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關稅戰|鱷王達里奧警告 美國經濟已陷衰退邊緣 恐較08年金融海嘯更糟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導致環球市場動盪,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有「鱷王」之稱的達里奧(Ray Dalio)警告,關稅政策已令美國非常接近衰退,一旦處理不當,將令美國經歷較2008年金融海嘯等經濟衰退時期更差的情況。
達里奧周日出席節目NBC訪問時表示,我們正在從多邊主義(主要是美國式的世界秩序),轉向存在巨大衝突的單邊主義的世界秩序。
他指最擔心的不是美國陷入衰退,而是出現較衰退更嚴重的情況,包括環球貿易被中斷,美國債務不斷增加,以及新興國家破壞二戰結束後的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結構。
達里奧指,推動歷史發展有5種力量,包括經濟、內部政治衝突、國際秩序、技術以及洪水和流行病等自然災害,他認為特朗普徵收「對等關稅」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但非常具破壞性,如同將石頭砸向生產系統,會引發全球衝突。
另外,他呼籲,國會應將聯邦赤字降至GDP的3%以內,若不解決債務及財赤問題,美元地位或受衝擊。一旦上述問題同時發生,對美國貨幣體系的衝擊可能比1971年的廢除金本位制,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為嚴重。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七三股災股票跌9成 倪匡買一隻股慘賠98%?87年股災成港股最大跌幅?
美國關稅戰升級,引發全球股災,港股隨大跌浪潮,周一(4月7日)恒生指數急瀉逾3千點,創下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回顧港股歷史,股災屢次發生,例如在1973年、1987年、1989年、1997年、2003年及2018年等,其中以73年及87年股災最為震撼,87年更導致港股要緊急休市4天。雖然股災在30多年前,但對一些老股民或市民來說仍是記憶猶新,《星島頭條》網同你重溫股災的威力。
股災|七十年代全民炒股 「魚翅撈飯」、「大牛點煙」
1973年發生的股災,又稱「七三股災」,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亦是當年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恒生指數大跌超過九成,由年內最高位1774.96一直跌到1974年的150.11點才真正喘定。
有人認為石油危機是73年股災起因,但更多分析家認為股災與當時全民皆股的情況有關。七零年代初,香港股票市場已經面向各階層的香港市民,當年炒股氣氛熾烈,由於賺錢快,更有人辭工專心炒股,股民在帳面身家暴漲下,生活奢華,出現「溏心鮑魚煲粥」,「魚翅撈飯」、「用大牛(港幣500元鈔票)點煙」等瘋狂現象。
股災|爆假股票事件釀成股災?
1973年初股票巿場極為熾熱,恒生指數在1973年的首三個月內上升1.1倍,於1973年3月9日恒指上升至1774.96點的新高位,豈料數日內爆發合和假股票事件,稅局又稱要徵收股票利得稅,巿民開始拋售股票,至當年7月恒指跌穿500點,在4個月間下挫超過70%。股市由狂升跌至一蹶不振,令數以萬計的人因此而破產,甚至有人自殺。
股災|倪匡摸頂入貨終大跌98% 領悟「股市非平民百姓所能參與」
著名作家倪匡亦是七三股災的受害者,倪匡得知當時股票「香港天線」的內幕消息,指仍有空間上升,於是以每股30元以上元摸頂追入,怎料一買即跌,香港天線跌至只值五毫子一股,最後更倒閉清盤收場。多年後,倪匡分享那一場股災令他頓悟到「股市非平民百姓所能參與」,自「香港天線」後便再沒有買入股票。
股災|「黑色星期一」港股暴跌400點 收巿後緊急停市4天
都市傳說10月向來是「股災月」,1987年的香港股災恰巧亦是發生在10月。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突然大幅下跌,亞洲股市在隨後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現恐慌性拋售,引發全球股災,這次環球大跌市被稱為「黑色星期一」,香港恒生指數收報3362點,在當日下跌超過400點,大跌一成一。
當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在徵得時任財政司同意下,宣布香港股市由10月20至23日停市4天,希望投資者有時間冷靜情緒,避免恐慌性拋售,同時讓經紀可以處理積壓的交易。這是當時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之中唯一實施停市。而10月24日銀行公會亦宣布減息,希望能讓投資人恢復信心。
股災|復巿大跌逾千點 成歷來最大單日跌幅
可是在10月26日甫復市,股民即恐慌性拋售股票,恒生指數開市後15分鐘已下跌超過650點,全日收市下跌1120.7點,跌幅高達3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期指亦受拖累,下跌1554點,以每點50元計,每張期指虧損7.77萬元,導致很多期指好倉持有者無法履行合約。以8萬張未平倉合約計,共62億元,遠超保證公司的承受能力。為挽回投資者信心,政府宣布向期貨市場的主要經紀商及期貨公司股東提供10億元,加上外匯基金中提取10億元,合共20億元作為備用貸款。其後當時的期交所主席湛佑森宣布辭職。
小知識|恒指64年創立成港股表現重要指標
之後港股亦發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股災,例如1997年7月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令港股急挫逾六成;2000年科網股災,港股跌幅亦逾四成。還有2018年中美雙方展開貿易戰,恒指於10月跌至24540點低位後反彈,跌幅達26%。
恒生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表現的重要指標,早在1964年創立,由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倡議、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始創,最初原意僅供內部參考,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公開發布。指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
股災|連串巧合造成「丁蟹效應」都市傳說
談到香港股災,不得不提「丁蟹效應」。1973年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煙雨濛濛》,播映時適逢1973年香港股災;股災過後,股市累積跌幅達到91.54%。1987年他主演的電視劇集《杜心五》播畢後兩個月,就出現1987年環球股災,香港股市暴跌至要停市4天。至1992年10月鄭少秋又演出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市的熊市中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最終炒股蝕至傾家蕩產,後來與4名兒子於大廈天台,逐一跳樓,成為經典一幕。恰巧當時香港股市暴跌,恒生指數一個月內暴瀉1,283點,下跌高達20%,不少股民投資失利。
丁蟹效應|重播鄭少秋劇集多現股災 成分析員研究課題
在接下來20多年,幾乎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播放時,香港股市也會有顯著下跌,於是開始出現「丁蟹效應」一詞,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從此成為投資者的另類股市話題,甚至連外資大行里昂證券亦於2004年為此發表研究報告,統計了1992年至2003年他每有劇集播出時,股市通常都跌,跌幅介乎0.1%至25%。而且結局越慘、跌幅越大,當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均有鄭少秋身影,就更令外界關注。
當然,並非所有股災的出現都有秋官的身影,就好像周一(7日)的股災,並沒有重播鄭少秋的劇集,可說完全與「丁蟹效應」沾不上邊,「丁蟹效應」是否會繼續成為都市傳說?就要留待下次股災再臨時再作觀察。
高盛再調高金價預測 年底見3700美元
高盛再度調高金價預測,將今年底黃金價格預測,由每盎斯3300美元,上調至3700美元,調高400美元或12%。高盛上月底曾將金價預測由3100美元,調高至3300美元。
至於相應預測範圍從3250至3520美元,調整至介乎3650至3950美元。這一調整反映了中央銀行需求的強勁、當前經濟不確定性,以及預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資金流入將進一步增加。
而在極端情況下,如果央行需求持續升至每個月110噸,ETF持有量反彈至疫情時期水平、以及投機性頭寸達到歷史新高,金價甚至可能觸及4500美元。
金價持續破頂,上周突破每盎斯3200美元新高。紐約期金收報3244.6美元,升2.1%。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美滙跌穿100關 兌瑞郎創10年新低
市場對關稅戰波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憂慮升溫,美滙周五跌至3年低位,兌瑞士法郎再創下10年新低。
美滙指數一度跌穿100大關,低見99.01,創下2022年4月以來最低,跌幅達到1.84%;單周跌幅勢必創下上月初以來最大。
美元兌瑞郎續挫,創下2015年1月以來最弱水平,尾段報0.81795瑞郎,滑落0.71%,單周跌幅是2022年11月以來最大。
美元兌日圓跌至2024年9月以來最低位,一度報144.05日圓,跌0.24%,單周跌幅是上周下旬以來最差。
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上揚,單周升幅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
較早時,中國公布反制美國關稅的行動,周六起對美國開徵的稅率由84%調高至125%。
Jefferies外滙主管Brad Bechtel表示,美滙受壓是由於市場對美國經濟可以安然渡過本次關稅戰危機的信心減退,對美元及美國債券的信心亦下降,投資者寧願持有日圓或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
另外,美國最新公布的4月消費者情緒指數顯著下滑,一年通脹預期升至1981年以來最高,也利淡美滙。
歐羅升至2022年2月以來最強位,報1.1476,升2.46%。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央行準備好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英國2月份國內生產總值(GDP)增0.5%,為一年最強勁增速,並遠優於預期升0.1%,英鎊連升4天,最高報1.3145美元,升1.35%。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金銀價格 6
2024-03-06 美元價2125 飾金價23660/19560 金粒/金條價21410/19570 銀美元價23.613
2024-03-21 美元價2204 飾金價24510/20260 金粒/金條價22170/20260 銀美元價25.73
2024-03-28 美元價2193 飾金價24340/20120 金粒/金條價22020/20130 銀美元價24.40
2024-03-29 美元價2233 飾金價24840/20540 金粒/金條價22470/20540 銀美元價24.97
2024-04-02 美元價2256 飾金價25010/20670 金粒/金條價22630/20680 銀美元價25.33
2024-04-03 美元價2282 飾金價25350/20950 金粒/金條價22940/20970 銀美元價26.25
2024-04-04 美元價2300 飾金價25590/21150 金粒/金條價23150/21160 銀美元價27.20
2024-04-08 美元價2348 飾金價25970/21460 金粒/金條價23320/21320 銀美元價27.95
2024-04-09 美元價2361 飾金價26050/21540 金粒/金條價23710/21670 銀美元價28.10
六福金價
2024-04-09 美元價2399 飾金價26470/21950 金粒/金條價0/0 銀美元價29.15
金價大升, 在網上查唔到飾金價....
