跌6%,但大部分地產股的派息都能維持。

考慮本地地產股子行業的穩定性和估值,首選為太古地產(01972)及領展,前者料將受惠中國零售業改善,領展則可望受惠於香港必需品零售企穩。

住宅市場方面, 摩通認為,發展商的利潤或持續受擠壓,隨着發展商主動減價推售新盤,今年本港住宅樓價價仍有機會下跌5%。

香港零售市場,商戶租金的調整分歧,九龍倉置業(01997)對其以奢侈品為主的商場持謹慎態度,領展則指零售有所改善。摩通認為,必需品零售市場呈回穩,但非必需品仍然面臨挑戰。

香港寫字樓市場持續弱勢,報告表示,2024財年平均租金收入按年跌4%,而自2020年以來的租金收入跌15%,所有收租股都錄得租金下跌,大部分並預期調整會持續至2025財年。

瑞銀:若關稅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金價或見3500美元

信報財經新聞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在報告中預測,黃金價格有望達到每盎斯3200美元。如果關稅相關風險或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金價可能會達到3500美元,這是預測的上行情景。

彭博引述瑞銀報告指出,除了避險需求外,還看到投資者對黃金的長期配置需求增加的跡象。黃金ETF的全球流入量達到歷年來首季的高位,全球主要地區持倉量均有較大增長。

報告稱,全球投資者正努力應對潛在的滯脹、衰退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即黃金作為對沖尾部風險的作用再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隨着各國央行在過去3年中以創紀錄的速度購買黃金,加之美元或面臨貶值風險,私人投資者似乎也紛紛效仿央行,增加了黃金敞口。今年首季黃金ETF和以往同期相比的逆勢流入,加上央行持續的黃金購買和強勁的零售金幣、金條需求,可以被視為黃金市場的廣泛積極情緒。

退休香港中產 擠爆深圳樓市?

hk.finance.yahoo.com

近幾年,網上從不缺「香港賺錢深圳花」的消息。

香港人在深圳山姆排隊搶購的新聞還沒過去多久,港人北上潮水有了新變動:香港人正在北上置業,擠爆深圳樓市。

數據顯示,部分樓盤香港買家的比率高達三成,深圳福田口岸附近新盤香港客戶的比重超過兩成。

據《鳳凰 WEEKLY》上周六(29 日)報導,在這些香港買家中,活躍著許多銀髮族的身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養老。

北上養老的香港人過著最讓打工人羨慕的生活,他們吃著粵菜,講著粵語,結伴打麻將、唱 k,閒來無事就散步買菜…… 在中國生活節奏最快的城市之一,過著最鬆弛的晚年生活。

以至於坊間開始流傳起一個無法被驗證的新傳說:

深圳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非大廠員工和科技新貴,而是北上養老的香港人。

84 歲香港老人何伯每個月領港府派發的生活金 4,000 多元,用 2,000 元在深圳租下一室一廳。要是在香港,2,000 塊只能租一間 6 平方公尺左右的「劏房」。

根據 2025 年 2 月的數據,若民眾想在香港市中心租一居室,平均每月要付房租 1.6 萬港幣,基礎生活開支接近 9,000 港幣,總生活費近 2.5 萬港幣。

來到深圳的何伯,每天晨起鍛鍊,然後到超市裡買菜煲湯總花費只需 30 多元。

跟香港相比,深圳的物價十分低廉。

香港賣到 15 元上下的純淨水,在深圳只需要 2 元一瓶。在香港,80 元只夠吃一頓午餐簡餐,在深圳已經可以下館子了。作為全廣物價最高的城市,深圳的雞蛋、蔬菜、肉類等食材價格依然比香港便宜 50%~70%。

衣食住行便宜就算了,在深圳娛樂的花銷也遠低於香港。仔細核算唱 k、看電影等日常娛樂活動的成本,港深兩地的價差甚至可以接近千元。

據數據庫公司 Numbeo 的測算,在香港生活每月開支約為深圳的 2.4 倍。

飯後,閒來無事的何伯,還會再找個茶餐廳,點個菠蘿油和港式凍奶茶,日常坐一下午跟老友吹水。

是的,他的老友也是來深圳養老的香港人。

更多鉅亨報導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廖美然2025驚駭預言 台灣兩岸戰爭終局怵目驚心

【全程字幕】賴清德迫孩打仗當炮灰!? 蔡正元轟綠權貴"子女躲美抗中"台灣孩子死不完!? |國防部:持續秉持"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嚴陣以待

【每日必看】中4軍種抵台罕見2沒有|解放軍對台軍演國防部部嗆:作戰能力虛假

0401中共突發圍島軍演?

