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CNN點名中俄反衛星武器何其多 美智庫打臉:美軍才是和平利用太空的頭號威脅

巴士的報

隨著現代衛星在軍事領域的用途越來越多,對太空軍事優勢依賴度最高的五角大樓開始緊張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月底就提到「太空新冷戰」的概念,直接點名中俄「在發展多種類型的太空反衛星武器」。但問題是,就連接受採訪的美國智庫都承認,五角大樓才是和平利用太空的頭號威脅。

按照CNN的說法,目前反衛星有多種相對成熟的手段。例如網絡攻擊,主要是針對衛星或地面接收器的操作系統和數據,進而破壞、攔截或中斷衛星信號。例如「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前一小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衛星通信網絡發動大規模攻擊,試圖在戰爭的關鍵初期破壞基輔的指揮和控制能力」。報道稱,此次網絡攻擊凸顯了「衛星如何成為戰爭期間的關鍵目標」,因為現代衛星在幫助部署部隊、維持通信以及發射導彈和探測對手武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電子干擾,主要是利用電子戰技術干擾或破壞地面與衛星之間的通信和數據上傳下載。《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稱,俄軍在戰場上加大了針對GPS衛星導航信號的干擾力度,西方援助烏克蘭的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無法發揮作用。根據烏克蘭內部機密評估報告,2023年烏軍發射的「神劍」制導炮彈命中率在幾個月內急劇下降,命中率不足10%,最終烏軍被迫放棄使用這款炮彈。曾被烏軍視為對抗俄軍利器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也失去了原本的威力。烏軍前線軍官透露,在2023年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他通過無人機發現,沒有一發「海馬斯」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成功命中目標。此外,美國媒體還提到,中國也在發展針對GPS信號的先進電子干擾設備。美國太空軍也宣稱,中國「正在開發用於針對大範圍衛星通信的干擾器」。

直接上升式反衛星導彈,通常從地面發射,用於直接摧毀太空中的衛星,但可能會產生大量失控的衛星碎片。報道提到,中國在2007年曾用反衛星導彈摧毀了一顆太空中的退役衛星,「引發美國、印度和俄羅斯展開類似試驗」。「此後中國還以中段反導的名義進行了多次針對太空衛星的攔截試驗」。

共軌反衛星技術是將反衛星航天器送入軌道,然後前往目標衛星附近實施攻擊。五角大樓發言人萊德稱:「5月17日,俄羅斯將一顆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據我們評估,這顆衛星可能是一種太空武器,具備攻擊近地軌道上其他衛星的能力。這顆俄羅斯衛星與俄方2019年至2022年間部署的反衛星航天器具有相似特徵。」此外,CNN還宣稱,中國實踐十七號衛星帶有機械臂,「可被用於抓取其他衛星等反衛星任務」。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中國太空技術研究院早就在官網上大大方方地公布了實踐十七號的使命,其中明確提到,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太空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極為不利。歐美一些國家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實踐十七號衛星上天就承擔著試驗高軌太空碎片觀測技術的任務。

高能激光武器,可使衛星的光學傳感器暫時或永久失效,甚至破壞其他內部設備。俄羅斯重啟了冷戰時期的反衛星計劃,例如開發用於破壞光學偵察衛星的「機載激光系統」等,中國也擁有「多種地基激光系統」。

按照美媒的描述,中國和俄羅斯簡直就是一門心思地推進太空軍事化。問題是,就連接受CNN採訪的美國智庫「安全世界基金會(SWF)」也承認,外界普遍認為,美軍擁有針對衛星通信和導航的先進干擾技術,「並對於可使偵察衛星眩目或致盲的地面激光器進行了大量研究」。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部長薩爾茨曼在解釋為何美軍需要這些太空作戰能力時公開宣稱,由於中國太空能力「可以提升在擁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第二島鏈內的解放軍武器射程和準確性」,「我們必須阻止中國獲取這些信息,確保我們不會成為解放軍瞄準的目標」。《紐約時報》不久前披露,由於「確信中俄在太空作戰方面的快速進展」對美國軍隊和其他地面軍事資產、在軌衛星「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因此五角大樓「正急於擴大在太空發動戰爭的能力」。

SWF還承認,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主張「和平利用外太空」並反對外太空軍備競賽。「沒有確鑿的公開證據表明中國使用反太空能力對付任何軍事目標。」同時,俄羅斯也反對在太空部署武器。

「樞密院十號」最後質問,到底誰才是和平利用太空的最大威脅,不是很清楚了嗎?

止戈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