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粵港澳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主體結構完工

文匯報

位於廣東惠州的太平嶺核電站1號機組核島外穹頂澆築昨天(30日)完成,這意味着我國首座生態核電站完成首台機組主體結構建設。1號機組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屆時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00億度。

隨着最後一塊區域混凝土的澆築完成,整個1號機組安全殼的主體結構正式完工,相當於給核電機組穿上了一套堅固的「鎧甲」。不光可以承受來自外界上百噸的強力衝擊,還可以抵禦九級地震和十七級颱風。

此次澆築完成的機組核島外安全殼為半球形穹頂結構,半徑36米、高約11米,面積約有5個籃球場大。這個巨大穹頂密布鋼筋,可以和內安全殼、鋼襯裡組成多重防護,將核電機組運行過程中的高溫輻射緊緊鎖在內部。

中建二局太平嶺核電項目部技術負責人 鄧亮文:主體的內部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每條鋼筋直徑40毫米,達到了普通民用鋼筋直徑的2倍,每立方米混凝土鋼筋含量達到了普通民用建築的3倍。

太平嶺核電廠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計劃分三期實施。當前,1號機組正處於安裝調試的關鍵階段,2號機組正進入設備安裝高峰期,兩台機組計劃於2025年建成投用。單台機組每年將能夠滿足100萬人口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

中廣核太平嶺核電高質量建設總指揮 章國強: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將超過500億千瓦時,可等效減少標煤消耗超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12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於種植了近11.3萬公頃森林。

核電技術如何分代?各自有何特點?

近日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3030萬千瓦,在建數量和裝機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

專家介紹,從核電站的代際劃分來看:

第一代核電站是早期的原型堆電站,它們證明了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第二代核電站是在第一代核電站基礎上開發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證明了核能發電的經濟可行性。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核電站都屬於第二代核電站。

第三代是指先進的輕水堆核電站,更安全、功率更高。機型包括美國的壓水堆AP1000,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等。

第四代是目前最先進的核電站,主要特徵是安全性好、廢物產生量小、經濟性高,並能防止核擴散,是核能的長遠發展趨勢。我國的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是全球首座投入商業運行的第四代核電站,標誌着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來源:央視新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