胡‧說樓市|生活成本不斷加! 今年差餉又要交多啲!

hk.finance.yahoo.com

樓價尚未有顯著上升的信號,但租金卻節節上升,逼近歷史高位。擁有物業收租的投資者若能在低位入市,自然會感到回報不錯,但不要以為租金升幅對小業主沒有影響。政府在每個財政年度都會更新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值,這直接推高應繳付的差餉及地租。每個財政年度開始時,政府都會重估「應課差餉租值」,並將載有全港「應課差餉租值」的名冊在每年三月底至五月間公開,供公眾免費查閱。今年你又需要多交多少差餉?

全盛時期 可獲四季差餉寬免

政府財政赤字嚴重,需要透過舉債等方式增加收入之餘,政府對惠及民生的措施也大幅縮水,包括連續第三個年度削減全港小業主的差餉及地租寬免。

全盛時期,我們可以獲得四季的差餉寬免,首兩季的上限為1,500元,後兩季為1,000元。但自2023年度起,政府已減少寬免,只提供兩季寬免,每季上限1,000元。2024年再減至一季寬免,上限仍為1,000元。下一年度再縮減,只在第一季提供寬免,金額上限降至500元。

由於我們繳交的差餉與租值息息相關,當租金不斷上升且政府縮減差餉寬免時,以前視為微不足道的開支,現在可能會額外感到負擔。《胡‧說樓市》編輯部在過去幾年研究的案例反映了這一點。

政府放寬細價樓印花稅,400萬元以下物業只需繳付100元印花稅,十大屋苑之一的「沙田第一城」開始有「低於400萬元」的選擇。但當物業估值下滑,業主的物業價值大幅縮水時,下一年度所需支付的差餉及地租卻逆市上升。

這個早幾年前創出呎價新高的單位,位於5期50座高層G室,我們一直追蹤其租值變化。單位實用面積303呎,業主當年以680萬元買入,差估署的評估租值從2021至2023年都維持在129,480元,去年調升至133,320元,今年再更新至142,680元,按年上升7%。

由於政府按租值徵收5%差餉及3%地租,業主全年須繳付11,414元給政府,扣除首季僅500元的差餉扣減,令第一季應付金額減至2,353元,第二至四季須全額支付差餉及地租,每月須支付2,853元給政府。全年就要繳付超過萬元,比2024年多支出1,250元。

大單位業主負擔更重

映灣園賞濤軒3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502呎,政府在評估其應課差餉租值時,由2021年以來都未有調升過,連續幾年維持在每年131,760元,但下年度卻大幅調升至158,160元,增加20%。

因此,按同樣的計算方式,在扣除所有寬免後,業主2024年全年僅須交9,540元差餉及地租,但明年卻需增加至12,152元,支出增加2,612元。

細價樓多幾千元的支出,總體來看未必太誇張,但對於其他大單位的業主而言,負擔可能更加明顯。例如,海怡半島17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1,338呎,租值由2023年的518,400元,上調至2024年的533,400元,下年度將增至549,600元。這個單位的業主每年所須繳付的差餉及地租高達四萬多元。2024年須繳付41,672元,而下年度須繳付43,468元。

當然,由於差餉估價署是根據一個時期的租金來評定「應課差餉租值」,因此有可能與當下的狀況有所差異。如果你不同意估值,必須在5月31日之前向署長提交表格R20A的建議書,估價署署長會在12月1日前發出決定通知書。如果你對裁決仍然不滿意,則可以在收到通知書後的28天內再提交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