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詐騙集團以釣魚連結騎劫證券戶口 逾百受害人涉款逾4600萬
警方偵破一宗涉及本地及國際的大規模釣魚詐騙案件,以「串謀詐騙」及「串謀洗黑錢」罪拘捕7男1女,年齡介乎26至41歲,涉款超過4600萬港元。
警方表示,詐騙集團大規模發放一些釣魚連結給受害人,誘使他們點擊,進入一些偽裝為本地或海外證券行的虛假網站,並要求受害人輸入證券戶口的登入資料,並聲稱受害人需要更新帳戶資料或需完成稅務申報程序,從而令受害人信以為真,成功取得受害人的登錄資料後,詐騙集團迅速騎劫受害人的證券戶口,然後進行一些未經授權的證券交易,亦會利用「高買低賣」、「唱高散貨」等手法謀取利潤,令受害人蒙受損失。
直至昨日,警方共接獲137宗本地案件,損失超過4000萬元。而在較早前,警方接獲一宗由證監會轉介的海外釣魚騙案,騙徒犯罪手法和本地騙案類似,該宗案件涉款超過600萬元。
警方說,經深入調查及分析後,成功識別出犯罪集團成員,同時發現集團透過多個傀儡戶口進行資金轉換,企圖掩飾資金來源和將犯罪得益洗白。警方在昨日和今日展開拘捕行動,共拘捕8人,並通緝多名在逃人士。行動中警方檢取大量文件、交易紀錄、電腦裝置等,被捕人士正被扣查,警方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證監會表示,已要求證券商提高客戶在防騙方面的認知,例如提醒投資者不要點擊一些可疑短訊中的超連結,亦不應輸入任何機密資料;投資者亦要定期檢查帳戶,留意有無異常。
中國電子護照今起可e道入境 轉機客「爽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昨日宣布,由今日(26日)起擴大自助出入境檢查(e-道)服務的適用範圍,凡11歲或以上經香港過境往來另一國家或地區,持有有效中國護照的旅客可免登記在入境香港時使用e-道自助過關,利用容貌識別技術自助辦理入境手續。多名立法會議員及旅遊業人士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均認為這項便利措施再結合機場離境稅豁免新安排,將顯著提升香港對轉機旅客的吸引力,成為提振本港經濟的重要力量。
入境處表示,此服務並不適用於使用由中國駐外使領館簽發的「赴港進入許可」入境香港的中國護照持有人。他們須按照現行安排在入境櫃枱辦理入境手續。入境處強調,會透過提升e-道的通關效率及擴展e-道服務對象,讓更多旅客可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享受更便捷高效的過關體驗。
入境處處長巡視工作部署
另外,入境處處長郭俊峯昨日到香園圍及落馬洲支線兩個管制站,了解管制站應對七一及暑假出入境人流的準備工作,同時為管制站同事打氣。郭俊峯亦聽取同事介紹今日推出的中國護照e-道新服務。
因應持續增長的客流量,香園圍管制站離境大堂正進行優化工程,包括增加e-道以全面提升旅客處理能力及效率,應對客量需求。工程進行期間,離境大堂部分櫃枱需暫停使用,入境處會靈活調配資源,在離境大堂增設4個臨時櫃枱,務求將工程進行期間的影響減至最低。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過往持電子來往港澳通行證的內地旅客已可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但持中國護照經香港過境前往第三地的旅客,仍需排人工櫃枱,十分耗時。他相信在新措施下能有效地分流旅客,縮短通關時間可直接提升其旅遊體驗。他說,目前在香港中轉的旅客中,約40%來自內地,便捷的過關體驗是吸引他們日後訪港的關鍵。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新服務展現香港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心,便利內地旅客訪港及善用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指結合已有的e-道服務,已覆蓋絕大多數內地旅客需求,「隨着內地訪客比例上升,高效通關將成為他們對香港的第一印象。」
結合離境稅豁免料增客流
對於本港今年10月1日起擴大機場離境稅豁免範圍,入境香港48小時內經機場離港的旅客(包括從陸路及海路口岸抵港轉機人士),可豁免繳付200元離境稅,崔定邦認為連同擴大e-道服務的政策能達至協同作用,將鼓勵更多轉機旅客短暫進入香港市區消費,購買手信、時裝及珠寶首飾,為零售業帶來額外客流。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指出,兩項新措施均能惠及零售、餐飲、交通等民生相關行業。他強調,政府與業界需協同合作,持續提升過境便利性和體驗舒適度,將香港的中轉站角色,有效轉化為經濟收益的加油站。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長沙市民鄭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內地護照可免登記走e-道,未來就不用再擠人工通道,「自助過關對於我們這種做國際貿易常常需要通過香港轉機的旅客來說,是重大利好,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以後拿電子護照就可以走自助過關,真的會爽飛。」
他進一步介紹,在有第三國機票的前提下,持內地護照經香港飛第三國可以在香港停留七天,無須使用通行證。從第三國回程飛香港後返回內地,也可使用護照在香港停留七天,「也就是說,拿內地護照經香港轉機出入香港和內地都可以使用自助通道。」
「省去排隊太棒了」
「在機場工作的閨蜜剛剛告訴我:深圳灣口岸香港關入境,明天(指今天6月26日)起拿內地的電子護照可以走e-道自助入境香港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深圳一間外企的高級職員張小姐難掩興奮。她告訴記者,之前只有在香港機場落地才可以使用護照走香港的自助閘機,未來從內地出發也可以使用護照走內地和香港的自助閘機,「我和朋友經常在香港轉機去外國旅遊,這以後省去了排隊時間,而且還是用電子護照就可以,這可是太棒了!」
余偉文:港元未來或再觸發弱方兌換保證
港元滙價觸發7.85兌每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在紐約時段買入94.2億港元。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回應時表示,視乎資金走向以及港元資金供求情況,未來有可能會再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隨着銀行體系總結餘減少,港元拆息或會上升,這都合符聯滙機制的設計。
余偉文指出,今年5月初,港元數度觸發「強方兌換保證」,共計流入1294億港元。港元市場資金充裕,令港息下調,港美息差擴濶,引發買美元沽港元套息交易,令港元滙率轉弱,加上上市公司派息高峰期接近尾聲、非本地公司將招股或發債所得港元資金兌換回籠,以及半年結相關港元資金需求已大致完成籌措,市場對港元需求有所減少,多重因素結合引致港滙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這是聯滙制度設計和正常操作一部分。
他建議大家要小心管理利率和市場風險。金管局會緊密監察市場和外圍環境的變化,確保港元市場有序運作。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美空襲伊朗核設施 特朗普:伊朗須實現和平 否則遭更猛烈攻擊
中東局勢進一步升溫,美國對伊朗3處核設施作出軍事打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稱這是「一次巨大的軍事成功」,伊朗的關鍵核濃縮設施已被徹底摧毀。
特朗普表示,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伊朗這個中東惡霸現在必須實現和平,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未來的襲擊規模將會更猛烈,亦會更容易,而且他們遭遇悲劇的程度將遠超過去8天所見到的。
特朗普強調,美國可以「精確、快速、熟練地打擊其他目標」,這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他感謝並祝賀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形容雙方團結一致,在消除對以色列的可怕威脅方面取得長足進展,又感謝以軍及美軍。
內塔尼亞胡感謝特朗普 稱大膽決定將改變歷史
內塔尼亞胡感謝特朗普及美國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打擊伊朗。他形容,特朗普空襲伊朗核設施是大膽決定,真正做到無人能及,稱這將改變歷史,阻止世界上最危險的政權擁有最危險的武器,有助引領中東及其他地區走向繁榮與和平未來。
在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後,以色列本土守備司令部宣布加強防禦政策,禁止教育活動、集會並關閉非必要工作場所。
伊朗傳媒:早已轉移了3個核設施中材料
伊朗早前證實3處核設施遭襲,而伊朗國家電視台負責人則在網絡直播指出,伊朗在一段時間之前已轉移了3個核設施中的材料,美方襲擊應未造成重大損失。
特朗普此前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美國成功打擊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3個核設施,滿載的炸彈投向首要設施福爾多,所有飛機已經離開伊朗領空,又指伊朗現在必須同意結束這場戰爭。
路透社引述美方官員表示,美軍的B-2轟炸機參與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霍士新聞(Fox News)報道,美軍向福爾多核設施投下6枚鑽地彈,並向其他核設施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
中東局勢急速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成功打擊伊朗3個核設施。伊朗其後證實3處核設施遭襲,當地媒體指,遭襲核設施內並無核材料。
伊朗庫姆省危機管理總部發言人證實,庫姆防空系統幾小時前識別出敵方目標並啟動後,福爾多核設施的部分區域遭空襲。伊斯法罕省一安全官員稱,目擊到伊斯法罕和納坦茲核設施遭到攻擊。該省伊斯法罕和卡尚的防空系統約一小時前啟動,同時有多次爆炸聲傳出。
伊朗國家電視台負責人在網絡直播中表示,伊朗在一段時間之前已轉移了3個核設施中的材料,美方襲擊應未造成重大損失。
以色列方面,該國本土守備司令部宣布加強防禦政策,禁止教育活動、集會並關閉非必要工作場所。
傳特朗普冀藉襲擊核設施推動伊朗重返談判
另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特朗普希望對伊朗3個核設施的打擊可以推動德黑蘭重返談判,目前他暫無進一步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計劃。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則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已透過外交途徑與伊朗聯繫,指行動完全是美國的計劃,伊朗政權更迭並非華府的目標。
特朗普此前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美國成功打擊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3個核設施,滿載的炸彈投向首要設施福爾多,所有飛機已經離開伊朗領空,正在安全回國,又指伊朗現在必須同意結束這場戰爭。
路透社引述美方官員表示,美軍的B-2轟炸機參與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霍士新聞(Fox News)報道,美軍向福爾多核設施投下6枚鑽地彈,並向其他核設施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留英中國博士生迷姦10女性罪成 提化學閹割被拒至少囚24年 恐有更多受害人
中國28歲男子鄒振浩被控在2019年至2024年間,分別在英國及中國對至少10名女性下藥性侵,但調查後發現實際受害者或多達至少60人,被英國視為史上最嚴重的性犯罪者之一。