恒生9999金價港元22560/22440 恒生99金價港元22330/22210
2024-04-16 美元價2386 飾金價26400/21890 金粒/金條價23970/21910 銀美元價28.78
2024-05-20 美元價2433 飾金價26950/22350 金粒/金條價24460/22360 銀美元價32.23
2024-07-17 美元價2472 飾金價27310/22640 金粒/金條價24800/22670 銀美元價31.18
2024-08-20 美元價2503 飾金價27610/22900 金粒/金條價25070/22910 銀美元價29.38
2024-09-13 美元價2564 飾金價28340/23500 金粒/金條價25730/23520 銀美元價30.02
2024-09-20 美元價2608 飾金價28540/23670 金粒/金條價25920/23690 銀美元價31.23
2024-10-17 美元價2680 飾金價29480/24450 金粒/金條價26760/24460 銀美元價31.62
2024-10-21 美元價2730 飾金價29980/24860 金粒/金條價27220/24880 銀美元價33.95
2025-01-24 美元價2773 飾金價30620/24830 金粒/金條價27790/25400 銀美元價30.80
2025-02-06 美元價2868 飾金價31770/25770 金粒/金條價28680/26210 銀美元價32.31
2025-02-11 美元價2918 飾金價32420/26290 金粒/金條價29180/26670 銀美元價31.90
2025-02-20 美元價2954 飾金價32560/26410 金粒/金條價29400/26870 銀美元價33.02
2025-03-14 美元價2982 飾金價33060/26810 金粒/金條價29840/27270 銀美元價33.86
2025-03-18 美元價3015 飾金價33190/26920 金粒/金條價29960/27380 銀美元價33.92
2025-03-28 美元價3072 飾金價33930/27520 金粒/金條價30630/28000 銀美元價34.37
2025-03-31 美元價3107 飾金價34120/27670 金粒/金條價30980/28320 銀美元價34.26
2025-04-11 美元價3217 飾金價35470/28770 金粒/金條價32020/29270 銀美元價31.31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特朗普狂「放火」燒埋科研界 科學家擬「大逃亡」本港大學收漁人之利
特朗普四處「放火」放得性起,想不到連美國引以為傲的科研界,亦被燒及,不但研究經費大減,許多科研人員要執包袱,「瘋狂關税」也令進口科研設備價格大升,嚴重打擊研究工作,一批名牌大學左支右絀,苦不堪言。在陰霾籠罩下,不少科學家人心思走,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科研界有75%考慮「大逃亡」,離開美國到他國發展,若他們付諸實行,美國科研地位勢必一落千丈。一位大專高管朋友同我講,美科研人才急速外流,香港的大學可收漁人之利,别人的「危機」,正是我們的「良機」。
特朗普心中只有兩個字,一是「利」,二是「忠」,對待大學和科研機構同樣用此兩字真言,一方面揮動大刀削開支,砍走聯邦政府大批科研項目,例如有關天氣影響等研究,把不少科學家掃地出門;另一方面,則打壓有異心的大學,懲罰它縱容「反美」和「反猶」,所用手段是大削政府資助,讓受罰者飽嘗缺水之苦,以致科研捉襟見肘。
這粗暴壓榨,激出了科研界的怒火,最近權威科學刊物《自然》刊出文章,直指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即大斬科研經費,把大批聯邦政府僱用的研究人員炒掉,並大幅縮減對大學和機構的科研經費,迫使它們裁員,或凍結招聘。
在政治低氣壓下,科硏界前景愈來愈黯淡,不少人感到不安和沮喪,《自然》上月做了一次調查,發現科研人員中,竟有約75%考慮離開美國,寧願往其他國家發展,這個數字不小,對美國科研地位而言,是個大危機。此外,2000名科學家日前也發表公開信,指美國科學界正被恐怖氣氛籠罩,要求特朗普政府停止攻撃美國的科學事業。
除了經費被削外,特朗普的「瘋狂關税」,也重重打擊科研,皆因美國每年從中國、瑞士、日本、英國和歐盟等輸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實驗室設備和試劑等,約佔所需的40%以上,當關税政策落實後,這些輸入的科技用品,將被徴20%以上關稅,價格必然急升。一位大學研究部主管說,科研機構將面對極大財務壓力,研究工作難以維持,「這可能是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將造成持久傷害」。
對華裔科研人員而言,更多一重打壓,就是隨時被指偷取科技資料,惹上官非搞到周身蟻。最近FBI就突擊搜查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王曉峰的住所,其後校方更把他開除,它們都沒講清楚王教授犯了什應罪,估計與他對數據科學的研究有關。
這案件反映,臭名昭著、針對華裔科學家的「中國行動計劃」正捲土重來。在這陰影下,感到不安的學者愈來愈多,部分人已决定返回中國內地,或往香港繼續做研究,估計這類人將接踵而來
美國科研界的「危」,卻是香港的良機。一位大專高管朋友同我講,香港的大學正大力發展科研,急於增聘研究人員和教授,美國科研人員不滿被打壓,離心愈來愈強,對香港而言,是大大好事,可把握這時機,向他們招手,以壯大科研實力。
世界輪流轉,特朗普打壓美國科研界,反而有助「東風壓倒西方」,把它的科研優勢向東轉移,香港則坐收漁人之利,豈不樂乎。
時人物語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花旗:美股仲有大把空間跌 不排除跌至4500點
華爾街專家警告,隨著特朗普團隊加大關稅力度,股市大有空間繼續跌。
標普500指數(^GSPC)剛剛經歷了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周,華爾街並不確定拋售是否已經結束。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主管Stuart Kaiser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認為美股「還有很多下跌空間」。
Kaiser表示,最壞情況的關稅結果仍未被納入盈利預測或股票估值。同樣,如果經濟真的放緩至令人擔心的衰退水平,股市還沒有充份反映這種結果。
Kaiser說:「我們仍然非常謹慎。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還不夠,因為每股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遠未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標普500指數跌至4500點左右並非不合理。」
周日晚,與標準普爾500指數(ES=F)掛鈎的期貨暴跌超過4%,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NQ=F)期貨下跌近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貨(YM=F)下跌3.7%。納斯達克指數周五收跌,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較2月份的紀錄高出17%。
經濟學家們嚴厲警告,特朗普總統推出多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舉措,足以令美國經濟停滯不前。
摩根大通是第一家預測特朗普關稅將會令美國經濟在下半年陷入衰退的華爾街大行。
花旗的Kaiser則指出,如果經濟陷入衰退,標普500指數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根據他的研究,自1948年以來,在經濟衰退期間,標準普爾500的平均下跌幅度為22.1%。22.1%的跌幅將使標準普爾500指數跌穿4800點。
Kaiser寫道:「這樣,在估值、定位和風險定價方面的調整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盈利表現和經濟增長預測仍未充份反映潜在的關稅影響。」
隨著股市在2025年開始下跌,華爾街愈來愈多地談論,聯儲局、白宮或其他政策制定者會否介入以阻止混亂並幫助金融市場。
在特朗普的「解放日」衝擊之後,似乎並沒有任何「策略」發揮作用。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周日在一個節目中說:「特朗普關稅不是開玩笑的。」
周五,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暗示,投資者不應預期央行減息會立即帶來紓緩。
鮑威爾說:「現在談論針對這些措拖的適當貨幣政策還為時過早。我們今天還不能滿有信心地說。」
結果是股市插水式下滑,看不到明顯的結束跡象。
Renaissance Macro經濟主管Neil Dutta周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聯儲局還沒有準備好介入,如果總統認為經濟狀況良好,他沒有理由改變方針。在我們預測貿易政策前景之前,投資者需要知道,看跌期權的行使價繼續下跌。」
Dutta補充說:「所以,你要麼認為關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要麼認為關稅本身就是目的。每個人愈早意識到這可能是後者,我們就愈早開始談論重返市場。」
撰文:Josh Schafer
關稅對消費者無影響? 美前財長斥「有史以來最大自殘」 分析:2018年教訓證「風暴才剛開始」
特朗普瘋狂加徵關稅引發多方反對和批評,美國國內亦掀起「自救運動」,民眾除了加緊囤貨,更湧上街頭抗議。美前財政部長直斥,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分析認為,根據2018年貿易戰的歷史教訓,風暴才剛剛開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日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護航稱,美國消費者不會付出更多代價,且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的原因是供應非常缺乏彈性,他又指,已有逾50國家要求協商。特朗普表示,「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一定會贏。儘管不容易還是要挺住,最終結果將會是歷史性的。」
針對哈西特的護航,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直指,特朗普關稅政策是有史以來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自殘傷口。薩默斯表示,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加劇通貨膨脹率,進而降低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減少。
美國民眾則已經直接用行動證明,究竟特朗普關稅政策有無影響。大家紛紛在網上搜索哪些商品會因關稅漲價並瘋狂囤貨,「我該在關稅實施前買什麼」、「我該搶購什麼」等關鍵詞成為Google熱搜詞,不少美媒也根據相關信息給民眾列出了「購物清單」,在清單中,「中國」一詞幾乎貫穿始終。據報道,纽約市民諾埃爾·佩格羅在兩日內花費3500美元囤積電子產品,甚至因搶購中國電視機跑遍多家商店。
除了加緊囤貨,民眾還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一批來自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也在組團前往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希望和特朗普就其全面徵收關稅一事進行常識性討論。
為何特朗普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瘋狂打關稅戰?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論點是:長期貿易逆差源於「不對等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加徵關稅將迫使貿易夥伴讓步,同時通過「成本轉嫁」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這個算盤是否敲得響?
央視新聞旗下公眾號「玉淵潭天」引用幾組與2018年貿易戰相關的數據,分析關稅政策將如何震盪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回顧2018年,美股至少經歷過3次大的波動,每一次都與特朗普政府當時的政策有關。2018年2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出現單日下跌175點,創下當時的歷史最大單日跌幅;2018年9月底到10月第二周,蘋果、亞馬遜等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挫;2018年12月,道瓊斯指數出現單日下跌653點,標普50指數接近熊市區域。
當時特朗普同樣揚言,美國經濟基礎異常強健,意即沒有受到影響。
然而,以2018年12月的股市崩盤為例,加州的科技初創企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很多原本計劃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上市的加州科技企業,都不得不推遲上市。例如Uber,2018年美國資本市場認為其上市將是2014年以來美國交易所規模最大的IPO,但2019年年中最終上市後,表現始終勉強,甚至出現了認為Uber等公司「幾乎沒什麼價值」的聲音。可以說,這次的崩盤,深深傷害了美國的科技產業,這種傷害,是長期的甚至是不可扭轉的。
在與關稅戰直接相關的產業,影響同樣顯著。2018年,特朗普政府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中國對美國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作為反制。
當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雖說2020年美國大豆出口額又上升至25億美元,超過了貿易戰前的水平,但2018年美國中西部6個州的農場破產率上升30%,2019年美國農場破產率上升20%。很多美國人的生活因此改變,行業內的公平競爭也受到了破壞。
在製造業方面,特朗普政府認為加徵關稅能讓美國製造業重建,解決經濟「空心化」問題,「鐵鏽帶」也不再「生鏽」。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實施後美國國內鋼鐵價格上漲,美國鋼鐵行業公司的賬面數據好看,美國鋼鐵公司還宣布重啟伊利諾伊州的工廠,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美國鋼鐵廠增加了4800個就業崗位。
然而,鋼鐵價格上漲導致汽車、機械、建築等行業的成本上升。據統計2018年鋼鋁關稅導致美國下游製造業反而損失了7.5萬個崗位。例如「美國的酒桶」公司,作為美國唯一的不鏽鋼啤酒桶製造商,因關稅政策用不起美國鋼,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以維持運營。到2023年,美國鋼鐵公司宣布無限期關停伊利諾伊州的工廠;到2024年,該公司因近年來持續虧損,差一點被賣給日本製鐵公司。
也就是說,關稅也並沒有「保護」美國的鋼鐵行業。當時美媒諷刺稱,「特朗普徵收鋼鐵關稅,保護了鋼鐵製造商雇傭的14萬工人,但這些關稅也懲罰了以鋼鐵為原料的各行業中的650萬人。」
再看當時的貿易戰,給美國民眾帶來了什麼實質性影響。
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賈斯汀·沃爾弗斯指出,「關稅從根本上重塑美國人的生活」。他舉例,2018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洗衣機的價格上漲近100美元,很多家庭選擇繼續使用老化的機器,從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成本,如老化機器的噪音、洗滌後烘乾效果很差的衣物,以及更高的水費和電費賬單。關稅的總成本不僅僅是從你賬戶支出的金額,還包括它們迫使你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會引發新的成本。
