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公布的就業數據強勁令聯儲局寬鬆步伐再添變數,帶動10年期國債孳息率於周一(13日)曾衝抵4.8026厘,屬2023年11月後新高,美滙指數應聲抽升,觸及110.176,是兩年來首度突破110關口。
2025年開局短短9個交易日,美滙指數反覆上揚,暫漲1.35%,其他貨幣貶值壓力加劇,十大交投活躍貨幣中僅加拿大元可保不失(微升0.03%);至於一洋之隔的英國,最差貨幣「寶座」似已坐穩,英鎊周一曾挫至1.21美元,今年以來累瀉2.51%,比起歐羅同期跌幅1.05%,多出一倍有餘。
歐羅區通脹已在2%目標附近穩定下來,且經濟增長前景顯著轉弱,投資者幾乎確定歐洲央行年內減息最少應有1厘左右;反觀英國,物價漲勢卻限制了英倫銀行進一步減息的空間,市場估計今天公布的當地1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8%,較11月份的2.6%,提高0.2個百分點,意味央行可能縮短甚至提早結束寬鬆周期。
英國相對歐羅的息差優勢未能助鎊滙向好,反而持續下滑,貶至近14個月低位;與此同時,債市亦不安穩,10年期國庫券(Gilt)孳息率周一收報4.8831厘,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高。換句話說,英國正陷入「滙債雙殺」的局面。
「雙殺」背後原因,主要是英國政府的財政危機已接近臨界點。最新數據顯示,該國去年10月貿易逆差37.18億英鎊,而第三季經常賬戶赤字約181億英鎊,「雙赤」臨門,如今債息抽上更導致借貸成本增加等壓力,迫使政府只好大手削減開支,這將不利經濟與民生。另外,儘管財相李韻晴早就預告推出30多年來規模最大的400億英鎊加稅計劃,冀藉此紓緩財赤,但由於大部分增加的稅收來自企業,企業商業信心因而下挫至2022年「短命首相」卓慧思執政後低位,英國經濟前景更令市場憂慮。
英國財政和經濟同陷困境之際,流動性情況似乎愈見惡化。衡量游資多寡的彭博英國金融狀況指數(FCI)近日走勢急轉直下,由去年12月高位1.2473挫至0.861,13個交易日累瀉0.3863,為2023年3月美國地區銀行危機以來最誇張,反映當地「水源」逐漸乾涸,金融危機隨時爆發。
面對經濟復甦乏力,金融系統又有瀕臨崩潰的風險,加上債市爆煲機會不能抹殺,英鎊最壞時刻或尚未出現。附【圖】所示,從周線圖來看,英鎊兌美元明顯跌穿運行逾兩年的上升通道,後市很大可能考驗2022年9月到去年9月升浪回調50%黃金比率約1.18美元,甚至更低水平,屆時兌港元恐見「9算」。
信報投資研究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