鄒振浩曾提出化學閹割以換取較輕判刑,但被法官拒絕並判處無期徒刑,至少得入獄24年才可申請假釋。
通過社交軟件約女性 在飲品中下藥作案
綜合媒體報道,28歲的鄒振浩(Zhenhao Zou)自2017年9月到英國留學,最初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皇后大學主修機械工程。他其後在倫敦大學完成碩士學位,並於2021年開始攻讀工程學博士學位。
他在倫敦生活期間生活奢華,每月花費4000英鎊(約4萬港元)租住高層豪華公寓。英國警方指他喜歡用微信、小紅書和Bumble約女性到他家中飲酒,然後在飲品中落藥,其後進行強姦。
在此案中,倫敦警察廳是因為接到一宗投訴而對鄒鎮豪展開調查,在其寓所搜出大量名牌袋、珠寶、勞力士手錶及名牌服裝外,還檢獲迷姦藥、偷拍攝錄機、手提電腦和手機。
被害人實際上可能會超過60位
鄒振浩有一個箱子保管該些受害人的物品,並拍攝下其中9宗強暴案的片段。調查人員在鄒振浩的電子設備中發現數百條影片,在分析後,調查人員開始發現他不僅在倫敦,還在中國犯下同樣的罪行。
今年3月,倫敦刑事法庭裁定,鄒振浩的28項罪名成立,包括對10名女子(3人在倫敦、7人在中國)犯下11項強暴罪、3項偷窺罪、10項持有極端色情圖片罪、1起非法拘禁罪及3起持有管制藥品並意圖性犯罪的罪名。但自他被定罪以來,又有20多名女性向警方報案,英國警方指出,被害人實際上可能會超過60位。
評估報告:化學閹割提議並非承認自己造成傷害
鄒振浩在法庭上承認自己以觀看昏迷女性被性侵的色情內容為樂。法庭19日獲悉,一份評估報告指出,鄒振浩「對公眾,尤其是單身女性,造成嚴重傷害的風險很高」,雖然他曾提出化學閹割以換取較輕判刑,但報告認為,他提出這項提議並非承認自己造成傷害。
倫敦刑事法庭19日宣判,鄒振浩被判無期徒刑(life sentence,又稱終身監禁),此與終身監禁命令(whole life order)不同,即在一定年期(本案為24年)後,犯人有機會以「獲准許」(on licence)形式重返社區,若被視為有犯罪風險,則可重新監禁。終身監禁命令(whole life order)則是一定在監獄度過餘生。
倫敦警方向受害人作出呼籲
但警方表示,因受害者多為華裔女性,部分人在求助時因語言障礙無法順利表達,導致案件調查進度受影響,再加上鄒振浩的犯罪模式精心設計,部分受害者可能至今仍未察覺自己曾遭性侵。
英國警方呼籲中國執法機關積極配合,同時也希望所有曾與他獨處的女性主動聯絡警方,以利進一步追蹤鄒振浩其他潛在罪行。
為何以色列需要美國幫助摧毀伊核設施?
以色列國安顧問表示,以色列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除非摧毀福爾多核設施,否則不會結束」。以色列正與美國持續溝通,但並未試圖說服對方加入,這一行動計劃完全由以色列自主制定。
央視新聞報道,福爾多核設施位於地下90米處,以色列的常規武器無法打擊如此深度的目標。若要空襲摧毀該設施,需要美國的軍事介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特朗普正越來越有意動用美國軍事資產空襲伊朗核設施。不過,如果伊朗作出重大讓步,特朗普仍對外交解決持開放態度。
福爾多核設施是伊朗第二座鈾濃縮設施,位於伊朗什葉派聖城庫姆以南30公里處的深山之中,內部設有數千台鈾濃縮離心機,目前由伊朗原子能組織(AEOI)運營。長期以來,以色列指責伊朗在該設施中存放了接近武器級的濃縮鈾。分析人士擔憂,在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後,伊朗可能會嘗試將福爾多核設施儲存的濃縮鈾轉化為核彈。
福爾多核設施始建於內賈德執政時期,衛星圖像顯示,它於2004年開始施工。2009年9月,伊朗正式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申報了該核設施的存在,同時計劃安裝約3000台離心機。伊朗方面表示,建設福爾多核設施是為了「抵禦伊朗受到的軍事襲擊威脅」,作為納坦茲核設施遇襲的應急措施。2011年12月,該設施正式開始進行鈾濃縮活動,生產豐度達20%的濃縮鈾。
福爾多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在《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簽訂後短暫終止。根據該協議,福爾多核設施應當在15年內停止鈾濃縮及相關研究活動,同時被改建為核物理技術中心。此外,協議明確規定,伊朗不得在福爾多核設施中擁有任何裂變材料。
2018年5月,在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逐步恢復了福爾多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2019年11月,伊朗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生產豐度為5%的濃縮鈾,這一數字在2021年1月達到20%。2023年3月,據CNN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福爾多核設施中發現了豐度達83.7%的濃縮鈾顆粒,已接近製造核武器所需的90%豐度濃縮鈾。2024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指出,伊朗已在福爾多核設施安裝了更多離心機。
與伊朗首座鈾濃縮設施——納坦茲核設施不同,福爾多核設施的主要生產區位於地下80至90米深處,幾乎不太可能從外部被摧毀。相關報道指出,伊朗在最初建設福爾多核設施時,就已考慮了該設施遭受外部打擊的可能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伊朗問題專家納斯爾表示:「伊朗人完全明白以色列人會試圖攻擊他們的核項目,所以很久以前,他們就決定把福爾多建在山裡,以避免重蹈1981年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設施的覆轍。」1981年6月,以色列以阻止伊拉克獲取核武器為名,出動F-15和F-16戰鬥機,摧毀了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的奧西拉克核設施。
為了摧毀深埋在群山中的福爾多核設施,以色列曾制定了多個襲擊計劃。以色列軍隊可以通過襲擊福爾多核設施的附屬設施,包括發電廠和變電站來破壞設施內部離心機的正常運行。由於鈾濃縮離心機需要精密的平衡控制,任何供電不穩定的情況都可能導致離心機損壞。此外,以色列軍隊還可以通過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入口來破壞該設施。
更激進的襲擊計劃由以色列軍隊和情報部門共同制定。《紐約時報》報道稱,以色列曾向奧巴馬政府提交了一份方案,計劃使用直升機搭載特種部隊士兵進攻福爾多核設施,進而從內部摧毀該設施。以色列特種部隊曾採取過此類行動。據報道,以色列特種部隊曾於去年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在敘利亞境內的導彈生產設施,在成功摧毀該設施的同時全身而退。不過分析同時指出,攻擊福爾多核設施的風險顯然更高。
唯一有能力從外部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手段來自美國——重達3萬磅(約13.6噸)的掩體炸彈GBU-57。該彈藥能夠穿透土壤、岩石和混凝土,摧毀深埋在地下的掩體設施。由於體積和重量巨大,這款掩體炸彈只能由美國B-2隱身轟炸機搭載。而且,這一行動必須由美國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執行。
美媒報道稱,美國早在小布殊政府時期就開始設計這種武器,當時的具體目的是摧毀伊朗和朝鮮一些最深層核設施的保護岩層。GBU-57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進行了測試,並被添加到了軍火庫中。
分析指出,即便使用美軍的掩體炸彈,摧毀福爾多核設施也絕非易事。退役美軍將領、曾擔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麥肯齊指出,即使特朗普授權美國B-2隱形轟炸機使用掩體炸彈,與以色列協調此類襲擊仍將面臨多項技術性和高度機密性的挑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的報告指出,掩體炸彈僅能摧毀地下60米深處的目標,因此需要多次打擊同一瞄準點才有可能摧毀該設施。
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襲擊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核洩漏的擔憂。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沃特爾指出,使用美國的掩體炸彈襲擊核設施會帶來巨大的國際性後果,轟炸造成的核洩漏可能危及平民安全。
深喉
【EJFQ信析】關稅衝擊快反映 美國通脹見真章
根據美國銀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 FMS)指出,基金經理最擔心的尾部風險(tail risk)仍然是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將引發貿易戰,進而拖累全球經濟步向衰退。不過,受訪者認為貿易戰屬最大風險比例已由5月份的62%降至47%,回落15個百分點之多,且佔比略低於一半。
排在次席的尾部風險是通脹惡化導致聯儲局加息,惟基金經理對此關注度變化不大,按月僅微升兩個百分點,至17%。
市場對關稅的憂慮稍見紓緩,或許是「(總統)特朗普最後關頭總縮沙」(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TACO)現象所致,亦有機會由於近期公布經濟及物價數據顯示關稅未構成嚴重打擊。事實上,聯儲局偏好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Core PCE)在4月份按年上升2.5%,較2月份差不多一年高峰2.9%為低,並逐步趨近局方2%的目標。
然而,聯儲局最新貨幣政策會議後卻上調了美國2025年至2027年通脹預測,主席鮑威爾表示,加徵關稅對物價的影響或維持更久,且正開始浮現,估計未來幾個月通脹將更明顯。問題是,這究竟源於市場低估了關稅與貿易戰為物價(和經濟)帶來的壓力,還是如鮑公所言通脹即將升溫?其答案無疑屬之後數月投資者的觀察焦點。
附【圖】所見,從美國今年首季貿易數據不難發現,整體進口顯著上揚,單是3月份便飆至近4200億美元,創紀錄新高(間接令期內GDP按年收縮0.2%);另外,由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編製的「全球貿易總量指數」(World Trade Volume Index)3月份按年漲6.5%,屬2021年底以來最勁增速;上述情況代表不少出口商為規避預料快將開徵的高昂關稅,提前把貨物輸往美國。
因此,即使沒有「TACO」,關稅衝擊也可能要延遲幾個月才會在各項數據中逐一反映。
換句話說,鮑威爾的通脹加劇警告並非毫無根據,對等關稅暫緩90日實施,限期將在下月初屆滿,若美國與貿易夥伴未能趕快達成協議,貿易戰實際影響勢正式浮現。必須留意,市場對關稅風險似掉以輕心(TACO可繼續),一旦接下來最新通脹及經濟數據急速轉弱,近月已大幅反彈且逼近歷史高位的華爾街股市或無法維持強勢。
信報投資研究部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China to Become World Nuclear Energy Super Power
China has discovered a massive 1-million-ton thorium deposit valued at $178 billion that could potentially power the nation for the next 60,000 years. Thorium is a radioactive metal found in the Earth’s crust that is three times as common as uranium. One ton of thorium can produce as much energy as 200 tons of uranium or 3.5 million tons of coal.