總括而言,無論是美國民眾的抗議聲,還是經濟晴雨表的數字波動,再到行業指標的起落,都顯示了這場瘋狂關稅風暴剛剛開始,它還將席捲、牽扯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加劇社會分裂與全球經濟動蕩。
深喉
不再可靠!特朗普陰晴難測 德國考慮將1200噸黃金儲備撤回
由於特朗普政策難測,德國正考慮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約 1200 噸黃金,價值高達 1130 億歐元。
德國的財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賺取的,當時因出口激增,導致德國與其他國家的巨額貿易順差,這些盈餘在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下被轉換成黃金,目前官方存量為 3,352 噸,其中約 1,236 噸存在聯準會。
然而,美國新政府把整個歐盟也放進加徵高額關稅的目標名單中,德國開始反思是否調整各方面對美依賴關係。一些參與組成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的高層人士呼籲重新評估「黃金存美」安排,理由是擔心美國不再是德國的「可靠夥伴」。
根據德國媒體《畫報》報導,將領導下屆德國政府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高層已經討論將黃金從紐約撤出,因為擔心華府不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德國前政府部長萬德維茨(Marco Wanderwitz)表示,「當然,這個問題又出現了」,他長期主張應制定政策,允許德國官員定期到紐約檢查黃金,或完全撤回黃金。他曾於 2012 年遊說要親自去檢查黃金儲備但被拒絕。
分析師指出,如果德國從美國撤出黃金儲備,意味著聯準會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遭受質疑,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會有更多國家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道指收市瀉2231點 納指墮熊市
中國反擊美國的進口關稅政策,令全球貿易戰升級,環球股市周五面對進一步拋售,美股道指急瀉超過2200點,失守4萬點關口,三大指數跌幅介乎5.5%至約6%,納指收市較歷史最高收市紀錄滑落超過20%,墮入技術性熊市區。與此同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五在一個周年會議上發表演說,指新關稅對經濟的衝擊看來較預期嚴重,聯儲局將確保不會引發通脹升溫問題。
中國連環拳反制美國關稅
鮑威爾表示,聯儲局已準備好隨時考慮作出政策調整,並謂必須確保物價上調不會導致通脹持續攀升,說聯儲局有責任維持通脹穩定,但直言關稅可能帶來持續的通脹影響。他發言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社交媒體呼籲鮑威爾「停止玩弄政治」,說「現在正是減息的完美時機」。
納指陷熊市 歐股重挫
道指連續兩天裂口向下,低開448點後,臨近收市跌幅曾擴大至2281點,低見38264點;標指及納指亦以貼近全日低位收市,以重磅科企掛帥的納指100指數下瀉超過6%,自高位調整20%,亦陷入技術性熊市。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波動指數曾再飆升51.77%至45.56。中國對美國關稅作出強硬回應,反映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走勢的納斯特中國金龍指數一度急挫逾11%。
金龍中國指數倒退8.87%
至美市收市,道指報38314點,瀉2231點或5.5%,為2020年6月新冠疫情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指挫5.97%,報5074點;納指插5.82%,報15587點;金龍中國指數倒退8.87%。歐股沽壓沉重,英、法及德股分別重挫4.95%、4.26%及4.95%。
重磅股中,特斯拉(Tesla)遭摩根大通唱淡,股價狠插10.4%,蘋果公司再瀉7.3%,輝達(Nvidia)、亞馬遜及Meta跌幅介乎4.2%至7.4%。銀行股沽壓大,摩根大通、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跌幅在7.5%至7.9%之間。波音暴挫9.5%,為表現最差道指成份股;Nike反彈3%,為唯一錄得升幅的道指成份股,主要由於特朗普說,越南提出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越方將把關稅降至零。
上月新職22.8萬 就業仍穩
美國勞工部公布,3月份非農業職位增幅從2月經向下修訂後的11.7萬個,升至22.8萬個,遠多過預期的14萬個,顯示在本周關稅措施出爐前,當地就業市場穩健。上月增長職位主要來自醫療護理、運輸和倉庫,以及消閒和餐飲業,但聯邦政府職位則自2022年以來首度連跌兩個月。美國上月失業率增加0.1百分點,至4.2%,高過原先估計維持於4.1%,反映勞動參與率升0.1百分點至62.5%;期內平均時薪按年增長3.8%,增幅低過前一個月及預期升4%。
10年期美債息跌穿4厘
美國10年期債息跌穿4厘,一度大跌17.22個基點,至3.8564厘;對息口較敏感的2年期債息急瀉22.05個基點,至3.4611厘,為2022年9月以來低位。交易員押注聯儲局今年將減息至少4次。
亞洲股市周五跌勢未止,越南股市一度再冧5.8%,收市跌幅收窄至1.56%;日股日經指數低收2.75%。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上形容所面對關稅是「國家級危機」,並稱政府考慮採取反制措施,如報復性關稅或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採取行動。
格羅斯警告影響未完勿撈底
據美國銀行引述EPFR Global資料顯示,截至4月2日為止一周,全球股票基金吸資21億美元,但美股基金連續兩星期錄得資金流出,涉及47億美元。
前「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警告投資者不要撈底,形容當前是一場「史詩式的經濟和市場事件」,類似1971年美國結束金本位,只不過負面影響更加立竿見影。他又認為特朗普不會很快退縮,因為他的個性太強硬。
現貨金價曾跌超過3% 紐油挫逾7%
「末日博士」魯賓尼(Nouriel Roubini)預期市場調整將略為進一步加深,直到特朗普重拾「理性」令緊張形勢降溫,讓市場情緒穩定下來。
美滙指數回穩,曾倒升1.09%至103.18,歐羅回吐1.16%至1.0927美元,日圓一度漲1.03%至144.56兌每美元,其後曾轉挫0.92%,報147.4。布蘭特期油插水6.5%,收報每桶65.58美元,創4年新低,兩日跌幅達14%;紐約期油急挫7.41%,收報61.99美元。現貨金價一度挫3.15%,低見每盎斯3016.17美元。
中國強硬反制 美股暴瀉 特朗普:中國「驚慌失措」
中國政府今日宣布對美國實施全面反制措施,將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所有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此舉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54%累計關稅的直接回應,標誌著全球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戰進入新一輪升級階段。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財政部網站發布公告,嚴厲譴責美方做法「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凌行為」。公告強調美國此舉不僅損害中方合法權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業供應鏈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特別說明現行保稅和減免稅政策維持不變,並設置了為期一個月的緩衝期(4月10日至5月13日),期間已啟運貨物可免於加徵新關稅。
美國股市對此作出劇烈反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連續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500點(3.6%),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跌幅均超過4%。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擔憂全球經濟可能陷入新一輪衰退。
特朗普總統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迅速回應,指責中國「驚慌失措」,並聲稱「這是他們承受不起的」。他同時向國際投資者喊話,強調其政策立場不會改變,現在仍是「致富的最佳時機」。這種強硬表態顯示美國政府無意退讓,雙方貿易對抗可能持續升級。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此次反制措施涵蓋所有美國商品,不同於過往針對特定產品的選擇性關稅,顯示其反制決心。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背景下,這場貿易衝突可能對脆弱的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市場參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並做好風險管理準備。
作者:MoneyClub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於美股收市後公布對等關稅後,美股過去兩日累計下瀉逾10%。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及白宮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Miran均為特朗普關稅措施導致股市大跌辯護。
貝桑:近期美股大跌不是MAGA政策導致
貝桑周五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根據他以往從事對沖基金經理的經驗,近期美股大跌市的根源,始於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DeepSeek的產品帶來挑戰,對美股「科技七雄」(Mag 7)產生負面衝擊的延續,而不是「讓美國再次強大」(MAGA)的政策導致。
屬制定關稅政策的關鍵人物之一的Stephen Miran周五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以歷史罕見的廣度和速度出手,解決了一個數十年來持續惡化、削弱美國競爭力、繁榮與經濟的問題,市場出現一些波動是在意料之中。
Stephen Miran:減稅和監管鬆綁足以抵消關稅帶來衝擊
Stephen Miran反駁華爾街日益加深的衰退擔憂,稱特朗普的減稅和監管鬆綁計劃將足以抵消關稅上調帶來的任何衝擊。
他又稱,本身不是專業的預測人士,所以不一定會給出概率數字,但進口僅佔美國經濟的14%,只有那種非常非常劇烈、極其巨大的衝擊才可能讓人認為會出現經濟衰退這樣的後果。
Stephen Miran上月曾經在國會揚言,即使實施高關稅,美國經濟仍會有優秀表現。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摩通料樓市未跌完 必需品零售市場呈回穩
摩根大通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香港地產的下跌趨勢仍持續,但部分子行業或將回穩。
報告指出,除領展(00823)於下月公布業績外,本地地產股的業績大部分已登場,總體而言,由於開發利潤率受壓和寫字樓租金持續下跌,盈利按年跌6%,但大部分地產股的派息都能維持。
考慮本地地產股子行業的穩定性和估值,首選為太古地產(01972)及領展,前者料將受惠中國零售業改善,領展則可望受惠於香港必需品零售企穩。
住宅市場方面, 摩通認為,發展商的利潤或持續受擠壓,隨着發展商主動減價推售新盤,今年本港住宅樓價價仍有機會下跌5%。
香港零售市場,商戶租金的調整分歧,九龍倉置業(01997)對其以奢侈品為主的商場持謹慎態度,領展則指零售有所改善。摩通認為,必需品零售市場呈回穩,但非必需品仍然面臨挑戰。
香港寫字樓市場持續弱勢,報告表示,2024財年平均租金收入按年跌4%,而自2020年以來的租金收入跌15%,所有收租股都錄得租金下跌,大部分並預期調整會持續至2025財年。
瑞銀:若關稅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金價或見3500美元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在報告中預測,黃金價格有望達到每盎斯3200美元。如果關稅相關風險或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金價可能會達到3500美元,這是預測的上行情景。
彭博引述瑞銀報告指出,除了避險需求外,還看到投資者對黃金的長期配置需求增加的跡象。黃金ETF的全球流入量達到歷年來首季的高位,全球主要地區持倉量均有較大增長。
報告稱,全球投資者正努力應對潛在的滯脹、衰退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即黃金作為對沖尾部風險的作用再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隨着各國央行在過去3年中以創紀錄的速度購買黃金,加之美元或面臨貶值風險,私人投資者似乎也紛紛效仿央行,增加了黃金敞口。今年首季黃金ETF和以往同期相比的逆勢流入,加上央行持續的黃金購買和強勁的零售金幣、金條需求,可以被視為黃金市場的廣泛積極情緒。
退休香港中產 擠爆深圳樓市?
近幾年,網上從不缺「香港賺錢深圳花」的消息。
香港人在深圳山姆排隊搶購的新聞還沒過去多久,港人北上潮水有了新變動:香港人正在北上置業,擠爆深圳樓市。
數據顯示,部分樓盤香港買家的比率高達三成,深圳福田口岸附近新盤香港客戶的比重超過兩成。
據《鳳凰 WEEKLY》上周六(29 日)報導,在這些香港買家中,活躍著許多銀髮族的身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養老。
北上養老的香港人過著最讓打工人羨慕的生活,他們吃著粵菜,講著粵語,結伴打麻將、唱 k,閒來無事就散步買菜…… 在中國生活節奏最快的城市之一,過著最鬆弛的晚年生活。
以至於坊間開始流傳起一個無法被驗證的新傳說:
深圳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非大廠員工和科技新貴,而是北上養老的香港人。
84 歲香港老人何伯每個月領港府派發的生活金 4,000 多元,用 2,000 元在深圳租下一室一廳。要是在香港,2,000 塊只能租一間 6 平方公尺左右的「劏房」。
根據 2025 年 2 月的數據,若民眾想在香港市中心租一居室,平均每月要付房租 1.6 萬港幣,基礎生活開支接近 9,000 港幣,總生活費近 2.5 萬港幣。
來到深圳的何伯,每天晨起鍛鍊,然後到超市裡買菜煲湯總花費只需 30 多元。
跟香港相比,深圳的物價十分低廉。
香港賣到 15 元上下的純淨水,在深圳只需要 2 元一瓶。在香港,80 元只夠吃一頓午餐簡餐,在深圳已經可以下館子了。作為全廣物價最高的城市,深圳的雞蛋、蔬菜、肉類等食材價格依然比香港便宜 50%~70%。
衣食住行便宜就算了,在深圳娛樂的花銷也遠低於香港。仔細核算唱 k、看電影等日常娛樂活動的成本,港深兩地的價差甚至可以接近千元。
據數據庫公司 Numbeo 的測算,在香港生活每月開支約為深圳的 2.4 倍。
飯後,閒來無事的何伯,還會再找個茶餐廳,點個菠蘿油和港式凍奶茶,日常坐一下午跟老友吹水。
是的,他的老友也是來深圳養老的香港人。
更多鉅亨報導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胡‧說樓市|生活成本不斷加! 今年差餉又要交多啲!
樓價尚未有顯著上升的信號,但租金卻節節上升,逼近歷史高位。擁有物業收租的投資者若能在低位入市,自然會感到回報不錯,但不要以為租金升幅對小業主沒有影響。政府在每個財政年度都會更新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值,這直接推高應繳付的差餉及地租。每個財政年度開始時,政府都會重估「應課差餉租值」,並將載有全港「應課差餉租值」的名冊在每年三月底至五月間公開,供公眾免費查閱。今年你又需要多交多少差餉?
