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夠膽和美國對著幹的也門胡塞武裝,到底是什麼來頭?

巴士的報

本周四(1月11日),美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對也門境內與胡塞武裝有關目標實施導彈打擊,也門全國範圍內遭遇襲擊,包括首都沙那、薩達和達瑪律以及荷台達等地。

外界很好奇,美國襲擊胡塞武裝這枝「拖鞋軍」,為什麼要打導彈打到也門首都沙那? 答案是胡塞武裝早已佔據了也門首都沙那。

聲稱有能力將紅海變成「墳場」的胡塞武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政治綱領是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這一系列問題成為各國媒體探究的熱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胡塞武裝現在控制了也門多個地區,但卻在2022年被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為「恐怖組織」。

胡塞武裝是也門反政府組織,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一個名為「青年信仰者」的團體。該團體的成立與也門的歷史以及政治因素密切相關。

大約從9世紀開始,也門北部一直存在著一個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宰德派領袖統治的國家,但在1962年,一些也門軍官推翻此前北部這個君主制國家,並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由於宰德派與舊政權的關係,他們被視為對新政府的威脅,受到鎮壓。

大約30年後,也就是1990年,南北也門統一,成立也門共和國,但雙方之間的分歧仍然存在。根據美國中情局2010年的估計,也門有65%的國民是遜尼派,35%是什葉派,而這些什葉派大多數是宰德派。雖然就全國總人口而言,宰德派成了少數,但他們在也門北部和西部以及首都沙那仍然佔多數。當時的也門政府為了削弱宰德派在北部地方的統治地位,鼓勵與沙特有聯繫的兩個遜尼派分支——薩拉菲派和瓦哈比派的民眾,在宰德派人口佔多數的地區定居。

據美國《時代》週刊等媒體報導,宰德派認為,越來越多的瓦哈比派和薩拉菲派在也門北部定居,對他們的文化造成影響。有學者表示,這引發了宰德派的宗教復興運動,而領導這一運動的就是「青年信仰者」組織。該組織後來變為一個批評也門政府與西方關係的政治團體。

「青年信仰者」之所以後來改名為胡塞武裝並發動反政府叛亂,與該組織領導人胡塞被殺有關。事緣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青年信仰者」舉行大規模示威,反對當時親美的也門政府,「青年信仰者」遭到鎮壓。第二年即2004年,也門政府領導人邀請胡塞到沙那參加會談,後者拒絕了這一邀請,之後也門政府對其進行抓捕,胡塞發動叛亂。這一年9月,胡塞被政府軍打死,「青年信仰者」隨後改稱「胡塞人」,即現在的胡塞武裝。

根據美國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指出,在胡塞死後,胡塞武裝發動了多次反政府叛亂。該組織2010年與也門政府簽署了停火協議,但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之後胡塞武裝再次發動反政府叛亂。2014年9月,胡塞武裝攻佔首都沙那,後又佔領該國南部地區,逼使時任也門總統哈迪前往沙特避難。2015年,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也門戰事升級。之後,在聯合國等方面的斡旋下,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數次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一直打打停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李亞男表示,胡塞武裝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比較關鍵的節點,它的發展與沙特瓦哈比派在地區的擴張、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干涉、西方「民主化改革」在中東的失敗這些因素是相伴而生的。

第一個節點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青年信仰者」不滿美西方對中東的軍事干涉,在政治上變得激進,開始宣傳反美和反猶口號;2004年,該組織指責薩利赫政府與美國關係過於密切,與政府爆發多輪武裝衝突,雙方衝突持續至2010年簽署停火協定。

第二個節點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當時也門薩利赫政府在國內的反對浪潮中倒臺,過渡政府成立。胡塞武裝也參與了反對薩利赫政府的運動,並趁機壯大勢力,要求參與過渡政府之後的也門權力分配。由於其具體訴求沒有得到滿足,胡塞武裝2014年攻打沙那,引爆了也門第二次內戰。

胡塞武裝的出現是在歷史、政治、社會、宗教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宗派爭鬥,沙特資助遜尼派及其薩拉菲派分支,而伊朗資助胡塞武裝作為也門什葉派組織的代表。

胡塞武裝不是散兵遊勇,軍事力量強大,被西方視為中東地區「抵抗軸心」。

圖: 胡塞武裝在也門有大量什葉派追隨者。

據聯合國安理會2015年的一份報告估計,胡塞武裝包括7.5萬名武裝人員,如果將平民效忠者算進去,他們的規模可能在10萬到12萬之間。《也門郵報》2017年的一篇報導稱,胡塞武裝大約有10萬人。該組織現在控制著也門多個地區,包括首都沙那和紅海港口荷台達。也門政府則控制著南部港口城市亞丁和人口較少的東部地區。

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穆赫辛稱,也門西北部地區貧困的社會環境和民眾對宗教的虔誠,促進了胡塞武裝的發展。該組織反美反以的口號迎合了當地民眾對美以反感的心理。

胡塞武裝的政治主張是什麼?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李亞男認為,胡塞武裝在宗教意識形態上和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以沙伊競爭為代表的中東教派鬥爭的大背景下,胡塞武裝通常被視為與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一樣,是受伊朗支援的「地區代理人武裝」。再加上也門北部與沙特毗鄰的地理現實,沙特長期以來都對胡塞武裝的發展壯大高度警惕,認為胡塞武裝是伊朗安插在其邊境的「楔子」,可以被伊朗用來威脅沙特的國家安全。不過,今年沙特與伊朗和解進程持續推進,帶動了胡塞武裝與沙特之間關係的緩和,有關也門和平進程的談判也隨之推進。

不過胡塞武裝和伊朗的關係,未必如外界想像那麼密切。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引述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胡塞武裝從來都不是伊朗的代理人,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政治議程。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執行副總裁帕西表示,與黎巴嫩真主黨相比,胡塞武裝與伊朗的聯繫更少,他們不受伊朗控制,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自主行動。除此之外,雖然美國和其他國家指責伊朗向胡塞武裝提供導彈和無人機技術,但是美國三藩市大學教授祖內斯表示,胡塞武裝的絕大多數武器都是繳獲的或在黑市上購買的,並非來自伊朗。

胡塞武裝想要獲得什麼?對於這一問題,半島電視臺援引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助理教授朱諾的話稱,胡塞武裝已佔據也門大片土地,實質上管治那些國土,不可避免地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無法實現這個目標……在加沙戰爭的背景下,他們希望通過表達對哈馬斯的支持,來證明自己是由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的關鍵成員,因此我預計他們擾亂紅海海上交通的動作將會持續下去」。

目前胡塞武裝在紅海是通過無人機和導彈進行「小成本襲擾」的,而美國牽頭組建的護航艦隊的「高成本防守」,令胡塞武裝在很大程度上達到預期效果,這就造成巴以衝突嚴重外溢的惡果。


深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