“For generations, nations have fought wars over oil and gas—yet we’ve had a clean energy solution beneath our feet all along,” one Chinese scientist commented. Thorium is praised as a less toxic alternative as the radioactive waste it produces loses its toxicity within a few hundred years, compared to uranium-235, which could take thousands of years to neutralize. Reactors powered by thorium do not produce greenhouse gases. Thorium could be converted to nuclear fuel that can power molten salt reactors, heavy water reactors,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s, and more.
India is currently at the forefront of thorium-based nuclear technology and has several multi-billion-dollar projects underway. Pressurized Heavy Water Reactors (PHWRs) fueled by uranium generate plutonium. That plutonium is then used by Deploy Fast Breeder Reactors (FBRs) to create fissile material such as uranium-233. The final stage employs the Advanced Heavy Water Reactor (AHWR) and other thorium-based fuels that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on thorium-plutonium and thorium-uranium-233 mixed oxide fuels.
It is believed that India is currently in possession of 846,477 tons of thorium, with some agencies suggested the figure could be as high as 1 million. Before the discovery in China, India held about 30% of global thorium. The nation is on the path to achieve 100 GW of nuclear capacity by 2047. China is now on par with India in terms of thorium holdings.
China relied on Russia and Kazakhstan for uranium imports, purchasing around 16,390 tons or $2.32 billion in natural uranium in 2024. China’s strategy was to source one-third of its uranium domestically, but this discovery will change everything once mining is underway.
China has been phasing out coal and already has plans to be self-sufficient in energy by 2035. Thorium itself is not fissile and cannot be used in nuclear weapons directly, as many are wondering. Yet, uranium-233 certainly can be used in nuclear weapons. The US produced nearly 2 tons of uranium-233 during the Cold War and tested the theory.
India and China now have the ability to become the world’s leading nuclear-powered nations.
轉數快與內地支付系統互聯 最快周日開通 滬港簽金融38條 六大方面擴合作
「2025陸家嘴論壇」昨日在滬開幕,《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協同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同日正式發布。《行動方案》明確兩地國際金融中心未來合作的具體方向,聚焦推進滬港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金融產品服務體系、上海與香港離岸金融的戰略互補等六方面共38條舉措(詳見附表)。當中提到,推動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互聯,意味着兩地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實現「底層打通」,未來兩地金融合作將深入更多領域,消息指轉數快跨境匯款最快於本周五公布、周日開通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
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代表兩地於論壇期間簽署《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涵蓋六方面共38項措施,包括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聯繫與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上海企業在香港上市融資,以及加強兩地在大宗商品交易、再保險業務、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發揮兩地在金融開放、金融發展及風險防範方面的優勢,並加強跨境金融及離岸金融的合作,推動兩地國際金融中心的協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方案》的措施提到,推動FPS與IBPS互聯,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共同開發適應離岸經貿資金需求的金融產品,推動更多貿易主體選擇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貨幣。
金融基礎設施「底層打通」
據悉,轉數快跨境匯款有望本周五公布,最快於周日(22 日)開通服務。消息透露,首階段將由 6 間香港銀行率先參與,包括滙豐、恒生、中銀香港、東亞及兩間中資銀行,屆時客戶可透過FPS平台與IBPS互聯實現個人對個人跨境匯款。據了解,這項跨境支付服務將設有每日及每年匯款上限,分別為 1 萬港元及 20 萬港元等值,為港人提供補充現行每日最多可匯出 8 萬元人民幣的額度渠道。至於內地居民的匯款安排,則需受限於內地個人每年可購匯 5 萬美元(折合約 39 萬元)額度,但不會設立專門匯款上限。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滬港金融基礎設施「底層打通」方面的合作令人期待。宋清輝表示,此前滬港通、債券通等解決了機構投資者的資本互通問題,此次特別提及FPS與IBPS互聯舉措,意在打通服務個人和中小企業的資金互通,預示滬港金融合作場景從資本市場延伸至跨境電商、旅遊、日常消費等更廣泛領域。他說,上述舉措是一次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探索,相關經驗可在未來為中國與其他經濟體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結算等領域合作提供範本。
港核心競爭力在「全球廣度」
宋清輝認為,該方案是滬港金融合作從過往「點對點」的單項突破,走向「系統性、頂層設計」的戰略升級,是對滬港金融中心未來協同發展路徑的綱領性規劃。他舉例說,如果過去的「互聯互通」是建設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那此次方案則是要共同規劃公路兩端的城市功能區,營建一個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金融「生態系統」。滬港「強強聯手」可構建一個更具韌性和深度的金融體系,更好抵禦外部風險,為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國際化提供穩定的「大本營」。
展望未來,宋清輝強調,滬港中心協同發展是「各展所長、互相成就」的共生關係,上海負責「把蛋糕做大」,不斷創設豐富的、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民幣資產,香港負責「把客人請進來、助力中資企業『出海』布局」,建立起最高效、最安全的國際通道。未來,上海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中國深度」,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則在於其「全球廣度」,兩者協同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滬港行動方案要點
●鼓勵滬港兩地銀行完善非居民賬戶體系
●便利跨境電商平台及海外倉運營企業等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或香港開立非居民賬戶
●推動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互聯
●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共同開發適應離岸經貿資金需求的金融產品,推動更多貿易主體選擇人民幣作為支付結算貨幣
●支持更多上海企業在港成立財資中心,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在滬設立輻射全國的財資中心
●鼓勵在滬銀行聯合香港金融機構共同開展跨境銀團貸款業務
●鼓勵滬港兩地金融機構開展非居民貸款業務
●推動「上海自貿離岸債」和「點心債」共同發展
●支持兩地聯合探索制定金融風險管理框架
●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
農藥殘留最多蔬果排行榜出爐 9年冠士多啤梨退居第2 菠菜首奪冠
2025年最多農藥蔬果排行榜出爐,士多啤梨霸榜9年退居第2,菠菜首奪「骯髒蔬果」寶座。
美組織公佈年度蔬果農藥排行榜提升消費者警覺