全盛時期 可獲四季差餉寬免
政府財政赤字嚴重,需要透過舉債等方式增加收入之餘,政府對惠及民生的措施也大幅縮水,包括連續第三個年度削減全港小業主的差餉及地租寬免。
全盛時期,我們可以獲得四季的差餉寬免,首兩季的上限為1,500元,後兩季為1,000元。但自2023年度起,政府已減少寬免,只提供兩季寬免,每季上限1,000元。2024年再減至一季寬免,上限仍為1,000元。下一年度再縮減,只在第一季提供寬免,金額上限降至500元。
由於我們繳交的差餉與租值息息相關,當租金不斷上升且政府縮減差餉寬免時,以前視為微不足道的開支,現在可能會額外感到負擔。《胡‧說樓市》編輯部在過去幾年研究的案例反映了這一點。
政府放寬細價樓印花稅,400萬元以下物業只需繳付100元印花稅,十大屋苑之一的「沙田第一城」開始有「低於400萬元」的選擇。但當物業估值下滑,業主的物業價值大幅縮水時,下一年度所需支付的差餉及地租卻逆市上升。
這個早幾年前創出呎價新高的單位,位於5期50座高層G室,我們一直追蹤其租值變化。單位實用面積303呎,業主當年以680萬元買入,差估署的評估租值從2021至2023年都維持在129,480元,去年調升至133,320元,今年再更新至142,680元,按年上升7%。
由於政府按租值徵收5%差餉及3%地租,業主全年須繳付11,414元給政府,扣除首季僅500元的差餉扣減,令第一季應付金額減至2,353元,第二至四季須全額支付差餉及地租,每月須支付2,853元給政府。全年就要繳付超過萬元,比2024年多支出1,250元。
大單位業主負擔更重
映灣園賞濤軒3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502呎,政府在評估其應課差餉租值時,由2021年以來都未有調升過,連續幾年維持在每年131,760元,但下年度卻大幅調升至158,160元,增加20%。
因此,按同樣的計算方式,在扣除所有寬免後,業主2024年全年僅須交9,540元差餉及地租,但明年卻需增加至12,152元,支出增加2,612元。
細價樓多幾千元的支出,總體來看未必太誇張,但對於其他大單位的業主而言,負擔可能更加明顯。例如,海怡半島17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1,338呎,租值由2023年的518,400元,上調至2024年的533,400元,下年度將增至549,600元。這個單位的業主每年所須繳付的差餉及地租高達四萬多元。2024年須繳付41,672元,而下年度須繳付43,468元。
當然,由於差餉估價署是根據一個時期的租金來評定「應課差餉租值」,因此有可能與當下的狀況有所差異。如果你不同意估值,必須在5月31日之前向署長提交表格R20A的建議書,估價署署長會在12月1日前發出決定通知書。如果你對裁決仍然不滿意,則可以在收到通知書後的28天內再提交申訴。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金條走私案 空運日本貨物藏1.1億元金條
海關破獲懷疑走私金條案件,檢獲共重145公斤,市值高達1.1億港元,是海關有紀錄以來破獲最大宗的走私金條案件,數量比起三星期前破獲的走私金條案,數量超出一倍有多。
本星期二凌晨,機場科海關人員鎖定一個由香港準備付運到日本的貨物作出檢查,以X光機掃描時,發現有14件貨物與報稱載有塑膠行李箱的影像不相符,進一步調查後,發現貨物實質重量與報稱的重量相差甚遠。
關員打開檢查,發現一個異常沉重的小紙箱,裡面裝有一個由兩個鎖頭鎖上的黑色膠箱,打開後發現一批懷疑金條,海關表示,在發現這批懷疑金條前,要打開7層包裝,形容不法分子的收藏手法費盡心思。
海關表示,在相關的14件貨物都發現相同收藏手法,找到14個上鎖的黑色膠箱,合共檢獲145條,每條重1公斤的走私金條,相信不法分子覺得將金條收藏在行李箱,企圖掩人耳目,減低貨物被抽查的可能性
另外,這批貨物的託運人表面上是一間香港的貿易公司,但有關公司在香港沒有公司登記的記錄,不法分子利用虛假的資料,企圖妨礙海關人員追查,海關正追查託運人及收貨人的背景、貨物來源及去向,如果這批金條成功走私到日本,可以逃避的稅額達1100萬元。
緬甸地震丨泰國曼谷進入緊急狀態 在建高樓倒塌致1死43人失蹤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今日下午2時20分,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泰國全國有震感,首都曼谷震感強烈。泰國總理貝東丹宣布,首都曼谷進入緊急狀態。
泰國證券交易所於地震後股票交易暫停。
泰國媒體報道,首都曼谷一棟在建高樓因強震倒塌,造成1人死亡、43人失蹤。
央視新聞報道,雲南多地和泰國全國有震感,曼谷震感持續數分鐘,民眾紛紛離開高層建築物,湧到街上。
新華社報道,據了解,緬甸曼德勒省部分建築物倒塌,曼德勒到仰光一些道路受損斷裂。駐老撾首都萬象、泰國曼谷等地的新華社記者稱,當地均有強烈震感。萬象高層建築物的居民在家中感受到劇烈搖晃。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美軍事行動升級? 外媒:B-2轟炸機正集結印度洋基地
正當近日美國《大西洋月刊》披露,總統特朗普內閣高級成員,在通訊軟件群組討論襲擊也門胡塞武裝作戰計劃時加入了一名記者,揭嚴重保安漏洞的事件,仍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據英美媒體報道,美國的軍事部署已迅速升級,包括B-2隱形轟炸機、C-17戰略運輸機以及KC-135空中加油機在內的龐大機群,最近正在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基地集結。外界認為,此次空中調動規模並不尋常。
美國「動力」(The Drive)網站3月25日報道,衛星照片顯示,過去48小時內,至少有3架C-17戰略運輸機和10架空中加油機趕赴迪戈加西亞島基地。該基地在美軍過往對中東的軍事行動中一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戰略轟炸機的起飛與補給支持。
據報,航空廣播頻道亦顯示,呼號為Pitch 11和Pitch 14的兩架B-2轟炸機機組人員與澳洲的空中交通管制員進行交流,其中Pitch 11的機組人員透露還有第三架B-2轟炸機同行,正從美國本土向西的長途飛行中,並於澳洲上空進行空中加油;而呼號Pitch 13的第四架B-2轟炸機,因緊急情況臨時降落在夏威夷希卡姆空軍基地。另25日數架呼號Abba的B-2轟炸機也從美國本土出發,前往迪戈加西亞島基地 。
《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分析,以往美軍對中東的主要軍事行動,多由基地出發的戰略轟炸機打響第一槍,此次的動態無疑令人擔憂。
英國《防務週刊》網站指,情報顯示至少有5架B-2隱形轟炸機和7架C-17戰略運輸機已抵達迪戈加西亞島基地或正在前往途中。報道指,開源情報分析帳號「IntelFrog」使用公開資料追蹤軍用飛機的動向,至少18架美國空軍KC-135加油機向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夏威九的丹尼爾·井上國際機場和關鳥的安德森空軍基地集結。
報道還稱,多個美軍基地同時出現如此多的加油機,表明美軍正預先協調空中加油能力,踏出發動大規模攻擊前的重要一步。
「IntelFrog」更透露,很多加油機已從關島轉移到迪戈加西亞,部分B-2隱形轟炸機也在從懷特曼空軍基地前往途中被發現。同時,大量C-17運輸機已經抵達迪戈加西亞。飛行追蹤數據顯示,過去3天至少有7架C-17降落在該基地,估計是為轟炸機作部署,運送了大批人員、補給和可能的彈藥。報道稱,此不尋常舉動,很可能為一次重大空中行動做準備。
海灣國家普遍反對美軍使用其基地對胡塞武裝發動空襲,這使得美軍需要重新考慮其作戰方式。相較於從「杜魯門」航空母艦出發的攻擊,從迪戈加西亞起飛的B-2轟炸機不僅能夠避免這一限制,還能攜帶更大規模的彈藥,有效摧毀堅固的目標。同時,該基地因位於遠離胡塞武裝的安全距離,確保了美軍轟炸機的安全。
另一方面,迪戈加西亞遠遠超出了胡塞武裝使用的伊朗製造的無人機和飛彈的攻擊範圍,因這些伊朗彈道飛彈的最遠射程約為2000公里,而迪戈加西亞島和伊朗之間的距離約為3795公里,這就是為何美國空軍需要出動如此龐大的機群。
據分析,對於胡塞武裝或伊朗而言,如遭美軍戰略轟炸機的狂轟,很難有效反擊,若對駐中東的美軍基地動手,則等於主動破壞海灣國家的中立立場,美國空軍就可名正言順地從中東的空軍基地起飛戰鬥機,展開更大規模的部署。
特朗普一再強調,伊朗需對胡塞武裝的行動負責。而美媒也報導指,伊朗的多數核設施及飛彈生產基地已明顯「地下化」,傳統空襲的威懾效果大大降低。然而,美軍若使用B-2進行攻擊,則可搭載多種精確武器,包括美軍最強大的常規武器之一、3萬磅級GBU-57鑽地炸彈,足以摧毀地下60公尺深處的加固設施。
止戈堂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冇撳摯都中招!最新報告曝光:美無差別攻擊全球手機用戶竊取數據
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CCIA)發布最新報告,公開美國如何通過SIM卡、操作系統漏洞及商業間諜軟件,對全球手機用戶實施無差別監聽。中國外交部表示,美方多年來慣於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賊喊捉賊」,操弄雙重標準,不遺餘力炒作所謂「5G供應鏈安全問題」,敦促美國停止利用全球供應鏈實施惡意網絡活動,給全世界一個交代。
這份3月25日發布的《美情報機構針對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實施的監聽竊密活動》萬字報告,由全球30餘家安全機構聯合研究,證實美方監控行動已形成「供應鏈滲透-數據截獲-二次利用」的完整黑色產業鏈,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通過供應鏈和移動運營商實施網絡攻擊的國家,嚴重危害各國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
借SIM卡漏洞跨手機品牌攻擊報告詳述美方構建的「三層攻擊網絡」。包括硬件層面:入侵SIM卡製造商竊取加密密鑰,破解全球78%手機用戶的通訊數據;系統層面:利用iOS和Android系統漏洞,通過iMessage等應用植入「零點擊」木馬;生態層面:控制「量子系統」截獲蘋果Safari瀏覽器流量,甚至綁架中國熱門瀏覽器上傳用戶數據。
全球10歲及以上人口中手機擁有率為78%,3G及以上的移動寬帶在全球總人口的覆蓋率為95%。相比傳統PC端,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有更多的網絡安全暴露面和可攻擊面,也是美方情報機構覬覦的環節和重點攻擊的目標。
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理事長肖新光指出,美方甚至能通過供應鏈前置攻擊,直接破解SIM卡加密邏輯,換言之,其攻擊可以跨越手機系統和品牌,使得任何品牌手機都存在被「一網打盡」的風險。
美方還依託攻擊運營商網絡設備,構建攻擊陣地,美方構建了攻擊手機、PC等上網設備的「量子系統」,可以在重點人員上網過程中,通過植入臨時流量,實現木馬注入。根據安全廠商安天分析的報告,美方基於「量子」系統,利用了safari瀏覽器漏洞,將木馬投放到特定人員蘋果手機上。
報告認為,無論是終端設備還是骨幹線路,無論是政府官員、技術專家等高價值目標還是普通民眾,都有可能成為美情報機構開展情報活動的目標。
用戶「零點擊」都會被植入木馬
網絡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披露,美情報機構已掌握先進的「零點擊」攻擊技術。在整個攻擊過程中,不需要用戶點擊某個鏈接或打開某個文件,只要手機用戶收到相關內容,惡意程序就能自動植入手機。
報告特別指出,蘋果手機iOS平台的iMessage服務已成為美方重點突破口。通過向特定號碼發送帶惡意代碼的彩信,即便用戶未開啟任何鏈接,系統仍會自動解碼並安裝後門程序,以達到長期竊取手機數據的目的。
除此之外,美情報機構通過利用和控制商業間諜軟件,進一步強化在移動網絡領域的監控和情報獲取能力。比如美通過對以色列間諜軟件「飛馬」的運用,對包括法國、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元首和政界要員實施監聽。
報告還揭露美方龐大的網絡情報作業體系工程中的一環:「怒角」計劃,支撐其針對全球移動智能終端的竊密監聽活動。尤其是「五眼聯盟」情報機構組成的「網絡情報技術推進小組」(NTAT)在尋找進入移動應用商店服務器的方法時,還針對中國APP軟件或互聯網平台採集的用戶數據,實現二次獲取。例如某中國國內廣泛使用的手機瀏覽器,會將將用戶的電話號碼、SIM卡號和設備信息上傳到服務器上。而這就為「怒角」計劃竊取中國用戶信息提供便利。
肖新光形容,「美方情報機構如同一隻窺視全球的巨型鷹鷲」。他指出,美方擁有大量建制化的網絡攻擊團隊、龐大的支撐工程體系與制式化的攻擊裝備庫,依託系統化的作業規程和手冊展開作業,這只鷹鷲還在不斷強化演進中。捕獲其攻擊活動和樣本,分析其作業機理,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升防護能力。長期起來,全球研究者、學術機構、都為揭開這只巨型鷹鷲的真面目,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篇報告和聯盟在2023年發佈的報告《美國情報機構網絡攻擊的歷史回顧》初衷類似,有必要讓全球網民都能全面了解美方情報機構給世界帶來的威脅。
供應鏈安全問題「賊喊捉賊」
在3月25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根據這份報告,美國政府濫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產供鏈上游的壟斷優勢地位,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手機乃至整個移動產業生態體系開展大規模、長時間惡意網絡活動,可謂無孔不入、無所不在。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揭露出,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通過供應鏈和移動運營商實施網絡攻擊的國家。多年來,美方慣於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賊喊捉賊」,操弄雙重標準,不遺餘力炒作所謂「5G供應鏈安全問題」,同時在自己國家大型互聯網企業或設備供應商配合下,在全球信息設備產品中預設後門,服務於自身網絡攻擊行為。相信這份報告有助於國際社會認清美國的真實面目。
郭嘉昆表示,我們對報告曝光的美方惡意網絡活動表示嚴重關切,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有關行為,特別是停止利用全球供應鏈實施惡意網絡活動,以負責任的態度,給全世界一個交代。
深喉
美財赤危機迫近 達里奧警告國會減稅須三思
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始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敦促一批美國共和黨議員,在決定減稅行動時要三思,因為財赤危機已迫在眉睫。
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較早前通過總統特朗普倡議的減稅及削減開支議案,當中包括延長2017年減稅法案條款。國會預算辦公室曾經指出,延長該等條款後,華府未來10年收入可能減少4.5萬億美元。因此,議案同時包括削減政府開支2萬億美元。
共和黨參議員對於議案內的削減開支幅度有保留,共和黨眾議員與參議員之間周二將就此事進行商議,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將會出席會談。此前,共和黨籍眾議院預算委員主席Jodey Arrington及一批共和黨眾議員與達里奧開會,聽取他的看法。
有份參與會議的共和黨眾議員David Schweikert向記者表示,達里奧警告議員須認真看待財赤問題。另一名共和黨眾議員麥克林托克(Tom McClintock)指出,達里奧強調財赤問題已迫在眉切。
達里奧在會前發表聲明稱,不能讓財赤的惡性循環浮現。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美智庫:解放軍備妥圍台4步驟 美台共識隨時被封鎖
美媒引述華盛頓一智庫報道,指解放軍已做好充分準備,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美台也有共識,認為只要大陸願意,「今天就能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
迫美決定是否派軍協防
台媒《聯合報》引述《華爾街日報》報道,指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切斷台灣對外聯繫。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主任林碧瑩表示:「我認為美國和台灣普遍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能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
林碧瑩及其研究員認為,短期而言,大陸採取隔離的可能性比封鎖或入侵更大,此舉將考驗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回應意願,也可能讓中方由此建立海上新常態。
報道說,大陸封鎖台灣是戰爭行為,將造成全球危機,引發台灣軍事回應,迫使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美軍是否應協防台灣,還會擾亂全球貿易,促使歐洲國家制裁大陸。但共軍經過數十年建軍,加上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指示要在2027年前現代化,共軍已展現能力,在日漸複雜的演習中包圍台灣並模擬封鎖。
炸港口阻輸入能源
在設想的封鎖情境中,第一步將是空襲台灣基礎設施,目標包括軍事設施、港口、機場及能源接收站,也就是通常用於處理、儲存和轉運石油、天然氣的設施。