美國公益組織「環境工作組」(EWG)自2004年起每年發佈「農藥生產購物指南」(EWG's Shopper's Guide to Pesticides in Produce),列出農藥殘留量最多的「骯髒蔬果黑名單」(Dirty Dozen)以及殘留農藥最少的「乾淨蔬菜蔬果名單」(Clean Fifteen),協助消費者在日常膳食中盡量減少攝入有害殘留農藥。該組織副總監天姆欽(Alexis Temkin)強調,公佈相關排名旨在提升公眾意識,鼓勵健康飲食的同時減低農藥風險。
超9成蔬果檢出農藥殘留
2025年「最骯髒蔬果黑名單」(Dirty Dozen)最新出爐,菠菜首次登上榜首,連續9年佔首位的士多啤梨退居第二,此外還有2款蔬果新上榜。根據今年檢測,超過9成蔬果樣本檢出具潛在健康風險的農藥殘留,「骯髒蔬果黑名單」上的蔬果均檢測出逾50種農藥成分,排名綜合考慮農藥檢出頻率、種類及總殘留濃度等指標。
攝入農藥健康風險高
研究顯示,長期接觸農藥會損害身體健康,包括導致精子濃度下降、認知退化、心臟病及淋巴癌。美國兒科學會亦指出,孕婦接觸農藥,或會增加胎兒出生缺陷、早產及流產風險,兒童則可能出現注意力障礙、學習能力下降及性早熟等問題。
2025年農藥殘留量最高12種蔬果(Dirty Dozen)排行:
1.菠菜 (Spinach)
2.士多啤梨(Strawberries)
3.羽衣甘藍、羽衣甘藍和芥菜(Kale, Collard & Mustard greens)
4.葡萄(Grapes)
5.桃子(Peaches)
6.車釐子(Cherries)
7.桃駁李(Nectarines)
8. 梨(Pears)
9.蘋果(Apples)
10.黑莓 (Blackberries)*新上榜
11.藍莓(Blueberries)
12.薯仔(Potatoes)*新上榜
菠菜首登榜首 黑莓及薯仔新進榜
菠菜過去8年穩居第二,今年首度超越士多啤梨成為農藥殘留量最高蔬果。黑莓及薯仔則為新上榜蔬果,其中薯仔因採收後使用氯苯胺靈(chlorpropham)上榜,該化學品在採收後施用,主要用於防止馬鈴薯在倉儲或運輸過程中發芽,在歐盟已被禁用。反觀去年榜上的籠椒、辣椒及綠豆,今次已跌出前12名。
2025「乾淨蔬菜蔬果名單」同時出爐
與此同時,2025年「乾淨蔬菜蔬果名單」(Clean Fifteen)也同時出爐,菠蘿蟬聯最乾淨蔬果之首,與粟米及牛油果在近10年間都位列前3,新上榜的有花椰菜和香蕉,農藥殘留量最低15種蔬果(Clean Fifteen)排行如下:
1.菠蘿(Pineapple)
2.粟米(Sweet corn)
3.牛油果(Avocados)
4.木瓜(Papaya)
5.洋蔥(Onions)
6.冷凍青豆(Sweet peas-frozen)
7.蘆荀(Asparagus)
8.椰菜(Cabbage)
9.西瓜(Watermelon)
10.花椰菜 (Cauliflower) *新上榜
11.香蕉 (Banana)*新上榜
12.芒果(Mangoes)
13.紅蘿蔔(Carrots)
14.蘑菇(Mushrooms)
15.奇異果(Kiwi)
蔬果去農藥3大貼士
1. 避免長時間浸泡
夏季因氣溫高,微生物更易在蔬菜及水表面滋生,水中或含有溶解出來的農藥,長時間浸泡蔬菜,反而令農藥及細菌重返蔬菜內,因此建議以清水浸泡5至10分鐘即可。
2. 先洗後切
切開蔬果前應先清洗,避免農藥殘留由刀具帶入果肉或斷面。
3. 水流沖洗最有效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指出,利用水流的力量,用清水沖洗蔬果能去除農藥殘留,相比鹽水及醋水浸泡更有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指出,紅蘿蔔、薯仔等質地堅實的農產品,可在流水下用幹凈的蔬菜刷擦洗,其他所有農產品則建議在沖洗時輕柔搓洗,無需使用漂白劑、肥皂或專用果蔬清洗劑,因為蔬果可能會吸收這些化學物質。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宏觀視野│美元美債避險地位衰落(邱古奇)
以色列空襲伊朗,伊朗以過百架無人機反擊報復,金價和油價應聲急彈,奇怪的是向來被視為核心避險資產的美債卻孳息上升(債價下跌),美元的反彈亦虛弱無力,美匯指數依然處於100樓下,由此看來,美債美元的避險資產地位正在動搖。
黃金超越歐元 登第二大官方儲備資產
歐洲央行上周發布的年度評估報告指出,黃金已超越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官方儲備資產,佔比達到20%。全球央行去年連續第3年購買超過1000公噸黃金,是2010年代年均購買量的兩倍,各國央行的黃金持有量達到3.6萬噸,迫近上世紀6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時的3.8萬公噸歷史高8678;。美元仍是最大的官方儲備資產,佔官方儲備資產46%,但比起10年前足足下降了16個百分點。
去美元化進程提速
美元美債避險資產地位衰落有多個原因,首先是美國把金融武器化,俄烏戰爭後凍結俄羅斯央行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又將SWIFT(美元結算體系)作為制裁工具,各國央行開始意識到,美元美債這種所謂避險資產,其實有着巨大風險,因而紛紛換馬至黃金,加快推動去美元化。
多極貨幣區的崛起,新興經濟體本幣結算激增,也削弱美元美債的地位。以金磚國家為例,去年擴容後成員國之間的本幣結算佔比達32%,較2020年提升18個百分點。
美國濫印鈔票債台高築是另一個主要原因。濫印美鈔的結果是侵蝕美元購買力,令通脹惡化。據統計,目前美元的購買力較2000年下降了48%,2021至2023年美國通脹複合增長率高達14.7%。長期而大幅的貶值,打破世人對「美元資產保值」的認知,美元美債不再像從前般吃香。
美債避險溢價或會消失
債台高築是另一致命傷,美債已高達37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24%,而且大約每3個月就增加1萬億,每年利息支出超過1萬億,比軍費還要高。「新債王」岡拉克指出,美國低息時期發行的債券期更新,利率由0.25厘急升至4厘,反映市場意識到如此龐大的債務和利息支出不可持續,美債不再是具質素的資產避險所。
美債價格當中包含了所謂避險溢價(safety premium),當美債的避險作用衰落,這個溢價就會縮減甚至消失,屆時美債價格便會下跌,孳息長期企於高位。有分析估計,10年期美債孳息中樞將會升到4.5厘至5.5厘(目前大約為4.4厘)。
替代性的避險資產出現,也削弱美元資產的地位,例如多邊官方數字貨幣的跨境結算量迅速增加,減輕對SWIFT的倚賴。加快國際化的人民幣,以及發行量激增的熊貓債券,都有可能局部替代美元美債的地位。
美元美債的地位不可能在朝夕間失去,但美元美債體系的衰落不是周期波動,而是結構性的大趨勢,長遠來說美元最終會跟英鎊一樣,雖然不會消失,但很可能變成二流貨幣。筆者深信,黃金雖然冇息,仍是值得長線持有的資產。
邱古奇
資深投資者、資深財經專欄作家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以伊開戰油價曾飆14% 摩通唱見130
以色列先發制人空襲伊朗核設施和其他軍事目標,伊朗隨即報復,派超過100架無人機攻擊以國,其後又發射大批導彈攻擊以方,中東局勢急轉直下,國際油價周五應聲曾炒高14%,紐約期油攀至77.62美元。摩根大通警告在最壞情況下,油價將衝上每桶130美元;有分析認為,備受貿易戰打擊的全球經濟恐因能源成本急漲而雪上加霜。
港石油黃金板塊逆市升
在國際油價抽升下,本港上市石油相關股逆市受捧。山東墨龍(0568.HK)狂飆75.6%,成周五升幅最大港股,MI能源(1555.HK)及中石化油服(1033.HK)單日分別抽高40%及25%。另外,中海油服(2883.HK)及中石化煉化(2386.HK)齊漲約3%,三桶油周五升幅介乎1.4%至約2%。
同時,環球避險情緒升溫下國際金價強勢,刺激本港上市黃金相關股造好,赤峰黃金(6693.HK)抽升一成,靈寶黃金(3330.HK)及山東黃金(1787.HK)分別彈約6%,老鋪黃金(6181.HK)上揚近4%,SPDR金(2840.HK)進賬2.1%。
布蘭特期油周五曾爆升13.18%,創下2022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最大即市漲幅,高見78.5美元;紐約期油一度飆14.08%,最高報77.62美元;與此同時,現貨金價一度上揚1.77%,每盎斯高見3446.71美元,與4月紀錄高位相差不足60美元。及至收市,布蘭特期油報74.23美元,仍升7.02%,紐約期油漲7.26%至72.98美元。
憂封海峽 損全球三分一供應
伊朗電視台報道,西北部主要城市大不里士(Tabriz)的煉油廠附近冒煙,但國營油公司稱襲擊未對煉油設施和油庫造成損毀。石油出口國組織及盟友(OPEC+)核心成員國沙特阿拉伯呼籲以色列即時停止攻擊行動。
中東佔全球原油產量約三分一,相當大部分的原油經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輸出,而伊朗多年來不斷干擾通過該海峽的商船,甚至曾威脅封鎖航道。全球最大運油輪公司之一的Frontine坦言,對提供船隻在波斯灣運輸更為猶豫,油輪航行時亦會倍加警惕。
摩根大通本周較早前警告,一旦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中東出現更廣泛衝突,屆時受影響的原油出口量將遠多過伊朗現時每日出口的210萬桶,油價因此可能直撲130美元,估計發生此最差情景的機會率為7%。
ING商品策略主管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認為現時須就潛在石油供應干擾給予較大的風險溢價。Rystad Energy商品市場主管Mukesh Sahdev表示,德黑蘭的潛在報復行動,包括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使到OPEC+運用閒置產能來平抑油價時遇上挑戰。
Danske Bank策略員Jens Naervig Pedersen則指出,油價猛漲,增強沙特及OPEC+最近提高產量配額的理據,這應有助使到油價升勢受控。
恐加劇通脹 央行議息棘手
然而,倘若今次衝突持續,勢加劇全球通脹壓力,使各地央行應對貿易戰的影響時更為棘手,這適逢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日本央行,以及瑞士央行等下周舉行議息會議,增添政治不確定性。
據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經濟師估計,若布蘭特油價衝至100美元,美國汽油價格將由每加侖3.25美元急升至4.2美元,令消費物價指數(CPI)推高0.6個百分點,導致6月份CPI按年升幅增至3.2%。西太洋銀行(Westpac)首席經濟師Luci Ellis相信,除非衝突持續或開始影響通脹預期,各地央行將觀望事態發展,不會倉卒作出結論。
至於對亞洲地區的影響,景順(Invesco)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員Tomo Kinoshita指出,高度依賴原油進口的亞洲國家如印度及菲律賓,經濟尤其受油價攀升打擊,可能增加當地股市下滑風險。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參展2025香港國際錢幣展銷會HKINF、龍銀幣銷售和搬遷預告
各位長城之友會員:
2025香港國際錢幣展銷會HKINF將于6月20日至22日在
我公司準備了一些展會的邀請函(憑函可免費入場),
此外,我公司預計在6月中旬搬遷至新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183
感謝大家對中國金銀幣的支持!
中國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
經銷部 2025年6月5日
廣州擬優化房地產政策 全面取消限購、限售、限價
《廣州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有序減少消費限制。優化房地產政策,全面取消限購、限售、限價,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
扎實推進城中村及老舊小區改造,2025年計劃推進新開工老舊小區改造超150個,更新住宅老舊電梯超9000台,完成城中村改造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
推進利用專項借款購買存量商品房作為安置房。持續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支持繳存人在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的同時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進一步優化租房提取政策措施。
(來源:央視新聞)
滙豐降美元兌人民幣預測 人仔今年底見7.1
過去1個月,中美貿易關係取得實質進展,雙方持續進行貿易談判,美元持續走弱,滙豐環球研究報告,調低美元兌人民幣今明兩年預測。
其中美元兌人民幣今年第二季至第四季預測,分別由7.25、7.3及7.35,調低至7.2、7.15及7.1,另外,明年第一及第二季美元兌人民幣預測,均則由原先7.35,下調至7.05。
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從5月9日的7.2095,跌至昨日(6月12日)的7.1803,跌約0.41%。CFETS人民幣滙率指數昨報95.7,已充分反映50%的美國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因此,假設貿易休戰持續,認為美元將進一步下跌,將令美元兌人民幣滙率下調。
地緣局勢升溫累港股再失兩萬四 資金湧石油金礦股避險
以色列對伊朗相關目標發動襲擊,觸發地緣局勢轉趨緊張,引發投資市場動盪,美股期貨急挫,港股亦受壓跌逾百點,再度失守兩萬四關口。資金避險下,石油股及金礦股受捧。
恒指低開75點,報23959點,一度止跌回升,最多漲64點,高見24100。惟以色列攻擊伊朗消息傳出後,港股再度向下尋底,最多跌247點,低見23787,中午收報23866,跌168點或0.7%。
國指跌78點或0.9%,報8651;科指跌110點或2.1%,報5220。
大市成交1524.65億元。
連日強勢生科股沽壓顯著,中國生物製藥(01177)跌4.9%,報5.41元;石藥(01093)跌4.2%,報8.67元,是表現最差兩藍籌。
科技股是跌市重災板塊之一,美團(03690)跌2.8%,報137.1元;阿里巴巴(09988)跌1.8%,報112.6元,小米(01810)跌1.7%,報51.3元;攜程(09961)跌2.4%,報470.4元;網易(09999)跌1.2%,報206元;騰訊(00700)相對硬淨,半日跌0.1%,報509.5元。
美股期貨急挫,道指期貨最新跌669點或1.6%,報42321。油價急漲,紐約期油最新升9.6%報74.56美元;布蘭特期油最新升9.4%,報75.88美元。金價期貨最新升1.5%,報3452美元。
焦點板塊
金礦股:資金避險推高金價,金礦股造好。招金(01818)升4.1%,造21.7元;山東黃金(01787)升5.2%,造26.35元;靈寶黃金(03330)揚7.7%,造12.8元;赤峰黃金(06693)飆13.5%,造32.8元;SPDR金(02840)漲2.5%,造2479元。
石油股:布蘭特期油一度爆升13%,高見78.43美元,中海油(00883)升2.2%,造18.72元;中石油(00857)則揚1.9%,造7.41元;中海油田服務(02883)漲5.5%,造7.09元;中石化(00386)升1%,報4.23元;連帶主打石油及天然氣運輸的中遠海能(01138),股價急升11.5%,造7.06元。
焦點股
長和(00001):中資企業傳洽談加入收購長和港口財團,股價半日逆市升1.9%,報47.95元。
君實生物(01877):折讓11.5%配股,半日瀉8.2%,造26.3元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波音盤前暴跌8% 印度航空787客機起飛五分鐘即墜毀 機上載有242人
波音(BA)今日(12日)盤前交易時段跌幅擴至8.3%,報196.26美元。 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客機,原訂由印度阿美達巴德(Ahmedabad)飛往倫敦,起飛後五分鐘即在機場附近墜毀。外電報道指飛機曾向空中管制系統發出求救信號。
印度航空公司發表聲明稱,今午失事的客機上載有24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230名乘客中169人為印度公民,53人為英國公民,1人為加拿大公民,7人為葡萄牙公民。《央視》引消息稱,機上乘客中包括十多名兒童。印度失事客機乘客名單無中國公民。 印度媒體《NEWS18》稱,客機墜毀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
(da/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人類壽命大躍進!科學家預言:AI助攻下「150歲」只是新起點
生物學家布雷卡(Gary Brecka)近日表示,人類活到150歲不僅是可行的,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必然。他直言,人類未來想活到220年甚至250年,將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生物學家:人類壽命或將延長
布雷卡是一位致力於優化人類表現的長壽專家,在最新一期的《Fox Nation》PODCAST中討論了如何突破人類生命的限制。他指出,現代生物科學、人工智慧以及早期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為延長人類壽命奠定了基礎。
人類未來或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布雷卡強調說:「大數據不會說謊。」他指出人工智能能夠獲取大量數據,並產生可操作的結果。他預測未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將能夠「突破」現有系統,使人們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命長度。
布雷卡表示:「如果你想活到220年甚至250年,那將由你自己決定。」他曾與職業運動員和名人合作,通過客製化的數據幫助他們延長健康壽命並改善健康狀況。
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以終極格鬥冠軍賽總裁白大拿為例,布雷卡表示通過逆轉代謝症候群,包括高血壓、胰島素抗性和高三酸甘油酯等疾病,可以將他的預期壽命從僅僅10年延長到接近40年。這一系列的轉變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包括調整飲食、進行紅光療法、呼吸練習、客製化運動計劃和冰水浸泡等,幫助白大拿的生活獲得積極改變。
立會三讀通過嚴重濫用公屋刑事化 明年3.31起最高罰50萬及囚一年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5年房屋(修訂)條例草案》,將嚴重濫用公屋行為刑事化,最高刑罰提高至罰款50萬元及監禁1年。
《2025年房屋(修訂)條例草案》於星期三(6月11日)立法會會議上獲三讀通過。修訂條例主要將嚴重濫用公屋定為刑事行為,將分兩階段實施,技術性修訂在法例刊憲當日實施,而其他內容則從明年3月31日起實施,而最高刑罰提高至罰款50萬元及監禁1年。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修訂條例對打擊濫用公屋措施更具阻嚇力。分階段實施則旨在預留充足時間向前線人員提供指引培訓,和進行廣泛的公眾教育。
法案委員會主席陳健波表示,修訂條例將嚴重濫用公屋定位刑事行為,授權人員在指定情況下要求有關人士提供身分資料和延長檢控某些罪行的時效,有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性。他指出,嚴重濫用的情況包括租戶分租單位,或不居於其單位而用於貿易用途牟利;在家創作和網上工作,則屬於可以容許的情況。他希望當局可以清晰界定濫用公屋的行為,執法時以常理出發。並加強宣傳教育,謹慎執法,以消除疑慮,避免公眾誤墮法網。尤其在處理長者並非蓄意濫用公屋的情況時,要情理兼備。
立法會議員(選委會)蘇長榮則提議應當優化懲戒措施,引入分級懲處機制。對於非蓄意濫用公屋的人士,給予譴責和警告制度;對於屢犯的人士,方實行刑事檢控。
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楊永杰表示,局方需提前考慮實際操作,如地產單位辯稱不知道單位是公屋,又或住戶在網上放盤出租,平台上的登記人是否同樣犯法。他指出,由於局方加強執法,預計日後需要刑事調查的案件數量大幅上升,因此需要加派人手,以保障時效。
不少議員擔心舉報獎勵制度會導致居民為了舉報而舉報,從而影響鄰舍關係。立法會議員(九龍西)梁文廣指出,舉報濫用公屋獎勵在初期有機會導致不少誤報個案。建議當局設立篩查機制,將明顯錯誤的個案反應給前線工作人員,以減輕負荷。房署亦可以建設個案資料庫用於記錄結果,為有爭議的個案提供標準,給予前線工作人員參考,也讓公眾看到成效。同為選委會的議員周文港則表示當局宜認真跟進濫用據報機制的人和個案。
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謝偉銓指出,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和從業員在打擊濫用公屋領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他促請政府加強物業界的諮詢指引和培訓,為相關人士提供資助和誘因,鼓勵其協助落實各項政策。