台灣百分之九十六能源及約百分之七十糧食均仰賴進口,一旦遭到封鎖,將不得不依賴儲備能源,屆時不是屈服就是面臨斷電。
共軍軍機將盤旋台灣空域密集飛行,同時間,共軍海軍也開始行動,軍艦將圍繞台灣巡航,並保持與台灣沿海的距離,以避開岸基反艦飛彈。共軍可能在台灣東南方海域部署一支航艦打擊群,以戰機巡邏來威懾美國和其他國家。日益增強的大陸海警將提供近岸作戰能力,由海警船填補部署上的缺口。
切斷海底光纖斷網絡
為阻止商船進入,共軍潛艇將在台灣主要港口布雷,執法艦艇監控進出通道,並調動貨船和郵輪部署到適當位置封鎖交通。
大陸貨船還將切斷台灣周邊十多條的海底光纖電纜以中斷網路,同時針對台灣軍事指揮系統和金融系統,發動網路攻擊。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全國通辦︱結婚領證不用回老家 網民:幾十年終於進步
內地再推便民措施,鼓勵民眾結婚。國務院常務會議21日審議通過《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將近年「跨省通辦」試點上升為法律制度,民眾今後結婚「領證不用再回老家了」,許多網民表示「幾十年終於前進了一步」。
49.2萬對新人跨省結婚
據紅星新聞報道,民政部發布消息指,將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屆時,當事人辦理婚姻登記不再受常住戶口所在地限制。
「跨省通辦」婚姻登記上升為法律制度外,22日的國常會上還指出,要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要求,持續完善全國婚姻基礎信息庫,加強信息共享,加快推進實現婚姻登記「全國通辦」。要加強綜合性婚姻家庭服務指導工作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體系建設,倡導文明婚俗,促進家庭和諧。
在詳解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工作中,民政部表示,自2021年6月起,全中國陸續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2輪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截至2025年2月底,全中國累計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49.2萬對。為更好回應群眾訴求,在充分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將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屆時當事人辦理婚姻登記不再受常住戶口所在地限制。
「我和愛人都是在北京上班,我是浙江的,他家是甘肅的,我們的戶口都在老家,所以去年結婚的時候只能去他的老家甘肅領的結婚證。我周圍像我們這樣的情況並不少,如果能夠早早在全國通行婚姻登記通辦的政策,應該會給不少人省去奔波的麻煩。」在北京工作的江女士這樣表示。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本港失業率微升至3.2%
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升至3.2%,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3.1%,微升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保持不變,維持於1.1%的水平。
與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比較,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各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變動不一,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運輸業、建造業,以及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有相對明顯的升幅;就業不足率亦變動不一,但幅度普遍不大。
總就業人數370.95萬人,減少約7100人;總勞動人口為382.13萬人,減少約5400人。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升至11.17萬人,增加約1600人;就業不足人數跌至4.07萬人,減少約2300人。
展望將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隨着經濟繼續擴張,短期內勞工市場應大致維持穩定,儘管一些企業或會受到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所影響。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外媒:美國要求G7外長聲明加入對華強硬及激勵台灣措辭
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正在加拿大舉行,美國再借機干涉中國內政。據路透社,在美國要求下,共同聲明加入了對中國大陸更強硬的措辭,以及或許能激勵台灣地區的內容。
報道指,此次G7外長會議的首要日程是聽取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烏克蘭會談的簡報。由於特朗普政府與盟國關係緊張,今年的共同聲明不易達成共識。
美國12日正式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已引起加拿大與歐盟不滿,突顯了G7內部關係的緊張形勢。中國商務部亦批評,美國此舉無助於所謂「國家安全」,也救助不了美國國內產業,只會凸顯美方措施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敦促美方盡快取消有關措施。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則在X平台發文稱:「在總統領導下,我們將利用G7這類論壇抗衡對手國家,並與盟友齊心協力。美國優先!」有外交官表示,至目前為止氣氛大致上「正面且坦率」。另有外交官認為,共同聲明極為重要,因為可展現G7的團結。若最終仍破局,可能選擇讓加拿大發表主席國聲明,簡述會談重點。
相關報道透露,美國希望在共同聲明中不要納入可能影響俄烏和談的措辭,並未提及可能對俄羅斯實施的新制裁,但強調必須提供堅實可靠的安全保障,讓烏克蘭能夠自我防衛。另外,加拿大提議發表單獨聲明,強調遏阻俄羅斯用於規避制裁的貨運「影子艦隊」,美國也不贊成。
有外交官指,聲明內容仍可能變動,也可能最終無法達成共識。兩名外交官指出,針對加沙與中東的內容仍懸而未決,因為提及了解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的兩國方案,美國對此表示抗拒,最終可能無法達成共識。
然而,就在G7內部關係緊張、分歧明顯之時,美國不忘夾帶私貨干涉中國內政。據路透社看到的共同聲明草稿,美國要求加入更多針對中國大陸的強硬言論,也提及台灣地區,「對台北當局應該有鼓勵作用」。
就在12日,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強調,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許任何外來干涉,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軍事聯繫,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武裝台灣」,停止慫恿「台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也正告民進黨當局,甘心充當外部勢力的「棋子」,最終必將成為「棄子」。
毛拍手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關稅效應黃金受捧 大行睇3,100美元
全球經濟不明朗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施引發美股拋售潮。
面對市場的波動,黃金水漲船高,再有大行認為其將成為「特朗普關稅亂局及地緣政治變動」中的受益者,其價格料升破3,000美元一盎司水平。
法國國家巴黎銀行高級商品策略師David Wilson發表報告表示,預計金價將在第二季首次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並在未來幾個月內最終達到3,100美元。
「特朗普政府不斷以關稅作為威脅,加上國際關係重新調整,令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變得不明朗,為黃金提供了顯著的支撐。」
法巴將黃金2025年的平均預測上調了8%,並指出對關稅的憂慮已「顯著」收緊了實物黃金市場。美國對所有國家進口的鋼材鋁材徵收關稅星期三生效,黃金期貨(GC=F)上漲至每盎司2940美元以上。加拿大和歐盟已採取對等關稅措施作為回應。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美股七巨頭唯一未被洗倉 它優勢能否持續?
在美股全方位大跌市中,科技七巨頭中有一隻竟能獨善其身。在更廣泛的市場崩盤動搖了經常流行的七巨頭的基礎的背景下,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的股價避免了跌落懸崖。
那就是朱克伯格的Meta。
目前Meta是 2025年至今唯一仍有正回報的科技七巨頭成員,雖然幅度已壓縮至很小。不過也有人可能會說,與其他已顯著下跌的七巨頭相比,Meta已很硬淨。
截至3月10日,蘋果年初起計跌了超過9%,微軟 (MSFT) 和亞馬遜 (AMZN)均下跌了約10%,谷歌 (GOOGL) 下跌了逾 12%,英偉達 (NVDA)失去了兩成的市值,而Tesla (TSLA) 暴瀉45%,令人吃驚。
Wedbush科技分析師Dan Ives說:「Meta 不受關稅影響,也沒有中國風險。」
Ives認為,科技七巨頭很多都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重大影響,這些風險對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造成重大衝擊。
Tesla將中國視為重要的銷售管道,而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則從中國採購廉價商品。特朗普的關稅可能導致的宏觀經濟放緩,這可能會導致企業在 2025 年在購買英偉達的晶片時更加緊慎。
Ives補充道,「在特朗普的新政下,Meta 已晉身防禦性科技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Meta接下來的處境可能會更惡劣。
Roundhill 科技七巨頭ETF (MAGS) 周一單日下跌 5.2%,為 7 月 24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年初至今, MAGS ETF 已下跌 14.5%。
過去一個月,三大指數均下跌超過 7%,其中納指跌幅最大,跌幅達 11%。
與其他七巨頭不同的是,Meta 的第四季業績表現強勁,這也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大家再看看Tesla)。
利潤比一年前增加了50%,連同收入都輕鬆超過分析師的預期。
Meta 的應用程式系列(Instagram、Facebook 和 WhatsApp)銷售額年增約70億美元,帶來的營運收益也增加了接近 70 億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Meta 對新技術的投資在目前這關鍵時期成功提升了業績。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Brian Nowak在Yahoo財經的 Open Bid 播客上說:「他們正在分析更多的實例,例如當你在社交媒體版面上下滾動時,會在哪裡停止,在哪裡放慢,在哪裡滾動得更快?他們正在使用更多的數據點來從根本上提高用戶在使用時看到的所有內容的相關性。」
美國白宮:所有鋼鋁25%關稅周三午夜實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大幅提高對加拿大鋼鋁關稅6小時後表示,很可能會重新考慮這個決定。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其後表示,在美加談判後,特朗普不再計劃對加拿大鋼鋁加倍徵收關稅;而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鋁的25%關稅,則將於周三(12日)午夜開始實施,且不會有豁免。
特朗普取消對加拿大鋼鋁倍增關稅
特朗普周二較早時在社交平台表示,周三起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25%關稅,稅率提高至50%,以回應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對出口到美國三個州的電力徵收25%的附加費。
不過,安省省長福特(Doug Ford)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其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福特將於周四前往華盛頓與盧特尼克會面,討論關稅事宜,安省亦已決定暫停徵收輸美電力附加費。
特朗普之後在白宮被記者問及,上述變化會否影響他對加拿大關稅的決定時,稱正在考慮這件事,很可能會有影響。
其後,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CNBC訪問稱,特朗普將不再調高加拿大鋼鋁關稅至50%。意味從加拿大輸往美國的鋼鋁產品,與從其他貿易夥伴出口往美國的金屬一樣,將按照原計劃徵收25%的關稅。
納瓦羅認為,盧特尼克在談判中有出色表現。
華為原生鴻蒙正式版手機下周登場 余承東:想不到的產品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指,將於下周公布原生鴻蒙正式版手機,並稱是「想不到的產品」。
余承東在其社交網站指,自從去年10月原生鴻蒙全面開啟公測,目前已收到逾400萬條用戶回饋優化建議,系統反覆運算30多個版本,新增150多項功能特性,已有2萬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包括微信、抖音、支付寶、高德地圖及京東等20多個App,下載量已逾200萬。
他又指,原生鴻蒙正式版體驗將大有不同,流暢度大幅提升,帶來更安全隱私保護,全新小藝在盤古和DeepSeek雙模型加持下,能輕鬆應對各種複雜推理場景,更高效更智慧,小藝的情感也將更加豐富,可以給用戶帶來更溫馨的陪伴。
另外,據內地媒體報道,這款手機將是小折疊屏,是「迷你」大折疊,這款新品代號「Verde」,或命名為「Pocket 3」,螢幕6.3英寸,外屏3.5英寸,共有五款配色,並將會推出典藏版,定位偏女性向設計。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索羅斯幕後發功搞垮馬斯克?射「侵」先射「馬」Tesla被圍攻好詭異
記得10多年前發叔為港求得車公靈籤,籖文曰「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這用來形容現時美國政局,亦十分贴切,特朗普與馬斯克在國內外翻天覆地,誰是神誰是鬼難辨,也引來群魔亂舞,互放明槍暗箭,煞是好看。最新一幕是,特朗普的對頭人、華爾街大鱷索羅斯,被指在幕後發功欲搞垮「朝中大紅人」馬斯克的Tesla,當中還涉及民主黨黒手和科企巨頭,恰似「復仇聯盟」,令人懷疑他們想射「侵」先射「馬」,真正打撃目標是特朗普。
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狂斬亂削,至今已有逾10萬政府僱員被炒或自動離職,搞到怨氣沸騰,部分民眾走去陳列室破壞Tesla洩憤,又有人發起罷買,加上汽車市場形勢不妙,股價由去年底高位大跌46%,市值蒸發逾800億美元,情況慘不忍睹。
馬斯克四面受敵,但狂傲不減,早幾日就在X平台發文,怒指針對Tesla的連串攻擊,是由5個組織策動,而它們背後的水喉,都來自民主黨籌款平台ActBlue。換言之,是民主黨的反特普朗勢力在搞鬼。
這「驚天陰謀」的黑手並不止此,馬斯克指名道姓稱,ActBlue的主要金主是華爾街大鱷索羅斯、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等,意即今次攻擊Tesla的行動,與這些大孖沙有關。他還透露,ActBlue 近日正受到執法當局調查,懷疑它允許來自外國和非法的政治捐款,違反資助選舉法規,7名高層人員因此辭職。他爆這段料,用意很明顯,就是指攻撃Tesla行動也可能涉及「外部勢力」。
他其後又轉發右翼網紅的帖文,指《纽约郵報》調查後也發現,ActBlue和索羅斯等與反Tesla 行動有關,他呼籲自己的追隨者如知道更多內情,立即向他提供。不過他由始至終都拿不出任何具體資料,證明他對索羅斯的指控屬實。
不過,他將攻擊Tesla事件政治化,亦並非完全空穴來風。索羅斯的確早已與特朗普結怨,其自由派理念,一直與對方的保守派主張「火星撞地球」。他曾公開直斥特朗普是「騙子和自戀狂」,其民粹主義正威脅美國的民主制度。
特朗普則經常利用霍士新聞等保守派媒體平台,對索羅斯大肆攻擊,引發意識形態駡戰,直指他代表背離民衆的精英階層,是「美國再強大」的阻礙。
近日馬斯克奉「特老闆」之命,大刀一揮砍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大批對外援助即時停止,其中部分與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項目重叠,這亦令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心水清朋友指,索羅斯和民主黨勢力見到馬斯克陷入民憤危機,乘機發暗箭,實行射「侵」先射「馬」,很可能藉着攻擊Tesla衝撃朝中第一红人,以挫特朗普聲勢。由此看來,「火燒Tesla」絕非民衆發洩情緒咁簡單,背後黑影幢幢,十分詭異。