據報如美國失去所有AAA評級 強積金管理人將拋售美國國債
外媒報道引述消息指,香港強積金管理人已制定初步計劃,如果美國失去最後一個AAA最高信用評級,將在3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美國國債。
報道指,香港強積金規模達1.3萬億元,根據規定,管理機構只能在美國獲得經批准機構授予AAA或同等評級的情況下,才將其10%以上的資金投資於美國國債。而穆迪上月下調了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後,日本R&I成為目前唯一授予AAA評級的公司。儘管R&I表示不考慮下調對美國評級,但積金局上月曾敦促強積金管理人制定「應急計劃」,以應對評級下調的情況。
關稅恐慌催生「跨洋運金」套利狂潮!12家華爾街銀行Q1狂賺5億美元
美國財經雜誌《Fortune》報導,當全球貿易摩擦因關稅威脅升溫時,華爾街貴金屬交易員卻因一場「跨大西洋套利盛宴」賺得盆滿缽滿。最新數據顯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 12 家頂級銀行今年首季貴金屬業務收入達 5 億美元,創近五年最佳單季表現,更創下十年來次高紀錄。這場「意外之財」的核心,正是市場對貴金屬關稅的恐慌引發的跨區域套利狂潮。
套利狂潮主要源自於美國市場的「價格溢價」。今年初,市場擔憂美國可能對黃金、白銀加徵關稅,導致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 貴金屬期貨價格顯著高於倫敦、瑞士等國際交易中心的價格。交易員抓住這一價差,將大量黃金、白銀從歐洲、亞洲運往美國期貨倉庫交割,賺取「關稅生效前的最後差價」。
市場情報公司 Crisil Coalition Greenwich 數據顯示,華爾街 12 家銀行貴金屬收入約為過去十年季度平均收益的兩倍,其中摩根士丹利以 67 噸黃金交付量居冠。以目前市價計算,這批黃金價值約 70 億美元,摩根大通則透過交割 2 月期貨合約,單季交付黃金超 40 億美元,其中一筆交割規模更創下交易所史上最大單日紀錄之一。
這種跨洋套利潮並非首次出現。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商業航班停飛導致物流中斷,部分銀行透過包機將黃金運至紐約交割,賺得高額利潤,摩根大通金屬部門更藉此在 2020 年創下 10 億美元年營收紀錄。
Coalition 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負責人 Angad Chhatwal 分析指出,此次套利熱潮的規模遠超預期,除因關稅政策引發短期波動性激增外,也與金價自 2022 年底以來翻倍漲勢有關,倫敦市場交易量的同步增長,也進一步放大投行的操作空間。
然而,這場狂歡並未持續太久。隨著美國政府最終將貴金屬排除在對等關稅計畫之外,美國與全球市場的價差迅速收窄,套利窗口隨之關閉。
儘管如此,這場「跨洋搬運黃金」戲碼已為華爾街投行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行業觀察家所言:“當貿易摩擦的陰影籠罩全球時,總有人能從市場的裂縫中找到光——這一次,光來自黃金的跨洋流動。”
從 2020 年的疫情套利到 2025 年的關稅恐慌,華爾街的交易員們再次證明:在波動的市場中,「危機」與「機會」往往只隔一道價差的距離。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深圳新房成交價連續四個月上升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昌鴻)深圳中原地產今日發布5月深圳樓市報告稱,受「五一」假期影響銷售等影響,深圳新房住宅預售和現售合計成交3162套,環比下降14.4%,環比下降13.8%。成交均價55529元/平米,環比上升0.9%,成交價連續四個月上升。
該報告稱,從成交總價來看,300萬-500萬價段新房成交上升幅度最大,500萬-800萬價段下滑幅度最大。其中, 300萬-500萬價段成交佔比36.9%位居第一,上升了6.6%,此價段內,鴻榮源珈譽府、中建鵬宸雲築、卓越珺奕府項目成交活躍。500萬-800萬價段成交佔比25.2%位居第二,主要為中洲迎璽、紅山華府項目。300萬以下價段成交佔比23.9%,主要為星河盛境、創城雲璞花園項目。
從成交單價來看,4-6萬價段上升幅度最大,6-8萬價段下滑幅度最大。其中, 4-6萬價段成交佔比36.0%位居第一,上升了5.3%,此價段內,中建鵬宸雲築、鴻榮源珈譽府、卓越珺奕府項目成交活躍。4萬以下價段成交佔比35.1%位居第二,主要為星河盛境、龍湖御湖境、創城雲璞花園項目。6-8萬價段成交佔比20.3%,主要為中洲迎璽、紅山華府項目。
金管局:本港正在互聯互通渠道擴大人民幣產品
金管局助理總裁許懷志表示,本港正在互聯互通渠道擴大人民幣產品,並努力改善香港人民幣生態圈。人民銀行與金管局之間有貨幣互換協議,可向香港銀行提供較穩定資金,推動國際間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他表示,目前本幣之間兌換成本仍較高,又或流動性對沖工具不充分,需要進一步推動。
許懷志出席中國銀行人民幣國際化論壇時表示,本港近年與中東及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明顯增加,但兩個地域重點不一。
他表示,討論人民幣國際化,要從金融投融資以及實體經濟角度出發,其中金融投融資近年發展迅速,去年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逾1萬億元,較本港整體存款還要多。香港離岸市場金融產品,不限於在香港發行的產品,因香港與內地有互聯互通機制,涉及股票,債券及衍生品等,都在豐富香港人民幣產品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許懷志表示,近年尤其跨境貿易的實體經濟範疇,使用人民幣的情況迅速增加。過去3年,內地與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的佔比倍翻至30%。在本港,經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由2021年的7萬億元,增長至去年的15萬億元。
【EJFQ信析】發威跑贏金價 白銀蓄力破頂
踏入6月份,商品市場以白銀最為矚目,周四(5日)攀越去年10月22日高位每盎斯34.9美元,一鼓作氣突破35美元重要心理關口,周五亞洲時段曾見36.27美元,迭創2012年4月迄今新高,按周進賬接近一成,罕有地跑贏金價的區區2%。事實上,截至5月底止,白銀已第三年落後黃金,2025年以來累計漲幅就較金價少了12.2個百分點,換言之,白銀轉強,將預示啟動「反攻」行情,遠遜黃金的表現開始修正。
倘若白銀稍後沒有明顯跌回35美元之下,即肯定今次屬「真.突破」,這帶出3個重要訊息。首先,是銀價預料漲勢或提速,因為成功超越逾13年峰值,代表技術阻力已不存在,將開展新一輪動能十足的升浪,猶如金價於2024年初確認擺脫運行10年以上的杯柄形態(Cup with Handle)最大阻力位每盎斯2000美元整數關口後,便像脫韁野馬般大幅上揚至今。
其次,銀價升勢加快象徵金市熱潮正邁向新階段。由於白銀價格遠比黃金低,但同樣擁有對沖通脹、抗衡貨幣貶值、價值儲存工具等功能,預測屬投資者尋求替代黃金配置的選項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銀價波動性較黃金大,其特質類似股市內中小型股般,當金價上漲持續一段時間、投資氣氛愈趨熾熱,部分游資便會從黃金轉為押注波幅勝一籌的白銀,甚至流入槓桿更高的金礦股,以博取更佳回報;這種現象跟牛市之際、資金自重磅藍籌流往二三線股狀況相若。因此,白銀近期倍受追捧,在某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黃金及相關資產買賣意欲都顯著提升。
第三,可從輝達(Nvidia)股價觀察白銀潛在趨勢。除具備像黃金的避險屬性外,白銀亦擁有廣泛工業應用需求,尤其近年AI熱潮帶動下,數據中心、電力基礎設施、晶片製造等領域的白銀消耗正日益增加。根據Silver Institute報告,白銀於電力及電子產業需求已佔整體工業用途一半以上,這也解釋了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問世至今,附【圖】所見,「AI股王」輝達與銀價走勢呈現愈來愈強聯動性,兩者關連系數達0.88,屬極高水平。換句話說,輝達股價若干程度成為白銀後市一項前瞻指標。
綜上所述,白銀攀抵近14年高位,且上方技術阻力相對有限,中短期可望挑戰2011年8月22日的每盎斯44.2美元,下一目標將是2011年4月25日的紀錄峰值49.8美元,意味上漲空間或超過23%。
信報投資研究部
中國外滙儲備連升5個月 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
中國外滙儲備連升5個月,並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
人民銀行公布,5月底,中國外滙儲備為32852.55億美元,創近8個月高位,按月增加36億美元,升幅為0.11%。
國家外滙管理局表示,5月,受主要經濟體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經濟增長前景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震盪,全球金融資產物價漲跌互現。滙率折算及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滙儲備規模上升。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外滙儲備規模維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5月底,黃金儲備為7383萬盎司,較上月底增加6萬盎司;當月黃金儲備對應的美元價值為按月減少16億美元,至2419.88億美元。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中美貿易「休戰」之際 特朗普限售乙烷報復稀土管控 反致美能源出口崩盤?