話分兩頭,特朗普大選勝出後,馬斯克鴻運當頭,Tesla股價亦水漲船高,部分沽空的對冲基金押錯注,損手達數十億美元,如今見Tesla回落,自然會借反Tesla行動之勢再踩一腳,既報仇又賺一筆。由這角度推測,有大鱷在幕後煽風點火,並不奇怪。
時人物語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日本研究:北海道千島海溝累積能量 足以引發9級大地震
日本一項研究指出,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已累積了足夠的巨大能量,足以引發強度達黎克特制9級的大地震。
日本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及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對千島海溝進行了5年研究,並發布研究結果。研究團隊2019年在千島海溝海洋板塊下沉到大陸板塊之下的位置,設置多個GPS觀測點,結果發現海洋板塊觀測點每年向大陸板塊移動約8厘米,而大陸板塊觀測點亦向同一方向移動約8厘米。研究員表示,這反映該處的板塊已緊密相連,或令壓力積聚。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17世紀時該處曾發生過大地震,政府亦估計該處未來30年內發生8.8級或以上地震的機率為7%至40%。研究員表示,假設自17世紀地震以來,該處板塊一直以類似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那麼現時累積的壓力將相當於一次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
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助理教授Tomita Fumiaki表示,民眾對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的記憶逐漸消退。他敦促民眾保持警愓並做好準備。
全國兩會|住建部︰民眾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建設好房子關係幸福感
在北京,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民眾住房需求開始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他說,建設好房子,關係到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住房發展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適應民眾對高品質住房需要。
倪虹在人大民生記者會表示,大家希望房子的層高能高一點,通風採光能好一些,密閉性、隔音性能強一些,室内空氣能夠潔淨,溫度適宜,既不乾燥也不濕冷。他說近期當局組織編制好房子的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有一項就是要把住宅的層高提高到不低於3米。
他又說,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著力解決隔音不好、滲漏、開裂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亦要積極推動全屋智能,就像有一個貼心的管家。
倪虹指出,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政府民生工程一定要先帶頭;另外,除了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想辦法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旅行留意!新加坡巴士出新規「高聲播音樂影片擾民」最高可罰1.16萬
新加坡即將引入新的乘客守則,以進一步約束在巴士上擾亂其他乘客的行為,涵蓋了有序、得體的乘客行為、安全行為、維持公共衛生和清潔,以及確保乘車環境有禮貌和包容。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下周起推由4家巴士公司和交通業界共同制定的新「運載條款」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將從下周起推出由4家巴士公司和交通業界共同制定的新「運載條款」,並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公佈更多有關公共巴士乘客行為監管框架的實施細節。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表示,使用揚聲器在公共交通上可能造成困擾,這是正在研究的行為之一。他重申,公共交通運營商應謹慎和公平地處理個別案例,特別是涉及殘障人士或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乘客。
在鐵路上違規的乘客 最高可罰款500新加坡元
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公共交通運營商自去年12月起已推出新標誌,鼓勵乘客表現更體貼的行為,包括減少噪音水平、每人只佔用一個座位等。雙方已加強對違規行為的巡查和執法。根據當局表示,目前在鐵路上違規的乘客可能會收到違規通知書,最高罰款為500新加坡元(約2,918港元)。
高聲播放音樂影片擾民 最高可罰2,000新加坡元
對於巴士方面,陸路交通管理局指出,在處理車上任何滋擾行為時,首要考慮是將對其他乘客的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巴士服務不受影響。如果巴士車長收到有關使用喇叭播放過大聲音的投訴,將先勸諭乘客停止,若無效,將向車務控制中心尋求進一步指示,甚至要求該乘客下車或轉交警方處理。根據當地的公共滋擾罪行,最高可處以2,000新加坡元罰款(約1.16萬港元),並可監禁3個月。
大金價大行情有望持續 馬斯克查金庫或引爆市場
上周港股來了一個大反彈,恒指企穩24000點並最高升至24669點。美股則受到關稅及經濟數據疲軟,整周也相當弱勢,全周標普和納指跌超3%,連跌了三周,標普創半年來最大周跌幅。受到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影響,金價持續快速上漲。根據SPDR黃金基金(SPDR Gold Shares fund)的數據,在2025年初,黃金價格上漲了大約11%,在過去一年裡的回報率達到42%。
話說,除了宏觀不確定性外,還有一個潛在的重大催化劑可引發黃金大漲。就是馬斯克(Elon Musk)帶領的政府效率部DOGE,將審計美國黃金儲備。
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諾克斯堡的黃金儲備超過1.47億金衡盎司,價值超過4250億美元,約佔美國聯邦政府黃金儲備的56.35%,是美國黃金儲備最多的地方。然而,這批黃金已有50年無人查核,且曾多次傳出諾克斯堡黃金失竊的流言。馬斯克早前亦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質疑美國黃金儲備量的真實性。
而這將會是一顆潛在的震撼彈,如果美國對黃金儲備進行全面審查後,發現實際儲量比報告數據少,將對全球黃金價格產生衝擊,並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性買入。畢竟,目前紙黃金與實物黃金早已比例嚴重失衡,若再跟你說,原來實物黃金比想像中還要少,市場將搶購實物黃金,推高金價。
即使諾克斯堡的黃金儲備一切正常,全球央行持續擴大黃金儲備仍是一大趨勢。尤其是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達到36萬億美元,潛在的債務危機推動各國去美元化。例如,中國央行已連續第四個月增持黃金,以優化國際儲備結構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因此,預計中國央行未來仍將持續增持黃金。
鑑於此,我們應做好準備,捕捉潛在的黃金大趨勢。建議大家可關注追踪黃金現貨價格的黃金ETF SPDR GoldShares(GLD)。另外,之前在2024年8月及2025年1月的文章中提過的老鋪黃金(6181.HK)和靈寶黃金(3330.HK)表現相當出色,尤其是老鋪黃金,從當時介紹時約90元,到現在已達622元,足足上升近6倍。當然,現在筆者也沒信心建議大家追高,畢竟升幅已十分誇張,而且老鋪黃金總股份的13%將在2025年6月股票上市一周年時解禁,可能面臨減持套現壓力。
除了黃金,其他有色金屬行情也不錯,例如鋁。有消息稱,全球鋁生產商本周尋求向日本買家收取每噸245至260美元的溢價,比上一季度的溢價水平提高了14%。
事實上,隨着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板、機器人和5G應用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鋁需求有望穩步增長。摩根大通亦表示,2025年全球鋁市場將收緊至超過60萬噸的缺口。
而催化劑方面,有消息指俄羅斯計劃恢復對美出口鋁,這將使部分鋁從中國市場轉向美國,對應地,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鋁可能減少。在中國國內新增鋁產能有限的情況下,這種進口量的下降會直接減少總供應量,令鋁供應將面臨壓力。這對中國鋁業股構成利好,建立可關注中國宏橋(1378.HK)。
總括而言,未來黃金有望繼續延續升勢,其他有色金屬,例如鋁,也有著不錯的行情,建議大家可多加留意上述提過的個股或ETF,做好準備隨時捕捉機會。
作者:黎家聰 富途安逸(富途證券國際)董事
筆名:聰明錢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國產AI引熱議 | 新通義千問比肩DeepSeek?Manus突爆火或成「黑馬」
兩會期間,人工智能(AI)成為熱議話題。兩會現場多次提及人工智能及DeepSeek。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並首提「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7日在外交主題記者會上表示,這段時間中國的科技創新不斷突破人們的想像,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鬥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
正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國家有千千萬萬個「DeepSeek」。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昨日發布並開源全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稱其「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Monica團隊亦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Manus。
新通義千問比肩DeepSeek-R1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昨日發布並開源全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稱其「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據悉,新模型已在魔搭社區、Hugging Face等平台基於寬鬆的Apache2.0協議開源,所有人都可免費下載模型進行本地部署,或者通過阿里雲百煉平台直接調用模型API服務。Hugging Face首頁顯示,在昨晚7時左右,該模型下載量已達近9,000次,成為熱榜第一。
阿里雲表示,「通義千問QwQ-32B」是擁有320億參數的模型,在一系列權威基準測試中,表現比肩擁有6,710億參數(其中370億被激活)的DeepSeek-R1。以此計算,「通義千問QwQ-32B」相關數據參數僅為後者約5%,大幅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費級顯卡上也能實現本地部署。除了免費下載和商用,普通用戶可通過通義Apps免費體驗「通義千問QwQ-32B」。
Manus突爆火或成行業「黑馬」
3月6日,中國一款名為Manus的最新AI產品刷屏了。據Manus官網,Manus是一款通用的人工智能代理,旨在將思維轉化為行動:它不僅僅思考,還能交付成果。Manus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任務中表現出色,在您休息時也能完成所有工作。
據其團隊介紹,與傳統AI助手不同,Manus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還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據團隊發布的案例,Manus可以進行簡歷篩選、房產研究、股票分析。「真正像人一樣思考和行動」。
Manus一夜爆火,一碼難求,邀請碼價格也被爆炒。3月6日13時31分,Manus團隊成員在朋友圈發文稱,Manus還是在內測期間,資源準備也確實比較有限,可以稍微耐心等一等。
此外,該團隊還特別澄清:「我們從未開設任何付費獲取邀請碼的渠道;我們從未投入任何市場推廣預算;內測期間系統容量有限,我們將優先保障現有用戶的核心體驗,並逐步有序釋放邀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並首提「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市場預料今年「人工智能+」方向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望增加,相關項目將迅速落地,亦掀起國產AI大模型你追我趕的熱潮。阿里巴巴(9988)旗下阿里雲昨日發布並開源全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稱其「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加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昨日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指出,DeepSeek帶動了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系列消息引發阿里巴巴股價大升8.39%,港股亦連續兩日大升,昨日升775點,科指飆5.4%。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昨日在北京舉行,吳清在會上表示,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脫穎而出,不僅使AI(人工智能)行業深受震撼,也讓世界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帶動了中國資產價值重估。
他表示,春節後A股、港股包括其他市場上科技股表現受到相關熱點帶動。中證監將用好用足現有制度,積極研究、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具體包括: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大力度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加大支持科創的金融產品服務供給等。
激發市場做多熱情 科技股受追捧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及中證監的最新表態,激發市場做多熱情,科技股大受追捧,恰逢阿里雲在其公眾號發文稱,其全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的「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消息刺激阿里巴巴股價大升8.39%,收報140.8元,成交達277.17億元。
阿里雲表示,「通義千問QwQ-32B」是擁有320億參數的模型,在一系列權威基準測試中,表現比肩擁有6,710億參數(其中370億被激活)的DeepSeek-R1。以此計算,「通義千問QwQ-32B」相關數據參數僅為後者約5%,大幅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費級顯卡上也能實現本地部署。除了免費下載和商用,普通用戶可通過通義Apps免費體驗「通義千問QwQ-32B」。
團隊表示,新模型既能提供極強的推理能力,又能滿足更低的資源消耗需求,非常適合快速響應或對數據安全要求高的應用場景,開發者和企業可以在消費級硬件上輕鬆將其部署到本地設備中,進一步打造高度定製化的AI解決方案。
同時,該模型中還集成了與智能體Agent相關的能力,使其能夠在使用工具的同時進行批判性思考,並根據環境反饋調整推理過程。團隊稱未來將繼續探索將智能體與強化學習的集成,以實現長時推理,探索更高智能進而最終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標。
新模型發布後,世界各地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使用感受,稱可以在電腦上運行,並期待團隊能研發出更小的模型,以實現在手機上也能使用。蘋果機器學習研究員Awni Hannun就表示,在配備蘋果M4 Max處理器的電腦上成功運行了QwQ-32B,且速度非常快。
開源下載 登全球多個平台熱榜