中美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後,美方卻動作多多,包括日前突然限制向中國銷售乙烷,並駁回220萬桶乙烷出口許可。分析指,美國此舉可能是對中國稀土出口管控的反制,卻反令美國乙烷出口業帶來惡果。
綜合《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公司Energy Transfer LP表示,上月底突然收到美政府來函,要求未來對中國出口乙烷前,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而另一家乙烷出口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則指,其三宗緊急授權申請已遭商務部駁回。
Enterprise表示,公司於5月23日收到需取得許可的通知後,隨即提交緊急授權申請;但美國商務部轄下「工業與安全局」(BIS)於6月3日通知,駁回其三批共約220萬桶乙烷運往中國的出口請求。據規定,Enterprise在通知發出後的 20天內可提出異議,BIS將於45天內作最終決定,若屆時未收到進一步通知,則意味該公司將無法將這批貨物出口至中國。
Enterprise稱,BIS在5月23日通知一批美企,對向中國出口「純度為95%或以上的乙烷和丁烷」實施新許可要求,必須先獲得特別聯邦許可後才能出口,因這些天然氣「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用途的不可接受風險」。不過,BIS隨後撤銷了對丁烷的新許可要求。
Energy Transfer LP則在6月3日收到通知後,表示將依規提出正式出口許可申請,以確保出口業務能持續進行。Energy Transfer LP和Enterprise是美國兩家最大的乙烷出口商之一。對此,BIS發出的通知認為乙烷出口存在BIS尚未對媒體查詢作出回應。
乙烷是天然氣液體的一種,可裂解為乙烯,而乙烯是生產塑膠與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隨著美國頁岩氣產業的發展,美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乙烷出口國。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截至 2024 年,美國乙烷日均出口量約為49.2萬桶,其中對中國出口高達每日22.7萬桶,佔約46%。
有分析指,BIS的限制措施將迫使美國出口商尋找其他買家,增加營運不確定性;而對中國石化企業而言,則意味將承受更高成本,供應穩定性也可能受衝擊。美國《財富》雜誌稱,美國生產商無法輕易將這些乙烷轉賣給其他國家,美國的乙烷出口可能會出現短期停滯。
貨物追蹤和分析公司Vortexa美洲區分析主管Samantha Hartke表示,企業緊急申請被拒絕,讓人產生疑問,這是否只是一次短期中斷;但短期內可能需要重新安排貨源或轉售,也將加重對美國國內儲存設施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人士指,中國購買乙烷沒有美國政府聲稱的所謂「軍事用途」,相關出口禁令不僅影響美企本身的利益,還可能會終結美國能源出口。
美國能源市場諮詢公司RBN Energy常務董事Kristen Holmquist分析,BIS的決定可能會破壞美國乙烷市場,擾亂全球流動,但如果許可證不發放或緩慢發放,可能會對該行業產生持久影響。
面對美國近期在貿易上的步步緊逼,中方早已布局應對,包括與中東國家接洽,探索多元化進口渠道;而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正準備投產,可以從天然氣中提取乙烷,雖然現時產量有限,但也是邁向國產替代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核心關切與政策立場。白皮書表示,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施長臂管轄,持續將出口管制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對其他國家產業和企業實施制裁打壓,嚴重阻礙全球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措施是損人不利己。
深喉
國安法5周年|「35+」45人入罪 迄今最大規模國安案 主腦戴耀廷圖謀「攬炒」顛覆國家政權重判10年
「35+顛覆案」涉案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為迄今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亦是《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首宗顛覆國家政權案。其中31人認罪,餘下16人不認罪受審。案件於2023年2月6日在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開審,經過118天審訊,於2024年5月30日裁決,16名不認罪被告中,其中14人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連同早前已認罪的31人,共45人罪成,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半年時間寫成逾300頁判詞,釐清「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必要元素,為以後同類案判提供指引。
45名罪成被告於2024年11月19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其中被控方指為「組織者」的5名被告,包括「主腦」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 趙家賢判囚7年、鍾錦麟判囚6年1個月、吳政亨判囚7年3個月;其餘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7年9個月不等。
31名認罪被告,包括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黃之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伍健偉、尹兆堅、郭家麒、吳敏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林景楠、岑敖暉和王百羽。
16名不認罪被告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余慧明、劉偉聰、李予信。經審訊後,2人包括李予信及劉偉聰被裁定罪脫,但控方就劉偉聰罪脫上訴但仍准保釋。
「35+初選」意圖奪立法會過半議席 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
控方指所謂「35+初選」旨在顛覆國家政權,濫用立法會議員職權,於2020年組織策劃及參與所謂「初選」,意圖奪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後,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及任何政府提出的撥款申請,以癱瘓特區政府作籌碼,迫令政府回應反對派的政治訴求。
控方指,首被告戴耀廷為主腦,與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及吳政亨為組織者,協助舉行「初選」,以實現戴耀廷所提倡的目標。控方引用戴的文章,提及運用立法會否決權、「攬炒十步」,並引用「初選」各區協調會議文件及協議、「墨落無悔」聲明、被告在記者會及「初選」論壇的言論等舉證。
至於其他被告,控方指他們均為參與者,同意戴所提倡的目標,參與顛覆謀劃,包括協議取得立法會大多數控制權、無差別否決預算案。
首被告戴耀廷提出「攬炒十步」 圖令政府停擺
綜合庭上證人供詞顯示,作為「推手」的戴耀廷,曾在個人社交媒體及報章刊登文章,宣揚其「攬炒」概念,最觸目是於2020年4月,提出「攬炒十步」的時間路線圖,包括2020年7月至8月起,當泛民被大規模「DQ」 時,派出「Plan B」人選參選,最終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主導立法會,否決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所有撥款申請,令政府只能維持一般運作,並否決財政預算案,迫特首解散立法會,以臨時撥款方式維持政府運作,最後特首被迫辭職,特區政府停擺,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中央政府把國家安全法直接適用於香港,解散立法會、成立臨時立法會、新特首由協商產生,大舉拘押反對派領袖,街頭抗爭趨激烈,社會陷入停頓,最後西方國家實行政治及經濟制裁。
戴先後在《蘋果日報》刊登兩篇名為「攬炒的定義和時間」和「攬炒的時代意義」的文章,闡述如何「攬炒」、「攬炒」的關鍵時機及「攬炒」成為實踐顛覆的策略,鼓吹市民必須要「準備來一次真正的攬炒,決心要死而後生」。
此外,戴出席所有地區直選的「協調會議」,要求使用立法會權力製造「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爭取所謂「五大訴求」,其目的和用意是要利用該謀劃破壞、摧毀或推翻現行的政治制度,以及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所建立的體制。
及至2020年6月初,戴耀廷等核心組織者再次召開記者會公布計劃詳情,並表示各區經過多次「協調會議」後,參選人已達成「共識」,包括「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以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戴透過WhatsApp發送「協調協議文件」,參選者之後須向「民主動力」遞交提名表格及按金,共42名被告有交表格,表明支持及認同協調會議共識及目標。戴表示不需要參選人簽任何共識文件,以免為當局提供DQ候選人的理據。
即使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戴耀廷仍多次以法律學者身份向公眾宣稱,合謀操盤出選並不違法,企圖安撫市民繼續支持計劃。
3被告發起「墨落無悔」聲明 堅定不移實現所謂「初選」目標
控方亦提及由梁晃維、張可森及鄒家成發起的「墨落無悔」聲明,即運用權力否決預算案,內容與戴耀廷提倡「初選」的目標一致,33名被告都有簽署這聲明,承諾會堅定不移實現「初選」目標。
審訊中,控方亦提到其他被告的角色,包括在公民黨的記者會中,黨魁楊岳橋的發言,提及「以後政府每一個法案,由《施政報告》,佢唔能夠回應五大訴求之後,由施政一一以後每一個法案,財政嘅撥款申請,財委會嘅撥款申請,我哋都會否決。呢個亦都係一個莊嚴嘅承諾」。
在所謂「35+初選」後舉行的記者會中,亦有其他被告明言落實「五大訴求」為是否決預算案的條件,如岑敖暉稱「如果香港係已經落實咗五大訴求,如果係有真普選嘅話,我相信呢我哋係會有磋商嘅空間」;王百羽稱「…其實我哋嗰個最大公因數就一定係堅決反對《財政預算案》,如果五大訴求冇落實的話…」。控方指,何桂藍、鄒家成與余慧明都於同一記者會持同一立場。
去年5月30日法庭作出裁決,16名不認罪被告中,其中14人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連同早前已認罪的31人,共45人罪成。
判詞釐清「顛覆國家政權罪」 不限於使用武力 不止於刑事行為