據悉,新模型已在魔搭社區、Hugging Face等平台基於寬鬆的Apache2.0協議開源,所有人都可免費下載模型進行本地部署,或者通過阿里雲百煉平台直接調用模型API服務。Hugging Face首頁顯示,在昨晚7時左右,該模型下載量已達近9,000次,成為熱榜第一。
政策利好 資金料青睞科技板塊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援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東興證券分析師林陽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既提出了經濟增長目標,又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產業進行了部署。這不僅對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投資者信心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資金對相關科技板塊的熱情。
(記者 周紹基)DeepSeek-R1橫空出世引發股市熱潮,各大公司亦紛紛更新自己原有的大模型。招商證券國際的報告指,DeepSeek的發布標誌着AI技術在推理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加上開源模型也有望促進全球開源生態的繁榮。內地多家龍頭互聯網公司的股價今年1月中以來,平均上漲14%,該行預測未來12個月,有關板塊的市盈率將從11.6倍升到13倍。
料助雲廠商實現利潤改善
2月以來,DeepSeek快速在各類應用場景中落地生根,阿里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華為雲等龍頭雲廠商,已相繼宣布接入了DeepSeek,提供包括模型API、知識引擎等在內的多種服務。就連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也接入了 DeepSeek。
招商證券國際指出,今後雲廠商可通過利潤率更高的業務,例如PaaS平台提供行業知識注入、模型微調等服務,幫助企業將DeepSeek能力嵌入業務流程,形成可持續的SaaS訂閱收入,實現利潤改善,但該行同時認為,市場也應關注潛在的價格戰。
招商證券國際表示,未來的關鍵關注點將集中在財務收益的驗證,例如阿里巴巴在業績會上,表示目前看到其AI模型的新增調用需求中,有60%至70%都是推理需求,且認為未來95%的大模型token會在雲端傳輸。
該行相信,市場後續應會進一步關注雲需求爆發所帶來的收入,以及利潤潛在上行機遇。至於行業應用的深化,該行指出,例如騰訊依託着強大的社交「護城河」及應用矩陣,有望成為AI Agent的超級入口,由此帶來競爭格局的轉變。
該行提醒,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為AI的發展帶來了效率和體驗的提升,但另方面也使得部分行業「護城河」降低,未來應密切關注相關產品趨勢。綜合考慮增長、競爭格局、估值等,對中國互聯網子行業的首選,該行推薦阿里巴巴、騰訊、騰訊音樂(1698)等相關股份。
中國外滙儲備增182億美元 連續4個月增持黃金
中國外滙儲備連升兩個月。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月末外滙儲備32272億美元,按月增加182億美元或0.57%。
2月底,黃金儲備7361萬盎斯,按月增加16萬盎斯,連續第4個月增加;當月黃金儲備對應的美元價值按月增21.09億美元,至2086.43億美元。
國家外滙管理局表示,2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和經濟數據、主要央行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滙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滙儲備規模上升。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有利於外滙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AI席捲南韓!30歲以下博士失業率破紀錄 半數人搵唔到工
隨著高學歷人口的增加,南韓博士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據最新統計數據,南韓去年取得博士學位的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人遲遲找不到工作,這一比例創下新高。
南韓30歲以下的青年博士群體無業比例接近一半
《韓聯社》報導,南韓統計廳近日發佈的「2024年國內應屆博士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在1萬442名博士畢業生中,確定就業者佔70.4%,然而失業者及非經濟活動人口合計達29.6%,為2014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值。尤其在30歲以下的青年博士群體中,無業比例接近一半,這顯示年輕學者在當前就業市場中面臨的巨大壓力。
部分歸因於AI技術和自動化發展對高學歷工作市場的衝擊
分析指出,這一現象部分歸因於AI技術和自動化發展對高學歷工作市場的衝擊,傳統的學術和研究職位減少,而新興行業對高度專業化人才的需求卻未能同步增長。南韓銀行的專家警告,隨著AI逐步取代一些高薪的專業工作,高學歷者的就業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人文學科和藝術領域的博士失業率最高
報告顯示,來自人文學科和藝術領域的博士,失業率最高,達到40.1%,而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學領域的博士失業率為37.7%。相對而言,保健、教育和法律等領域的博士在就業市場中表現相對較好,失業比例較低。
不過,即便有工作機會,南韓博士畢業生的薪資水平也未達到期望值。根據報告,已就業的博士中,約27.6%的人年薪僅介於2000萬至4000萬韓元之間(約10萬港元至21萬港元),而年薪超過1億韓元(約533萬港元)的人僅佔14.4%。
專家:南韓高等教育體系的調整也可能是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者和專家指出,除了技術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外,南韓高等教育體系的調整也可能是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大學聘用的專任教授減少,越來越多的學術職位被兼職教師取代,這也對博士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構成了進一步挑戰。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美今起對中加墨加徵關稅 「股神」巴菲特罕見表態「這是戰爭行為」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於今日(3月4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全面徵收25%關稅。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日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表示,具體稅率仍待決定,暗示最終稅率可能較低。此外,特朗普也矢言今日對中國額外加徵10%關稅。盧特尼克對此表示,這是「確定」的措施,即是在2月初已加徵的10%關稅基礎上額外加徵。
盧特尼克指出,墨西哥與加拿大為了解決特朗普對邊境把關的疑慮作出「許多努力」,但仍不足以解決特朗普對「美國芬太尼致死」的顧慮。他同時提到,特朗普還在考慮「究竟要如何處理墨加關係,這是一個動態的情勢」。這是特朗普執政團隊首度暗示,可能不會對所有來自墨西哥的商品及非能源類的加拿大進口商品,全面徵收25%關稅。盧特尼克說,「特朗普會仔細考量,並計劃周二正式實施這些關稅,加墨兩國一直與他溝通。」
墨擬對華開徵關稅
至於中國,盧特尼克說:「他們若不結束補貼並停止製造芬太尼相關原料,特朗普就會對他們加徵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同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稱,墨西哥已建議對中國貨物開徵關稅,若加拿大亦這樣做,將是一個好開始。
消費者信心指數大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已令擔心通脹的美國消費者感到焦慮。華爾街密切關注的兩項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前景黯淡,這與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時人們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近日公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自2021年8月疫情期間以來的最大跌幅,許多受訪者均提到關稅達到自2019年特朗普首個任期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在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中,約五分之二受訪者主動提到關稅問題,較大選前的比例僅不足2%大幅上升,而整體信心指數則下降10%。據調查負責人稱,密歇根指數的5個組成部分全部惡化,這是一種罕見現象,指出:「人們對個人財務、商品的購買條件,以及現在和未來的商業狀況,都失去了信心。」
經濟學家對《金融時報》表示,關稅會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進而推高消費價格。美國經濟一直努力抑制疫情期間飆升的通脹,但部分商品例如雞蛋的零售價,在過去一年上漲50%以上,明顯說明生活成本的上漲。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斯威特稱,消費者對關稅感到不安,因大多數人都知道關稅會導致價格上漲。
中方:堅決反對 將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3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指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再次以芬太尼問題為藉口,威脅對中國的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有記者提問,據中國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正研究擬訂相關反制措施,來應對美國以芬太尼為由再次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林劍說,「我已就相關問題闡明中方的嚴正立場,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再次以芬太尼問題為藉口,威脅對中國的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
對於美方正建議墨西哥和加拿大對華加徵關稅,林劍稱,「我們多次說過,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吹滅別人的燈,並不能讓自己更光明。」他強調,各方都應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經濟原則,通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協商解決各自關切,共同應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
美智庫:借芬太尼加關稅實現政治目的
特朗普聲稱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遏止毒品芬太尼缺乏進展,決定對這3國加徵關稅,不過分析人士說,毒品危機僅是特朗普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
法新社報道,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梅澤說,特朗普徵收關稅「需要法律正當性」,其他貿易手段通常需要一段調查期,宣布毒品緊急狀態,能讓特朗普迅速徵收關稅。
梅澤指出,對特朗普而言,藉由毒品芬太尼也能引起「政治共鳴」,「美國民眾尤其是鄉村和較貧困社區的居民,即使不是反對貿易,對於貿易的態度也是非常矛盾,藉由芬太尼這種他們視為真正威脅的東西,來合理化貿易限制,對特朗普的許多選民而言也是完全合理。」
巴菲特罕見就加關稅表態「這是戰爭行為」
美國「股神」巴菲特罕見地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發表評論,稱特朗普的懲罰性關稅可能引發美國通脹,傷害美國消費者,並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將引發美通脹」
美媒CNBC周日(3月2日)報道,巴菲特在談及特朗普關稅時表示,「某種程度上,關稅實際上是一種戰爭行為,美國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被問到關稅會對通脹產生什麼影響時,巴菲特答道,「隨着時間推移,關稅會變成一種商品稅,推使物價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並警告這些措施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持久的傷害。巴菲特同時警告美股泡沫風險升高,並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加劇通脹,提醒投資者在未來數月內需保持謹慎。
巴菲特很少公開評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巴菲特曾於2018年和2019年對特朗普引發的貿易衝突提出看法,警告特朗普的激進舉動可能會給全球帶來負面影響。
德企加強對華合作 應對美關稅威脅
特朗普近日稱已決定對歐盟徵收25%關稅,並將很快宣布。美歐一旦發生貿易摩擦,德國經濟將首當其衝,尤其是汽車、製藥和機械製造業等對美出口密集型行業。不少德企表示,將加強全球布局及對華合作,以應對美關稅衝擊。
德國聯邦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德美貿易額增至2,528億歐元(約2.05萬億港元),美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針對美國關稅威脅,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所長許特警告,關稅將削弱德國產品競爭力,嚴重影響以出口為導向及本已疲弱的德國經濟。
德國工業聯合會負責國際事務的管理委員會成員尼德馬克說,單單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就將直接波及德國工業界,其中汽車行業及其上游供應商受衝擊最嚴重,因德企通過在加墨兩國的工廠向美國市場供貨。
寶馬:互利共贏
目前德國車企在美僱用約13.8萬名員工,涵蓋汽車製造及供應鏈體系,德國車企在美工廠依賴來自加墨的零部件供應。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表示,美方相關措施不僅衝擊德國汽車行業,也將傷及美國本土汽車市場。寶馬集團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設有汽車組裝廠,集團全球政府事務負責人施密特稱,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高度全球化,各方需要的是創造更多合作,而不是保護主義。施密特還表達了寶馬在華投資的堅定信心,「我們和中國的合作是互利共贏,也是具有戰略和長遠意義。」
佐敦舖1868萬沽勁蝕9球 李根興首次蝕讓舖位:「我第一滴血!」
「舖界KOL」、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首次蝕讓舖位,該基金以1,868萬元售出位於佐敦吳松街126號的舖連閣樓,面積約980平方呎,目前由一家按摩店租用,月租金7.5萬元,新業主可獲得約4.8厘的租金回報。盛滙商舖基金於2022年7月以2,750萬元購入,現時以1,868萬元出售,蝕讓882萬元,虧損達3成。
該商舖的上手業主於2015年4月以5,168萬元購入物業,持貨7年後大幅蝕讓2,418萬元元,物業期間貶值約46%。物業在李根興手上再次蝕沽,即該舖位合共跌3,300萬元或64%。
這宗交易是李根興首次蝕沽舖位,他在自己的Facebook專頁直認:「我第一滴血!」並解釋:「此單 deal 是我自2009年買賣二百六十多間香港街舖(近港幣50億)的可謂『第一滴血』(單一買入賣出蝕讓).... move on! 」
儘管這次投資失利,不過李根興仍然對舖市保持信心,揚言:「接下來,我們繼續會有好多單套現,要保持基金流通性。市永遠有升有跌,保持積極心態,全公司無人走過,EVERYONE is still here 盡砌!」
舖界「金句王」李根興過往有不少令人印人深刻的言論,去年11月以5,800萬入市中半山豪宅作自住之用,當時他強調全家對香港樓市有信心:「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長遠我全家人對香港的樓市、舖市及經濟有信心。」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澤連斯基政治生命倒計時?北約或將走到盡頭?