在逾300頁的判詞中,法庭釐清了一些法律定義,包括何謂「顛覆國家政權罪」,「國家政權」是指香港特區政府的各種權力,以及政府不同組織所履行的職能。
《國安法》第22條提到,「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但判詞指明,顛覆罪中的「其他非法手段」,不限於使用武力及威脅使用武力。法庭稱,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5月28日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的決定,提及的「任何」活動,非法手段並非單指武力活動;限於武力手段,屬狹義詮釋,有違香港國安法的立法目的。至於「其他非法手段」,亦不止於刑事行為。但民事過失是否足以構成非法手段,法庭認為無需表達肯定意見。
另要證明被告有意圖顛覆國家政權時,控方要論證兩點,一為被告有意圖落實控罪所述的手段,二為被告在犯案時,旨在顛覆國家政權。判詞又指,被告不知「非法手段」是非法的,但做了都算犯法,對法律無知不是辯解理由。
判詞指,違反《基本法》第73條,濫用立法會職權,可以構成「非法手段」。立法會議員有憲制責任,並需宣誓擁護基本法,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違反基本法規定。法庭引用2016年梁國雄的「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案件,指議會特權不適用於本案,又指議會特權並非絕對特權,受制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說明」,防止有勢力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進行插手和搗亂。
而本案的「非法手段」,就是謀劃濫用《基本法》第73條的「否決權」。按《基本法》第51條,行政長官在立法會解散後,仍可按上個財政年度批准臨時短期撥款,但政府執行新政策必定受到嚴重阻礙,基本上要煞停。
雖然《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訂明三級制量刑原則,即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判囚10年至無期徒刑,即是終身監禁;積極參加的,判囚3至10年。
但2024年11月判刑時,3位主審法官陳慶偉、李運騰及陳仲衡指,三級制並不完全適用,但可用作參考。判詞解釋,因詮釋刑事法律時,要以嚴格和狹義角度詮釋,而顛覆罪條文中沒提及串謀罪,《刑事罪行條例》中的串謀罪字眼明確,只提及刑期上限,沒提過刑期下限,法庭可審視立法機關如何衡量罪行刑責。
辯方代表大多同意法庭可參考三級制量刑,惟控方指可參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來考慮立法意圖,惟法官反駁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024年3月本地立法,《香港國安法》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年實施,2個立法機關地位職能各異,不能以本地法律了解其立法意圖。法官再參考終院「呂世瑜案」及上訴庭「馬俊文案」,指出量刑時應考慮顛覆罪條文以及普通法原則,不應依靠內地判刑案例。
就各被告的刑期,法庭提到,2020年3月和4月時,首被告戴耀廷向公眾表明,「35+」計劃終極目的和用意,要利用該謀劃破壞、摧毀或推翻現行政治制度,以及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建立的體制。
判詞:戴耀廷為謀劃發起人、組織者 「實質上是提倡一場革命」
法庭指,地方選區協調會議達成的4項共識,包括舉辦「初選」、舉辦選舉論壇、目標議席數目和替補機制,當中不包括「運用否決權」,但協調過程絕非止於協調會議,認為4項共識純屬手段,全屬正式立法會選舉前實際流程安排,純粹藉以盡量增加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數目的部分機制。
法庭又說,所有由戴耀廷製備的協調機制協議中,已清楚說明「初選」目的,參選人亦聲明一旦當選,會積極運用或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法庭肯定戴耀廷有對參加協調會議的人士,解釋他在協調協議中所説的「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要採取的步驟和他想追求的結果,即行政長官在預算案被否決兩次後別無選擇,必須根據《基本法》第52條辭職,故戴耀廷推想的「攬炒十步」中,直至行政長官下台,並非如辯方所説的空想。
判詞指,即使《基本法》容許特首在立法會已被解散時,按上一財政年度的開支標準批准臨時短期撥款,但亦代表政府執行任何新政策時都必遭嚴重阻礙,政府和行政長官的權力和權威被大大破壞,造成香港的憲制危機。
因此,法庭認為,戴耀廷撰文引起泛民主派注意,他不僅是「35+」顛覆計劃的發起人及幕後主腦,亦是「初選」的組織者、為「首要分子」,形容他「實質上是提倡一場革命」,即使戴沒親自參選「初選」或實際的立法會選舉,但他向打算跟從其計劃去推動否決財案的人士提供平台,也同意吳政亨的「三投三不投」運動,以15年監禁的量刑起點最為適合,戴耀廷認罪獲3分1刑期扣減,判囚10年。
區諾軒參與程度不相伯仲 但不如戴激進 其證供至關重要
至於區諾軒,法庭認為區是組織者之一,其參與程度與戴不相上下,但不如戴般激進;另區擔任控方的從犯證人,其證供對將所有證據拼合 「至關重要」,有系統和有邏輯地為法庭就2020年發生的所有事件提供全貌,量刑起點仍為 15年監禁,但基於其證據的重要性,給予50%扣減。加上區諾軒知悉香港和中國官員「示警」後便退出謀劃,又嘗試說服趙家賢退出,及考慮他對法律無知和公共服務的貢獻,給予額外5%扣減,總刑期為6年9個月。
時任「民主動力」召集人的趙家賢,亦擔任從犯證人,法庭指其證供大體上被法庭接納,被法庭依賴以達致裁決,但無法接納他僅為「積極參加者」,指他作為謀劃組織者之一,角色重要,同以15年為起點,加上他認罪,給予50%扣減,又接納趙家賢就謀劃的合法性,可能被戴耀廷誤導,給予3個月扣減,再因其良好品格和長期公共服務,額外減刑3個月,總刑期為7年。
「民主動力」副召集人鍾錦麟,是第三名作為組織者的從犯證人,法官指其證供有用,雖然參與較戴耀廷、區諾軒和趙家賢低,但作為組織者之一,同樣屬「首要分子」以12年為量刑起點,考慮他認罪、及對法庭協助程度,給予 45%刑期扣減,再因對法律無知及過去公共服務減刑3個月,總刑期為6年1個月。
至於經審訊裁定罪成的吳政亨,法官指他既不是初選組織者、亦不是候選人,發起「三投三不投」時仍未加入謀劃,是在與戴耀廷溝通和接觸後才成為謀劃一分子。但吳在《國安法》生效後仍擁護「攬炒」,自願和故意繼續推動謀劃,對他人施壓,又在《蘋果》登廣告,裁定他為「積極參加者」,以7年半為量刑起點,但認為他可能受戴耀廷誤導,誤信計劃合法而行事,再扣減3個月至七年3個月。
另「墨落無悔」聲明的 3 名發起人鄒家成、張可森與梁晃維,法庭指他們「既是初選候選人,也是聲明的發起人」,又出席抗爭派記者會,「比其他同為初選候選人的被告更積極」,故以監禁8年為量刑起點。
楊岳橋在記者會擔任領導、積極角色
時任公民黨黨魁楊岳橋亦以判囚 8 年為量刑起點,法官指雖不會懲罰《國安法》生效前的行為,但有關行為可用於評估,楊在生效後、案發期間的參與程度,,在記者會上可見其在公民黨內有領導、積極角色。
其餘 36 名被告,包括林景楠均為「初選」候選人,雖然林亦擔任從犯證人作供,惟法官指其「無損權益口供」沒甚作用,故不予扣減,同被裁定為「積極參加者」、以判囚 7 年為起點,法庭指他們在謀劃中不可或缺,因沒有他們的參與,謀劃根本不能展開,而量刑同時已考慮了不涉任何暴力元素。
45名罪成被告刑期
組織者:
戴耀廷 10年
區諾軒 6年9個月
趙家賢 7年
鍾錦麟 6年1個月
吳政亨 7年3個月
港島區
袁嘉蔚 4年3個月
梁晃維 4年11個月
鄭達鴻 6年6個月
徐子見 4年2個月
楊雪盈 6年6個月
彭卓棋 6年6個月
九龍西
岑子杰 4年3個月
毛孟靜 4年2個月
何啟明 6年7個月
馮達浚 4年5個月
黃碧雲6年6個月
劉澤鋒 4年5個月
九龍東
黃之鋒 4年8個月
譚文豪 4年2個月
李嘉達 4年3個月
譚得志 4年5個月
胡志偉 4年5個月
施德來 6年7個月
新界西
朱凱廸 4年5個月
張可森 4年11個月
黃子悅 4年5個月
伍健偉 5年7個月
尹兆堅 4年8個月
郭家麒4年2個月
吳敏兒4年5個月
譚凱邦4年3個月
新界東
何桂藍 7年
劉頴匡 4年5個月
楊岳橋 5年1個月
陳志全 6年6個月
鄒家成7年9個月
林卓廷 6年9個月
范國威 4年2個月
呂智恆4年3個月
梁國雄6年9個月
林景楠 5年2個月
柯耀林6年7個月
超區
岑敖暉 4年6個月
王百羽 4年3個月
衞生服務界
余慧明 6年9個月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We are on the Path to World War III – Thank You Trump
COMMENT #1: Hi Marty,
Orbán framed the conflict as a battle between the U.S./NATO and Russia, arguing that Ukraine is a “battleground” for larger powers. He has consistently echoed this view, criticizing Western arms deliveries to Ukraine and EU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He claims Hungary seeks to “stay out of this war” to protect its national interests.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June 2022) suggested avoiding humiliating Russia, warning that the conflict risked becoming a “proxy war” if diplomatic solutions were ignored. However, he later attempted to back out, clarifying his support for Ukraine’s sovereignty.
Leaders of both Serbia and Belarus (non-EU) have also used similar language, warning that this has been a deliberate strategy to wage war against Russia. The fake news tries to mislead the public, claiming that it is a war of Russian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ian sovereignty. If that was the case, Putin could have taken all of Ukraine instead of just protecting the Russians in the Donbas, for which he gets criticism from the hardline Russ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