被趕出白宮的澤連斯基,去到英國「尋求安慰」,英國首相施紀賢主持歐洲多國領導人峰會,討論俄烏衝突和烏克蘭安全問題。然而就在倫敦峰會同一天,美國傳出意圖撤換澤連斯基的信號。
當地時間3月2日,歐洲多國領導人在倫敦就烏克蘭危機召開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在會後說,各方達成四點共識,包括繼續軍援烏克蘭、讓基輔參與和平談判、阻止俄羅斯未來再入侵烏克蘭,以及組建聯盟來保證烏克蘭的和平。
然而,與此同時,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同日受訪表示,美國希望確保俄烏實現永久和平,但他暗示,澤連斯基必須下台。
當被問及特朗普是否希望澤連斯基辭職時,沃爾茲告訴CNN:「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跟我們打交道、最終與俄方打交道結束這場戰爭的(烏克蘭)領導人。」「如果情況表明澤連斯基的個人動機或政治動機,與結束衝突背道而馳,那麼我認為我們面臨著一個真正的問題。」
這句直白的宣言,被解讀為美國正在物色取代澤連斯基的新代理人。
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同樣表示,如果澤連斯基不符合美國要求,烏克蘭可能得換領導人。他告訴NBC:「事情一定要有所改變。要麼澤連斯基覺悟,帶著感激之情回到談判桌,否則就得由另一個人領導這個國家。」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則沒有那麼直接。他向ABC表示,自從2月28日白宮那場爭吵以來,他還沒有跟澤連斯基或烏克蘭外長談過話。魯比奧說:「當他們準備好實現和平時,我們將會準備好重新接觸。」
換言之,不聽話的政權,按照以前的慣例,美國不可能容忍存在;不聽話的領導人,美國有的是辦法,讓他們突然人間消亡。而歐洲提出的四點共識,實質上只是試圖在美俄夾縫中尋找戰略自主的絕望嘗試。
分析認為,澤連斯基政治生命進入倒計時,他的悲劇性在於,他既是西方價值觀的象徵性圖騰,又是現實政治的犧牲品。特朗普政府「土地歸俄、資源歸美、債務歸歐」的戰略構想,正在將烏克蘭推向新型殖民地的深淵。
另一邊廂,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及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發生激烈衝突,都在北約的成員中引發不安。
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坦言,隨著美國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動搖,北約正在度過「最後的日子」。他推測,北約有可能解散,並轉變成歐洲條約組織。
斯塔夫里迪斯認為特朗普「向北約的核心深深地打進了一個楔子……特朗普明確表示,他今後不想參與援助烏克蘭。」他說,現在北約盟國不知道該支持誰,人們可能會看到北約的終結和所謂的歐洲條約組織的開始。
深喉
特朗普:比特幣等5加密貨幣列入戰略儲備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把5款加密貨幣列為美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刺激這些加密貨幣上揚。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發文稱,他1月發布的數字資產行政令將建立加密貨幣儲備,其中包括比特幣、以太幣、XRP(波浪幣)、Solana(SOL)及ADA(艾達幣)。
他並稱,比特幣和以太幣作為其他有價值的加密貨幣,將成為儲備的核心。
消息曝光後,多款加密貨幣價格周日有顯著升幅,截至香港時間周一凌晨兩時許,比特幣升8%,以太幣升10%,XRP升23%,SOL升19%,艾達幣升50%。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歐元假鈔氾濫!意大利成「假鈔之都」 2024年逾12萬張歐元假鈔被收回
意大利正成為「假鈔之都」,2024年,全球共有55.4萬張歐元假鈔退出流通,而在意大利境內被確認為假鈔的歐元有逾12萬張。
逾2成假鈔在意大利境內發現
據外媒報導,根據歐洲央行的數據,與歐元引入初期相比,如今假鈔量維持在較低水準,每百萬張歐元真鈔中僅有18張假鈔。根據意大利央行的報告,21.9%的假鈔是在意大利境內發現的。在全球範圍內,超過75%的假鈔是20歐元和50歐元面額,而在意大利,這一比例上升到87%。
民眾收到假鈔概率很低
去年,從流通貨幣中收回的假鈔總價值超過220萬歐元,其中最多的是20歐元和50歐元紙幣,其次是100歐元面值紙幣。意大利央行指出,民眾不必對此過度擔憂,收到假鈔的概率很低,商業銀行、郵局或相關機構如果懷疑某張紙幣是假鈔並將其收回,相關機構必須填寫記錄單,並將副本作為收據提供給提交該紙幣的人。
將懷疑鈔票交由意大利央行確認
如果意大利央行最終確認該紙幣為真鈔,提交者將獲得全額退款,且不扣除任何費用,如果確認該紙幣為假鈔,提交者將不會獲得任何退款。
判斷真鈔有方法
意大利央行的一名官員表示,判斷真鈔有方法,「逆光觀察鈔票,門窗圖案、肖像浮水印和安全線清晰可見;移動鈔票,銀色條紋中上的門窗圖案會顯示出透明的歐羅巴肖像,而翠綠色的數字會產生光線垂直移動的效果。」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美財長:澤連斯基在白宮言論是史上最大外交烏龍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談時,兩人多次爆發激烈言語爭執,會面不歡而散,原定的兩國總統記者會取消,美方提出的礦產協議亦未有簽署。
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接受彭博電視訪問表示,澤連斯基對白宮的訪問是不可接受的。他並將將澤連斯基的言論稱為「歷史上最大的外交烏龍」之一。
他說,很震驚澤連斯基走進橢圓形辦公室,做出這種行為,這樣對美國總統和副總統說話,更重要的是他對美國人民缺乏尊重。
貝桑指出,與一個不想達成和平協議的領導人達成經濟協議是非常困難的;擬議中的礦產協議本來會是一筆絕妙的交易。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會談演變為激烈爭吵,主要話題是澤連斯基對美國的援助是否足夠心懷感激。澤連斯基一直在尋求美國提供更多安全保障,以換取簽署該協議。這份協議沒有提供明確的安全保障,而是側重於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經濟夥伴關係。
澤連斯基認為,擬議中的自然資源協議不足以阻止俄羅斯的進一步侵略。他說,俄羅斯總統普京永遠不會停止,他會愈走愈遠,普京憎恨烏克蘭人,想要摧毀這個國家。對於礦產協議,澤連斯基稱,烏克蘭可以同意,但還不夠。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財政預算案2025丨重點措施內容一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財赤,政府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在維持和改善民生服務的同時,嚴格管控公共開支;亦會在「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以下為報告的重點措施和內容:
財政預算案2025丨公共財政
•2024/25年度預計赤字為872億元,財政儲備在2025年3月底預計為6474億元
•2025/26年度預計赤字為670億元
•經營賬目:預計2年內,即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
•財政儲備在2030年3月預計為5791億元
財政預算案2025丨嚴控政府開支增長
•2025/26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
•加大「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力度,2024/25至2027/28年度,累計減幅7%,2027/28年度經常開支比2023/24年度低273億元,不影響綜援、公共福利金、法定開支
•公務員編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別減2%,至2027年4月,削減約1萬個職位
•資助大學撥款:未來3年撥款681億元,反映了每年2%的節省目標
•調整兩項交通資助計劃,未來5年共節省約62億元:
•「長者2元優惠計劃」:受惠對象不變,推行「兩蚊兩折」,即當票價高於10元,須付全額車費的2折;及優惠程數為每月240程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2025年6月起,補貼領取門檻由400元提升到500元,門檻以上開支繼續補貼三分之一,維持補貼上限400元
•優化採購制度,採購具質量和價格合理貨品和服務
•相關政策局檢視社會福利、醫療衞生和教育開支
•善用科技、精簡程序,推動公務數字轉型
•全方位管控工程開支
•制定直接及由單一部門中央採購政策
•檢視新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估計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
財政預算案2025丨 增加收入
•2025年10月起,增加飛機乘客離境稅,由120元增至200元,預計每年增加約16億元收入
•即日起,各項人才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收取申請費600元;按逗留期限長度,提高簽證費至600元或1300元
預計每年增加6.2億元收入
•檢視政府隧道和主幹道收費、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收費錶收費、交通違例定額罰款,預計每年增加20億元收入
•研究向離境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例如每部收200元,每年增加約10億元收入,旅遊巴士和貨車不受影響
•實施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全球最低稅方案,即「BEPS 2.0」:每年增加150億元稅收
財政預算案2025丨發行債券
•控制發債額在穩健的水平,靈活運用資金支持基建,投資未來,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回報及效益
•隨着北部都會區工程陸續展開,工程開支進入高峰期,未來5年基本工程開支由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至每年約1200億元
•未來5年,政府在「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每年發行1500至1950億元債券,其中約56%用於為到期的短期債務再融資
•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將為12%至16.5%,非常穩健可控,遠低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
•發債所得資金不會用於支付政府經常開支
財政預算案2025丨支援措施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住宅物業差餉,上限500元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非住宅物業差餉,上限500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00%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1500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00%利得稅,上限1500元
•發放額外半個月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作相若安排
•住宅/非住宅物業交易:100元印花稅,適用範圍提升至400萬元或以下物業,即時生效
•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合共注資15億元,並優化申請安排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還息不還本」申請期至2025年11月
•「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參與銀行為中小企預留融資部分已增至超過3900億元
•貿發局將推出「電子商務快車」為港商提供顧問諮詢,並舉辦第二屆「香港好物節」
財政預算案2025丨北部都會區
•河套香港園區: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第一期基建及公用設施;今年就合適地塊徵求私人發展計劃
•新田科技城:科技園公司總體規劃研究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
•片區開發:今年下半年起為3個片區試點招標
•沙嶺數據園區:改劃土地程序預計年中完成
•會展設施:物色合適地方,興建會議展覽設施
•鐵路發展:今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勘察和設計研究、北環線支線詳細規劃和設計
財政預算案2025丨土地
•2025/26年度賣地計劃(共8幅住宅用地)、鐵路物業發展、市區重建局及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的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約1.37萬個單位
•未來1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
•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及提供更多用途上的彈性
•推遲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市中心商業用地的原址換地完成期限
•未來5年提供可興建約8萬個私營房屋單位土地
財政預算案2025丨房屋
•公營房屋:未來5年,總體供應量達19萬個單位
•私營房屋:未來5年,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7萬個單位。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有10.7萬個
財政預算案2025丨基建發展
•預留1500萬元支持「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工作,提升建造業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和成本效益管理
•政府與建造業議會共撥款約9500萬元,未來兩學年為兼讀制學位課程學員提供在職培訓津貼
•建造業議會撥款1.5億元為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學位課程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
•將公布建造業首個試行工種的灣區標準
財政預算案2025丨綠色發展
•將九龍塘創新中心建設成綠色科技樞紐「GreenTech Hub」,滙聚超過200家綠色科企
•今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推動業界在全港安裝高速充電樁
•增撥1.8億元,增加全港住宅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
•為加注用的綠色甲醇提供稅務豁免
•今年內宣布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用量目標
•預留4.7億元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600輛電動巴士,以及逾1.3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延長至2028年
財政預算案2025丨教育和人才
•推出新一輪15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機構資助院校研究
•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至每年400個
•安排港投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旗下超過100家科企與中小學生互動交流
•來年在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為大專生提供約4000個短期實習名額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青年,津貼上限上調至每月1.2萬元
•明年初舉辦第二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為計劃提供更大彈性
財政預算案2025丨關愛共融
•2025-26年度:長者院舍券增加至6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增加至1.2萬張
•每年額外撥款逾1.8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的宿位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和其家庭的專業支援
•增設1280個殘疾人士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額外開支每年約1.6億元
•今年第三季起恒常化「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開支每年約1億元
•今年內公布公營醫療資助架構及水平檢討結果
•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項目的分布、規模和優次
財政預算案2025丨打擊非法賭博
•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邀請香港賽馬會提交建議
財政預算案2025丨創新科技
•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成果轉化和應用
•港投公司今年舉辦首屆「國際機器人大會」和「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
•「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預留1億元,按政府與企業1:2配對比例 ,為企業提供最多25萬元資助,今年內推出
•研究簡化審批低軌衞星牌照流程
•港交所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便利相關企業準備申請上市
•就籌建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
•檢討購入知識產權使用權和關聯交易等的稅務扣除安排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百強科技集群發布活動今年在香港舉行
•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即將宣布申請結果,並研究訂立「先進空中運輸系統」新專用法例
•貿發局在主要創科展覽期間,增設「專題快閃展示區」,推廣優質科企產品
財政預算案2025丨金融
•改善上市審批流程、優化上市門檻、檢討市場結構等
•就改善股市「手數」制、優化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等提出建議
•就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等制訂方案
•舉辦「香港全球金融與產業合作峰會」和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旗艦論壇
•今年內提出推動黃金市場發展的方案
•即將發表第二份發展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並就場外交易及託管服務發牌制度進行諮詢
•研究優化數碼債券發行和交易的法律和監管體系
•延長「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3年
•最快今年中推出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互聯
•今年內就強積金「全自由行」具體方案諮詢公眾
財政預算案2025丨貿易
•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繼續支持為「走出去」內地企業,提供信用保險、一站式諮詢等服務
•鼓勵各界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前後舉辦活動,加強協同效應
•研究修訂法例,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
財政預算案2025丨航運
•建議為合資格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半稅優惠,目標明年立法
•今年內成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加強研究、推廣和人力培訓
•預留逾2.1億元,構建港口社區系統,加強航運、港口和物流業持份者信息互通
•今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物流用地發展模式研究結果
財政預算案2025丨航空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擴展培訓課程至C919飛機相關範疇
•發展香港成為亞洲首個飛機拆解、部件回收、處理及交易中心
財政預算案2025丨 醫療
•今年上半年提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成立時間表和邁向「第一層審批」路線圖
•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支持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
財政預算案2025丨文創
•2026年舉辦第二屆「香港演藝博覽」
•引進辦策略性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
•未來5年推進超過30個文化知識產權項目
財政預算案2025丨無處不旅遊
•向旅遊發展局撥款逾12.3億元,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及《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
•2025「香山旅遊峰會」今年4月首次在港舉行
•預留資源,鼓勵郵輪公司增加訪港航次、過夜停泊、利用香港作母港
•策略性吸引經濟效益顯著的體育活動持續落戶香港,例如LIV Golf
•在中環、尖沙咀、灣仔和北角海濱加設輕食飲品攤檔
•研究將紅磡站南面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特色商業及住宅項目,並設立遊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